【教学评一体化】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8
课题 团团圆圆过中秋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 分析 一、文本位置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 3 课,本课时内容通过介绍中秋节的习俗,如挑选月饼、赏灯猜谜等,以及家庭团圆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亲情的珍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内容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过好节假日”围绕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展开,设置了《假期有收获》《教师节快乐》《团团圆圆过中秋》《欢欢喜喜庆国庆》四个课题。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安排节假日,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理解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生活世界。其整体结构如下: 本单元在本册中的地位:二年级上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16课。承接一年级下册的“共生共在”这一教育主题,针对二年级学生存在着“小自私”(自我中心)倾向的特点,本册教材结合现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设立了“共有与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题。本单元为本册的起始单元,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 每课内容分析 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本课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这样过中秋”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中秋习俗;“中秋节、团圆夜”,让学生知道中秋是团圆的节日;“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让学生知道秋天还有重阳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丰富学生文化常识。 课时内容分析: 第一课时设置了两个主题活动,分别是“这样过中秋”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中秋习俗;“中秋节、团圆夜”,让学生知道中秋是团圆的节日; 第二课时设置了“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让学生知道秋天还有重阳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丰富学生文化常识。 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 横向: 1.单元内逻辑结构图。 第一单元“过好节假日”共有四课,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以时间轴展开。第1课以暑假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安排时间与生活,积极度过假期;第2、3、4课按照学生生活的时间逻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不同习俗及文化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 纵向: 本册各单元的关系建构: 三、资源挖掘: (一)每课课程资源 第1课:短视频《假期万花筒》 第2课:阅读角:教师节的由来、尊师重道小故事。 第3课:视频《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第4课: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大中国》、视频《开国大典》 (二)利用好信息化软件: 1.吉星教学系统(抢权、投票、计时器等功能) 2.希沃白板互动游戏
课标 分析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本单元从各维度进行分析。 本单元涉及的的核心素养有责任意识、健全人格、政治认同、道德修养。 责任意识1.学具有主人翁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 3.具有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健全人格1.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 2.积极向上,有效学习。 3.体会成长的快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政治认同1.认识国旗、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道德修养孝敬父母,相互尊重,尊重师长,文明礼貌。
学情 分析 已知未知突破措施 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孩子是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他们心理趋向稳定。 二年级的孩子能知道部分国家节日和传统节日,了解一些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二年级的孩子缺乏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大部分孩子不会有计划、有目标的合理安排短时段和长时段的闲暇生活。 课前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认为国庆节只是“放假”“游玩”并不清楚国庆节本身的含义以及国庆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部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故事能简单知晓。对于国旗、国徵、国歌只有简单的认知。 1. 教师设计各种情境式体验活动和实践性活动,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可制定科学的计划安排表运用于实践中,做到劳逸结合,健康成长。 2.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话 题引导、活动参与等方式,让孩子了解节日的时间、风俗和意义,感受节日的氛围。 3. 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展开,如认认国旗、找找国徽、学学升旗礼仪等具体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尊严,理解国家象征的神圣,以此体现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并让学生懂得爱国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比如: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保持严肃,不随意讲话,身体不随意扭动:唱国歌时要有精神,声音洪亮等等。 策略经验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调查、比较、整理分析材料的意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主动探究的想法。 但是二年级学生搜集资料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漫长的暑假,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自主计划和安排生活的习惯,特别是长时间闲暇时间的安排,对他们还有一定难度。 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刚刚结束了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长长的暑假中,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具特色,开学后他们一定非常想与同学交流与分享。有趣的活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学生很乐于参与其中。二年级的孩子相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已经初步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大部分孩子生活学习比较忙碌,周末有各种兴趣班和作业,学生能够自由安排的时问就少了很多刚上二年级的孩子易贪玩、自觉性有待提高,如何巧妙地安排周末,度过个有意义的短时段的闲暇生活,就需要孩子们好好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我的假期有哪些收获? 2.平时和同学有矛盾,老师处理的不公平,我可以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3.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那重阳节呢?在重阳节可以做什么呢? 4.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可以为我们的祖国做哪些贡献呢? 5.有哪些为新中国诞生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学习 目标 通过小组分享讨论,能说出中秋节的由来、诗词和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道德修养)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初步说出团圆文化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道德修养 政治认同)
学习 重难点 重难点:了解中秋节及其它中国传统节日,体会家庭和睦、欢乐的家庭氛围。 突破措施: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话题引导、活动参与等方式,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怎样度过中秋节,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习俗,让孩子了解节日的时间、风俗和意义,感受节日的氛围。
课时 任务 及 问题链
课前 准备 资料搜集,制作PPT,下载相关视频图片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情境导入 对应目标一 1、你家是怎样过中秋的?2、你还知道有哪些有趣的中秋习俗? 师:同学们你家是怎样过中秋的?你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观看视频《中秋节》 板书: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值秋季正中,故名中秋。又称团圆节、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等。 你知道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吗? 视频《嫦娥奔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有不同的习俗。你知道哪些呢? 出示图片: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叙家常…… 出示图片:阖家赏月,共度中秋…… 出示图片: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视频《中秋大团圆》,小师爷那里也有祭月拜月的风俗呐。 出示图片:古人有“燃灯”助月色之风俗。湖广一带有“燃灯”的习俗,江南一带则有制作灯船的节俗。 出示图片:中秋观潮风俗由来已久,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又一中秋盛事。 出示图片:安徽中秋堆宝塔的风俗…… 出示图片:香港:大坑舞火龙,香火庆中秋…… 出示图片:自古以来,就有中秋饮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仰望明月,闻着阵阵桂花香,饮杯桂花酒,是种享受。 出示图片: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吃芋头和田螺的习俗。 小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各地以不同习俗来庆祝这个团圆欢乐的节日,寄予美好的愿望。 学生能根据视频说出中秋节相关知识,陈述是否完整,班内评价 A能结合事例并脱离课本,独立说出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B能结合课本说出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C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说出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问题预设: 学生陈述可能不完整 补救措施: 班内补充、教师引导 问题预设: 问题抽象有难度,部分学生说不出具体的答案。 补救措施: 以故事、图片等作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想。
活动二、如何过中秋 对应目标二 1、中秋节你是和谁度过的?2、对于团圆你有什么体验与感受? 中秋节你是和谁度过的? 对于团圆你有什么体验与感受? 出示图片:我和爸妈回到了爷爷奶奶家,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中秋是团圆之日,我们在享受家人欢聚之时,有些人却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出示图片:中秋团圆日,交警忙碌时…… 出示图片:中秋团圆日,秋收正忙时…… 小结: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团聚和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 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概括出中秋节的相关知识,教师适当引导启发 问题预设: 学生陈述可能不完整 补救措施: 班内补充、教师引导
活动三、诗歌中的中秋 对应目标二 3、你知道关于中秋的诗词有哪些? 你知道关于中秋的诗词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深厚,留存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古诗词有很多咏月思亲的诗句,分组说一说你知道的…… 小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人们在用他们特有的笔墨诉说着中秋之时的思念之情和欢聚之欢。 学生根据教师点拨整理笔记,学生自主梳理,巩固知识点 预设:有的学生问题不清楚或者没有落实知识点上。 补救:同桌互查补充,教师追踪提问。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给家长讲一讲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拓展 一 10分钟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