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2025—2026学年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
地理试卷
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空间格局逐渐从以北京为核心的“三角形”结构转变为多核联动的“菱形”结构(如图)。据此完成1~2题。
●首位城市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边缘城市 ————强联系 ————一般联系 弱联系 城市群
1.我国的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具有
①多层次性 ②全覆盖性
③区域均衡性 ④空间差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据图推测,在与其他城市人工智能开展合作方面,下列选项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是
A.上海 B.杭州 C.广州 D.深圳
苜蓿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高30~100厘米。西班牙是欧洲苜蓿最大的出口国,中部广泛种植苜蓿,当地苜蓿具有“深入土层,根茎发达”的特点,易于家畜消化,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畜禽业的首选青饲料,可以调制青干草或加工成草粉来使用,是草地农业的重要作物。下图为西班牙苜蓿主要生产分布区。据此完成3~5题。
高三地理 第1页(共6页)
3.西班牙苜蓿“深入土层,根茎发达”的生长特征主要适应了当地
A.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水分充足 B.地形崎岖,地表坡度较大
C.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4.西班牙成为欧洲苜蓿最大出口国,其主要优势条件是
A.种植技术先进 B.海陆交通便利
C.生产能力强 D.政策支持力度大
5.西班牙将苜蓿“加工成草粉”再出口的目的有
①增加苜蓿的单产 ②减少水资源消耗
③延长产业链 ④适宜长距离运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交通革新深刻影响欧洲城市空间拓展。19世纪50年代前,欧洲城市以小型步行城市为主,土地利用程度高且密度大;1850—1940年,欧洲城市多沿轨道线路进行土地混合开发;20世纪40年代后,私人汽车普及使欧洲城市向远郊快速蔓延。据此完成6~7题。
6.19世纪50年代前欧洲以步行城市为主的原因是
A.新交通技术尚未普及 B.人口自然增长缓慢
C.土地开发条件有限 D.工商业活动较分散
7.20世纪末,较多欧洲城市控制远郊开发规模,这说明
A.公交通勤效率较高
B.高速公路建设成本较高
C.城市规划过于激进
D.城市拓展摆脱交通限制
下图为某年4月15日8时的天气形势图,图示区域整体较为干燥,出现大范围沙尘暴。此时在河北省中南部的山脉与平原交界处存在一干线(即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一般在温度相同时,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天下午16时左右冷锋过境河北保定。据此完成8~10题。
高三地理 第2页(共6页)
8.图中最先出现沙尘暴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保定在冷锋过境前后出现的天气现象依次是
A.强对流,扬沙,浮尘 B.浮尘,强对流,扬沙
C.强对流,浮尘,扬沙 D.扬沙,强对流,浮尘
10.本次天气过程出现浮尘的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 B.风力增大
C.沙粒增多 D.对流旺盛
陕西省吴起县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该县通过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修建梯田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汇能力。下表为吴起县不同覆被类型0~100cm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平均密度、平均含水量数据。据此完成11~12题。
平均有机碳 (g/ kg) 平均密度 (g/cm ) 平均含水量 (%)
坡耕地 2.25 1.35 8.61
梯田 2.34 1.37 9.88
梯草地 2.84 1.37 9.66
梯林地 3.42 1.33 7.90
梯果园 2.89 1.36 8.52
11.梯林地的土壤平均密度低于其他覆被类型土地,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人类踩踏活动多 B.水土流失严重
C.重矿物的含量少 D.植被根系发达
12.为进一步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吴起县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还可以
A.加大退耕还林力度 B.在坡耕地秸秆还田
C.调整人工植被结构 D.增加土地灌溉水量
高三地理 第3页(共6页)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流域内分布面积广大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冷季冻结,暖季融化)。下图示意2018年10月——2020年6月青海湖流域内某地的土壤剖面温度。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图判断该地冻土
A.为季节冻土 B.上层为季节冻土,下层为多年冻土
C.为多年冻土 D.上层为多年冻土,下层为季节冻土
14.图中土壤垂直方向温差最大时,当地
A.冻土厚度最小 B.地面反照率较低
C.地面辐射较弱 D.大气逆辐射较强
1976年,黄河被人工截流,经清水沟流路向东南入海。1997年,因河口处航道堵塞,清水沟流路下游被人工分流到现今河道,并改向东北入海。下图示意1977——2020年黄河口东北、东南方向各一处断面的水下地形变化。据此完成15~16题。
15.关于两处断面叙述正确的是
A.断面1先淤积后稳定,为东北方向 B.断面1先侵蚀后稳定,为东南方向
C.断面2先淤积后侵蚀,为东北方向 D.断面2 先侵蚀后淤积,为东南方向
16.推图推测,黄河三角洲面积扩大最显著的时间段是
A.1977—1985年 B.1985—1997年
C.1997—2012年 D.2012—2020年
高三地理 第4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南郊,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桓盖公路贯穿村庄东西。该村被群山环绕,土地利用呈“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改革开放前,大梨树村土地贫瘠、山岭光秃、生态脆弱,是一个贫困村。改革开放以来,大梨树村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产业化和城镇化并举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探索出“农工商旅一体,产业融合推进”的致富道路(如图);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土地整治与规划工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说明大梨树村改革开放后早期以“商贸兴村”的原因。(8分)
(2)据图简析大梨树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6分)
(3)说明开展土地整治与规划工作对大梨树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海洋锋是指性质不同的水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带。长江口同时存在东、西两个海洋锋(如图),两个海洋锋的两侧水团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河口水团悬浮物浓度高,但透光性差;过渡水团浮游植物浓度高,且高值区域在其东部海域;陆架水团盐度高、密度大。研究表明过渡水团底层海水的水平运动具有辐合的特征。
(1)图中东部海洋锋附近海水的垂直分层显著,试说明原因。(4分)
(2)分析浮游植物集中分布在过渡水团东部海域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广布。20世纪90年代,因石油开采修建沙漠公路,沙源研究得以开展。研究发现,受塔里木河向东流的影响,以及植被屏障作用,天山物质及天山北部物质并未进入沙漠内部。沙漠中的沙主要来自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其沙体迁移受风和水两种相反方向的运输作用控制。河流径流和风的强度都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两者共同维持了沙漠的地形格局。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位置示意图。
(1)解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源主要来自南部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而非天山及北部的主要原因。(8分)
(2)指出河流与风力运输方向的差异,并说明两者如何协同维持沙漠的地形格局。(8分)
(3)说明沙漠公路建设对沙源研究的积极作用及潜在的生态风险。(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