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课件 26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课件 26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第3章 电路探秘
引入新课
现代社会中电的应用无处不在,我们无法想象咋没有电的世界里该任何生活。
各种灯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创造七彩的夜晚;
手机可以让我们与远方的亲朋好友亲切交流;
家里的智能控制系统为我们随时打开各种家用电器或设备。
电是什么?电从哪里来?电的流动遵循怎样的规律?
新课教学
如图,将食物放入冰箱前,我们会用保鲜膜覆盖食物,从卷筒上撕下的保鲜膜会自动吸附到餐具或事物上,这是为什么?
一、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新课教学
干燥的冬季,你会发现有些衣物之间会发生“火花”现象;
走路时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
用头发摩擦后的塑料尺会与小纸屑相吸;
手触碰门的金属把手时会发生“触电”现象。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新课教学
视频:神奇的静电现象
新课教学
如图 3.1 - 2 所示,用干净的丝绸或化纤布料与玻璃棒摩擦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
现象:
玻璃棒会吸引轻小的纸屑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带电
摩擦后的玻璃棒是怎么带电的呢?
新课教学
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
物体不带电的微观解释: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
质子和电子
氧原子的结构模型
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
如图的氧原子带6个质子和6个电子
正负电荷相互抵消,
新课教学
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当两物体摩擦时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
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这种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做静电
摩擦起电
新课教学
视频:摩擦起电的原理
新课教学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请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将电子转移到丝绸而带正电,丝绸顺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将电子转移给橡胶棒,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二、电荷间的作用
两个带电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那么,这种作用有什么规律呢?
1.两名同学合作,一名同学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另一名同学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两个泡沫塑料小球,使棒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塑料小球上,观察两个小球有什么现象发生,并用图示表示。
新课教学
实验现象:
两个小球相互吸引
如图所示
分别用玻璃棒和橡胶棒接触过的两个小球(两个带不同电荷的物体)
实验结论: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两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接触两个泡沫塑料小球,观察两个小球有什么现象发生,并用图示表示。
相互吸引
新课教学
实验现象:
两个小球相互排斥
如图所示
用两根玻璃棒接触过的两个小球(两个带正电的物体)
相互排斥
用两根橡胶棒接触过的两个小球(两个带负电的物体)
相互排斥
3.两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两个泡沫塑料小球,观察两个小球有什么现象发生,并用图示表示。
实验结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新课教学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结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练一练:
有甲、乙、丙三个彼此绝缘的带电小球。当甲、乙两球靠近时表现为相互吸引,当甲、丙两球靠近时表现为相互排斥。若乙球带正电荷,试分析甲、丙二球的带电情况。
或不带电
甲、丙都带负电荷
新课教学
视频: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新课教学
如何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是一种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如图3.1-6所示。
构造:金属杆、金属球、金属箔片、绝缘垫
金属杆
金属球
金属箔片
绝缘垫
原理:
当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顶端的导体时,
自身所带的电荷会转移到玻璃钟罩内的箔片上。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两张箔片将自动分开成一定角度。
根据两箔片张开角度的大小可以比较物体带电量的多少。
新课教学
视频:验电器
新课教学
1.剪一片大约3cm×10cm的铝箔。
2.在铝箔长和宽两个方向上轻轻地对折铝箔,使铝箔成篷状。
3.将一支铅笔从一个倒置的纸杯的底部穿出,并将铝箔放在笔尖上,使其中心对准笔尖,如图3.1-7所示。
4.将一个泡沫盘靠近铝箔,预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5.将一个被羊毛织品摩擦过的泡沫盘靠近铝箔,预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6.如果把与泡沫盘摩擦过的羊毛织品靠近铝箔,预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新课教学
视频:自制验电器
新课教学
当堂检测
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  )
A.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创造了负电荷
C.头发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
A
当堂检测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
3、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D
当堂检测
4、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B.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与毛皮摩擦后没有发生得失电子
A
板书设计
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得电子带负电
电荷
摩擦起电
实质是电子转移
失电子带正电
电荷间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三、电流”相关内容。3.1电荷与电流(1)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  )
A.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创造了负电荷
C.头发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
2.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正电荷 D.可能带负电荷
3.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鉴定(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D.小球不带电
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5.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C.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D.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
6.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轻小物体),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
A、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7.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
A.电子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
B.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
C.质子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
D.质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
8.下列物体一定带正电的是( )
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B.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C.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D.与带负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
9.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丙带负电,甲、乙之间和丙、丁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微所示,则下列关于乙、丁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一定带负电 B.乙球可能不带电
C.丁球可能不带电 D.丁球一定不带电
10.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
B.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
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
D.塑料管与毛皮摩擦后没有发生得失电子
11.小东参观科技馆时,对一组静电实验兴趣浓厚,回来后画出了图中的四幅图。
(1)从甲图(或乙图或丙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______和______,可知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的多少有关;
(3)比较甲、乙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丁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请你把丁图补充上去。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D C A B C C A
1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乙;丙;电荷量相等,距离越远,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小;
甲 乙 丙 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