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研究什么 第1课时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化学研究什么 第1课时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什么(第1课时)
1. 能初步感知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范畴。
2. 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5. 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化学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3. 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和能量的吸收、释放。
4. 能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时时刻刻都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并能发现许多与物质变化有关的现象。
水结成冰
烟花燃放
钢铁生锈
橙子榨汁
仔细观察并借助科学的方法研究这些现象,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新课导入
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并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
颜色状态的变化、发光、放热、放出气体
新生成的物质的颜色、状态
新知探究
方法导引
观察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蜡烛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各种蜡烛虽然颜色及形状存在差异,但主要成分都是石蜡。
请按表1-1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示:在实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止点燃其他物品,避免烧伤自己或他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4)迅速向上述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图1-2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实验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说明
(1)观察外观特征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4)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5)将玻璃管置于火焰中
(6)吹灭蜡烛,观察现象
通常为白色固体、圆柱状
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烛心周围石蜡熔化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玻璃管一端出现一缕“白烟”
瞬间有“白烟”升起,烛心周围石蜡凝固
石蜡汽化
刚才实验中,蜡烛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石蜡熔化
石蜡凝固
石蜡燃烧
石蜡凝华
实验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石蜡燃烧
石蜡凝固
刚才实验中,蜡烛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石蜡熔化
石蜡汽化
石蜡凝华
石蜡
水和二氧化碳
在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水结成冰
烟花燃放
钢铁生锈
橙子榨汁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交流讨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 酒精的挥发
7. 灼热的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
2. 植物的光合作用
3. 木炭的燃烧
4. 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5.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6. 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 产生
黄色沉淀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一些现象,如:
发光
放热
变色
生成气体
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
在化学变化中,还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热能
化学能
物质燃烧
光能
光合作用
光能
化学能
电池
化学能
电能
放 电
充 电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
密度
熔点
硬度
沸点
气味
导电性
导热性
……
可燃性
还原性
酸碱性
氧化性
助燃性
热稳定性
腐蚀性
毒性
……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
区分性质与变化
性质:物质的某种属性、能力。
变化:描述的是过程,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改变。
如:干冰易升华;氧气可以助燃;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等。
如:水沸腾;木炭燃烧;铁水凝固等。
常用“是”、“易”、“能”、“可以”等字眼来描述。
决定
反映
性质
变化
概念辨析
阅读下面的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进行填空。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属 ),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属 ),氯气在101kPa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态氯(属 )。红热的铜丝可在氯气中燃烧(属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属 )。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跟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属 )。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消失的”碳酸氢铵
在高温酷暑的夏季,堆放了一批袋装碳酸氢铵化肥的小仓库里能闻到特有的刺激性气味。有些袋里的化肥变少了,检查发现化肥变少的包装袋有少许破损,但地上并没有洒落的化肥。
1.你认为袋中的化肥变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请与同学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提出的假设。
猜想1:碳酸氢铵升华了
猜想2:碳酸氢铵分解为了其他物质
实验方案: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思考:“消失的”碳酸氢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保存 使用方法
物质的保存方法与物质的性质紧密相关。
认识物质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合理使用化学物质。
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小水珠出现
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会迅速分解。
猜想二成立。
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在早晚或阴天施肥;施肥后用土盖上
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思考:“消失的”碳酸氢铵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决定
反映
性质
变化
属性、能力
过程
物质变化
伴随现象
能量转化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 B.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A
【解析】A、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变色或生成沉淀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态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物质一定属于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物理变化中没有能量的变化
C
D、如:水受热蒸发
B、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解析】A、如:加热蒸发氯化钠溶液,有固体析出,属于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课堂演练
课堂演练
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D
本节内容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