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如何基于人口普查数据为家乡制定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的策略?第二节中国的人口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年龄结构转型的原因。结合 “胡焕庸线”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空间差异,理解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模拟 “人口政策分析师” 角色,尝试为家乡人口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理解人口政策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任务一:数据解码 ——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时空变化结合 “中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比重变化图”,描述 1949 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的转折节点,分析政策与人口增长的关联。20世纪70年代2010至今20 世纪 70 年代计划生育政策2016 年宽松政策新生人口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根据表 1.3 “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 数据,小组合作补全图 1.11 的柱状图(如第六次、第七次数据),并总结特征: 0—14 岁: 15—59 岁: 60 岁及以上:比重下降 → 反映出生率降低;先升后降 → 劳动力红利渐退;持续上升 → 老龄化加剧。 0—14 岁: 15—59 岁: 60 岁及以上:比重下降 → 反映出生率降低;先升后降 → 劳动力红利渐退;持续上升 → 老龄化加剧。从劳动力供应和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力短缺风险增大人口红利消退,社会保障压力大刺激 “银发经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 “双重性”—— 既带来劳动力短缺和消费结构转型的挑战,也催生新产业机遇。政策需在保障劳动力供给、释放消费潜力与优化人口结构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__________人口政策 —— 适应社会发展的调整我国为何要持续调整人口政策?“只生一个好”到“三孩政策”背后的推动因素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2016年2021年人口政策 —— 适应社会发展的调整总体而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具有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特点。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适时调整人口政策。这充分体现了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人口政策 —— 适应社会发展的调整现在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即便实施三孩政策,人口可能也不会快速增长,而且政策主要是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__________任务二:空间探究 —— 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依据已知的教室面积,计算本班级人口密度。根据中国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初中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39平方米/人。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公式为: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 面积。在图 1.12 中找出 “黑河 — 腾冲线” 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并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黑河腾冲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四川云南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以“黑河 — 腾冲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西北部人口密度小。 黑河—腾冲线两侧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如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长期存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尽管我国人口总数有了很大增长,但黑河—腾冲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格局并没有明显改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计算江苏与青海的人口密度(数据见表 1.4),然后针对下面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7898西部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需因地制宜。__________ 尝试用胡焕庸先生的方法,在左侧广东省人口分布图上画一下广东省人口界线,并简要说明一下理由。任务三:政策思辨 ——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联动角色 A(企业主):劳动力减少角色 B(消费者):老龄化加剧角色 C(政策制定者):如何平衡 “鼓励生育” 与 “养老保障”?角色扮演→ 用工成本上升,需产业升级;→ 医疗、养老消费需求增加;劳动力供应: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推动自动化、延迟退休;消费市场:老年人口增多→发展银发经济;少儿人口减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比城镇化进程(图1.13)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 1.3),讨论以下的关联:劳动年龄人口迁移:消费结构影响:农村地区老龄化加剧,而城镇老龄化压力相对减缓。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可能提升教育、医疗、住房等消费需求。任务四:成果输出 —— 中国人口发展建议小组汇报:结合前面所学,给以下问题提出 2-3 条针对性建议:针对老龄化针对劳动力分布针对区域失衡推广社区养老服务,完善医保体系;在东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依托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减少人口外流;尊重 “胡焕庸线” 规律,避免强行迁移,通过交通基建促进东西部协作。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中国人口发展报告├─ 数量变化:增长→放缓(政策驱动)├─ 结构转型:少子化+老龄化 → 劳动力与消费重构├─ 空间分布:东密西疏(胡焕庸线 → 自然+经济因素)└─ 政策建议:动态调整,协调人地关系能力迁移 —— 家乡银发经济策划师一、老龄化现状:加速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基数大:2024年清远市 60 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增至81万,占比 17.78%,逼近中度老龄化(18%)。结构特征:空巢、留守、失能老人占比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以居家养老为主,城区医养需求旺盛。二、银发经济核心优势:区位、生态、政策三轮驱动区位优势:毗邻珠三角,距广州仅1小时车程,承接大湾区养老需求外溢,定位 “珠三角后花园”。生态禀赋:森林覆盖率 69.44%,拥有 1 个国家级、6 个省级森林公园,温泉资源覆盖 8 个县区(年均接待超 350 万人次),获评 “国家园林城市”“温泉之城”。政策规划:《清远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明确打造 “大湾区健康服务产业核心区”,整合长隆文旅、温泉康养、森林旅居资源,发展 “医养 + 文旅” 模式。结合清远市银发经济基本情况,运用AI设计一份《清远银发经济策划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