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3.1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课件(共25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3.1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课件(共25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同学们好,我是小魏,土壤学硕士。毕业不久,我回到家乡,创办合作社,发展数字化农业,成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我走进田同地头,在实践中学习种植技术,积极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建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立起集耕、种、管、收、烘干、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小魏返乡创业离不开网络,网络怎样改变生活?今天跟着小魏来探究!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网络改变世界
总议题:网络改变世界
议题一:网络,给生活开了“便捷门”?
议题二:网络,让社交变“近”还是变“远”?
01
02
03
议题三:网络,怎样给乡村发展“加油”?
议题一:网络,给生活开了“便捷门”?
早上,小魏骑共享单车穿梭农田,手机查智能气象站数据;在线上听农业专家直播课;晚饭后和异地朋友视频分享种植趣事。
生活观察
网络给小魏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请同学们用关键词总结。
1.网络在哪些生活场景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我的一天”中使用网络的场景
小组探究
网络让日常生活更美好
1.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借助网络,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利和美好。
议题二:网络,让社交变“近”还是变“远”?
生活观察
新农人小魏,返乡创办合作社发展数字化农业,积极与高校科研团队线上协作。小魏还建起合作社社员微信群,天南海北的社员们,无论身处哪片农田、哪个村落,都能在群里实时交流种植问题。播种时的天气应对、病虫害防治的经验分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曾经分散在各地的种植户,因网络聚成紧密的“农业大家庭”,真真切切让天涯变 “地球村”,尽显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的魔力。
小魏靠网络和专家、社员进行“无缝交流”,网络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使人际交往更加方便快捷。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网络让日常生活更美好
1.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
网络让日常生活更美好
议题三:网络,怎样给乡村发展“加油”?
小魏创办合作社后,首要之举便是搭建智慧农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田间的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系统自动分析并联动灌溉设备精准作业;种植计划不再依赖经验,而是结合大数据预测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与规模;甚至连采收、仓储环节也接入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追踪。
这种变革彻底打破了“看天吃饭”“凭经验种植”的传统模式——网络让农业生产从“粗放式”转向“精准化”,从“孤立作业”转向“全链条协同”。当小魏通过平台对接高校科研团队,将最新种植技术直接落地田间;当智慧平台连接起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的上下游资源,传统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催生出“数字化种植+智慧管理+精准销售”的全新业态,生产效率提升近业态,这正是网络对生产方式的颠覆性重塑。
探究与分享
1.小魏借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业数字化,结合案例与课本,分析网络怎样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影响经济发展?
2.小魏的平台连通科研、生产与市场,依据课本“网络是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说说网络在汇聚创新资源、推动发展中作用?
小组探究
1.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网络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速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网络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推动生产变革的同时,小魏也用网络参与着乡村治理的优化。他通过政府开设的网络建言渠道,结合合作社实践,就“十四五”农业政策中“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内容提出建议——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借助网络快速抵达政策制定层面,让决策更贴合乡村实际。
不仅如此,小魏还利用合作社的线上平台,建立起与村民乡镇农技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村民可在线反馈种植难题,农技人员远程指导;乡镇政府通过平台发布农业补贴政策、灾害预警信息,村民“一键签收”并实时互动。网络让社会治理从“单向传达”变为“双向互动”,既拓宽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也让治理更精准、高效,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探究与分享
小组探究
小魏通过 “网络建言政策”+“搭建线上治理平台” 优化乡村治理。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从 “信息传递方式”“社会治理模式”“公民参与权利” 三个角度,分析网络如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网络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有助于完善线上线下一体的智能化、精细化公共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畅通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有助于人们表达诉求,保障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网络推动社会的进步
1.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2.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网络推动社会的进步
网络改变世界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人际交往
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农产品直播带货”让电商成为一个参与到乡村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下列农产品直播带货作用的传导途径正确的是( )
B
随堂练习
A.农产品直播带货→增加农产品销售量→促进乡村政治文明
B.农产品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C.农产品直播带货→根除农产品销售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D.农产品直播带货→提高农产品价格→扩大农村影响力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再次启动“我给两会捎句话”大型建言征集活动。今年的活动加装了“写易”智能创作引擎等人工智能技术工具,能直接把群众的思想火花生成建言献策内容。AI赋能之下,群众留言大幅增长。此活动有利于( )
D
①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 ②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满足群众的所有愿望 ③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④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早上出门,明明的妈妈用手机“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骑车上班;在单位,妈妈通过网络给外地患者做了一台远程手术;傍晚回家之前,妈妈用手机遥控打开空调,到家就能享受清凉;晚上,妈妈和明明与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视频连线,实现了一家人的线上“团圆”。这说明( C )
随堂练习
A.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
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D.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c
3.为了更好地倾听人民呼声、汇集人民智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这说明( B )
随堂练习
c
A.网络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网络打破了交往的时空限制
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网络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课堂作业
1.采访家人/邻居,记录1个“网络改变生活”的故事(文字或短视频)。
2.思考作业:如果未来你是一名“网络工程师”,你希望用网络解决社会的哪些问题?3.1《网络改变世界》
课题 网络改变世界
主备人 备课人
教材 分析 本课以“网络改变世界”为主题,从三个方面阐述网络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从信息传递与交流、人际交往、生活服务角度,呈现网络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与丰富;“网络促进人际交往”强调网络打破时空限制,让交往更自由、便捷;“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展示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教材案例丰富、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
学情 分析 学生熟悉网络,但对网络改变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缺乏对网络社交利弊的思考;对网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仅停留在零散认知,缺乏系统梳理。此外,学生对新奇事物兴趣浓厚,喜欢参与讨论、分享观点,但在知识整合和深度分析上需教师引导 。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小魏借助政府网络建言渠道为农业政策提出建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等案例,引导学生认同我国利用网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做法。 健全人格:通过小魏利用网络与异地朋友视频交流、和高校科研团队及合作社社员线上协作等事例,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人格,学会在网络环境中友好沟通。 责任意识:通过小魏创办合作社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推动农业发展、利用网络优化乡村治理等案例,导学生认识到应合理利用网络,承担起用网络服务生活、助力社会进步的责任。
教学 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重点 网络对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理解网络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推动作用 。
难点 深入理解网络如何全方位推动社会进步 。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课堂导入 新课讲授 通过PPT展示返乡新农人小魏的人物卡 议题一:网络,给生活开了“便捷门”? 展示小魏一天中使用网络的场景,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用关键词总结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并思考网络在哪些生活场景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议题二:网络,让社交变“近”还是变“远”? 讲述小魏的案例。提问学生:“网络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议题三:网络,怎样给乡村发展“加油”? 介绍小魏的案例。组织学生小组探究:网络怎样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影响经济发展;网络在汇聚创新资源、推动发展中的作用;从“信息传递方式”“社会治理模式”“公民参与权利”三个角度分析网络如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认真观看PPT,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提炼关键词,如便捷、高效、丰富等,并列举生活中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 结合案例和自身经历,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分组进行深入探究,结合案例和课本知识,讨论并整理答案,派代表发言 以人物和场景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后续探究网络影响做铺垫 。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加深对“网络让日常生活更美好”的理解。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理解“地球村”的含义。 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在社会进步层面的作用,包括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
课堂 小结 这节课我们围绕“网络改变世界”这一核心议题,从两个维度展开了探讨。在日常生活层面,我们看到网络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便捷高效;同时,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沟通更即时顺畅。 在社会进步层面,网络的力量同样显著:它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它还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网络问政让民主参与更直接,助力社会更高效运转。 总之,网络已深度融入生活与社会,我们要学会善用网络,让它持续为生活添彩、为社会赋能。
作业 设计 1.基础性作业:课后习题练习 2.创意项目式作业:(1)采访家人/邻居,记录1个“网络改变生活”的故事(文字或短视频)。 (2)创意项目式作业:如果未来你是一名“网络工程师”,你希望用网络解决社会的哪些问题?撰写一份简短的方案。 创意式作业二选一。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