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关注机器人发展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关注机器人发展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学习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CONTENTS
你知道保姆机器人吗?
距离机器人走近我们还有多远?
机器人还能应用在哪些场景?
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
2025年7月30日,成都春熙路商圈惊现“机械战警天团”!轮式机器人和“机器狗”实景混编巡逻硬核科幻感拉满。
一个身高170厘米,迈着轻盈自如步伐,在深圳街头行走的,人形机器人。
你知道保姆机器人吗?
2025年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标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29日启动。活动现场,《保姆机器人行业趋势报告》发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保姆机器人是一种具备自主性与具身性的智能系统,代替人类保姆执行护理辅助、健康监测、日常服务及社交陪伴等任务。
问:你觉得机器人可以陪人类做什么?
单击编辑标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陈渌萍表示,一般情况下,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中,又分为服务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保姆类机器人则属于服务机器人。
保姆机器人有哪些看家本领?
比如做饭。来自湖北光谷东智的“光子”大厨可以用精准的算法制作一份三明治。切片、涂抹、叠放……“光子”的力度控制细腻,多关节机械臂动作流畅。
比如衣物收纳。来自千寻智能的机器人“墨子”是家里的衣物收纳专家。因为衣服的材质、褶皱不同,叠衣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预测性,“墨子”能顺利处理柔软多变的衣物,充分展现出它在动态感知和复杂操作方面的优秀的能力。
单击编辑标题
比如清洁打扫。来自苏州优理奇的“旺达”是清洁达人,它具备柔性触觉传感技术,能像人类手指一样感知物体材质和形状,可以精准识别并清理各类桌面杂物,体现出超强的环境感知和物体识别能力。
比如变魔术,提供情绪价值。来自深圳智平方的“爱宝”配备了先进的感知系统,能够做到“眼明手快”,看得清、抓得准。而且“爱宝”学习能力很强,学习新的魔术也只需要短短半天时间。工作人员说:“我们希望大家看到机器人不仅帮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枯燥的时候变一些小魔术,提供一些情绪价值。”
这些机器人都是多技能傍身,从自动规划路线清洁地面,到穿梭于餐桌间配送食品,再到陪聊提供情感支持,每一个动作都彰显了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单击编辑标题
机器人还能应用在哪些场景?
科大讯飞“阿尔法蛋”能讲故事、教英语,智能识别绘本;河北工大双臂机器人可抱起90公斤老人,协助起背翻身;“呼噜光光”自动巡航清洁社区;“洋洋”实现跌倒秒级呼救;“肯綮”助力机器人降低护工劳动强度……
来自河北工业大学的双臂机器人是一位智慧康养守护者,它能稳稳抱起90公斤的老人,能帮人翻身,柔性触觉传感器让它的动作很轻柔。
在四川成都的一处社区,中科源码的智慧康养管家“洋洋”已成为老人们的明星陪护员。“洋洋”看护有三大作用:跌倒秒级呼救,确保救援不延迟;用药按时提醒,日常琐事它上心;情绪价值拉满,把晚年生活“有保障”升级为“有质量”。
来自城市之光的社区管家机器人叫“呼噜光光”,它能理解复杂环境,甚至完成0距离贴边清扫等高难度动作。
#保姆机器人大会 人工智能科学家朱松纯:机器人要真正服务人类,还要攻克物理智能和社交智能两个技术难题,不仅要让机器人会端茶倒水,还要善解人意、眼里有活。
距离机器人走近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当前,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保姆机器人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智慧康养、智能家居、家庭教育、生活服务等场景。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保姆机器人的发展也将迈入新阶段,进化出多源感知、自主决策、人机协同、自进化等显著特点。
多源感知,是指保姆机器人能够全面理解复杂环境;
自主决策,是指保姆机器人从简单听从人类指令到自己学会思考、做决定;
人机协同,是指保姆机器人的动作更稳,和人类配合更好、更默契;
自进化,是指保姆机器人在和人类的磨合中越来越“懂”人类习惯,并不断调整自身行为。
2025年8月1日,当天下午,伴随着引擎的轰鸣,一架福昆E40H在阳江市海陵岛金沙滩附近起飞,载着从海陵岛海域捕捞上岸的18公斤海鲜,在350米低空空域持续飞行1小时33分,总飞行里程150公里,横跨阳江、江门、珠海三市,最终平稳降落在珠海市金湾区海泉湾星湾国际航空基地。未来可延伸服务于医药冷链、精密仪器、应急物资等高附加值物流领域,为海岛经济注入全新动能。
2025年5月26日,在有着“中国甜樱桃之乡”之称的四川汉源富庄镇,一架京东物流飞狼JDX-50无人机满载鲜红饱满的汉源樱桃,从果园起飞,灵活穿梭于层峦叠嶂之间,仅用7分钟便完成了从果园到山下收货点的飞行,进而为当地果农打通了一条高效、稳定的“空中运输走廊”。因快速、可靠,京东物流无人机被称为“京东物流飞狼”,此后一个月时间,通过精准规划的12条航线,京东物流飞狼持续将汉源樱桃运出大山,也刷新了业内最大规模使用无人机运送樱桃“出山”的纪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的第四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系统接连完成多例胃肠癌根治术让患者们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医疗的神奇力量。“化疗时还担心开刀太伤身体,现在术后胃口一天天好起来,真是选对了治疗方式。”65岁的李先生感慨道。术后,曾患胃癌的李先生,状态日渐好转,而为他清除局部晚期胃癌的“关键帮手”,是一台能旋转540度的机器人。通过更精准、更微创的机器人手术,让胃肠癌患者在治疗中少受痛苦,获得更理想的康复效果。”
“机器人手术不是简单的‘机器替代人’,而是将医生的技术与智慧通过科技放大。
高清三维视野,提升解剖精度。该系统可提供10倍以上放大的立体高清影像,清晰呈现细微血管、神经走向及组织层次,让医生在手术中精准把握解剖结构,显著提升手术视野和解剖精度,有效避免对周围组织的误伤。
机械臂灵活精准,操作更自如。人手的旋转极限为180度,但达芬奇机器人机械臂可旋转540度,并有7个自由度,让医生在狭窄骨盆等空间内也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分离、缝合、打结等高难度精细操作,适合胃肠道等复杂部位的手术。
微创特性明显,利于术后恢复。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创伤更小,手术切口仅为3-4个0.5-1厘米的小孔,创伤面积减少60%以上,这使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速度快,还能减少术中出血,多数胃肠癌手术出血量可在控制5毫升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机器人这一先进设备已不局限于胃肠外科而是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多个领域成为跨科室的“多面手”
你还见过哪些机器人?你最希望机器人应用的场景是什么?为什么?
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
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毕生兑现的誓言。“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说:“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表示:“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批又一批世界领先的“国之重器”,彰显了重大科学成就喷薄而出的良好格局,书写了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面对“中国贫油论”的叫嚣和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现状,矢志追求科学真理,创造性地运用地质力学对中国大地构造进行研究,得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油田地带的结论。随着多个陆上油田的开发及海底大型石油矿区的发现,中国彻底扔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袁隆平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最终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解决14亿多人口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实现“将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两弹一星”的研制就是一项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据统计,仅参加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就有26个部委,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0多家工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江风益院士率领团队研发出“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开辟了国际LED照明技术第三条路线,实现了用中国创新照亮世界的“发光梦”。他在科研上对学生严要求、严把关,在生活上对学生关怀备至、爱护有加。
为老人送药
给老年食堂炒菜
“你,去厨房给我炒俩菜”也从一种调侃变成了现实。
在甘肃兰州,老人们的日常用餐方式正被科技重新定义。食堂采用“人工+炒菜机器人”的模式,真人厨师专注备菜,机器人管家精准掌勺。一键启动,机器人便能依据预设程序,精准吸取调料,经加热搅拌,快速烹制出美味菜肴。
相比传统方式,机器人炒菜不仅效率翻倍,还能确保营养膳食搭配更均匀。一位食堂厨师说,“如果我有2台机器人的话,可以在2分钟之内炒4个菜”。
上海虹桥一社区食堂,利用智能科技助力破解社区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社区食堂里,机械臂将净菜投入智能炒菜系统,煎烤蒸煮全部自动完成。据了解,目前该系统已掌握2000多道菜谱,涵盖八大菜系,能够精准控制油盐配比,20元左右即可享受一顿美味的健康餐。
外骨骼助行器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算法,识别人的意图和姿态,然后通过一系列机械和电子系统,将机器的力量传递到人的身上。许多老人表示,借助外骨骼助行器,抬腿更省力,爬楼、走路也比之前轻松很多。此外,下肢康复机器人也受到广泛关注。
这款机器人基于“神经可塑性”的原理,针对需要康复训练的长者的下肢运动障碍问题,通过外部带动下肢进行科学、高效、准确的步行训练,提升其下肢自主行走能力。
在河北工业大学,有一位特殊的“钢铁护工”,它凭借独特的双臂设计和智能传感技术,可以独立安全地完成以往需多人协作的转移任务,为未来智慧养老带来全新可能。
学习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关注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中的需求,才能让机器人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对于保姆机器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请写下你的感悟,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学习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