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孝感高中2023级高二年级
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左表,下右图所示的是一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中结合氨基酸部位是3′—端
B.tRNA中有氢键,是双链结构
C.若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从左→右是3′—端→5′—端,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苏氨酸
D.若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从左→右是5′—端→3′—端,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丙氨酸
下图所示为某雄性(XY型)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有丝分裂的中期
B. 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XdY
C. 该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都为8
D. 该细胞通过细胞质均等分裂产生2个精原细胞
3. 如图,正常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后,机体的散热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大于T2,T2时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是冷觉感受器
B.T2环境下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大于T1环境
C.和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皮肤血管扩张
D.T2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冷觉
4. 将全部双链DNA分子经32P标记的1个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了4个子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这4个子细胞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
B.若这4个子细胞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则这4个子细胞中含有32P染色体的子细胞4个
C.若这4个子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则减数分裂Ⅱ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单体有40条
D.若该动物为ZW型性别决定,这4个子细胞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则这4个子细胞中共含有被32P标记的Z染色体2条
5.小鼠的正常体型对矮小体型为显性,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在小鼠体型的遗传过程中,有一种有趣的“基因印迹”现象,即来自某一亲本的基因A被“印迹”而不能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体型的小鼠不一定是纯合子,矮小体型的小鼠一定是纯合子
B.基因型为Aa的雌雄小鼠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可通过测交实验判断被“印迹”基因A来自哪个亲本
D.若“印迹”基因A来自母本,母本一定是正常体型
6.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能使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
B.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24条染色体上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 . 原核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7. 分别用32P(甲组)、15N(乙组)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并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 B.乙组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D.乙组沉淀物中含有放射性
8.分析生物染色体组的倍性时,将普通小麦(2n=42)、二粒小麦(2n=28)、一粒小麦(2n=14)、粗山羊草(2n=14)进行如下杂交,F1杂合子在减数分裂Ⅰ中四分体的数目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杂交组合 四分体数目(个)
一粒小麦×二粒小麦 7
二粒小麦×普通小麦 14
二粒小麦×粗山羊草 0
粗山羊草×普通小麦 7
A.一粒小麦和粗山羊草杂种的四分体数为0
B.用秋水仙素处理一粒小麦后可以获得二粒小麦
C.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含有21条非同源染色体
D.低温处理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的不育杂种可得到普通小麦
9. 如图表示的是人体四种体液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多于甲、丙和丁之和
B. 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甲→丁
C. 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甲→丁
D. 若乙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蛋白质含量低
1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单体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下列关于细胞中脱氧核苷酸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于原核细胞的拟核中 B. 主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C. 次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中 D. 细胞的各处都有
11. 人的ABO血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个等位基因IA、IB、i决定,IAIA、IAi表现为A型,IBIB、IBi为B型,IAIB为AB型,ii为O型。随机对1000人进行抽样检验,其中B型450人,O型360人。假设人群中基因频率不变,则IB和IAIB的频率分别为( )
A. 0.3,0.03 B. 0.3,0.06
C. 0.2,0.03 D. 0.2,0.06
12. 某种植物宽叶抗病(AaBb)与窄叶不抗病(aabb)测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其中宽叶抗病40株,窄叶不抗病40株,宽叶不抗病10株,窄叶抗病10株。某同学据此进行了一个模拟实验,实验设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桶1中有4种不同的球,这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B.桶1可以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
C.从桶1和桶2中各随机取1个球放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作用
D.桶1和桶2中球的总数虽然不同,但可以产生预期结果
13. 物种的研究者对能表达黄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进行了定向的演化培养,并在不同的演化压力下对其加以筛选。其中,S表示的是强自然选择,W表示的是弱自然选择,而N则是不做自然选择。黄色荧光蛋白频率与演化压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是N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演化压力
B.实验组黄色荧光蛋白频率大小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强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对黄色荧光蛋白基因频率的影响更大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基因型,进而改变生物的基因频率
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中,头面部肌肉运动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
②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但情绪不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④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 0 B. 1 C. 2 D. 3
15. 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大小有所不同,着丝粒较大的染色体更易与酪氨酸化(Tyr)纺锤丝分离,并与去酪氨酸化(dTyr)的纺锤丝结合,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卵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进行分离
B.图中细胞分裂后有dTyr纺锤丝微管的一端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
C.图中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需要纺锤丝的牵引
D.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极体中着丝粒小的染色体较多
16. 某种蜜蜂的蜂王和工蜂具有相同的基因组。雌性工蜂幼虫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若喂食蜂王浆,也能发育成为蜂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降低 DNA 甲基化酶(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的表达后, 即使一直喂食花蜜花粉,雌性工蜂幼虫也会发育成蜂王。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花蜜花粉可降低幼虫发育过程中DNA的甲基化 B. 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
C. 蜂王浆可以降低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 D. DNA的低甲基化是蜂王发育的重要条件
17. 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ch即乙酰胆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
B.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
C.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基因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D.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从而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18. 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个耐盐基因SOS1、SOS2、SOS3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合的耐盐植株(三个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如图表示三个基因随机整合的情况。转基因植株甲、乙、丙自交,后代中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记为a1、 a2、 a3。 转基因植株甲和转基因植株乙杂交、转基因植株甲和转基因植株丙杂交、转基因植株乙和转基因植株丙杂交,后代中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记为b1、 b2、 b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1>a2 B. a3=3/8 C. b1>b2 D. b3=5/16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4分。
19. 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1)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
(2)该实验中家兔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
(3)若③号和④号家兔的低血糖症状都得到缓解,说明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
作用。
(4)直接或间接地提升血糖浓度的激素除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之外,还有 和 。
(5)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C.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D.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20. 人的中脑边缘有自“奖赏通路”。多巴胺(DA)可以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使人感到愉悦,而可卡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天然中枢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DA)发挥作用,图1为可卡因作用机制示意图。
(1)正常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内侧Na+浓度变化为 ,从而使人产生愉悦感。
(2)可卡因作用下,多巴胺被突触前膜回收过程可以用图2中 (填“x”、“y”或“z”)曲线表示,从而 (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
(3)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这种调节称为 调节,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 (填“升高”或“降低”)。毒品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 恢复到正常水平,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4)研究发现DAT转运DA时需要Na+和Cl-的参与,在正常情况下,首先DA或Na+随机与DAT上相应的位点结合,然后Cl-才结合到自己的位点上,最后DAT把DA由胞外转运到胞内,而DA、可卡因和Na+、Cl-等离子中只有可卡因和Na+在DAT上的位点相同。据此推测可卡因抑制DA回收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21. Ⅰ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人在饥饿(餐后4-5 h)时,图中过程 (填数字)将会加强。
(3)图中肝细胞是人体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细胞,当机体进入炎热环境后,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舒张。
(4)若以小白鼠为实验材料,欲用一种抗利尿激素合成抑制剂(生理盐水配制,需注射)探究抗利尿激素对机体产生C液的量的影响,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思路:将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乙组作为对照组,

母本 F2表型及数量
黄叶 绿叶
9-三体 21 110
10-三体 115 120
Ⅱ 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其基因组成为rr。为进行R/r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用该突变株作父本,与不同的三体(2n+1)绿叶纯合子植株杂交,选择F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F2,下表为部分研究结果。
(1)F1中三体的概率是 。
(2)该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基因r位于 号染色体上
(3)母本9-三体绿叶纯合子植株的基因型为 。
母本10-三体绿叶纯合子植株的基因型为 。
22. Ⅰ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的结构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NTP 去掉两个磷酸后,可以作为合成大分子物质M的原料,则物质M是 。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NTP作为M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M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N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2)由于相邻的磷酸基团α、β、γ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使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 。
(3)DNA 分子中存在X基团和相邻核苷酸磷酸基团脱水缩合而形成的磷酸二酯键,X表示为 。
(4)Y在ddNTP中表示为 ,Y在dNTP中表示为 。
(5)若上图中X表示OH,Y表示OH,碱基表示A,则上图表示物质的中文名称 。
Ⅱ 垂丝海棠的叶片有椭圆形,也有卵形的,椭圆形(D)对卵形(d)为显性,基因型Dd(♀)与dd(♂)的个体交配得F1(Dd:dd=1:1),F1海棠植株自由交配,所得F2中椭圆形叶植株所占比例总为2/5。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或某种基因的配子部分致死。
(1)若是个体致死,则原因一是 。
(2)若是配子部分致死,则原因二是 。
(3)请利用F1中的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 F2中椭圆形叶植株所占比例总为2/5是由于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请完成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 ,则F2中椭圆形叶植株所占比例总为2/5是由于原因一引起的;
若 ,则F2中椭圆形叶植株所占比例总为2/5是由于原因二引起的。孝感高中2023级高二年级
生物学 参考答案
1-18 BCCAC DABBD BADAD AAD
19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①号和⑤号 (2)②号 (3)协同作用
(4)糖皮质激素(1分) 甲状腺激素(1分) (5)B
20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
(1)低→高  (2)y   延长 
(3)负反馈  降低  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 
(4)可卡因通过和Na+竞争在DAT上的结合位点而间接地抑制DA的转运(4分)
21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8分)
Ⅰ(1)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2)4 (3) 皮肤毛细血管
(4) 甲组注射适量的抗利尿激素合成抑制剂,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小白鼠的C液(尿)量 (4分)
Ⅱ (1) 1/2 (2) 9 (3) RRR RR
22 (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20分)
Ⅰ(1)DNA(1分) α(1分) (2)转移势能
OH (4)H(1分) H(1分)
(5)腺苷三磷酸
Ⅱ (1)基因型DD的个体纯合致死
(2) 基因D的雄配子25%致死
(3)实验思路:让F1中的椭圆形叶植株自交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子代椭圆形叶:卵形叶=2:1
子代椭圆形叶:卵形叶=5: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