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测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测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孝感高中2023级高二年级
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肌肉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有一部分会被转移至肝脏重新形成葡萄糖或者糖原,还有极少部分会通过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 乳酸从肌肉细胞转运至肝脏细胞需要经过组织液
C. 血液中乳酸含量增加可引起渗透压和酸碱度改变
D. 含有乳酸的尿液和汗液不属于细胞外液的范畴
2. 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质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质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如下实验(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对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
B. 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C. 本实验中,小鼠生理状况、给药次数、给药顺序都是无关变量
D. 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3. 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体内发现存在某种“脑-脾神经通路”,该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RH神经元与脾神经元间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导
B. 脾神经元受控于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后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C. 光敏蛋白受到光刺激后,导致Na+通道蛋白因结构改变而关闭
D. 若切断脾神经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减弱
4. 甲状旁腺激素(PTH) 是甲状旁腺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影响机体的血钙代谢。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患者而言,其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 PTH 分泌异常增多,最终导致病人出现高钙血、骨流失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TH可能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导致内环境中的血钙浓度升高
B. 敲除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基因,可缓解甲旁亢症状
C. 正常情况下血钙浓度升高时,会抑制甲状旁腺细胞分泌 PTH
D. 甲旁亢患者常常因血钙浓度过高而进一步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5. 某人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作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度肿痛,第5天开始发高热,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感觉不便。经医生诊断,此人为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菌血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右足底受伤、局部感染引发右侧腹股沟疼痛是免疫反应过强的表现
B.伤口红肿可能是由于组胺释放后使血管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引起的
C.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应细胞也有调节作用
D.病原体从右足底伤口进入机体后,主要由机体的第三道防线参与免疫反应
6. 乙烯和生长素(IAA)在高浓度NH4NO3条件下可调节拟南芥幼苗根毛的发育。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受到高浓度NH4NO3毒害后,根毛会畸形分叉,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甲、乙均为缺失某蛋白质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甲缺失蛋白M,乙缺失蛋白N,ACC为乙烯合成前体
A. 高浓度NH4NO3下,乙烯或IAA 抑制根毛的分叉均需要蛋白N
B. 高浓度NH4NO3下,外源ACC 对乙的根系保护效果比对甲的好
C. 添加ACC 或IAA均可抵抗高浓度NH4NO3对甲和乙的毒害作用
D. 乙烯和生长素作为植物激素,均可参与细胞代谢从而调节拟南芥幼苗根毛的发育
7. 草莓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具有调节免疫、延缓衰老、改善皮肤状态等功效,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关于草莓生长发育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温度参与树木年轮形成的调节,也参与草莓春化作用的调节
B.草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草莓的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只分布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D.高密度种植会导致草莓徒长,可能与环境中光信号变化有关,光敏色素将光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8.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就是该草地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B. 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C. 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D. 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9. 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因此本实验只需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物种数目即可
B. 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两种装置采集的小动物,观察其特征进行分类时,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在40倍物镜和5倍目镜下进行观察
D. 两种装置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试管
10.东亚飞蝗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造成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某地的东亚飞蝗监测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发现4-乙烯基苯甲醚(4VA)对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的东亚飞蝗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不受自然环境中蝗虫密度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4VA属于化学信息,利用4VA诱杀蝗虫,不会改变蝗虫种群的年龄组成
B.该地的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处于波动之中,但气候干旱可导致其种群爆发式增长,从而增加治蝗难度
C.根据4VA结构设计的拮抗物,可以使蝗虫聚集,属于生物防治
D.平常优先通过增加天敌数治蝗,在飞蝗高密度时可应急采用药物治蝗
11. 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种群数量与社群压力相对值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实现
B.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社群压力接近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K值
D.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也增大
12. 细叶榕的种子被鸟吃掉,随同粪便一起排出落在了红壳松的树干或枝丫处后,种子就会萌发生根,并从红壳松中吸取养分,之后幼苗长成粗壮的灌木状缠绕在红壳松上,依靠红壳松的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光照,最终将红壳松缠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
B.细叶榕和红壳松的关系是寄生和种间竞争
C.雨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D.研究细叶榕的生态位需调查其在相关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13.《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作为一种中小型涉禽,长趾滨鹬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或混群活动于湿地、沼泽、稻田与海滩等地,以甲壳动物、昆虫和植物等为食。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能提高长趾滨鹬种群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预测长趾滨鹬种群密度变化趋势需要分析该种群的性别比例
B.在长趾滨鹬相对集中的区域,采用标记重捕法以估算其数量
C.长趾滨鹬种群数量增加说明该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
D.长趾滨鹬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是受资源和空间等因素限制而出现的结果
14. 某农场种植多种农作物,还生长了一些杂草,其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分别属于不同的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人工饲料中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
B. 图1中丙属于第二营养级,乙属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 图2中该农场的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3/(a2+d1)×100%
D. 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等于a1+b1+b2+b3+a3
15. 茶树—草菇混合种植是一种新的生态模式,茶农在茶树下种草菇,茶树的落叶能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的基质又可以被茶树的根吸收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树—草菇混合种植的目的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B.与单一种植相比,混合种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茶树—草菇混合种植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D.基质大分子有机物蕴含的能量能被茶树吸收和直接利用
16. 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的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利用以该污染物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该污染物的细菌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7.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工设计的立体农业能够提高光能利用率,尽可能选用本土物种体现的是自生原理
B. 生态工程是一类多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C. “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
D. 建立大熊猫繁育中心目的主要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8. 下图是生命活动的一种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代表线粒体,a代表葡萄糖,则b、c可分别代表C02和H20
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 若A代表沼气池,a为投入的农作物的秸秆和家禽、家畜以及人的粪便,b、c可分别代表人获得的能源和农作物的肥料
D. 若A代表醋酸菌,a代表乙醇,则b、c可分别代表乙酸和C02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4分。
19.(16分)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将小鼠置于图1所示的装置中,用圆盘在小鼠视野范围内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最终使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
(1)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小鼠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激活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为:阴影刺激组小鼠在有阴影刺激时的VTA区GABA能神经元活性 非阴影刺激组的,并且在神经元活性 ,小鼠立即发生逃跑行为。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使小鼠产生逃跑行为。
(2)研究人员使光敏感的通道蛋白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会导致Na+内流,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会导致Cl-内流。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是使小鼠产生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字母填入表中,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
分组 实验动物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 ① 黄光、② 未见逃跑行为
实验组二 VTA中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③ 、④ ⑤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
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 E.黄光 F.蓝光 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20. (14分)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是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的两种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SH受体抗体、TG蛋白抗体是诊断这两种病的主要指标,这两种疾病是由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所致。
(2)据图可知,同一抗体不仅能结合抗原,还能结合    细胞。
(3)NK细胞的功能与      细胞相似,但两者也有差异,NK细胞参与 免疫。
(4)甲~丁4位成年人血清检验的部分结果见下表。
游离甲状腺激素 (pmol·L-1) TSH (mU·L-1) TSH受体抗体 (IU·L-1) TG蛋白抗体 (IU·L-1)
甲 5.60 122.43 2.15 1 954.00
乙 36.60 23.85 0.23 83.00
丙 15.70 8.17 0.02 97.00
丁 60.40 0.02 368.56 161.00
正常范围 10.30~25.70 2.00~10.00 <1.75 <115.00
①这4位成年人中   可能患有Graves病。
②甲的激素水平异常的原因是                     。
③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依赖于  轴。
(5)下表中能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药物是  (填字母)。
药物 作用
A 补充碘
B 替代甲状腺激素
C 减少甲状腺细胞数量
D 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1.(16分)草履虫是实验生物学的重要材料,具有分布广、个体大、易培养、繁殖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
(1)某科研单位开展了Pb2+对尾草履虫的毒害作用的研究,用Pb(NO3)2配置不同质量浓度的Pb2+溶液,通过预实验设置毒性实验Pb2+的质量浓度为0.75,1,50,3.00,6.00,12.00,24.00(单位:mg·L-1),实验使用过滤的稻草液来配制Pb2+溶液,每个浓度梯度设置3组重复,分装于4mLEP管中。每个EP管内装2mL试验液,接种尾草履虫20~25个,25℃下培养2h后进行计数,记录尾草履虫的死亡个数,计算尾草履虫的死亡率,尾草履虫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接种数量则视为死亡率为0。
浓度 (mg·L-1) 接种个数 死亡个数 死亡率 (%)
1 2 3 1 2 3
0.75 24 25 23 0 1 0 1.4
1.50 20 21 24 5 7 6 27.7
3.00 21 24 23 11 10 12 48.5
6.00 23 21 25 17 15 17
12.00 22 25 25 20 20 23 88.7
24.00 25 24 21 25 23 21 98.5
CK 23 22 20 0 0 0 0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以 为空白对照(CK)。
②本实验6.00mg·L-1的Pb2+溶液中,测得的死亡率是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③调查培养液中尾草履虫种群数量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整个计数过程的注意事项是: 。(答出一点即可)
④分析本实验的数据,尾草履虫 (填“能”或者“不能”)作为一种评价水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另一科研单位研究了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藏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据图判断被捕食者是 。
②乙图中栉毛虫数量下降为0的原因是 。
22.(18分)兔-鱼-沼-蔬生态模式整合兔肉加工、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通过人工设计,达到创新农业生产技 术,提高经济效益,其生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虫害无法避免的蔬菜种植区内,存在的种间关系有 (答出 2 点即可);为减少虫害,可采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是 (答出 1 点即可)。
(2)在水产养殖区,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鱼塘中某种鱼类的种群密度,因标记物不牢固导致标记物脱落,则实际数值比估算数值 (填“偏大”或“偏小”)。对鱼塘中几种鱼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单位:ng·g-1),结果如表,其中草食性鱼是 (填表中对应编号),理由是 。
鱼的种类 甲 乙 丙 丁 戊
Cd 8.8 14.1 10.3 21.9 41.6
Hg 17.8 61.9 70.4 117.0 112.0
在兔养殖区内,兔从蔬菜废弃料中摄入能量,其所同化能量分为两个去向,分别是
。某研究者认为该养殖区内的不同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其理由是

(4)水产养殖区中的鱼等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氮、磷等可供水稻吸收利用,说明鱼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和更新,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答出2点)原理。
孝感高中2023级高二年级
生物学参考答案
1-18 ABCBA BCDDC BADCC BCC
19(每空2分,共16分)
(1)高于 达到(刚过)峰值后
(2)内负外正 B C F D H
2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免疫自稳(1分)
(2)NK(1分)
(3)细胞毒性T(1分)  非特异性(1分)
(4)丁   TG蛋白抗体增多,激活NK细胞杀伤甲状腺细胞,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2分);对垂体负反馈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2分)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5)BC
21(每空2分,共16分)
①Pb2+的质量浓度 不加Pb(NO3)2的2mL过滤的稻草液
②71.0 ③抽样检测法 先摇匀后取样,多次计数取平均值(任答1点即可)
④能
①大草履虫
②因沉渣的隐蔽作用,栉毛虫无法捕捉足够的食物而死亡
22(每空2分,共18分)
(1)捕食、寄生、种间竞争(任答2点即可)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利用光照诱捕害虫;利用声音信号吸引害虫的天敌;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 害虫的雌雄交配(任答1点即可)
(2)偏小 甲 甲的重金属含量最少
(3)一部分被兔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兔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2分)
养殖区内的物种并非协同进化出现(或养殖区内种群间没有形成种间关系),而是被人们机械集合在一

(4)促进物质循环 自生和循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