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酒泉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制期中考试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据报道,2017年4月8日凌晨,安徽男子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将民警打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徐某的行为属于(  )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礼仪的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礼仪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由此可见(  )
A. 礼仪缘于最初的人类交往 B. 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C. 礼仪是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D. 人们因礼仪而优雅
文明交往就是要(  )
①懂得尊重人 ②学会礼貌待人 ③掌握交往艺术 ④多用文明用语,敢交任何朋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旅客乘坐飞机、火车、地铁,在入站之前需要安检,未经安检,任何旅客皆不得入内,绝不存在情面和通融之说。特别是乘高铁,进站后还需出具车票和证件。让旅客通过一个狭小的通道进站,并在必经之路设立关卡,让行色匆匆的旅客出具票证的举措,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在调整候车室客流、引导旅客乘车。这说明(  )
A. 维护秩序要靠规则 B. 有些规则可有可无 C. 规则限制人的自由 D. 违反规则无关紧要
近几年,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恶意拖欠、以次充好、价格欺诈、强买强卖、借贷不还等现象屡见不鲜,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伤害。这提醒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到(  )
A. 尊重他人 B. 以礼待人 C. 诚实守信 D. 包容他人
赵东在班里学习好,会唱歌,能跑步,可是他经常嘲笑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还给别人起外号。因此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你认为赵东应该(  )
A. 经常赞扬别人 B. 学会欣赏、接受他人
C. 不断夸耀自己 D. 专心学习,择友交往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宿舍,我们是其他同学的舍友,在公交车上,我们是乘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每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从来不会改变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我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
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大网”,我们每个人就是这个“网”上的一个结点
B. 社会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C. 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D. 任何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湖南广益实验中学通过寓教于游,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增强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炎炎夏日,我校2016级的学子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2017暑假兰州-敦煌地理研学之旅。参加这一活动能使学生
①学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领学生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这是您孩子的成绩单”“您的银行卡密码出现异常,请尽快修改密码”……这些看起来仿佛是老师、银行客服人员发来的短信,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个手机病毒。一旦手机用户点击了短信,就会造成手机中毒,账户失窃。这警示我们( )
A. 手机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
B. 网络交往对象是虚拟的,完全不可相信
C.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提高网络交往警惕性
D. 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利用手机上网
如图是一幅漫画作品。这则漫画中有两只狗,一只坐在计算机前的一张椅子上,与坐在地板上的另一只狗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该漫画反映了(  )
A. 网络交往都是虚假的,毫无真实性可言
B.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C. 网络很便捷,动物也可以上网
D. 网络是个可以畅所欲言、毫无约束的地方
2017年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主办的“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这说明(  )
A.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
C. 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D. 互联网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近年来,网络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省时、便捷的网络购物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各地网民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在人民网等各大网站对自己较为关心的问题表达心声和意愿,积极献计献策,随时随地“参政议政”。这表明
A.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B. 网络经济替代了传统经济
C. 网络实现了公民的所有权利 D.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出门打不到车?滴滴打车随叫随到;饿了不想做饭?美团来送饭,这都体现了“分享服务”和“共享经济”,它们都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出的新商业模式。这主要体现了
A. 网络提高了人们的媒介素养 B. 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 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D.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某校开展了“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你认为下列活动能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有
①小明通过网络参加了志愿者活动的报名
②小欣通过网络转发了她看到的一则公益广告
③小红通过网络对开展诚信考试倡议进行响应
④小于通过网络传播了一些反诈骗的方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某餐厅收到了这样一份外卖订单(如图)。餐厅店家将订单备注晒到网上,随即引来一片打call声(意为点赞)。很多网友直呼,已经被这张“暖心备注”暖哭。对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 店家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
B. 网络使生活更加便捷,但有利也有弊
C. 买家替送餐小哥着想,对他充满尊重与关爱
D. 网友们为买家打call,是对其与人为善品质的赞扬
当下,网络直播风靡一时。2017年5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公众号网络直播纳入监管范畴。如果你也想成为一名网络主播,你将
①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 ②通过网络随意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③传播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尽量直播新奇的东西,以博人关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7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及小组各成员单位集中整治网上网下文化环境,坚持集中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坚持网下清查与网上净化相结合,全面深入开展“净网2017”“护苗2017”“秋风2017”等系列专项行动,全面净化出版物市场和网络文化市场。对此,你的认识是( )
A. 网络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
B. 网络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C. 上网=游戏+聊天+网恋
D. 正确的网上学习、交流,可以提高处理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7年10月1日,开启我国“民法典时代”的《民法总则》;维护国家尊严,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的《国歌法》等一批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法律开始实施。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 B. 积极改进规则是实际生活变化的需要
C. 新规则一旦实施,不能再被修改 D. 规则的制定或修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交通规则中的红灯,通常是限制自由的,但这种限制正是给予更多自由的保证。这说明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限制会让人们失去更多的自由  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轻松骑走一辆共享单车,方便了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乱停乱放、恶意毁坏……推广共享单车,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 市民要自觉遵守规则,规范使用
B. 遵守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C. 单车管理公司要加强使用指引和实施有效监管
D. 市民严厉查处违规停放车辆的行为
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人类品质生活的需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下列行为中属于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是( )
A. 参观红山动物园自觉排队 B. 经常收拾自己的房间
C. 主动扶起路边跌倒的老人 D. 及时制止班级不遵守午休秩序的行为
下列关于公共秩序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公共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④维护公共秩序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张军国庆节随爸爸一起出去旅游,这是他在日记中记下的话:今天很不高兴,我亲眼看见走在我前面的游客将吃完的零食袋子扔在了走廊上。我说了一句:“请带走你的垃圾”。他竟然回了一句:“多管闲事”。请你分析该游客的行为(  )
①是不自尊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②说明了缺少社会公德意识 
③是不文明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④虽不符合道德要求,但扔垃圾是他的权利和自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广场舞曾因扰民问题而备受争议,但一些“大妈”却带上耳机跳起了“无声广场舞”。这种做法
①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②尊重了他人的权利 ③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表现 ④显示我的地盘我做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防微杜渐无小事】
材料一:陈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入初二后,他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习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于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在网上结交了一些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架斗殴,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方手刺成重伤,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 3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案例中,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1分)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分)
(2)陈某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的过程对我们加强自我防范有何启示?(4分)
材料二:据报道,一名男青年制服了正在扒窃的小偷,却遭到小偷数名同伙的围攻,围观群众竟然无一人上前相助,目睹这样一幕的海口市民潘先生气愤不已地向某报热线反映:“现在小偷简直无法无天!现在的人们缺乏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胆量!”
(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4分)
【亲爱社会】文明始于足下,美德就在身边。55岁老人刘淑兰每天义务清扫厕所,20年如一日;拥有罕见RH阴型血的“熊猫姑娘”周晓娟坚持献血12年,无偿献血4000毫升,比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的血液还多……他们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感动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1)这些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亲社会行为,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争做合格的社会成员为什么必须弘扬和培育亲社会行为? (3分)
(2)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养成亲社会行为。请你说说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3分)
(3)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亲社会行为?举出两例。 (2分)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照片。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等诅咒式的理由,就随意转发了。还有37.1%的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1)材料主要反映了青少年的什么问题?(2分)
(2)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4分)
【增强规则意识】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1分)

(2)漫画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分)
三、观察与思考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抓住要点简要回答.
近年来,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不断被曝光、查处,表明了人们对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行为深恶痛绝,对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急切呼唤.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出诚信的意义是什么?(至少三个方面)(3分)
(2)请你谈谈在社会生活中将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2分)
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