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课堂笔记(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课堂笔记(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课堂笔记(知识清单)
2025-2026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项 目 内 容
会认字 róng hàn yáng fèng qiáng huàng 绒 汉 扬 凤 墙 晃 易错提示: “凤”读 fèng,韵母不要读成 ong。
会写字 pō qiú hàn zhāo zhōng dú yīn cū zhuàng jié 坡 球 汉 钟 招 读 音 粗 壮 洁 易错提示:“壮”的右半部分是“士”,不要写成“土”。
形近字 壮(粗壮) 洁(洁白) 状(奖状) 结(结果)
听写词语 山坡 气球 汉字 招引铜钟 读书 声音 粗壮 洁白 敬礼 上课 好像 古老 枝干
词语积累 近义词:招引———吸引 愉快———高兴 摇晃———晃动 反义词:安静———喧闹 粗壮———纤细 洁白———乌黑 词语搭配:欢唱的小鸟 敬爱的老师 飘扬的国旗 粗壮的枝干 好奇地听着
词语理解 坪坝:平坦的场地。 飘扬:在空中随风摆动。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重点句理解 1.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高高兴兴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学校里都成了好朋友,写出了边疆小学的学生团结友爱的特点。)
项 目 内 容
重点句 理解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话运用了“向……向……向……”这样的反复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了同学们的天真可爱,以及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祖国的热爱。)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这几句话通过“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来体现“窗外十分安静”,衬托出学生上课时的专心。书声悦耳,以至于小动物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4.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他们的欢乐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们前来看热闹。) 5.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热爱。)
课文结构
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写法 通过侧面描写,体现孩子们读书很认真。示例: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 花 的 学 校
项 目 内 容
作者 泰戈尔:享誉世界的印度作家、诗人,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会认字 hōng shī huāng dí fá jià bì 轰 湿 荒 笛 罚 假 臂 易错提示: “轰”和“荒”是后鼻音,“笛”和“罚”是第二声。
会写字 xiào hōng shī rùn dí kuáng gōng fá hù jí yáng 校 轰 湿 润 笛 狂 功 罚 互 急 扬
多音字 jià(放假)(假日) 假 jiǎ(真假)(假装)
形近字 校(学校) 扬(飞扬) 较(比较) 杨(杨树)
听写词语 学校 轰响 湿润 风笛 狂欢 功课 罚站 互相 急急忙忙 扬起 阵雨 绿草 觉得 自然
词语积累 近义词:轰响——轰鸣 湿润——潮湿 突然——忽然 扬起——举起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 反义词:湿润——干燥 急急忙忙——慢慢腾腾 词语搭配:走过荒野 吹着风笛 拍着大手 扬起双臂 簌簌地响
词语理解 荒野:荒凉的野外。 碰触:接触,碰撞。 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
重点句理解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和声音。)
项 目 内 容
重点句理解 2.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这两句话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诗人把没有开放的花朵想象成“关了门做功课”的孩子,充满童趣。) 3.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想象树枝“互相碰触着”、雷云“拍着大手”的情景,可以体会到孩子们渴望出来玩耍的心情。) 4.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母亲温暖的怀抱是孩子们所依恋的,是孩子们的幸福所在,他们怎么能不急急忙忙呢 诗人连用两个问句,把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5.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这句话点明主题,表现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对家庭的眷恋。)
课文结构
课文主题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
写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示例: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3*不懂就要问
项 目 内 容
会认字 sòng lì quān biàn hú jiè lì ái chǔ 诵 例 圈 遍 糊 戒 厉 挨 楚 易错提示 “挨”读第二声。
多音字 quān(圆圈)(项圈) 圈juàn(羊圈)(圈养) juān(把小鸡圈起来)
词语积累 四字词语: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一字不漏 近义词:流利——流畅 霎时——瞬间 认真——专注 清楚——明白 糊里糊涂——稀里糊涂 反义词:详细——粗略 认真——马虎 糊里糊涂——明明白白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词语搭配:流利地背出 讲得很详细 听得很认真 提出问题
词语理解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厉声:(说话)声音严厉地。
重点句理解 1.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这句话写的是私塾里上课时的情景,“像唱歌一样”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跟着先生念书时的样子。)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前一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这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功课完成得很好,先生对此相当满意。)
项 目 内 容
重点句理解 3.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第二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孙中山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孙中山不满足于能够流利地背书,而是希望进一步理解书中内容的学习态度。) 4.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知道提出问题的后果,但是他还是提出来了,体现了他为了求得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 5.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用孙中山的回答结尾,既照应了题目,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课文结构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的是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我们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写法 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示例: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心理描写)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拓展积累 孙中山,名文,号日新。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