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堂笔记(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堂笔记(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课堂笔记(知识清单)
2025-2026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4 古 诗 三 首
项 目 内 容
会认字 tíng wèi mó xié xiāo tiǎo cù 庭 未 磨 斜 萧 挑 促 易错提示 “庭”是后鼻音。
会写字 dòng tíng xiāng wèi jìng xié ài shuāng tiǎo luò 洞 庭 相 未 径 斜 爱 霜 挑 落
多音字 mó(磨刀)(磨灭) tiǎo(挑战)(挑拨) 磨 挑 mò(石磨)(磨坊) tiāo(挑选)(挑水)
形近字 径(小径) 挑(挑战) 经(经过) 桃(桃树)
听写词语 洞庭湖 相连 未来 小径 斜线 爱心 霜叶 挑战 下落
字词理解 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和:和谐。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斜:曲折向前延伸。 生:产生,生出。坐:因为。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重点句理解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赏析:“镜未磨”是说湖面无风,水平如镜,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赏析:“遥望”表明诗人是站在远处望向洞庭湖的,第二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和君山的特点。)
项 目 内 容
重点句 理解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诗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赏析:“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的高而缓;“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的动态美,体现了山的高。)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赏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让客游在外的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赏析:梧桐叶、秋风,给人萧条之感,往往容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意: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拨蟋蟀玩。赏析:这两句诗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可见他虽然身在他乡,但心早已回到了故乡。)
背诵 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课文主题 《望洞庭》勾勒了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山行》描写和赞美了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梧桐叶、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写法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示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项 目 内 容
会认字 zhān yìn liè líng zēng tiān zōng 粘 印 列 凌 增 添 棕 易错提示 “凌”“增”“棕”都是后鼻音。
会写字 yè lǎng zhū zhān yìn àn liè guī zé líng luàn shuāng 夜 朗 珠 粘 印 案 列 规 则 凌 乱 双
形近字 朗(明朗) 列(排列) 郎(儿郎) 烈(热烈)
听写词语 夜晚 明朗 雨珠 粘连 印记 图案 排列 规则 凌乱 一双 金色 秋风 亮晶晶 落叶 闪闪发光 尽头 然而 迟到
词语积累 ABB式词语:亮晶晶 湿漉漉 近义词:平展———平整 凌乱———杂乱 反义词:明朗———昏暗 潮湿———干燥 凌乱———整齐 词语搭配:明朗的天空 亮晶晶的水洼 金黄金黄的叶子 闪闪发光的地毯 愉快地蹦跳着
词语理解 明朗: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熨帖:(用字、用词)贴切;妥帖。 平展:(地势)平而舒展。 规则:(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
重点句理解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明朗”写出了天空湛蓝清亮、光线充足的景象。这里不仅写出了一夜秋风秋雨后天空的样子,也流露出了“我”的好心情。)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片片”表现了落叶的数量多,“金黄金黄”写出了落叶的颜色。)
项 目 内 容
重点句 理解 3.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彩色的地毯”“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水泥道的美丽。) 4.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满心的欢喜。) 5.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穿的小雨靴比作“棕红色的小鸟”,通过“蹦跳着,歌唱着”表现了“我”活泼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
课文结构
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门前的水泥道上落满梧桐树叶,就像金色的巴掌铺在地上,美丽极了。“我”踏着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上学,心情非常愉快。文章饱含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写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示例: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6 秋 天 的 雨
项 目 内 容
会认字 yào shi bīn méi shuǎng pín lí gōu lǎ bā 钥 匙 缤 枚 爽 频 梨 勾 喇 叭 易错提示 “匙”在这里读轻声,不要读成第二声。
会写字 liáng róu méi piào shuǎng jǐ zhēng pín gōu sù wā fēng 凉 柔 枚 票 爽 挤 争 频 勾 诉 挖 丰 易错提示 “票”的上半部分不要写成“西”。
形近字 票(车票) 勾(勾画) 漂(漂亮) 勺(勺子)
听写词语 清凉 温柔 一枚 邮票 凉爽 挤压 争相 频频 勾住告诉 挖土 丰收 秋天 枫叶 果树 仙子 气味 香甜 过冬 大地
词语积累 ABB式词语:油亮亮 四字词语:五彩缤纷 舒舒服服 近义词:清凉——凉爽 炎热——酷热 反义词:温柔——粗鲁 炎热——寒冷 欢乐——痛苦 词语搭配:一把把小扇子 一枚枚邮票 五彩缤纷的颜料 金色的海洋 香甜的气味
词语理解 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频频:连续不断地;多次地。
重点句理解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两句话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秋天的大门,将人们从炎热的夏季引入凉爽的秋天。)
项 目 内 容
重点句 理解 2.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变黄的银杏叶和红色的枫叶都表明炎热的夏天已经远去,凉爽的秋天来临了。) 3.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勾住”形象地写出了小朋友被香味吸引住的样子,突出了水果气味的香甜。)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秋雨预示着寒冬将至。) 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概括了秋雨的贡献,表达出作者对秋雨的赞美之情。)
背诵 背诵第2自然段。
课文结构
课文主题 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法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示例: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比喻)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拟人)
7*听听,秋的声音
项 目 内 容
会认字 dǒu zhèn yùn luè yín liáo kuò 抖 振 韵 掠 吟 辽 阔 易错提示 “振”“吟”是前鼻音。
词语积累 近义词:道别———告别 叮咛———嘱咐 辽阔———广阔 词语搭配:一排排大雁 一阵阵秋风 抖抖手臂 振动翅膀 掠过田野 道别的话音 告别的歌韵 暖暖的叮咛 丰收的歌吟 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饱满的谷粒
词语理解 叮咛:反复地嘱咐。 歌吟:歌咏。 辽阔:广阔;宽广。 饱满:丰满。
重点句 理解 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这是个拟人句,把风吹动大树的枝干想象成人在抖动手臂,把风吹落树叶的“唰唰”声想象成告别的话语,形象生动。) 2.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这是个拟人句。大雁南飞,秋风吹过田野,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这些都是秋天美丽的景色。“叮咛”和“歌吟”是“秋的声音”。) 3.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这是个排比句,写出了秋的声音无处不在,告诉我们通过聆听秋的声音,也能感受到秋天带来的丰收和喜悦。) 4.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美好而短暂,让我们用心聆听吧,通过聆听美妙的声音感知秋天的丰收和希望。)
项 目 内 容
课文结构 听到的声音:大树、蟋蟀、大雁、秋风 声音美妙 听听,秋的声音 联想到的声音: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秋天美好
课文主题 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树叶的“唰唰”声、蟋蟀的“嚯嚯”声、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诗歌语言精练,表达富有韵味,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
写法 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趣味性。示例: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拓展积累 描写秋的诗词: 秋 夕 沁园春·长沙 [唐]杜牧 毛泽东 银烛秋光冷画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轻罗小扇扑流萤。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天阶夜色凉如水,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坐看牵牛织女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自古逢秋悲寂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我言秋日胜春朝。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晴空一鹤排云上,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