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唱脸谱》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唱脸谱》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童年趣事(二)》第3课时《唱脸谱》
【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童年趣事(二)》第3课时欣赏课。《唱脸谱》诞生于1989年,由阎肃作词,姚明谱曲,谢津首唱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掀起“京剧热”,创作者有感于京剧这一国粹的博大精深,决定将京剧元素与现代音乐相融合。阎肃深入研究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把脸谱的色彩、形象和寓意融入歌词,而姚明巧妙运用京剧唱腔、旋律与节奏进行谱曲,兼顾流行性与传唱度,让歌曲既有古老艺术魅力,又具时代感,推动了京剧艺术的传播。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中京剧与流行音乐融合之美,体会旋律中京剧唱腔、节奏带来的独特韵味,培养对音乐多元风格的感知力和审美情趣。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用自然、有京剧韵味的声音演唱《唱脸谱》,把握好节奏、音准,尤其是B段的拖腔和特殊节奏,通过表情、动作展现歌曲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新的表演形式,如加入舞蹈、戏剧动作,或用不同乐器进行伴奏,激发创新思维,增强音乐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京剧脸谱文化、行当特点等知识,认识到《唱脸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感受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感受歌曲独特风格,熟悉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演唱,体会京剧与流行结合的魅力。
2.了解京剧脸谱的色彩、图案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京剧文化魅力。
(二)教学难点
1.把握京剧唱腔的风格特点,如拖腔、咬字等,在演唱中精准表现出京剧韵味。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京剧文化内涵,将文化理解融入歌曲演唱与创意实践中,避免流于表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特别的视频(播放京剧表演的精彩片段,如《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自刎的片段) 。
大家仔细看,视频里演员的装扮、动作和声音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唱歌、表演有什么不一样?(请几位同学回答)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 。京剧里的演员不仅唱腔独特,他们脸上的妆容也很有讲究,这些妆容就叫做脸谱 。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物。你们了解脸谱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通过一首歌曲《唱脸谱》,走进神奇的京剧脸谱世界,去看看这些脸谱背后的故事 。(播放歌曲《唱脸谱》音频)
(书写板书《唱脸谱》)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演唱方式有什么特点?和平时常见的京剧一样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结合了流行元素创作的,和平时常见的京剧在唱腔上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品背景:《唱脸谱》诞生于1989年,由阎肃作词,姚明谱曲,谢津首唱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掀起“京剧热”,创作者有感于京剧这一国粹的博大精深,决定将京剧元素与现代音乐相融合。阎肃深入研究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把脸谱的色彩、形象和寓意融入歌词,而姚明巧妙运用京剧唱腔、旋律与节奏进行谱曲,兼顾流行性与传唱度,让歌曲既有古老艺术魅力,又具时代感,推动了京剧艺术的传播。再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为降B宫调转降E宫调,4/4拍 ,采用不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接下来我们分段聆听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聆听A乐段,听听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主人公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段是通俗歌曲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融入旋律,依字行腔,充满生活气息。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聆听B乐段,听听这段音乐与A段相比有什么特点?情绪有什么变化?唱了哪些脸谱?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B段为分节歌形式,同样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两小节,结构规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延伸和花脸拖腔扩充至八小节,把歌曲情绪推向高潮。A段与B段在旋律、节奏和风格上形成对比,A段轻松活泼,B段凸显京剧韵味,层次分明。下面跟琴学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习京剧动作
预设:学习动作
教师:下面边聆听音乐边用肢体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A主题哼唱做行走的动作,B主题用声势动作伴奏,C主题用乐器伴奏。
预设: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京剧的角色有哪些?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是男性角色,像老生的代表人物有谭鑫培,他的老生戏韵味十足;
“旦”是女性角色,梅兰芳先生的旦角戏可谓登峰造极,他塑造的虞姬等形象非常经典;
“净”主要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脸谱色彩丰富,像包拯的黑脸代表公正无私;
“丑”以滑稽搞笑为主,常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
京剧的表演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京剧的表演有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
“唱”就是演唱,通过优美的唱腔来叙事抒情;
“念”是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通过手势、眼神等细腻动作塑造人物;
“打”是武打动作,精彩的武戏很有观赏性。
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欣赏完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以精彩的京剧表演视频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学唱环节,通过多次示范、对比教学,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但在京剧韵味的把握上,部分学生仍显不足,尤其拖腔和特殊咬字,虽反复练习,改进效果有限,后续需加强京剧唱腔专项训练。在文化讲解时,学生对脸谱文化兴趣浓厚,但因时间有限,对京剧行当等知识讲解不够深入。创意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编,但部分学生受思维局限,创新性不足,今后要加强引导启发,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理解与表现能力。
七、课堂达标
1.京剧的角色分为 、 、 、 、四大行当。
2.京剧的表演有 、 、 、 、 四种艺术手段。
答案:1.生、旦、净、丑
2.唱、念、做、打
【板书设计】
《唱脸谱》
1=bE 4/4 拍子 快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让 教 学 更 有 效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 学 目 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中京剧与流行音乐融合之美,体会旋律中京剧唱腔、节
奏带来的独特韵味,培养对音乐多元风格的感知力和审美情趣。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用自然、有京剧韵味的声音演唱《唱脸谱》,把握好节奏、音准,尤其是B段的拖
腔和特殊节奏,通过表情、动作展现歌曲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新的表演形式,如加入舞蹈、戏剧动作,或用不同乐器进行伴奏,激
发创新思维,增强音乐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京剧脸谱文化、行当特点等知识,认识到《唱脸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感受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知导入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通过一首
,走进神奇的京剧脸谱世界,去看看这些
脸谱背后的故事。
新知讲解
接下来我们分段聆听: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生”是男性角色,像老生的代表人物有谭鑫培,他的老生戏
韵味十足;
“旦”是女性角色,梅兰芳先生的旦角戏可谓登峰造极,他塑
造的虞姬等形象非常经典;
“净”主要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脸谱色彩丰富,像包拯的
黑脸代表公正无私;
“丑”以滑稽搞笑为主,常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
“唱”就是演唱,通过优美的唱腔来叙事抒情;
“念”是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通过手势、眼神等细腻动作塑造人物;
“打”是武打动作,精彩的武戏很有观赏性。
欣赏完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课堂达标
1.京剧的角色分为 、 、 、 、四大行
当。
2.京剧的表演有 、 、 、 、 四种艺术
手段。
答案:1.生、旦、净、丑
2.唱、念、做、打
课堂总结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共25张PPT)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让教学更有效
第5单元
《童年趣事(二)》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中京剧与流行音乐融合之美,体会旋律中京剧唱腔、节奏带来的独特韵味,培养对音乐多元风格的感知力和审美情趣。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用自然、有京剧韵味的声音演唱《唱脸谱》,把握好节奏、音准,尤其是B段的拖腔和特殊节奏,通过表情、动作展现歌曲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新的表演形式,如加入舞蹈、戏剧动作,或用不同乐器进行伴奏,激发创新思维,增强音乐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京剧脸谱文化、行当特点等知识,认识到《唱脸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感受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欣赏京剧片段《霸王别姬》
大家仔细看,视频里演员的装扮、动作和声音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唱歌、表演有什么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 。京剧里的演员不仅唱腔独特,他们脸上的妆容也很有讲究,这些妆容就叫做脸谱 。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物。
你们了解脸谱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通过一首歌曲《唱脸谱》,走进神奇的京剧脸谱世界,去看看这些脸谱背后的故事。
新知讲解
聆听音乐
1.感受歌曲的演唱方式有什么特点?
2.和平时常见的京剧一样吗?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的结合了流行元素创作的,和平时常见的京剧在唱腔上有所不同。
作品背景
《唱脸谱》诞生于1989年,由阎肃作词,姚明谱曲,谢津首唱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掀起“京剧热”,创作者有感于京剧这一国粹的博大精深,决定将京剧元素与现代音乐相融合。阎肃深入研究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把脸谱的色彩、形象和寓意融入歌词,而姚明巧妙运用京剧唱腔、旋律与节奏进行谱曲,兼顾流行性与传唱度,让歌曲既有古老艺术魅力,又具时代感,推动了京剧艺术的传播。
再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歌曲为降B宫调转降E宫调,4/4拍 ,采用不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接下来我们分段聆听:
下面聆听A乐段
1.听听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2.主人公的情绪是怎样的?
A段是通俗歌曲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融入旋律,依字行腔,充满生活气息。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演唱
聆听B乐段
1.听听这段音乐与A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2.情绪有什么变化?
3.唱了哪些脸谱?
B段为分节歌形式,同样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两小节,结构规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延伸和花脸拖腔扩充至八小节,把歌曲情绪推向高潮。A段与B段在旋律、节奏和风格上形成对比,A段轻松活泼,B段凸显京剧韵味,层次分明。
下面跟琴学唱
下面我们学习京剧动作
下面边聆听音乐边用肢体表现音乐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
A主题哼唱做行走的动作
B主题用声势动作伴奏
C主题用乐器伴奏。
课堂拓展
京剧的角色有哪些?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是男性角色,像老生的代表人物有谭鑫培,他的老生戏韵味十足;
“旦”是女性角色,梅兰芳先生的旦角戏可谓登峰造极,他塑造的虞姬等形象非常经典;
“净”主要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脸谱色彩丰富,像包拯的黑脸代表公正无私;
“丑”以滑稽搞笑为主,常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
京剧的表演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京剧的表演有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
“唱”就是演唱,通过优美的唱腔来叙事抒情;
“念”是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通过手势、眼神等细腻动作塑造人物;
“打”是武打动作,精彩的武戏很有观赏性。
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视频
欣赏完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课堂达标
1.京剧的角色分为 、 、 、 、四大行当。
2.京剧的表演有 、 、 、 、 四种艺术手段。

答案:1.生、旦、净、丑
2.唱、念、做、打
课堂总结
《唱脸谱》
1=bE 4/4 拍子 快板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