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模块质量检测(二)(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疫苗一般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B.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葡萄糖作为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是由于它能发生水解D.“天和号”推进器上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2024·广州天河区段考)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B 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 N2与H2合成氨是吸热反应C 1 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 H2 分子中O—H比C—H更易断裂D SO2具有氧化性 SO2可用作葡萄酒中的添加剂3.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水果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作负极B.锌片发生还原反应C.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Fe2O3(s)3CO2(g)+2Fe(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状,反应速率加快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D.充入N2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5.(2024·雅安期末联考)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实验过程的能量变化相同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6.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某原电池工作时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量筒的规格为 1 000 mL,电极材料是镁片和铝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材料是镁片B.电流经a流向bC.若用NaOH溶液代替稀硫酸,溶液中的OH-移向铝片一极D.当量筒中收集到672 mL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7.(2024·赣州段考)野生食用菌,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成分,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野生食用菌中含有多种多糖体,如β-葡聚糖[(C6H10O5)n]等,β-葡聚糖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野生食用菌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C.野生食用菌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铁、锌均属于过渡元素D.野生食用菌所含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8.(2024·宜昌联考)化学烫发巧妙利用了头发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头发的“定型”,其变化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若有1 mol S—S断裂,则转移2 mol电子B.药剂B是氧化剂C.整个过程中只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生成D.化学烫发使头发中蛋白质变性9.(2024·湖北部分学校阶段练习)下列图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提纯Cl2(含少量HCl、H2O)C.制备并收集少量NO D.除CCl4中的Br210.一定条件下,对于刚性容器中进行的反应:3A(g)+B(s)C(g)+2D(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C.生成B的速率与消耗C的速率相等D.混合物中C、D的浓度之比为1∶211.一种新型Zn/MnO2水系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锌箔作负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锌箔发生的反应为Zn-2e-Zn2+B.过程Ⅰ石墨毡电极的电极反应为Mn2+-2e-+2H2OMnO2+4H+C.过程Ⅱ为充电过程D.过程Ⅱ石墨毡电极和锌箔质量均增加12.某合成药物中间体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7H10O5B.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向铜与足量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蒸馏水 溶液变蓝 有Cu2+生成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 紫色褪去 Fe3O4中含二价铁C 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生成 KI3溶液中可能存在平衡:I-+I2D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 产生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不是变性14.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该反应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 0 20 40 60 80c(NO2)/ mol·L-1 0.200 0.124 0.096 0.080 0.080c(N2O4)/ mol·L-1 0 0.038 0.052 0.060 0.060A.0~20 s,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6 2 mol·L-1·s-1B.60 s后向容器中再通入一定量的NO2(g),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增加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若增大容器容积,达到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颜色比原平衡时深15.(2024·大同高一月考)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已知NaNO3的氧化性弱于Na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N2D.CO2电子式为︰︰︰,空间结构为直线形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9分)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是合理利用硫元素的基本途径。以下是硫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部分信息。(1)B的化学式是 ;C有毒,实验室可以用 吸收。(2)检验H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3)CDE以及CFE都是造成酸雨的可能途径,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路径的化学方程式 。17.(11分)(2024·沈阳高一期末)按要求填空:(1)某气体X2,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 g。(2)18.6 g(NH4)2SO4·xH2O中含有1.204×1023个N,x的值为 。(3)某工厂用氨制硝酸和铵盐的流程如图所示。①设备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在工业上,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若漏气则有白烟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温同压下,理论上设备1与设备2中消耗空气的体积比为 。18.(11分)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可发生反应:NaNO2+NH4ClN2↑+NaCl+2H2O。利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向A中加入一定体积(V)的NaNO2溶液、NH4Cl溶液和水,充分搅拌;控制体系温度,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入醋酸;当导管口气泡均匀稳定冒出时收集气体,用秒表测量收集1.0 mL N2所用时间t,重复多次取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 。该实验过程中,最适合在水槽中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2)若需控制体系温度为36 ℃,采取的合理加热方式为 。(3)探究反应速率与c(NaNO2)的关系,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 编号 V/mL t/sNaNO2溶液 (2.0 mol·L-1) NH4Cl溶液 (2.0 mol·L-1) 醋酸(1.0 mol· L-1) 水1 4.0 4.0 4.0 8.0 3342 6.0 V1 V3 6.0 1503 V2 4.0 4.0 4.0 834 12.0 4.0 4.0 0.0 38①V1= mL,V2= mL。②该实验所得结论为 。(4)在上述实验1~4中,甲同学用数字传感器测得溶液中c(H+)=0.002 mol·L-1,甲同学认为H+作催化剂,增加实验5,用0.04 mol·L-1盐酸替代醋酸,若t5=38,且反应前后c(H+)不变,则V5= mL。实验 编号 V/mL t/sNaNO2 溶液/ (2.0 mol· L-1) NH4Cl 溶液/ (2.0 mol· L-1) 盐酸/ (0.04 mol· L-1) 水5 12.0 4.0 V4 V5 t519.(12分)乳酸乙酯作为香料主要用于配制朗姆酒、牛奶、果酒等的香精。由淀粉为原料合成乳酸乙酯的路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 ,C→D的反应类型为 。(2)B的结构简式为 。(3)E是乳酸乙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两分子E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酯,则E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写出一种即可)。(4)除了以淀粉为原料制备C,工业上制备C的方法还有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检验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操作:取少量冷却后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少量 ,加热,若出现 (填现象),则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20.(12分)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化学物质在汽车的动力安全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NaN3分解为Na和N2,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N2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①KClO4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②NaHCO3的作用为 。(2)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填字母)。a.雾霾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N2O5溶于水能导电,因此N2O5是电解质c.反应①~⑥中只有①②是氧化还原反应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铵态氮肥无关(3)为减轻汽车尾气中NO和CO对环境的污染,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主要发生的反应是2NO+2CON2+2CO2。①已知断裂1 mol相应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如表:化学键 (CO气体) (NO气体)键能/ (kJ·mol-1) 1 072 630 946 a若消耗1 mol NO,放出热量369 kJ,则表格中的a为 。②某次实验中测得容器内N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图中b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 v逆(填“>”“<”或“=”,下同),d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NO) v逆(N2)。模块质量检测(二)1.C 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2.C 铁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错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是考虑了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氮气与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1 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 H2说明乙醇分子中有1个活泼氢原子,分子中O—H比C—H更易断裂,C正确;SO2具有还原性,常用作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D错误。3.D 该原电池总反应为Zn+2H+Zn2++H2↑,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锌电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铜极。4.D 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状,增大了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N2不参与题给反应,即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也不改变,D错误。5.D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物质的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多数分解反应、个别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①③是放热反应,②④是吸热反应,D正确。6.C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由装置图知,电极b产生气体,则b为正极,电极b为铝片,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极a为镁片,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电流经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经b流向a,B项错误;用NaOH溶液代替稀硫酸,则铝作负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溶液中的OH-移向铝片一极,C项正确;未说明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量筒中收集气体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D项错误。7.A β-葡聚糖与淀粉聚合度n值不同,均为混合物,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氨基能与酸反应,羧基能与碱反应,氨基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B正确;铁、锌在元素周期表中均属于过渡元素,C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D正确。8.C ①→②过程为加氢还原,有1 mol S—S断裂,消耗1 mol H2,转移2 mol电子,A正确;药剂B形成二硫键,需要脱氢氧化,故属于氧化剂,B正确;过程存在S—H的断裂和S—S的形成,C错误;该过程由于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蛋白质易发生变性,D正确。9.A H2O2与NaHSO3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HCl和H2O都能溶于稀硫酸,Cl2再经过浓硫酸干燥得到洁净气体,B正确;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正确;NaOH溶液能与Br2反应生成溶于水的NaBr和NaBrO,CCl4难溶于水,溶液出现分层,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分离即可,D正确。10.B 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在刚性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为固态,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变量,总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生成B的速率与消耗C的速率均为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C、D均为生成物,若反应开始时只有反应物,则C、D的浓度之比始终为1∶2,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11.B 过程Ⅰ中Zn2+得电子生成锌沉积在锌箔上,反应为Zn2++2e-Zn,A错误;过程Ⅰ中Mn2+失电子生成二氧化锰沉积在石墨毡上,电极反应为Mn2+-2e-+2H2OMnO2+4H+,B正确;过程Ⅱ为放电过程,锌箔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错误;过程Ⅱ为放电过程,锌箔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石墨毡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Mn2++2H2O,锌箔质量减少,D错误。12.D 根据其结构简式,分子式为C7H10O5,A正确;其官能团为羟基、羧基、碳碳双键,B正确;双键可加成,羟基可取代,C正确;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双键与溴发生了加成,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原理并不相同,D错误。13.A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浓硫酸,稀释时应该将反应后的混合液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变蓝,验证生成Cu2+,顺序不能颠倒,A错误;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亚铁离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证明Fe3O4中含二价铁,B正确;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生成,可知溶液中含碘单质和碘离子,则KI3溶液中可能存在平衡:I-+I2,C正确;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不含重金属离子,产生的沉淀是蛋白质发生了盐析,与变性无关,D正确。14.B 0~20 s,NO2的浓度变化量为(0.200-0.124)mol·L-1=0.076 mol·L-1,则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3 8 mol·L-1·s-1,A错误;60 s后向容器中再通入一定量的NO2(g),反应向右进行,会放出更多的热量,B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错误;增大容器容积,混合气体浓度会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比原平衡时浅,D错误。15.A 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1为CaCO3、CaSO3及过量的Ca(OH)2,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得到NaNO2,X可以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NaNO2与含有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则气体2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固体1中主要含有CaCO3、CaSO3、Ca(OH)2,A正确;X可以为空气,空气过量时会生成NaNO3,无法获得NaNO2,所以通入的空气不能过量,B错误;气体2含有CO、N2,经过捕获剂捕获后得到捕获产物和无污染的N2,则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C错误;CO2电子式为︰︰︰C︰︰,空间结构为直线形,D错误。16.(1)S NaOH溶液(2)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推断该溶液中有S(3)SO2+H2OH2SO3、2H2SO3+O2H2SO4(或者2SO2+O22SO3、SO3+H2OH2SO4)解析:(1)B是硫元素的单质,化学式是S;C是SO2,可用NaOH溶液吸收。(2)H是S元素+6价的盐,其阴离子是S,具体检验方法是: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推断该溶液中有S。(3)CDE:2SO2+O22SO3、SO3+H2OH2SO4;CFE:SO2+H2OH2SO3、2H2SO3+O2H2SO4。17.(1) (2)3 (3)①4NH3+5O24NO+6H2O②8NH3+3Cl26NH4Cl+N2 5∶3解析:(1)某气体X2,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NA个X2的质量为M g,则一个X原子的质量= g。(2)18.6 g(NH4)2SO4·xH2O中含有1.204×1023个N,n(N)=×2=,解得x=3。(3)①设备1中发生反应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②在工业上,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若漏气则有白烟生成,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同温同压下,设备1中的反应为4NH3+5O24NO+6H2O,设备2中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理论设备1与设备2中消耗空气的体积比为5∶3。18.(1)锥形瓶 a (2)水浴加热 (3)4.0 8.0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NaNO2溶液浓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快 (4)3.0解析:(1)根据图示可以辨别出A为锥形瓶;实验过程中,要测量氮气的体积,则最适合在水槽中收集气体的仪器是量筒。(2)水浴加热温度容易控制,也可以使反应物均匀受热,需控制体系温度为36 ℃,采取的合理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3)①实验探究NaNO2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则NH4Cl的浓度需要保持不变,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则V1=4.0 mL,V2=(12+8-12)mL=8.0 mL;②NaNO2溶液浓度越高,所用时间越短,则反应速率越快,则该实验所得结论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NaNO2溶液浓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快。(4)t5=38,且反应前后c(H+)不变,则c(H+)=0.002 mol·L-1,则n(H+)=0.002 mol·L-1×0.020 L=4×10-5 mol,则盐酸的体积V4=×103 mL=1 mL,V5=(20.0-12.0-4.0-1.0)mL=3 mL。19.(1)羟基、醛基 氧化反应 (2)CH3CH(OH)COOH(3)CH3CH2CH2CH(OH)COOH或(CH3)2CHCH(OH)COOH(4)CH2CH2+H2OCH3CH2OH(5)新制的Cu(OH)2(银氨溶液) 砖红色沉淀(银镜)解析: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A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C是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D是乙醛;B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乳酸乙酯,则B是乳酸CH3CH(OH)COOH。(3)E是乳酸乙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两分子E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酯,则E可以是CH3CH2CH2CH(OH)COOH或(CH3)2CHCH(OH)COOH。(4)工业上可以用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备乙醇:CH2CH2+H2OCH3CH2OH。(5)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的Cu(OH)2(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产生银镜),检验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操作:取少量冷却后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银氨溶液),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产生银镜),则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20.(1)①离子键、共价键 ②冷却剂 (2)bd(3)①799 ②> >解析:(1)KClO4属于盐,钾离子、高氯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高氯酸根离子中原子之间可形成共价键;NaHCO3吸收NaN3分解为Na和N2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而分解,可以降低温度,故NaHCO3的作用是冷却剂。(2)雾霾为以空气为分散剂形成的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N2O5溶于水生成硝酸,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离子而导电,HNO3是电解质,而N2O5不是电解质,b错误;反应①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②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其他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只有①②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过度使用铵态氮肥会导致空气中的氨气浓度增大,与雾霾的形成有关,d错误。(3)反应放出的热量=成键放出的总能量-断键吸收的总能量,若消耗1 mol NO,放出热量369 kJ,则消耗2 mol NO放出热量为738 kJ,则有1 mol×946 kJ·mol-1+2 mol×2×a kJ·mol-1-(2 mol×630 kJ·mol-1+2×1 072 kJ·mol-1)=738 kJ·mol-1,解得a=799;b点后NO物质的量减小、N2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故b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v逆,d点时NO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d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NO)=2v逆(N2),则v正(NO)>v逆(N2)。7 / 7(共63张PPT)模块质量检测(二)(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疫苗一般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B. 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 葡萄糖作为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是由于它能发生水解D. “天和号”推进器上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 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24·广州天河区段考)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B 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 N2与H2合成氨是吸热反应C 1 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mol H2 分子中O—H比C—H更易断裂D SO2具有氧化性 SO2可用作葡萄酒中的添加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铁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错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是考虑了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氮气与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1 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 H2说明乙醇分子中有1个活泼氢原子,分子中O—H比C—H更易断裂,C正确;SO2具有还原性,常用作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水果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作负极B. 锌片发生还原反应C.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 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解析: 该原电池总反应为Zn+2H+ Zn2++H2↑,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锌电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铜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Fe2O3(s) 3CO2(g)+2Fe(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状,反应速率加快B.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 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D. 充入N2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将块状Fe2O3改为粉末状,增大了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N2不参与题给反应,即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也不改变,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2024·雅安期末联考)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实验过程的能量变化相同的是( )A. ①② B. ③④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物质的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多数分解反应、个别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①③是放热反应,②④是吸热反应,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某原电池工作时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量筒的规格为 1 000 mL,电极材料是镁片和铝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电极材料是镁片B. 电流经a流向bC. 若用NaOH溶液代替稀硫酸,溶液中的OH-移向铝片一极D. 当量筒中收集到672 mL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由装置图知,电极b产生气体,则b为正极,电极b为铝片,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极a为镁片,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 Mg2+,电流经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经b流向a,B项错误;用NaOH溶液代替稀硫酸,则铝作负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溶液中的OH-移向铝片一极,C项正确;未说明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量筒中收集气体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2024·赣州段考)野生食用菌,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成分,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野生食用菌中含有多种多糖体,如β-葡聚糖[(C6H10O5)n]等,β-葡聚糖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 野生食用菌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C. 野生食用菌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铁、锌均属于过渡元素D. 野生食用菌所含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β-葡聚糖与淀粉聚合度n值不同,均为混合物,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氨基能与酸反应,羧基能与碱反应,氨基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B正确;铁、锌在元素周期表中均属于过渡元素,C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2024·宜昌联考)化学烫发巧妙利用了头发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头发的“定型”,其变化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①→②过程若有1 mol S—S断裂,则转移2 mol电子B. 药剂B是氧化剂C. 整个过程中只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生成D. 化学烫发使头发中蛋白质变性解析: ①→②过程为加氢还原,有1 mol S—S断裂,消耗1mol H2,转移2 mol电子,A正确;药剂B形成二硫键,需要脱氢氧化,故属于氧化剂,B正确;过程存在S—H的断裂和S—S的形成,C错误;该过程由于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蛋白质易发生变性,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2024·湖北部分学校阶段练习)下列图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提纯Cl2(含少量HCl、H2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制备并收集少量NO D. 除CCl4中的Br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H2O2与NaHSO3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HCl和H2O都能溶于稀硫酸,Cl2再经过浓硫酸干燥得到洁净气体,B正确;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正确;NaOH溶液能与Br2反应生成溶于水的NaBr和NaBrO,CCl4难溶于水,溶液出现分层,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分离即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一定条件下,对于刚性容器中进行的反应:3A(g)+B(s) C(g)+2D(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C. 生成B的速率与消耗C的速率相等D. 混合物中C、D的浓度之比为1∶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在刚性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为固态,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变量,总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生成B的速率与消耗C的速率均为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C、D均为生成物,若反应开始时只有反应物,则C、D的浓度之比始终为1∶2,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一种新型Zn/MnO2水系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锌箔作负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Ⅰ锌箔发生的反应为Zn-2e- Zn2+B. 过程Ⅰ石墨毡电极的电极反应为Mn2+-2e-+2H2O MnO2+4H+C. 过程Ⅱ为充电过程D. 过程Ⅱ石墨毡电极和锌箔质量均增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过程Ⅰ中Zn2+得电子生成锌沉积在锌箔上,反应为Zn2++2e- Zn,A错误;过程Ⅰ中Mn2+失电子生成二氧化锰沉积在石墨毡上,电极反应为Mn2+-2e-+2H2O MnO2+4H+,B正确;过程Ⅱ为放电过程,锌箔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C错误;过程Ⅱ为放电过程,锌箔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石墨毡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 Mn2++2H2O,锌箔质量减少,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某合成药物中间体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式为C7H10O5B. 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C. 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其结构简式,分子式为C7H10O5,A正确;其官能团为羟基、羧基、碳碳双键,B正确;双键可加成,羟基可取代,C正确;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双键与溴发生了加成,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原理并不相同,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向铜与足量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蒸馏水 溶液变蓝 有Cu2+生成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 紫色褪去 Fe3O4中含二价铁C 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生成 KI3溶液中可能存在平衡: I-+I2D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 产生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不是变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浓硫酸,稀释时应该将反应后的混合液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变蓝,验证生成Cu2+,顺序不能颠倒,A错误;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Fe3O4粉末,亚铁离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证明Fe3O4中含二价铁,B正确;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生成,可知溶液中含碘单质和碘离子,则KI3溶液中可能存在平衡: I-+I2,C正确;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不含重金属离子,产生的沉淀是蛋白质发生了盐析,与变性无关,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NO2,发生反应:2NO2(g) N2O4(g)该反应正向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 0 20 40 60 80c(NO2)/mol·L-1 0.200 0.124 0.096 0.080 0.080c(N2O4)/mol·L-1 0 0.038 0.052 0.060 0.06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0~20 s,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6 2 mol·L-1·s-1B. 60 s后向容器中再通入一定量的NO2(g),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增加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若增大容器容积,达到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颜色比原平衡时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0~20 s,NO2的浓度变化量为(0.200-0.124)mol·L-1=0.076 mol·L-1,则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3 8mol·L-1·s-1,A错误;60 s后向容器中再通入一定量的NO2(g),反应向右进行,会放出更多的热量,B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错误;增大容器容积,混合气体浓度会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比原平衡时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2024·大同高一月考)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 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已知NaNO3的氧化性弱于NaNO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B. 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 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N2D. CO2电子式为︰ ︰ ︰,空间结构为直线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1为CaCO3、CaSO3及过量的Ca(OH)2,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得到NaNO2,X可以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NaNO2与含有 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则气体2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固体1中主要含有CaCO3、CaSO3、Ca(OH)2,A正确;X可以为空气,空气过量时会生成NaNO3,无法获得NaNO2,所以通入的空气不能过量,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气体2含有CO、N2,经过捕获剂捕获后得到捕获产物和无污染的N2,则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C错误;CO2电子式为︰ ︰︰C︰ ︰,空间结构为直线形,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 (9分)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是合理利用硫元素的基本途径。以下是硫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部分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B的化学式是 ;C有毒,实验室可以用 吸收。解析: B是硫元素的单质,化学式是S;C是SO2,可用NaOH溶液吸收。(2)检验H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解析: H是S元素+6价的盐,其阴离子是S ,具体检验方法是: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推断该溶液中有S 。 S NaOH溶液 先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推断该溶液中有S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C D E以及C F E都是造成酸雨的可能途径,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路径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C D E:2SO2+O2 2SO3、SO3+H2O H2SO4;C F E:SO2+H2O H2SO3、2H2SO3+O2 H2SO4。 SO2+H2OH2SO3、2H2SO3+O2 H2SO4(或者2SO2+O2 2SO3、SO3+H2O H2SO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 (11分)(2024·沈阳高一期末)按要求填空:(1)某气体X2,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 g。解析:某气体X2,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NA个X2的质量为M g,则一个X原子的质量=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8.6 g(NH4)2SO4·xH2O中含有1.204×1023个N ,x的值为 。解析: 18.6 g(NH4)2SO4·xH2O中含有1.204×1023个N ,n(N )= ×2= ,解得x=3。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某工厂用氨制硝酸和铵盐的流程如图所示。①设备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NH3+5O2 4NO+6H2O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②在工业上,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若漏气则有白烟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温同压下,理论上设备1与设备2中消耗空气的体积比为 。解析:①设备1中发生反应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8NH3+3Cl2 6NH4Cl+N2 5∶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②在工业上,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若漏气则有白烟生成,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 6NH4Cl+N2,同温同压下,设备1中的反应为4NH3+5O2 4NO+6H2O,设备2中的反应为4NO+3O2+2H2O 4HNO3,理论设备1与设备2中消耗空气的体积比为5∶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11分)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可发生反应:NaNO2+NH4Cl N2↑+NaCl+2H2O。利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向A中加入一定体积(V)的NaNO2溶液、NH4Cl溶液和水,充分搅拌;控制体系温度,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入醋酸;当导管口气泡均匀稳定冒出时收集气体,用秒表测量收集1.0mL N2所用时间t,重复多次取平均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仪器A的名称为 。该实验过程中,最适合在水槽中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解析:根据图示可以辨别出A为锥形瓶;实验过程中,要测量氮气的体积,则最适合在水槽中收集气体的仪器是量筒。 锥形瓶 a 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若需控制体系温度为36 ℃,采取的合理加热方式为 。解析:水浴加热温度容易控制,也可以使反应物均匀受热,需控制体系温度为36 ℃,采取的合理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探究反应速率与c(NaNO2)的关系,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 编号 V/mL t/sNaNO2溶液 (2.0 mol·L-1) NH4Cl溶液 (2.0 mol·L-1) 醋酸(1.0mol·L-1) 水1 4.0 4.0 4.0 8.0 3342 6.0 V1 V3 6.0 1503 V2 4.0 4.0 4.0 834 12.0 4.0 4.0 0.0 3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①V1= mL,V2= mL。②该实验所得结论为 。解析:①实验探究NaNO2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则NH4Cl的浓度需要保持不变,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则V1=4.0 mL,V2=(12+8-12)mL=8.0 mL;②NaNO2溶液浓度越高,所用时间越短,则反应速率越快,则该实验所得结论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NaNO2溶液浓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快。 4.0 8.0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NaNO2溶液浓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快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在上述实验1~4中,甲同学用数字传感器测得溶液中c(H+)=0.002 mol·L-1,甲同学认为H+作催化剂,增加实验5,用0.04 mol·L-1盐酸替代醋酸,若t5=38,且反应前后c(H+)不变,则V5= mL。实验 编号 V/mL t/sNaNO2溶液/ (2.0 mol·L-1) NH4Cl溶液/ (2.0 mol·L-1) 盐酸/(0.04mol·L-1) 水5 12.0 4.0 V4 V5 t5 3.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t5=38,且反应前后c(H+)不变,则c(H+)=0.002 mol·L-1,则n(H+)=0.002 mol·L-1×0.020 L=4×10-5 mol,则盐酸的体积V4= ×103 mL=1 mL,V5=(20.0-12.0-4.0-1.0)mL=3 m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12分)乳酸乙酯作为香料主要用于配制朗姆酒、牛奶、果酒等的香精。由淀粉为原料合成乳酸乙酯的路线如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回答下列问题:(1)A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 ,C→D的反应类型为 。(2)B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A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C是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D是乙醛;B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乳酸乙酯,则B是乳酸CH3CH(OH)COOH。 羟基、醛基 氧化反应 CH3CH(OH)COOH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E是乳酸乙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两分子E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酯,则E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写出一种即可)。解析:E是乳酸乙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两分子E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酯,则E可以是CH3CH2CH2CH(OH)COOH或(CH3)2CHCH(OH)COOH。 CH3CH2CH2CH(OH)COOH或(CH3)2CHCH(OH)COOH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除了以淀粉为原料制备C,工业上制备C的方法还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析:工业上可以用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备乙醇:CH2 CH2+H2O CH3CH2OH。CH2 CH2+H2O CH3CH2OH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检验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操作:取少量冷却后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少量 ,加热,若出现 (填现象),则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 新制的Cu(OH)2(银氨溶液) 砖红色沉淀(银镜)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的Cu(OH)2(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产生银镜),检验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操作:取少量冷却后的水解液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银氨溶液),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产生银镜),则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2分)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化学物质在汽车的动力安全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NaN3分解为Na和N2,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N2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①KClO4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②NaHCO3的作用为 。 离子键、共价键 冷却剂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KClO4属于盐,钾离子、高氯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高氯酸根离子中原子之间可形成共价键;NaHCO3吸收NaN3分解为Na和N2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而分解,可以降低温度,故NaHCO3的作用是冷却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雾霾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N2O5溶于水能导电,因此N2O5是电解质c.反应①~⑥中只有①②是氧化还原反应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铵态氮肥无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填字母)。 b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雾霾为以空气为分散剂形成的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N2O5溶于水生成硝酸,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离子而导电,HNO3是电解质,而N2O5不是电解质,b错误;反应①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②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其他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只有①②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过度使用铵态氮肥会导致空气中的氨气浓度增大,与雾霾的形成有关,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为减轻汽车尾气中NO和CO对环境的污染,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主要发生的反应是2NO+2CO N2+2CO2。①已知断裂1 mol相应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如表:化学键 (CO气体) (NO气体)键能/(kJ·mol-1) 1 072 630 946 a若消耗1 mol NO,放出热量369 kJ,则表格中的a为 。 799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②某次实验中测得容器内N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图中b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 v逆(填“>”“<”或“=”,下同),d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NO) v逆(N2)。 >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反应放出的热量=成键放出的总能量-断键吸收的总能量,若消耗1 mol NO,放出热量369 kJ,则消耗2 mol NO放出热量为738 kJ,则有1 mol×946 kJ·mol-1+2 mol×2×akJ·mol-1-(2 mol×630 kJ·mol-1+2×1 072 kJ·mol-1)=738 kJ·mol-1,解得a=799;b点后NO物质的量减小、N2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故b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v逆,d点时NO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d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NO)=2v逆(N2),则v正(NO)>v逆(N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感谢欣赏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块质量检测(二).docx 模块质量检测(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