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题型整合练 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题型1 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片段进行推断1.(2025山东潍坊开学考试)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W>X>Y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W>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D.非金属性:Z2.(2025浙江杭州期末)元素周期表完美地将元素的“位、构、性”结合在一起,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推测出其结构和性质。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C>D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A>DC.单质的氧化性:E>C>BD.A与B形成的阴离子与钠离子能形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题型2 利用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推断3.(2025重庆杨家坪中学阶段检测)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B.元素的非金属性:X>R>WC.简单离子的半径:W>R>XD.Y的单质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和一种单质4.(2024辽宁沈阳五校协作体联考)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元素,A与D同主族,只有B、C位于同周期,且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甲、乙分别为元素E、A的单质,丙、丁为A、E分别与B形成的化合物,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B.C的单质能与丙反应置换出B的单质C.B和D所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2D.丁是一种红棕色固体粉末,俗称铁红题型3 利用物质结构进行推断5.(2024陕西商洛阶段检测)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W同主族,X、Z、W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C.X、Y、Z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含有离子键D.X与Z组成的某物质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6.(2025浙江金华义乌中学月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W位于不同周期,原子序数:3Y=Z+R,常温下,X与Y可组成两种液态二元化合物。某种物质的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W+[]-A.X和Y按原子个数比为1∶1构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X+[······]2-X+B.W分别与X、Y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R形成的简单离子是该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简单离子D.简单氢化物沸点:Y题型4 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考查7.(2025福建泉州月考)已知R、T、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T和Y同主族,R、T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W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W、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间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画出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实验室欲检验元素W,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3)R~Z中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小的是 (写离子符号)。 (4)将R的简单氢化物通入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X的单质能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加热条件下,Y的单质能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1∶2,且产物中W与Y的原子个数比也均为1∶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8.(2025浙江宁波中学月考)有A、B、D、E、X、Y、Z七种短周期元素。X、Y、Z处于同一周期,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强酸、强碱均能反应,Z的单质常温下为气态,相同条件下对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5.5。其余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1)上述七种元素中,处于第二周期的有 (填元素符号),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A、D、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DA4Z的电子式是 。 (3)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下列可以判断X和Y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是 (填字母)。 a.单质的熔点X比Y低b.单质与酸反应时,失电子数X比Y少d.单质与水反应X比Y剧烈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比Y强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1.B 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W为第三周期元素,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依据题意有2+8+x=3x,解得x=5,即W为P元素;则X、Y、Z分别为N、O、Si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Z>W>X>Y,A正确;根据非金属性:Y>X>W>Z,可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B错误、D正确;由非金属性可确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X>W>Z,C正确。2.D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C元素、B为O元素、C为F元素、D为S元素、E为Cl元素。一般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硫原子的半径大于碳原子,A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所以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B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所以F2的氧化性强于Cl2,C错误;碳酸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D正确。归纳总结 元素周期表结构片段型推断题一般给出两种信息:一是给出局部的元素周期表,展示出几种元素的相对位置;二是给出某种元素的位置特征、原子结构特征或由该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判断出各元素或先根据给出的某种元素的特殊结构或性质,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坐标原点”,根据其他元素与该元素的位置关系,确定其他元素。3.D 由题图可推出,X为O,Y为F,W为Cl,R为S,Z为Na。Cl和O形成的氯的氧化物中只含有共价键,A错误;非金属性:O>Cl>S,B错误;简单离子的半径:S2->Cl->O2-,C错误;F2氧化性很强,能和H2O反应生成HF和O2,D正确。4.D 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与D同主族,只有B、C位于同周期,可知A、B、C、D分属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则A为H,D为Na,由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可知C为F;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元素,则E为Fe;甲、乙分别为元素E、A的单质,丙、丁为A、E分别与B形成的化合物,结合图示转化关系,Fe与丙反应生成丁和H2,可推知丙为H2O,丁为Fe3O4,则B为O。H、O两元素组成的H2O2有强氧化性,A正确;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O2,B正确;O和Na组成的Na2O、Na2O2中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C正确;丁为Fe3O4,是黑色固体,D错误。5.D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W同主族,由X、Z、W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结构图可知,X形成1个共价键,W形成5个共价键,Z形成2个共价键,可推知,X为H,Y为N,Z为O,W为P。原子半径:P>N>O>H,A错误;没有指明最高价氧化物,无法比较,B错误;NH3·H2O、HNO3中不含离子键,C错误;H2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D正确。6.C 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W位于不同周期,则X为H,Y、W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Y形成两个共价键,常温下X、Y可组成两种液态二元化合物,说明Y为O;题图中W可形成+1价阳离子,说明W为Na,则Z为F;原子序数:3Y=Z+R,计算可得R的原子序数为15,说明R为P。H和O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H2O2,其电子式为H······H,A错误;Na与O可形成Na2O2,其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错误;P位于第三周期,其中Na、Mg、Al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Si不能形成简单离子,P、S、Cl形成的简单阴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一般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因此P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大,C正确;常温下H2O为液体,HF为气体,则沸点:H2O>HF,D错误。名师点睛 注意陌生物质中各原子的成键情况和化合价等信息: ①化学键信息:如能形成4个共价键的元素有C、Si等,能形成2个共价键的元素有O、S等,能形成1个共价键的元素有H、F、Cl等。 ②根据形成的简单阴、阳离子可确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根据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X2+和Y2-,可判断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6。 ③化合价信息: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结合某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确定未知元素的化合价,间接确定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7.答案 (1)第三周期ⅥA族 (2)焰色试验 (3)Al3+ (4)3NH3+3H2O+Al3+ Al(OH)3↓+3N (5)2Al+2OH-+6H2O 2[Al(OH)4]-+3H2↑ (6)3S+6OH- 2S2-+S+3H2O解析 R、T、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为Na;T和Y同主族,R、T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Y为S、T为O、R为N;W、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间能相互反应,则X为Al,Z原子序数最大,为Cl。(3)一般,电子层数越多简单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简单离子半径越小;R~Z中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小的是Al3+。(4)R的简单氢化物为NH3,通入X与Z形成的化合物(氯化铝)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3NH3+3H2O+Al3+ Al(OH)3↓+3N。(5)X的单质为铝,能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氢气和四羟基合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 2[Al(OH)4]-+3H2↑。(6)Y的单质为硫单质,加热条件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1∶2,且产物中W与Y的原子个数比也均为1∶2,则反应中硫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2-和S,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 2S2-+S+3H2O。8.答案 (1)C、N 第三周期ⅥA族(2)[H····H]+[····]-(3)Al(OH)3+OH- [Al(OH)4]-(4)cd解析 Z的单质常温下为气态,相同条件下对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5.5,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1,Z为Cl元素;X、Y、Z处于同一周期,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强酸、强碱均能反应,则Y为Al元素,X位于第三周期;题图信息显示,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H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原子半径较小,则其为C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半径稍小于C,则其为N元素;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半径大于N,则其为S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其为Na元素。从而得出,A、B、D、E、X、Y、Z分别为H、C、N、S、Na、Al、Cl。(1)七种元素中,处于第二周期的元素有C、N,E为16号元素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族。(2)A、D、Z三种元素分别为H、N、Cl,所形成的化合物NH4Cl的电子式为[H····H]+[····]-。(3)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H)4]-。(4)a.单质的熔点Na比Al低,不能说明失电子能力的强弱;b.单质与酸反应时,失电子数Na比Al少,只能说明N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Al少,不能说明失电子能力的强弱;c.单质与水反应Na比Al剧烈,表明Na比Al容易失去电子,即失电子能力Na大于Al;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Na比Al强,则表明金属性Na大于Al,即失电子能力Na大于Al。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