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网络安全探究 课件+素材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网络安全探究 课件+素材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1课 网络安全探究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信息科技(浙教版)
网络安全探究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 年)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6 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 年)
《电信条例》(2000 年)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 年)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2000 年)
《电子签名法》(2004 年)
《互联网 IP 地址备案管理办法》(2005 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 年)
2014 年 2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成立
《国家安全法》(2015 年)
《网络安全法》(2017)
《密码法》(2020 年)
《数据安全法》(2021 年)
《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 年)
一、网络安全与个人生活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网络安全隐患?
恶意二维码
虚假免费WiFi
恶意程序
个人隐私
人身安全
财产损失
一、网络安全与个人生活
美国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曾发生过一起特大数据泄露事件,黑客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用户敏感数据,并将一个包含5.33亿用户的电话号码、姓名、位置和电子邮件地址信息的数据库发布在论坛上。
美国数据泄密案例
个人数据的泄露,会造成什么影响?
一、网络安全与个人生活
活动一
上网查阅,结合生活体验,了解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尝试手绘或者借助数字化工具完成一个思维导图。
层次结构清晰
节点排列合理
重点内容突出
一、网络安全与个人生活
网络安全你须知
软件下载与安装:下载软件要在官方网站或正规应用平台下载;安装软件的时候,不安装它捆绑的软件
Wi-Fi 连接:公共场合连接 Wi-Fi 时需同商家确认好 Wi-Fi 名称;没有密码的公共 Wi-Fi 慎用
二维码扫码:不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中奖二维码信息不可信;扫码领红包要当心
昵称与密码:不要一个昵称通天下,避免你的昵称和真实身份联系在一起;不要一个密码通天下,谨慎使用 “记住密码” 的功能
一、网络安全与个人生活
网络安全注意事项
邮件安全: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邮件中的链接、图片和文件;不打开陌生的邮件;当收到与个人信息和金钱相关的邮件时要提高警惕
网站安全:对于网站意外弹出的下载文件请求应拒绝或询问专业人士;不轻信网站中发布的诸如 “幸运中奖” 等信息,更不要轻易向陌生帐户汇款;发现恶意网站,应及时举报
系统安全:定期安装最新的系统更新程序和漏洞补丁;禁用和关闭一些系统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定期优化系统,清理注册表、垃圾文件、临时文件、IE 缓存、卸载软件
软件安全:非正规渠道获取的软件在运行前须进行病毒扫描;定期全盘扫描病毒等可疑程序;安装软件的时候,不安装它捆绑的软件
病毒安全:安装反病毒软件,并处于开启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的病毒代码;定期对硬盘进行全面的查毒
一、网络安全与个人生活
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
美国采取了哪些威胁中国网络安全的不法行为?
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
美国先后使用41种专用网络攻击武器装备对西北工业大学发起上千次的攻击窃密行为,窃取了一批核心技术数据。
美国长期对中国的手机用户进行无差别语音监听,非法窃取手机用户的短信内容,并对手机用户进行无线定位。
网络安全
经济
军事
社会
文化
政治
国家安全
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
战略层面
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
活动二
查阅近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互联网安全状况’章节中,自选一个内容主题,分析其近3年趋势变化,并拟好发言词,发布学习成果、交流和分享。
有数据的支撑
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
由数据图表可以看出,目前虚拟中奖信息诈骗仍是最常见的诈骗类型,其占比稳居第一名。近三年网络诈骗事件中,各类诈骗问题数据小幅波动,趋于平稳。
目前,从各类诈骗占比与平均占比的数值关系中看出,各类诈骗事件整体在趋向均衡化。
我们呼吁:广大网民需要提高对各类诈骗的敏感性和警惕性,所有的诈骗最终都是为了 “钱财”,贪小便宜,反而会因小失大。
网络诈骗问题 2021.6 2021.12 2022.6 2022.12 2023.6
虚拟中奖信息诈骗 40.8% 40.7% 37.5% 44.0% 38.0%
网络购物诈骗 31.7% 35.3% 33.5% 33.9% 34.3%
网络兼职诈骗 28.2% 28.6% 23.7% 27.9% 26.2%
冒充好友诈骗 27.8% 25.0% 27.4% 25.5% 21.1%
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 22.0% 23.8% 24.7% 24.5% 24.4%
钓鱼网站诈骗 21.8% 19.8% 21.5% 19.5% 22.0%
平均占比 28.7% 28.9% 28.1% 29.2% 27.7%
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1 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总计监测发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378,374 起,较 2020 年同期(765,894 起)下降 50.6%。
之后的报告中就没有再提起此项。我们大胆猜测,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此类攻击事件在不断下降,整体网络环境变好。
我们呼吁:虽然网络环境变好,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注意用网安全!
三、网络攻击
活动三
自主学习教材第7~8页的相关内容,完成网络攻击图文匹配。
网络攻击者把之前窃听截取到的数据,原封不动的重新发送给接收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破坏认证的正确性。
网络攻击者把之前窃听截取到的数据,修改后再发送给接收者,如入侵目标网站或系统,劫持网络连接,修改网页数据等。
信息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的传输过程中,中途被攻击者非法获取,这是一种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某个实体(人或系统)发出含有其他实体身份信息的数据信息,假扮成其他实体,从而以欺骗方式获取一些合法用户的权利和特权。这是一种针对真实性的攻击。
网络攻击者把之前窃听截取到的数据,原封不动的重新发送给接收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破坏认证的正确性。
某个实体(人或系统)发出含有其他实体身份信息的数据信息,假扮成其他实体,从而以欺骗方式获取一些合法用户的权利和特权。这是一种针对真实性的攻击。
信息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的传输过程中,中途被攻击者非法获取,这是一种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网络攻击者把之前窃听截取到的数据,修改后再发送给接收者,如入侵目标网站或系统,劫持网络连接,修改网页数据等。
截取数据 网络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在线截取网络上传输的数据
篡改或重放数据 网络攻击者在线截取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修改数据后再发送给接收者,或多次重新发送截取数据
伪造数据 网络攻击者假冒合法发送者,将伪造的数据发给接收者
窃听或监听数据 网络攻击者通过窃听或者监视数据传输的形式,非法获取合法用户的传输数据
三、网络攻击
总结
网络安全与个人生活:数据泄露的危害;用网安全注意事项
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的实施手段
课后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有什么现实意义?
下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