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彩虹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彩虹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彩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虹、浇、壶”等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丽、提、吗”等生字,积累ABAC式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地书写“丽、提、吗”等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一则谜语: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搭到那山前。(谜底:彩虹)
2.教师板书课题“彩虹”,并出示彩虹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彩虹像一座弯弯的小桥,由七种颜色组成,通常出现在雨后。)
3.过渡:有一位小朋友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想到了许多好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初读情况,并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名认读。教师出示词语“美丽”,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短语和词语,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镜子、拿着、圆圆的月亮、高兴吗。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镜”是后鼻音,“吗”是轻声。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学生练习朗读第3自然段,教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①出示短语和字词卡片:哥哥、系在、荡秋千、挂、花裙子。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荡”是后鼻音。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秋千”。
②学生练习朗读第4自然段,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后范读,强调在朗读时根据句意进行恰当的停顿。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巩固识字。
(1)教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单独出示本课生字,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词语,并读通了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打算到彩虹上去干什么呢?
2.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小结:文中的“我”拿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拿着圆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梳头,将哥哥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荡秋千。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强调:“提”与“堤”、“圆”与“园”、“挂”与“桂”,可进行比较记忆;“哥”上小下大,横向笔画平行,中横宜长,上下两“口”大小相当。
5.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丽的彩虹,还认识了一位想到彩虹上去玩的小朋友。那么,这位小朋友梦想着到彩虹上怎样玩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丽和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一位小朋友在看到彩虹时展开的神奇而有趣的想象。)
3.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文中的小朋友,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彩虹桥上玩一玩吧!二、学习课文,体会想象,认识人物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说说这座美丽的桥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3)拓展表达:雨停了,天上有一座桥,一座( )的桥。
2.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段有几句话。(3句话。教师向学生明确,除了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问号也表示一句话的结束。)
(2)教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我”向爸爸询问浇花用的水壶在哪儿。)
(3)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大胆的想象:观察课文的插图,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在彩虹桥上提着浇花用的水壶,向下洒水,就好像是在下雨。
(4)教师过渡:文中的小朋友把雨洒到哪里去了呢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5)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句话,师生交流并总结:她要把雨洒到山上的田地里,因为这样做她的爸爸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
(6)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朋友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适时小结:文中的小朋友站在彩虹桥上向田地洒水,是希望爸爸不要太辛苦,可见她是个关爱家人的好孩子。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在问句的朗读中表现出“我”的天真和可爱。
3.教师总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第3、4自然段。
(1)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读课文,总结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我”是怎么展开想象的。
(2)布置自学任务:按照上面的方法自主学习第3、4自然段,并和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学生自主读书学习,与同桌轻声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4.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提升。
(1)第3自然段:“我”拿着妈妈的镜子来到彩虹桥,把妈妈的镜子当成圆圆的月亮,为妈妈照着梳头,可见“我”也很爱自己的妈妈。
(2)第4自然段:“我”将哥哥系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想象自己的花裙子变成了一朵彩云,从中可以看出“我”很调皮,也很爱美。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师小结:文中的小朋友看到彩虹桥,禁不住展开了丰富又大胆的想象,她想象自己在彩虹桥上洒水、照镜子、荡秋千,这真是一位天真快乐的小女孩。让我们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吧!
三、感情朗读,适度拓展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并在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配乐倾听的过程中头脑里出现的画面。(学生的交流内容可以是课文中出现过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对于学生的交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表达得清楚完整。)
3.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段落,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______________,走到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高兴吗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同时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一座彩虹桥可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飞翔,享受快乐。其实,大自然中有许多美景都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想象,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汉字,读好课文,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社会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他们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丰富而大胆的想象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通过配乐倾听、想象画面、表达训练等方式,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充满童真童趣,语言表达清楚流畅。总体看来,此次课文教学效果良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