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去外婆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去外婆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去外婆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本课“婆、候、趣”等生字,会写“宝、活、些”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婆家给“我”带来的乐趣。
4.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体会作者对外婆家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婆、候、趣”等生字,会写“宝、活、些”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外婆家给“我”带来的乐趣。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外婆家的眷恋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婆、候、趣”等生字,会写“宝、活、些”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唱一首童谣好吗?(生:好)
师生同唱: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
2.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每当听到这首歌谣,我们就感到格外的亲切,它会让我们想起外婆。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外婆家去吗?有一位爷爷说,他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到外婆家去,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到外婆家去呢?今天,我们就跟着这位爷爷一起,到他外婆家去,看看他外婆家都有哪些令他眷恋的东西吧!
3.课件出示课题,教师板书:去外婆家
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认读生字“婆”,再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发言)同学们对外婆家的小屋这么好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聆听朗读并注意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课件出示读文要求:(1)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子的范读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速稍慢,感情欢快,并指导学生长句子该在什么地方停顿。
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外婆家的哪些事物给“我”带来了乐趣?与同桌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情况,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山上有哪些好吃的”“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山上有什么好看的”这几个方面交流汇报。
教师适时归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喜欢到外婆家,因为外婆家的山上有很多好吃的野果、好玩的鸟儿和好看的山花。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次进行朗读指导与强调。
4.学生再次练习读课文,读不好的部分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再次出示“婆、候、趣”等生字,指名朗读、开火车读,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再次正音、纠错。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想一想每个生字的结构,思考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这些生字有的是左右结构,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左右两边的宽窄……),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玩、给、诉”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宝、香”等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下比例得当,上面部分与下面部分的中心要对正。
3.教师在磁性田字格内进行生字范写指导,重点指导“曲”是独体字,书写时中间第二竖宜略长一点;“名”的上面撇要短一些,下面横撇要写得舒展些,下面的“口”略扁。
4.学生认真描红并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并及时反馈书写情况。
五、课堂小结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初步读出课文的节奏与音韵美。
教师小结:同学们,外婆家山上的野果、野花、鸟雀为什么这么吸引“我”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走进让作者充满乐趣的山上看一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婆家给“我”带来的乐趣。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外婆家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写有汉字的星星卡片,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导入:课文一开始就写到“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外婆家”,外婆家到底有什么让“我”感到这么有趣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找一找吧!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外婆家山上山下的宝贝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回答:有吃的,有玩的,还有看的。教师相机板书:
宝贝:吃的玩的看的
2.课文的哪个自然段讲到外婆家山上有好吃的?都有哪些好吃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并重点标出“山楂、柿子或毛栗子”,并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提问:小朋友们,山上的山楂、柿子或毛栗子你们喜欢吃吗?(喜欢)
追问:你们有过到山上去摘野果子吃或别人带着摘来的野果给你吃的经历吗?如果有,你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感觉到乐趣了吗?
引导学生通过与亲身经历的事进行对比,感受作者为什么把吃野果子的生活当成一种乐趣。
出示句子:外婆总要给我留一份。
师: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你有过外婆留给你东西吃的经历吗?外婆留东西给你吃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感受外婆对“我”深深的爱。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齐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山上的小山雀是我最喜欢的宝贝。)
(1)出示句子:天气好的时候,在屋后的山上玩,会看到一只只小山雀在林间欢快地蹦来跳去,它们是我最喜欢的宝贝。
师:“小山雀在林间欢快地蹦来跳去”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山雀在林间生活得很快乐,从侧面说明了这里的人们爱护鸟类,没有人伤害它们,所以鸟儿们在林间生活得自由欢快。
师:你从“它们是我最喜欢的宝贝”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山上有许多“我”喜欢的好玩的东西,而把小山雀说成是最喜欢的宝贝,说明了“我”对它们的喜欢程度之深。教师相机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学生从山雀的外形、羽毛的颜色等方面感受到山雀的美丽,从而体会“我”为什么把它当成最喜欢的宝贝。
(2)出示句子:外婆告诉我,从小喂大的山雀不会逃,唧唧一叫,就飞到你手上,唱支小曲给你听。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山里人经常给山雀投食,山雀知道人类都善待它们,所以也就不怕人类了。)
4.师: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到处都开满了花儿,外婆家后面的山上也不例外,你看——
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说一说,春天外婆家后面的山上开满了什么花?(杜鹃花)课件出示山上开满杜鹃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理解“姹紫嫣红”就是指花儿开得娇艳美丽。
师:山上除了杜鹃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你看,舅妈也是爱花的人呢!(课件出示:舅妈出门,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或者别在衣服上,走起路来香气扑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到舅妈在乡村生活,也有着一颗爱美的心。
三、浅析写法,领会运用
1.师:课文第1自然段写去外婆家是“我”最大的乐趣,最后一自然段又写外婆家真有趣,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围绕“趣”来写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这种前后照应的写法,使文章衔接紧凑,结构严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2.想一想课文的第2~5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和第3~5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总写山上的宝贝有吃的、玩的、看的;第3自然段写山上的吃的有哪些;第4自然段写在山上玩时,最喜欢的是山雀;第5自然段写春天时,在山上可以看到杜鹃等美丽的花儿。所以,第2自然段和第3~5自然段是总写与分写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升华感知
教师小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婆家的山上物产丰富,还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作者在外婆家时,找到了在城里无法触及到的另一种快乐生活,使他感受到了沐浴在大自然中的乐趣,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教师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巧妙架构课堂教学与生活感悟之间的桥梁,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为此,教师一方面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通过唱歌谣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教师还特别重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比,从中感受作者在外婆家的乐趣。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比单纯的讲解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体会到作者对外婆家、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不过,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并不相同,有的对农村的生活并不熟悉,没有经历过到山上去吃野果、看小鸟、采野花的生活,所以在学习中感到很茫然。这是教师上课前没有注意到的,今后在教学之前,要多以学生为本,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设计教学过程,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