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阅读 语文园地三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阅读 语文园地三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弹、钢、琴”等生字,会写“图、泥、铁、环”4个生字,了解常见的课余生活。
2.学会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
3.制作积累卡,丰富词语句子的积累。
4.正确、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小儿垂钓》,了解古诗的意思。
5.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
6.阅读故事《闻鸡起舞》,感受主人公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学习古诗。
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在倾听中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阅读故事,感受主人公的精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弹、钢、琴”等生字,会写“图、泥、铁、环”4个生字。
2.了解常见的课余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分常见的同音字。
4.正确运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
5.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展示自己课外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一组展示小朋友们课外生活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并交流这是什么活动。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自己经常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3.教师过渡激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朋友们的快乐生活吧!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主朗读“识字加油站”中的短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短语。
2.指名学生分行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正音,强调:“琴”“练”是前鼻音,“钢”是后鼻音,“泥”是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短语。3.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教师重点强调:“泥、铁、环”要注意左窄右宽;“图”字外部的“”要方正,内部的“冬”要紧凑居中。
4.出示课本上展示的活动的相关图片,指名学生简要说说对这些活动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5.巩固识字。
(1)教师随机出示短语卡片,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2)单独出示本环节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汉字偏旁表义的功能,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能力。
(3)鼓励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些汉字。
6.拓展提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课外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板书(如踢足球、打篮球、听音乐等)。
7.课堂小结:同学们,在学习之外,我们要多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
(一)区分同音字
1.教师过渡:同学们,汉字王国十分神奇,有很多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要注意正确区分哟!
2.学生自主完成“比一比,填一填”中的四组练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指名学生汇报,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这几组同音字的用法的。在学生的交流基础上,教师明确正确答案:花园、圆桌,一支笔、一只鸭,远近、进出,座位、坐车。
4.巩固拓展:鼓励学生举例说说每组同音字还有哪些不同的用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1)“园”主要指一种场所,如“花园、果园、菜园”;而“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桌、圆形、汤圆”等。
(2)“只”常用在小动物前面,如一只蚂蚁、一只鸭、一只兔子;“支”主要用于队伍、歌曲、杆状的东西等,如一支笔、一支歌、一支队伍等。
(3)“进”表示动作,如前进、进入、进出等;“近”表示的是距离,如远近、近处、附近等。
(4)“坐”通常表示坐下来或坐着的动作,如坐下、坐着、坐车等;“座”一般指座位或位置,如座椅、座位等。
5.师生共同小结:要正确使用同音字,最重要的是区别它们的意思。
(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出示课本第36页的题目“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回忆学过的标点符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每个标点符号是如何使用的。
同桌交流后,指明全班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句号一般表示一句话说完了;逗号用在并列的分句之间,停顿大于顿号,小于句号;问号用在问句后面;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
2.课件出示题目内容,学生轻声读一读,体会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每句话的语气。
3.想一想每个句子应该标什么标点符号,给每个句子标上标点符号,然后小组交流,互相纠正。
4.反馈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全班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予以指正,并分析错误原因。
5.根据所加的标点符号,全班有感情地齐读每句话。
四、积累词句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和句子,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查字典或向老师请教。
2.指名学生朗读词语和句子,说说每一类积累卡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当引导:课本中第一张积累卡积累的是和天气、河流有关的词语;中间一张积累卡是和春天有关的四字词语;第三张积累卡是和读书有关的名言。3.教师小结:我们在制作积累卡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课本的样子,把同类的词语和句子放在一起,这样便于查找和记忆。
4.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课前制作的积累卡。
5.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的积累卡,师生共同评议,教师鼓励学生经常制作积累卡。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认识了很多新的汉字朋友,还学习了如何区别汉字王国中的同音字以及积累的方法,收获可真多!奇妙的语文王国,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小儿垂钓》,了解古诗的大意。
2.了解故事《闻鸡起舞》的主要内容,感受主人公为了报效祖国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在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有很多人喜欢去河边钓鱼。(相机出示几幅钓鱼的图片,学生欣赏)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钓鱼这项活动的了解。
3.教师过渡激趣:钓鱼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古代的一位孩子,他是如何钓鱼的。
二、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板书古诗标题“小儿垂钓”,鼓励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重点强调:“蓬、映、惊、应”是后鼻音,“稚、垂、身、招”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学生再次朗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想想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同桌交流。
6.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指导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稚子:小孩子。②垂纶:钓鱼。③莓苔:野草丛生的地方。④不应人:不回应别人。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表达得更为清楚、流畅。
8.学生熟读,练习背诵。
三、学习“我爱阅读”
1.过渡:相传在晋朝时期有一个青年,有一天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国家效力呢?他认为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报效国家。为此,他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大将军,受人爱戴。这个青年是怎样练就本领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闻鸡起舞》这篇短文。
2.学生自主阅读短文《闻鸡起舞》,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文中生字词,同桌之间互相指认。
4.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读短文,师生共同评价,指出学生读错的字音。
5.学生再读短文,找出描写祖逖勤学苦练,奋发向上的句子。
(1)学生读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寒冬酷暑 刮风下雨 一听到 立刻起身
6.思考:祖逖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奋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本领,最终实现了报效国家的心愿,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收获了什么?
(1)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到各小组听听学生的发言,并适当指导。
(2)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从故事中祖逖和刘琨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最终获得成功得出启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闻鸡起舞的主人公一样,要有志气,有毅力,勤奋踏实,才能学到真本事。
四、课堂小结
《闻鸡起舞》让我们知道了祖逖这个为了报效祖国奋发图强、勤学苦练的有志之士。希望同学们也能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2.用普通话进行介绍,记得按照顺序说,用上“先……再……然后……”类似的连接词。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表达欲望
1.教师事先将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拍成图片,再用多媒体播放这些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全班交流观后感受。
2.教师激趣:这些漂亮又好玩的手工作品都是同学们自己制作的。那么,它们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请这些手工小“老师”们教教大家吧!
二、教师示范,教授表达方法
1.教师过渡:我们自己会制作这些手工作品,但是在教别人的时候,要向别人说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是怎么一步一步制作出来的。下面,先听老师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美丽的树”。认真听的小朋友一定会学会的哟!
2.教师示范介绍: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手工作品是“美丽的树”。首先,我们要准备好绿色、棕色的卡纸、双面胶、剪刀、铅笔。首先,先用铅笔在绿色卡纸上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用剪刀剪下来;然后,在棕色卡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也用剪刀剪下来;接下来,用双面胶把三个绿色的三角形粘起来,在粘的时候要注意,最小的三角形在上方,最大的三角形在下方;最后,把棕色的长方形卡片粘贴到最下面的三角形上,这样,一棵美丽的树就做好了。(在介绍的时候,教师要拿着制作好的手工作品,边展示边介绍。)
3.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听到了哪些关键的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把制作的步骤复述出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哪些内容?怎么说才能让别人很快就学会?
5.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小结:(1)要告诉大家自己做的是什么,需要准备好哪些材料;(2)重点是说清制作的过程,为了让别人听明白,可以按照制作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说,用上“先……再……然后……接下来……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这样就能让别人一听就明白。
6.指名一个学生尝试着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看是否按照顺序说清了制作的步骤,连接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三、组内练习,同伴相互交流
1.四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介绍。教师出示小组交流要求:(1)四人轮流进行介绍,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说清制作的过程,用上恰当的连接词;(2)一人介绍时,其他三人认真倾听,记住主要信息,可以对介绍的同学提出建议。
2.四人一小组进行练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班级展示,共同评议交流
1.班级展示,教师出示相关要求:(1)上台介绍的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用普通话进行介绍,声音洪亮,重点说清楚自己是怎么做的;(2)台下的同学认真倾听,记住介绍人说的主要信息。
2.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进行介绍,师生共同认真倾听后评议,主要从是否按照顺序说、有没有用上合适的连接词、态度是否自然大方等方面加以评议。
3.请台下听的同学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主要信息,简要复述台上同学所介绍的手工作品的主要制作步骤。
4.在评议交流之后再请二至三名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展示介绍。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许多小“老师”清楚、有条理的介绍,让我们学会了几种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当家人的小老师,向他们介绍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一起动手动脑玩创意。
【教学反思】
纵观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有以下三点成功之处:首先是充分尊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比较、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目标,培养了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是重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区分同音字的使用、制作积累卡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孤立、片面地就题论题,明确正确答案,而是根据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区分同音字和制作积累卡的方法,举一反三,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三是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乐于表达,也能用上正确的连接词。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教学“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在小组练习中有部分学生未能真正参与介绍过程,倾听也不够专业。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落到实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