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纸船和风筝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纸船和风筝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筝、鼠、折”等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纸、抓”等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4.懂得友谊的珍贵,感悟如何交朋友以及维护友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感悟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筝、鼠、折”等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纸、抓”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谜面:是鸟不会叫,是鹰没有毛,喜欢顶风飞,就怕雨来浇。 (打一玩具)
学生猜出谜底为“风筝”后,教师课件出示各种风筝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风筝的美。
2.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风筝,下面再看看这是什么
教师拿出课前折好的小纸船让学生观赏。
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纸船和风筝》。(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运用掌握的朗读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朗读过程中解决不了的字音可以请教教师或查字典;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学。
2.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松鼠 折纸 漂到 乘风 抓住 线条 草莓 吵架 他们俩 愿意 难受 朝向 取下 扎风筝
(1)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扎”是平舌音,“鼠、折、抓、乘”是翘舌音,“朝”是多音字。
(2)同学互相指认词语。
(3)教师随机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3.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同桌之间交流后,教师再指名汇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来帮助记忆。如“折”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架、取”可以用熟字组合法来记忆;“朝”可以根据字义辨析读音。
三、了解内容,研读第1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字音读准了,句子也读通了,那我们现在就再读读课文,这次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将课文读得更流利和通顺。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仔细对照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 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松鼠和小熊闹了矛盾 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松鼠和小熊和好了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按要求找出正确的段落。
3.读完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本文讲了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他们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后来因为一点儿小事闹了矛盾,最后又通过纸船和风筝和好如初的故事。
4.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的家在哪儿?
(2)课件出示“山顶”和“山脚”两个词语,想一想:哪儿是山顶?哪儿是山脚?试着画一画。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快乐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交流书写每个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课件演示每个字的书写过程,学生观察,了解每个字的书写笔顺及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讲解部分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生字,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松鼠和小熊之间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懂得友谊的珍贵,感悟如何交朋友以及维护友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自由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过渡:同学们,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却住在山脚下,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却是最好的朋友。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自主阅读第2~6自然段,看看松鼠和小熊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
引导:①松鼠送什么给小熊了 他用什么方法送的
②小熊送什么给松鼠了 他又是用什么方法送的
(1)学生自主读文,分析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过程。
(2)反馈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3)短语比较。
课件出示: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①轻声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句子中分别有“漂哇漂”和“飘哇飘”。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漂哇漂”是说物体在水面上漂,“飘哇飘”是说物体随风飘。
②再读句子,体会语境的不同。
(4)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你能读好这两个自然段吗?(指导朗读)
师:小熊为什么那么高兴呀?
生:因为山上的小溪里意外漂下来一只纸船,里面还有一份祝福,小熊能不乐坏吗?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熊,在开心、快乐、兴奋、激动之后,你难道不想做点什么吗?
生:我也会送一份礼物给山顶的松鼠。
师:对,爱是相互的,所以小熊为松鼠扎了一只风筝。请读一读第4、5自然段,用你们的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松鼠高兴的样子。
2.阅读第7~9自然段,了解松鼠和小熊闹矛盾后的难过和失落。
(1)过渡: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交流:松鼠和小熊吵架后,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读第8、9自然段,分析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情,感受他们的难过。
(3)思考:小熊和松鼠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和折纸船呢?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确:虽然他们吵架了,但心里都还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
3.读第10、11自然段,理解松鼠与小熊和好的过程。
(1)过渡:松鼠和小熊吵架后,他们心里都很难过,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11自然段后,讨论汇报:松鼠和小熊和好了。
(2)说一说是谁先要求和好的,他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指导学生尝试用“如果……就……”练习说话。
(3)想一想:小熊最后放风筝了吗?你从课文哪个地方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傍晚,松鼠看见一只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
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呢?
引导学生感受松鼠和小熊终于和好,心里很激动、感动。
(4)指导朗读。
①“再也受不了啦”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与小熊和好的心情。
②“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用急切、真诚的语气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的心理。
三、深入体会,拓展延伸
1.想一想:经历了这一切,小熊和松鼠以后还会吵架闹别扭吗?他们从这件事中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也一定要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友谊地久天长!
2.有时候,我们难免和朋友发生矛盾。请你想想:如果你与朋友吵架了,你会怎么做?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归纳:当我们的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纸船和风筝》,我们懂得了友谊的意义,让我们祝福这象征友谊的风筝永远飘荡在蓝天中,这代表友谊的纸船永远漂流在小溪里,让这美好的友情永远珍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文时,教师以小熊和松鼠的感情变化为情感链条,紧抓情感矛盾,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充分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触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抓住“乐坏了”“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等语句,让学生在读中抓住矛盾,体验情境,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将读贯穿教学始终,读出感情,读中体会的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进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朗读过多,缺少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在指导朗读上也应该让学生多读多体会,不应将教师的体会强加于学生的身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