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文化自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语言运用: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思维能力: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审美创造: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核心素养目标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文体知识新闻,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一般为受众所关注,经传播者选择,借助各种符号载体及时传播;也指新闻体裁,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专指消息。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新闻有三个特点: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真实性);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3.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文体知识新闻1、定义: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2、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3、分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文体知识消息1、定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2、特征:时效性强、真实客观。写作消息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也可有适当的细节描写和议论。3、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件。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4、要素:6个W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芜 湖wú hú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荻 港dí注音解释词语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何地:长江前线(芜湖、安庆之间)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何事:胜利南渡长江如何: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讨论:阅读新闻作品,都有阅读策略。请结合任务一,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自读课文:在旁批的帮助下,你能轻松找到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吗?自读课文:在旁批的帮助下,你能轻松找到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吗?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整体感知“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整体感知电头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不可删去,电头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整体感知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国民党反动派的准备时间之久与溃退之快形成极大反差,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反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流露出一种胜利者的自豪。(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景物描写带有抒彩,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出人民解放军的乐观自信。(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进击中。“不到”“即已”“正向”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速度之快,抒发了作者兴奋的心情。(4)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进击中。“突破”“占领”“进击”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整体感知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归纳主题随堂测试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随堂测试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两个标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标题人物地点 事件数量 气势准确、简洁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随堂测试3.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4.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②③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