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2026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周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2026 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周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 届上学期高三第一周考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研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中,下列属于体系的是
A.锌粒和稀硫酸 B.反应容器 C.周围的空气 D.温度计
2.下列属于观察物质外部特征的是
A.分析物质的组成B.预测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C.观察物质的颜色 D.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的第一步是
A.预测物质的性质B.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C.实验和观察 D.解释及结论
4.在化学研究中,实验和理论的关系是
A.相互独立 B.实验为主,理论为辅 C.理论为主,实验为辅 D.相辅相成
5.胰岛素的研究历程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胰岛素进行局部改造,这体现了化学的
A.认识物质的功能B.创造物质的功能C.研究物质性质的功能 D.研究物质组成的功能
6.化学科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下列属于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是
A.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氧气能支持燃烧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化学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物质的组成 B.物质的导电性 C.物质的结构 D.物质的转化
8.下列关于比较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法只能比较物质的物理性质B.比较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之间的差异,但不能找出联系
C.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D.比较法在化学学习中没有实际用途
9.下列关于观察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 B.观察时可以不借助仪器,只用肉眼
C.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 D.观察的结果不需要分析和综合
10.“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给同学们演示了一个有趣的水油分离实验,在地面上油会浮在水的上面,但在太空,水油混合液不会分开,需要使劲甩才可以。近年来,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水油分离的膜材料,利用膜材料实现了水油分离。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发现新物质B.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C.合成新材料D.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11.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B.分类:O3、C、P都是单质
C.分析: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2.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
C.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只需应用实验法即可D.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研究能认识分子和创造分子,但不能操纵分子和原子B.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C.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D.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包括开发新的能源、合成新的物质、防治环境污染等
14.根据学习任务,“方法导引”与示例不匹配的是
选项 学习任务 方法导引 内容或例子
A 了解铷元素的性质 预测 钠、钾都能与水反应,则可预测铷能与水反应
B 认识酸的本质 模型 阿伦尼乌斯提出的电离模型很好的解释了酸、碱、盐溶液的某些性质,如:
C 了解的性质 分类 中铁元素处在高价态,具有氧化性
D 设计“含硫物质价态从0到-2”实验 化学实验 设计需要明确0价、-2价的含硫物质是哪些,通过怎样的反应完成转化。如:
A.A B.B C.C D.D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本题共4小题,共58分。请按要求作答)
15.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 和 是学习化学的两种重要途径。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实验会更深入、更丰富,理论研究会更系统、更全面。通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 、 等,可以帮助我们形成 ,理解 ,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高中化学理论主要包括 和 ,前者涉及化学反应类型(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等;后者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等等。坚持实验和理论并重,有利于我们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层次上提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水平。
16.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步骤)。
17.某小组探究的制备并利用其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I.工业上可用反应: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
(1)写出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d中的试剂是 。
(3)仪器c中先出现大量黄色浑浊,后逐渐澄清,该黄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
(4)实验中应在c中溶液接近中性时,再停止通入气体,若通入量不足,有何不利影响: 。
II.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温度下,按下表中的体积将溶液、溶液与蒸馏水温合,并采集反应后浑浊度传感器数据。
实验标号 (蒸馏水)
A 1.5 3.5 10.0
B 2.5 3.5 9.0
C 3.5 3.5
D 3.5 2.5 9.0
E 3.5 1.5 10.0
(5)C组中的数值为 ,实验测得溶液浑浊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哪种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大 (填“”或“”)。
(6)已知淀粉与碘结合时放出热量,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进行“碘钟实验”,将浓度均为的、、、溶液及淀粉混合,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A:……,反应B:。
①反应A生成,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已知消耗完之前,溶液不变蓝,分析活化能 (填“,或”)。
②研究表明,温度越高,变为蓝色的速率越快,但当温度高于时,变为蓝色的时间明显变长,可能的原因是i:双氧水分解;ii: 。
18.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与水反应?
【查阅资料】
①15℃,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 水 酒精
溶解度(体积数) 1.0 0.3
②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微溶于酒精。
3.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
在,时,制收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实验分析】
(1)如果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那么氢氧化钠在实验室里必须 保存。
(2)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在U型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完全滴入锥形瓶,注射器活塞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 (填字母序号)。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乙中,120mL酒精 (填“能”或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 。
【结论与反思】
(5)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至少是 mL。
(6)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写一条)。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B C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C D C
15. 实验 理论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组成与结构 基本概念 化学原理 有关物质变化 物质结构的原理
16.(1)无(2)75%
17.(1)
(2) 分液漏斗 溶液
(3)
(4)二氧化硫通入量不足,会使硫化钠反应不完全,导致产物中混有硫化钠,产物不纯,产率降低;
(5) 8.0 溶液
(6) < 温度升高,反应B的速率增加的幅度小于反应A的速率增加的幅度
18.(1) 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2)红墨水液面左边降低,右边升高,最终右边高于左边
(3) B 生成白色浑浊或者沉淀
(4) 不能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
(5)63(6)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具有挥发性
【分析】实验甲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低,判断装置内气压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