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精品课件 嵌视频第二单元 生活的记忆11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内容真实、事件典型等特点。2.[难点] 理解作者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作品在写法上的妙处。说说印象中的鲁迅——随机抽选两组代表,说说印象中的鲁迅形象。预设关键词句:(1)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表情严肃冷峻。萧红也向世人分享了她眼中的鲁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导入新课1.作家作品。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哈尔滨呼兰区)人,作家。“民国四大才女” (张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教学过程预 · 教材新知1933年与萧军合作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1935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小说《生死场》。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病逝。另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小说《小城三月》,小说、散文集《牛车上》等。2.背景资料。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园圃中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为萧红的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作品。3.文体知识。回忆性散文①回忆性散文用回忆过去的方式进行阐述或描写,属叙事性散文。②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③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即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即现在的“我”。4.速读课文(或听读),字词检测。【读读写写】舀( ) 揩( ) 碟( ) 捆( ) 咳嗽( ) 调羹( ) jiǎo( )肉 xīn( )金校对( ) 草shuài( ) 洗zǎo( ) 悠然( )吩咐( ) 抹杀( ) 疙瘩( ) 深恶痛绝( )不以为rán( )yǎokāidiékǔnkésougēng绞薪jiào率澡yōufēnfùmǒgēdawù然【据意猜词】1.【情境题】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很容易忽略笔误和语法错误,因此 (核对是否符合标准)很重要。2.【情境题】我对那种虚情假意的人 (厌恶、痛恨到极点)。3.【情境题】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校对深恶痛绝不以为然【探究一】 整体感知,了解叙述事件1.阅读课文,快速梳理文章所写片段,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探 · 教材写法明确:①鲁迅先生明朗的笑 ②鲁迅先生轻捷的走路姿态。③夜谈沉思。 ④鲁迅先生的饮食习惯。⑤鲁迅先生开玩笑。 ⑥读青年来信。 ⑦不在意校样。⑧看电影。 ⑨翻书休息。 ⑩夜里工作。 尝鱼丸。 包书。 病中工作。2.作者选取的这些材料,涉及鲁迅生活的哪些方面 明确: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探究二】 分析探究,体会写法妙处1.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 这有什么好写的 ”你是否也这样认为 谈谈你的看法。明确:(示例)我认为这篇文章值得写。这篇文章有以下特点:(1)真实。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会生病,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特点,这篇文章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2)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3)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工作的各个细节,无不反映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4)有趣味。描述许多关于鲁迅的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5)有表现力,以小见大。例如,文中许先生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内涵。2.这些片段是用什么串联起来的 明确: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课堂小结】本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借助日常琐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这些看似平常的典型事例,实际上很能震撼人心,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借典型事例彰显人物性情。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真实的鲁迅板书设计有趣味的鲁迅作业布置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先生的形象。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