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精品课件 嵌视频第二单元 生活的记忆11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重点] 掌握字词、文学常识,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体知识。2.[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典型事例,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3.[难点] 品味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作者对所记之人的情感。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心怀景仰,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导入新课1.读准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字音,把握其字形。2.理解课下注释中重要的词语的意思及用法。3.了解四篇文章的作者及相关人物。4.了解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预 · 教材新知【探究一】 读文知意,走近人物1.通读《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美丽的颜色》四篇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简要概括。(自学)探 · 教材写法明确:《藤野先生》主要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叙述了他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思想,从细微之处显示了鲁迅先生伟大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景仰、敬爱、怀念之情。《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概括了“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从少年求学、青年时工作,到主持的伟大工程正式落成启用的经历,着重展现了他为建成“中国天眼”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现了南仁东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高贵品格。《美丽的颜色》主要讲的是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在条件艰苦的棚屋,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提炼出镭的故事,表现了居里夫妇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外资料,了解有关藤野先生、鲁迅、南仁东和居里夫人的基本信息(可从人物身份、与作者关系、人物评价等角度入手),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加深了解。填写人物信息卡。(自学、互学)姓名 人物身份 与作者关系 人物评价藤野先生 鲁迅 南仁东 居里夫人 明确:姓名 人物身份 与作者关系 人物评价藤野先生 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解剖学教授 师生 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朋友、师生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简单随意,体恤他人;真诚随和,关爱他人;幽默风趣,乐于助人;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续表)姓名 人物身份 与作者关系 人物评价南仁东 天文学家 爱国主义、坚持理想、永不服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居里夫人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母女 坚忍执着、献身科学【探究二】 梳理结构,分析人物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四篇课文的结构层次。(自学、互学)明确:《藤野先生》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以及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先生高尚的品格对“我”的激励。《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一部分(1):写鲁迅先生的笑。第二部分(2):写鲁迅先生的走路特点——轻捷。第三部分(3~7):写鲁迅先生对作者等人的关心。第四部分(8~13):写鲁迅先生的饮食习惯。第五部分(14~17):写鲁迅幽默地打招呼。第六部分(18~23):写“我”遇到难得的晴天,跑到鲁迅先生家中抒发自己愉快的心情,得到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深切理解。第七部分(24~26):写鲁迅认真阅读青年人的来信。第八部分(27~30):写鲁迅先生不在意校样,淡泊名利。第九部分(31~34):写许先生的忙,侧面突出鲁迅先生的忙碌。第十部分(35~40):写鲁迅先生看电影。第十一部分(41~42):写鲁迅先生别样的休息。第十二部分(43~54):写鲁迅一天的起居。第十三部分(55~59):写鲁迅先生尝鱼丸,体现了鲁迅先生实事求是的精神。第十四部分(60~62):写鲁迅亲自包要寄出的书。第十五部分(63~66):写鲁迅先生不顾病重忘我工作。《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第一部分(1~4):交代南仁东少年时的求学。第二部分(5~7):交代南仁东青年时的工作,为下文写他取得巨大成就作了铺垫。第三部分(8~20):交代南仁东为筹备“中国天眼”所作的工作。第四部分(21~39):交代南仁东为“中国天眼”建成鞠躬尽瘁。第五部分(40~42):交代南仁东逝世后的情况,照应开头。《美丽的颜色》第一部分(1~6):介绍居里夫妇的工作环境和内心感受。第二部分(7~18):写居里夫妇为提取镭所做的艰苦工作。第三部分(19~25):写居里夫妇终于看到了“美丽的颜色”。2.在藤野先生、鲁迅、南仁东和居里夫人中,选择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并结合典型事件,说说这个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明确:(示例)藤野先生。典型事例:添改讲义。句子:“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形象特点分析:“不但……连……也……”连缀前后句,“连……也……”带有一种惊讶的意味。因为藤野先生只是鲁迅的医学老师,增加学生讲义脱漏的地方是职责所在,但是对于文法错误的订正是出乎鲁迅的意料的,而且这种行为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每一星期”一次,“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也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探究三】 赏析细节,感知情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自学、互学)资料卡细节描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情节所做的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它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作用: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渲染氛围,表现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创造典型的环境;好的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思路:首先,明确所给句子运用了哪种细节描写,常见的有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场面等的细节描写;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答题模式:细节描写,描写了……(概述细节描写的内容),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性格、思想、品质)/景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明确:(示例)《藤野先生》:“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此处运用细节描写,细致地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头发样式,或“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或“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这种既想赶时髦又想对清王朝表忠心的怪异模样,令人发笑,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此处运用细节描写,“抓”“扣”“伸”这几个动词,生动细腻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表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性格特点。《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在选址的十余年中,从省长到不少村干部都认识了这个‘穿短裤的天文学家’。”运用细节描写,抓住南仁东“穿短裤”这一细节,突出其生活不拘小节的特点。《美丽的颜色》:“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居里夫人工作的辛苦,她热爱科学、愿为科学献身的形象更加丰满,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敬佩。【课堂小结】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和传记中得以再现。这个单元的课文,感情淳厚,内涵深刻,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愿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从伟大人物身上不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