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同步课件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精品课件 嵌视频第二单元 生活的记忆11《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1.[重点] 学习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方法,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2.[难点] 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提出诸多与事实有关的阅读问题并解决。3.[重点] 在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涵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导入新课第一张照片中的这个外国人为什么会戴着有着红五星的帽子 他是谁呢 他叫埃德加·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他曾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第二张照片中的这本书《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本书。1.作家作品。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教学过程预 · 教材新知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病逝。按照其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校园内。2.解题。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红星照耀中国”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3.背景资料。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此后,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被严密封锁,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为了解开这些谜,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探究一】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一、了解作品概况。1.了解斯诺对“红色政权”的疑问。探 · 教材写法明确:(1)“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2)“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 ”(3)“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 ”(4)“共产党怎样穿衣 怎样吃饭 怎样娱乐 怎样恋爱 怎样工作 ”2.请你梳理斯诺的采访路线。明确:大致路线是:北平——西安——保安——预旺堡——保安——西安3.请你列举斯诺的采访对象。明确:(1)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2)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4.概括选材特点。明确:《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二、读目录,感知全貌。目录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 在保安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 长征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1)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结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明确:作者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明确:这本书主要写了红军人物、红军政策、重要历史事件等内容,是典型的红色经典作品。三、内容概括章节 内容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了作者因为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准备深入红区冒险,去探究红军、共产党的秘密。他在西安见到了杨虎城将军,由此讲述了张学良、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之后,他在邓发的帮助下前往苏区,越过无人地带后进入红色大门。(续表)章节 内容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了作者在进入红区的路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以及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介绍了周恩来、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因为被剥削被压迫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续表)章节 内容第三篇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建主义,并与毛泽东谈论了有关抗日战争的一些问题;还介绍了红军大学开办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续表)章节 内容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转变及其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第五篇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述了第五次“围剿”,以及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等事迹。(续表)章节 内容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陕西苏区的历程以及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介绍了苏维埃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在介绍文化政策时,重点介绍了五十岁才加入共产党的徐特立。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续表)章节 内容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讲述了作者深入“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到红军战士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政治觉悟高,从而使得红军成为铁打的军队;介绍了司令员彭德怀的人生经历及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讲述了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以及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讲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斗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续表)章节 内容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讲述了作者回预旺堡途中对红军防空演习及骑兵队的感受;讲述了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认为他们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了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作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及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续表)章节 内容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原因。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及其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复杂的社会背景、面临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探究二】 借助事例,把握形象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等,还有一些普通人物,我们如何快速了解这些人物形象呢 明确:以毛泽东为例学习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1)学会梳理。如下面的表格。外貌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主要经历 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组织“秋收起义”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江西建立苏维埃政权 长征(续表)相关 情节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②剪辫子,参军。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④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⑤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引起的暴动中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⑥将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受伤的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有时连斯诺都无法回答。⑧与斯诺谈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续表)人物形象 (成长时期)富有反抗精神,好学进取,有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成熟时期)生活简朴,平易近人,运筹帷幄,博览群书,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有魄力。作者评价 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的学者,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感情深邃。(2)圈点批注。阅读名著,我们可通过圈点批注的方法,加深对人物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写毛泽东的一个片段,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课件出示: 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总写性格特点】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湿润”一词,表现了毛泽东对苦难生活中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在那次暴动中他的省里有几个饥饿的农民因到衙门要粮而被砍了头。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经亲眼看到毛泽东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侧面描写,突出毛泽东关爱战士。】然而我非常怀疑,他是否能够博得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敬仰,也许这并不完全因为他有非凡的头脑,而是因为他有农民的个人习惯。巴莱托的中国门徒们也许要嫌他粗鲁的吧。我记得有一天我和毛泽东谈话的时候,看见他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动作描写,细腻传神,写出了毛泽东生活上不拘小节。】(3)整合理解,全面把握作品中毛泽东的形象。明确:敢于反抗,勇敢无畏:①公开与父亲对抗,捍卫自己的权利;②代表新民学会组织反军阀运动;③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险些被枪决,最后死里逃生,继续工作;④南京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质朴纯真,平易近人:①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②经常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③在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被群众一致要求和林彪来一次合唱。身强体壮,精力过人:①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②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感情深邃,爱军爱民:①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②他将自己的上衣脱给受伤的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③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淡泊名利,生活俭朴:①毛泽东除主席以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②与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③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④所有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落拓不羁,不拘小节:①有一天在和斯诺谈话的时候,他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②斯诺有一次访问林彪的时候,毛泽东把身子向床上一躺,脱下了裤子,向着壁上的军用地图,仔细研究了二十分钟。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踢掉。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彭德怀从小热爱劳动,四岁就开始干活,五岁就学着割草定出自习的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积极主动戒掉鸦片烟瘾朱德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在柏林参加共产党卫生院五卅运动被捕在长期作战中形成了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敌人五次围剿与战士讲话往往脱下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没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布命令——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贺龙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他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行军神出鬼没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参加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埃德加斯诺赞其“大名鼎鼎”神秘异常徐海东【探究三】 深入理解,综合探究在阅读全书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阅读任务。任务1:为革命者写小传任务2:制作“长征图册”任务3:举行读书分享会【课堂小结】红色经典作品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我们在阅读红色经典时,要自觉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感染,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涵养自身的浩然正气。板书设计作业布置1.探寻长征精神。聚焦作品中有关长征的章节,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故事;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谈谈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2.讲好中国故事。斯诺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请你聚焦身边的“英雄”,结合具体事例讲好中国故事。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