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绒、昂、扬”等生字,学会写“坡、球、招”等生字,理解“飘扬、招引”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描述的边疆小学里学生幸福学习的情景,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想象各民族儿童友爱团结、幸福学习生活的情形,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绒、昂、扬”等生字,会写“坡、球、招”等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并想想自己都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快乐的暑假结束了,今天我们又坐到教室里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看,图画中的孩子们跟你们一样,也正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呢。你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那些孩子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
师: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看到了关键。老师告诉你,其实这所学校的孩子来自不同的民族,而这所学校也是边疆的一所小学。说到这里,老师想考考大家了,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民族吗
生: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彝族……
师:看来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了解得还不少呐! 虽然民族不同,但这些孩子都在这所学校一起学习同样的语言。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吗 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吧。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一自然段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课件出示“山坡、绒球花、汉族”等词语,学生自主朗读词语,读得不正确的借助拼音自主巩固朗读。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扬”读后鼻音“yáng”,注意发音准确到位;“凤”后鼻音,读第四声,不要读成了“风”的拼音。
(3)师生开展词语巩固小游戏:教师随机指词语,学生快速准确地朗读该词,最后教师再次针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巩固纠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少数民族名称
(课件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4.指名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并予以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早晨,各民族的孩子们穿着不同的服饰高高兴兴来到学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课上、课下同学们一起友好、快乐的学习生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表达了对这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喜爱之情。
5.再读课文,试着根据每段话的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补充(课文主要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各民族学生们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
6.引导学生齐读课文,让读错的同学站起来继续朗读,结束后教师请那些仍旧坐着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朗读经验,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小组开小火车朗读,并试着给生字组词,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火车开得最顺畅。
教师再次进行生字认读巩固。
2.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巧妙的识字方法,并与同学、老师分享(“凤”跟“风”很像,不过字里面的部分不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特点识记“绒、扬、球、飘”等字,同时运用汉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坡、招、呼、读、粗、壮、洁”等字。
3.课件再次出示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结构,说说在书写时哪些字需要提醒别人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以结构给生字归类(大多是左右结构,且多是左窄右宽型),同时进行生字范写指导,重点指导:“球”字左短右长,“”三横平行且上扬,下横变提要有力,竖画正直居中,“求”横稍短,竖钩正,捺舒展,各点位置恰当。“壮”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两横上长下短。
4.学生认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并结合书写情况再次进行部分生字的书写强调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所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里过得开心不开心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这所小学学生幸福学习的情景,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接着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听写检查、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指名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入:看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不错,这节课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探究交流,感悟文情
(一)品读课文,感受学校的“美丽”。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画面,并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自己对学校的感受(美丽),教师板书:美丽。
2.学生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学校的美丽的。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朗读、圈画,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读画的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聚焦第1自然段,从“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感受学校周边的环境美。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想象学校里到处都是不同的服饰,成了五彩缤纷的海洋。从“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高高飘扬的国旗”感受校园活泼、轻快的氛围,理解大家高高兴兴的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质疑交流:课文还有哪个地方也在写学校的美丽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引导学生抓住景物“铜钟、大青树、凤尾竹、墙”及其特点,感受校园里的景物美。同时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花坛里五颜六色的鲜花、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透亮干净的窗户……)。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对学校的喜爱。
(二)研读课文,感受孩子们幸福的校园生活。
1.过渡: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描写的与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有关的画面,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认真自读思考,并结合具体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走进这样美丽的校园,你一定感受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孩子们都很有礼貌,我是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中体会到的。
生2:我从“大家高高兴兴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他们相处得很融洽。
生3:我还从“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这句话中体会到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非常快乐。
师:是啊,这些孩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彼此团结(板书:团结),相处的氛围更是祥和、欢乐(板书:祥和、欢乐)。
生:我还体会到了孩子们上课时都非常认真,我是从第3自然段第2~4句话中体会到的。他们读得那么认真,把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都吸引住了。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第2~4句话,引导学生抓住“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等的表现,体会校园里非常安静,只有教室里孩子们好听的读书声。
(三)质疑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质疑思考:同学们,假如你也来到了这所小学,看到此情此景,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
2.学生交流(开心、自豪……),教师适时小结:是的,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看到这样祥和、美好的画面,我们的怎能不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呢 (补充板书:自豪、骄傲)
3.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骄傲之情,教师适时指导强调“这、我们可爱的”的朗读要重音。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注意读出对学校的喜爱以及自豪、骄傲之情。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妈妈最亲的孩子,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祖国妈妈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让老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歌(课件播放《爱我中华》,师生一起唱)。
3.拓展实践:搜集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图片或文字资料,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并没有采用逐段式的教学形式,而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地组织教学,让他们通过感受学校的美丽从而体会孩子们的幸福快乐生活,不断与课文语言文字进行对话,从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文字中对于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样组织教学,既有效培养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又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说教,确实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目标的落实。但是,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教师在指导书写时只是抓住了少数几个进行范写指导,因而没有指导的生字,学生书写起来难免会出现书写结构不太合理,甚至部分生字的笔画写得不够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强化指导,确保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达到既定要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