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培养感悟文字、积累文字的能力与习惯。
2.体会成语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初步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语感。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
5.诵读古诗《所见》,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丰富古诗文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积累语文知识。
难点 能够结合兴趣小组的特点有创意地给小组取名。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培养感悟文字、积累文字的能力与习惯。
2.体会成语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初步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良好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梳理与交流”
1.谈话激趣
师: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那么,我们的大脑成长是不是也需要丰富的营养呢?
生:是的。
师:如何强健我们的大脑呢?
生1:我们可以多读书,获得更多的知识。
生2:我们还要认真学习,不懂的东西就要问别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师:是啊,我们要多读书,才能不断强健我们的大脑。说到读书,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效积累知识的小妙招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梳理与交流”中的第一句话,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它的出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写出了孩子们读课文读得非常认真……)。教师适时小结:这么好的句子,我们需要把它记在脑海里。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摘抄下来。
3.课件继续出示第二句话,学生再读句子,说说这句话好在哪里,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句话是泰戈尔所写,写出了作者对生活中“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表现作者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两句话,然后将句子认真地抄写下来。同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要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习惯。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1.趣味引入对成语的学习。
(1)师生互动小游戏: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出对应的成语(课件出示: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教师小结:别小看刚才这两个成语,它们可是把老师刚才的动作非常有趣地表现了出来。如果我们能将它们恰当地运用到说话、写话的过程中,保准会丰富你的语言。
(2)课件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等8个成语,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成语,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成语,看看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两行成语是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的成语,同时引导他们简单交流对成语大意的理解。教师补充说明“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等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成语对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更加形象、生动)。
(4)指导学生试着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成语说话,进一步体会成语的作用,教师点拨、指导。
(5)学生再次齐读成语,想象成语所表达的人物情态。
(6)延伸: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教师补充出示(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忐忑不安……)。
2.练习句子的朗读。
(1)质疑引入:平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呢?(边读边想、把部分字词的读音加重……)教师适时小结:是啊,朗读时强调部分字词重音,是突出句子意思的重要方式。
(2)学生认真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中的三段话,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再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读。
(3)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第一句中的“真的”“地下的”朗读时需要强调重音;第二句中的“一点儿”朗读时需要强调重音;第三句中的“不懂就要问”朗读时需要强调重音。但是读法也不仅限于此,可以把需要强调的内容放慢读,也可以根据表达需要更换重音词语。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注意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的朗读重音。
三、课堂小结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丰富与积累的过程,同学们,让我们把今天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相信你们会感受到更多语文学习的乐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活动,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积累背诵古诗《所见》,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丰富古诗文积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教学
1.话题交流: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干什么?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2.学生交流(跳舞、唱歌、下棋……),教师适时引入: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精彩。不过,老师发现,我们很多同学的兴趣爱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成立一些兴趣小组呢?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啦。
二、探究交流,创意取名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组合,并由小组成员推荐出本兴趣小组的组长。
2.指名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兴趣爱好内容,教师适时板书(书法、跳舞、篮球、足球……)。
3.课件出示课本中几个兴趣小组的名称“篮球侠、巧手剪纸组”等,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些兴趣小组名称的理解(好在哪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在给兴趣小组取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本组的兴趣爱好特点,同时要把名字起得响亮,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
4.各兴趣小组合作探究,为本兴趣小组取名,同时简要记录名字的来由。
5.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名字。
6.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兴趣小组已经成立了,而且还拥有了自己响亮的名字,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能够把各自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起来,这样,我们就能真正在集体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啦!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插图,学生观图并说说图上的内容(一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准备去捉知了……),教师适时引入:这是一幅富于童趣的图画,其中还藏着一首小诗呢。
2.课件出示古诗《所见》,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古诗的作者(清代袁枚)。
3.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歌的节奏停顿。
4.指名朗读古诗,教师再次范读指导,学生齐读古诗。
5.学生再读古诗,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展开想象: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6.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振林樾”(歌声嘹亮,在树林里回荡)、“意欲”(打算)、“闭口立”(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明确诗歌的大意以及所描绘的牧童在林中歌唱、意欲捕蝉的有趣画面。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有趣的画面感。
8.学生试着背诵诗歌,教师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增强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从诗歌诵读中体会童真童趣。
2.教师小结: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看到你们收获了不少新知识,老师为你们感到开心。相信在下一单元的学习中,你们会掌握更多有价值的新知识。
【教学反思】
这是本学期语文学习的第一个综合学习板块,教师尤其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研读,从中初步感知学习语文的途径,并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积累,提升了对于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诵读古诗,增加了古诗文积累。教师在教学中还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交流兴趣、感悟古诗画面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丰富了自己的认知,并初步培养了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等良好学习品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注意让学生学用结合,让他们在感悟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为今后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