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秋天的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 秋天的雨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缤”等生字,会写“凉、杏、枚”等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季节特点及其美好景象,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
难点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缤”等生字,会写“凉、杏、枚”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秋天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播放歌曲《秋雨沙沙沙》,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秋天的雨》中(板书课题)。同学们,赶紧跟秋雨打声招呼吧!
生(齐):你好,秋天的雨。
二、自主朗读,扫清障碍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名朗读,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强调:“匙”读轻声;“频”读前鼻音,不要发成后鼻音了;另外,“勾”不要读成了“句”的音。学生齐读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形近字比较、形声字形旁加声旁、儿歌以及熟字添加偏旁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识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
(4)学生比赛朗读课文(读错的学生自觉站起来,看看最后谁读得最好)。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各段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从而学会抓中心句概述课文的方法(第1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第2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第3自然段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第4自然段写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最后一自然段写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接着引导学生试着结合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补充:课文通过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再读课文,看看课文除了写秋雨,还写了什么(秋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借秋雨写秋天的美景,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秋雨和秋天的。
5.学生自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归纳板书(颜色气味动植物)。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再次朗读生字,同时试着给生字组词、扩词,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注意准确区分形近字。
2.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以及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说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勾”里面的部分不要写成“、”或者“口”……)。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强调:“爽”上横长短适中,中部紧凑,左右对应,竖撇上段正直,捺画舒展,撇捺收笔大致平齐。“争”头部宜小,两撇向笔画平行,三个横向笔画均匀、平行,中横较长,竖钩端正、居中。
3.学生自主描红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并予以重点强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准确识写了生字,还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作者笔下的秋雨和秋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季节特点及其美好景象,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归纳。
2.再次播放歌曲《秋雨沙沙沙》,教师过渡引入:秋雨开始下起来了,同学们,你们听,秋雨的声音美妙吗?带上雨伞,跟老师一起走进秋雨中,感受它充满诗意的美好吧!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要读得舒缓轻柔。
二、品读文字,感悟“秋之美”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秋雨的“神奇”。
(1)引导学生认真品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秋雨的特点是什么,并从文中画出相关词语。
(2)指名朗读文段,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朗读评价,同时进行范读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交流秋雨的特点(清凉和温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秋雨与夏天的暴雨进行比较,体会秋雨绵绵的特点。
(4)课件聚焦“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引导学生读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用“钥匙”来比喻秋天的雨(写出了秋天是被秋雨带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秋雨的神奇——它不仅带来了秋天,而且还让大自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把“钥匙”神奇在哪些地方(不知不觉地就把秋天带来了)。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注意读出轻柔、神奇的感觉。
2.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秋雨的“色彩美”。
(1)过渡引入:秋天的雨,是一位绘画高手。你瞧,它带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来啦,它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
(2)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图说说画面上都有怎样的色彩。教师适时板书:五彩缤纷,引导学生借助对画面的感知,理解词语的意思(表示颜色很多很绚烂),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3)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文中的秋天又有哪些色彩,并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交流,课件聚焦“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引导学生再次体会秋天“五彩缤纷”的特点。
(4)引导学生再读文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5)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指导学生随文理解“频频”(表示连续发生),抓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不同景物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生动有趣。同时,抓住“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体会果园里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
(6)想象拓展:秋天的雨还会把哪些色彩带给谁呢?展开想象,试着补充文段中省略号处省略的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师:同学们,秋雨的色彩美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对秋天色彩美的喜爱之情。
(7)课件播放钢琴曲《秋的思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美好的画面。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3.合作探究,感受秋雨的“气味”。
(1)过渡:秋天的雨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板书:非常好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示气味的词语,想一想自己读到这些词语时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同时交流表示气味的词语。课件聚焦“香香的、甜甜的”,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这些词语时有什么感受(被深深吸引了,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这种心理的词语,课件聚焦“勾住”,引导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用得好不好。教师归纳: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气味好闻,而是用“勾住”一词巧妙地体现了气味的好闻,你看,小朋友都被香甜的气味吸引得挪不开脚步了。同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进一步体会一个好词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对秋天气味的喜爱之情。
4.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一看在秋雨的热心提醒下,动植物们都在做些什么。
(1)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准备过冬。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自己都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动物们很忙碌……)。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小松鼠找来松果,小青蛙在,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填空练习,并抓住动植物的表现体会它们为过冬积极准备的忙碌情形,同时抓住植物们的样子,体会秋天不同植物的特点。
(3)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三、深化文情,总结全文
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概括秋天的特点。教师适时板书:丰收、欢乐,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词语体会作者对秋雨以及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延伸拓展:秋天的雨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色彩,让我们闻到了好闻的味道……)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引导。
3.教师小结:是啊,作者描写秋雨,实际上是为了描述美丽、丰收的秋天。同学们,让我们也走进秋天的大自然吧,用自己善于发现的双眼去欣赏秋天别样的美景。
4.实践活动:(1)搜集并积累一些描写秋天的句子、段落;(2)自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3)周末与父母一起去秋游,并把观察到的景物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串起了对秋天颜色、气味以及动植物们准备过冬这几个方面的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文章语言优美的特点,重点落实了朗读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提高,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与此同时,教师还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这一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他们思考、发现、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再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既提升了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实现了对文章内容层层深入的理解。另外,教师还特别注意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引导他们在感悟文中秋色的同时,也想象自己心中的秋色,进而不断丰富了对秋天的感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