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了解更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升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2.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3.掌握汉字书写最基本的规律,提升对汉字的书写及审美能力。
4.背诵《舟夜书所见》,图文对照,感知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认知,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 能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了解更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升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2.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话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课外书吗?(喜欢)是啊,读书能够让人学到很多知识,也能明白很多道理。老师也喜欢阅读,但是,有时候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词语,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2.学生简单交流自己的看法(可以请教别人、可以查字典……),教师适时引出话题:看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真不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梳理与交流”
1.课件出示“梳理与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回顾、整理自己平时都是如何理解词语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长注意记录并整理本小组的交流情况。教师深入小组间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将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说清楚,同时予以点拨指导。
3.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班内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又多又好。教师注意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予以点拨,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方法表述清楚。
4.教师予以方法归纳: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请教同学、老师,或借助自己的生活认知准确体会词义。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可能会不同。
5.课件出示含有“漂亮”一词的两个例句:
A.这个小姑娘长得很漂亮,非常惹人喜爱。
B.社区居民都说他这件事做得漂亮,为大家解决了生活困难。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漂亮”的意思:第一句话中的“漂亮”指长得好看,第二句话中的“漂亮”指事情办得好,令人称赞。
巩固拓展:课件再次出示本单元学过的句子“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规则”一词的意思,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借助对“凌乱”一词的已有认知理解“规则”的词义。同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注意借助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词的词义。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丰富对形容不同季节词语的认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说说自己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师:大家都有各自喜欢的季节,而一想到四季,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跳出一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吧,能说说你们都想到了哪些词语吗?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题目内容,明确题意,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交流情况,同时予以点拨,引导他们重点抓住不同季节的特点准确描述。
(3)学生试着将自己想到的词语分别写在四个季节后面的横线上,再与同桌交流,看看谁写得又多又好。
(4)指名朗读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准确填写,同时将部分好词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齐读词语。
2.联系生活认知,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两个句子,思考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是什么,自己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学生交流对第一句中“憧憬”一词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如果你就是句子中的“我”,如果你即将参加一次活动,在听到老师的鼓励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兴奋、期待、盼望)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他们理解词义(向往)。
(3)学生继续交流对第二句中“忐忑不安”一词的理解。学生观察“忐忑”两字的字形,体会心里七上八下的感受;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如果你打碎了家里的花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害怕、不安)教师适时补充词义(指因为做错了事情而感到害怕和不安)。
(4)教师归纳小结:看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历理解词语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还能准确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积累了很多形容不同季节的词语,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希望你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汉字书写最基本的规律,提升汉字的书写及审美能力。
2.背诵《舟夜书所见》,图文对照,感知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回顾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吗?
2.抽取生字卡片“狂、相、罚”等,指名朗读生字,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予以及时纠正、指导,强调“相”在本单元中读一声。学生齐读生字。
二、教学“书写提示”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写提示”中的8个汉字,想一想怎样书写才能把这些生字写得又端正又美观。
2.学生根据平时的书写经验进行交流(注意生字各部分之间的合理安排,注意横画之间等距……),教师适时补充出示“书写提示”的内容:“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横平竖直”(横画要平稳,但不要写得太平整,而略去了斜势;竖画要挺直有力)。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进行部分生字的强调指导:“相”字中“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目”框形窄长,边竖正直,横画均匀;“票”字上窄下宽,且上下两部分要写得稍扁。另外,还要提醒他们注意端正坐姿,保持书写规范、整洁。
4.指名展示书写作品,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再次结合书写情况予以纠正,并适时进行范写指导。
三、教学“日积月累”
1.教师多媒体出示《舟夜书所见》的配文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图片信息。
教师叙述:漆黑的夜晚看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渔灯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光。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的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诗人查慎行看到这个情景,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就叫作《舟夜书所见》。
2.初读古诗,读准读顺。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古诗。师生共同正音:“簇”是平舌音,“浪”是边音。
(3)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古诗,争取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再次指名学生完整地朗读古诗。
3.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1)学生再次自读诗句,对照课文插图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4.练习背诵。
(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尝试背诵。
(2)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又将结束了,看到你们不仅能够将汉字写得端正美观,还能准确诵读古诗《舟夜书所见》,老师也为你们感到开心,希望在后面的学习中,你们能够始终保持这样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学反思】
教学本次“语文园地”,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努力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学习经验进行词语认知的交流与拓展,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真正做到了适度“退位”,只在学生需要点拨、指导的关键时刻才予以讲解归纳。这样,学生真正发挥了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再由教师牵引着被动学习,他们也轻松地实现了认知构建。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予以必要的规范指导,让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汉字书写要领,同时还掌握了多种理解词义的方法。但是,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的讲解还是略微多了点,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弱化了学生的主角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交流,从而真正提升他们自主感悟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