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一定要争气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一定要争气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一定要争气
[教学目标]
1.认识“裕、差”等生字,学会写“念、差、考”等生字,理解 “资助”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时能带着问题思考。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第周两次“争气”的具体事件,体会童第周勤奋刻苦、不畏困难、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感悟“一定要争气”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童第周两次“争气”的具体事件及背后的原因。
难点 深刻领悟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背后所蕴含的强烈爱国情怀,并能引发情感共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裕、差”等生字,会写“念、差、考”等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学习
课件出示童第周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自由发言,若无人知晓则直接介绍)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童第周小时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好,他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定要争气》,走近童第周。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二)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一自然段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课件出示 “浙江、基础差” 等词语,学生自主朗读词语,读得不正确的借助拼音自主巩固朗读。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差”(多音字,文中读 “chà”)、“剥”(口语中常读“bāo”,文中“剥离”读 “bō lí”)等易读错的字。
3.师生开展词语巩固小游戏:教师随机指词语,学生快速准确地朗读该词,最后教师再次针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巩固纠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
5.指名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并予以归纳。
6.再读课文,试着根据每一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补充(课文主要讲述了童第周进入中学读三年级时努力追赶成绩,以及在国外留学时攻克难题的经历,展现了他不畏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一)认读、组词。
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小组开小火车朗读,并试着给生字组词,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火车开得最顺畅。教师再次进行生字认读巩固。
(二)分享识字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巧妙的识字方法,并与同学、老师分享(如“考”字下面的“丂”像一个人弯腰的样子,上面的“耂”表示年老,合起来就像一个人年老了还在努力学习,参加考试;“念”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表示现在心里想着的事情,就是念头等)。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特点识记“裕、授”等字,同时运用汉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均、构”等字。
课件再次出示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结构,说说在书写时哪些字需要提醒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以结构给生字归类(如“试”“均”是左右结构,且是左窄右宽型),同时进行生字范写指导,重点指导:“念”上面的“今” 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心”三点要注意位置和方向;“差”上面是“”,不是“羊”,下面的“工”要写得紧凑;“考”的横画较多,要注意长短和间距。
(三)学生认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并结合书写情况再次进行部分生字的书写强调指导。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童第周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那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争气”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第周两次“争气”的具体表现和精神品质,感悟“一定要争气”所表达的情感。
3.受到童第周精神的鼓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接着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听写检查、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指名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入:看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不错,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看看童第周是怎样一步步“争气”的。
二、探究交流,感悟文情
(一)研读童第周进入中学读三年级的经历,体会他为自己争气的精神。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童第周进入中学读三年级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语句:“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借着校园的路灯看书。夜里同学们入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后,关了路灯,让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天不亮”“悄悄”“夜里”“又溜到”等关键词,体会童第周学习的刻苦勤奋。
2.提问: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引导学生回答出: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各科成绩都赶了上来,几何还考了满分。
3.追问:他看到成绩单时,心里在想什么?
让学生找出“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这句话,认真品读,读出童第周内心的坚定,感受他在困境中不服输、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研读童第周留学比利时的经历,体会他为中国人争气的精神。
1.教师讲述当时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常被外国同学瞧不起的时代背景。
提问: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身处异国他乡的童第周,面对外国同学的歧视,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激发情感共鸣。
2.请学生朗读描写童第周做青蛙卵外膜剥离实验的段落。
提问:这项实验难度有多大?童第周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抓住“多年来没人能够做成”“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关键信息,感悟实验的艰巨性以及童第周迎难而上的勇气。
3.展示教授对童第周的称赞“童第周真行”以及童第周的内心想法“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照样能办到”。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童第周怎样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童第周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不仅仅是为个人争气,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努力。
(三)对比探究,深化主题
1.小组合作填表:
项目第一次争气(进入中学读三年级)第二次争气(留学)背景成绩差,面临退学中国落后,被外国同学瞧不起目标证明自己不笨证明中国人不笨努力方式早起晚睡,借路灯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结果各科成绩都赶了上来取得成功,震惊欧洲同行情感升华个人不服输民族自尊心2.全班交流:
引导发现:两次争气都是“遇到困难→努力克服→获得成功”,但第二次的格局更大,从个人到国家,体现爱国情怀。联系生活:你还知道哪些像童第周一样为国家争气的人?(如钱学森、袁隆平)
引导学生对比两次“一定要争气”,思考:这两次“争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相同点在于童第周都面临困境,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努力克服困难;不同点在于第一次是为自己证明,不甘落后,第二次上升到为国家、为民族争气的高度。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注意读出对童第周的敬佩之情以及“一定要争气”的坚定信念。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童第周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他这种为自己争气、为国家争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三)拓展实践: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怎样以童第周为榜样。鼓励学生将童第周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拼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板书设计】
24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
进入中学读三年级:基础差,勤奋学习,成绩进步——为自己争气
留学时:受歧视,成功剥离青蛙卵外膜——为中国人争气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第周的精神品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小组活动和教师的范写指导,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较为扎实。在阅读理解方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童第周两次“争气”的内涵,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将课文内容与自身经历相结合,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