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交流学习,进一步掌握默读的学习方法,提升自主阅读的效率。
2.继续利用部首进行字词学习与积累,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究汉字的兴趣。
3.能够准确区分近义词的意思及用法,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能够联系生活认知整理购物清单,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5.朗读并背诵以“意志”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有效实现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丰富与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掌握默读的方法,提升自主阅读的效率。
难点 能够准确区分近义词的意思,并能够进行写话练习。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学习,进一步掌握默读的学习方法,提升自主阅读的效率。
2.继续利用部首进行字词学习与积累,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究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师: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又要结束了。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你们愿意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分享给大家吗?(学生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刚刚有同学提到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来读长课文,是啊,默读是这一单元学习的重要目标。那么,怎样默读才最有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一下。
二、教学“梳理与交流”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梳理与交流”板块中的三段话,看看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并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2.课件出示这三段话,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三段话主要讲了默读的方法以及默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第一段话告诉我们默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三个“不要”);第二段话告诉我们默读时遇到字词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三段话则告诉我们默读的方法(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还告诉我们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该如何做。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默读课文的经历说说自己是如何默读的(也可以说说自己在默读时哪个方面做得不到位),教师适时强调默读与朗读的最大不同在于“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同时要培养“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4.延伸内化。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秦文君的文章《滴水之恩》,按照学到的方法默读,教师提醒他们注意做到三个“不要”,同时记住遇到字词问题要等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同时课件出示问题: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小故事?这几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
(2)学生认真默读、思考,圈出字词,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想办法认识生字、理解词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弄清楚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3)学生交流自己对第一个问题的感知(共写了三个小故事:有关金龙的故事、受助女孩的故事、学音乐的年轻人的故事),同时根据自己的思考说说这三个故事包含的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三个故事都谈到了对他人的感恩,因而这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感恩”。
三、教学“识字加油站”
1.取出准备好的写有“识字加油站”板块中含“目”部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生字,教师适时补充出示拼音,并强调“瞪、眶”两个字都读第四声,都是后鼻音。
2.质疑交流:这些生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都含有“目”部)根据之前对汉字部首的理解,说说这些含有“目”部的汉字在意思上与“目”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说明这些字都跟“眼睛”有关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睁、眨、瞪、瞅、瞧”5个汉字都表示眼睛的动作,同时引导学生试着用眼睛做出对应的动作,提醒他们注意“瞅”这个字的含义(含有斜着眼看的意思)。
3.引导学生再读下面的5个词语,试着结合对字词偏旁的认知理解词义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补充词语的意思:“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发愣的样子;“耳闻目睹”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4.指导学生齐读这5个词语,教师再次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字音强调。
5.拓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含有“目”部的汉字(睛、盯、眉、盹……),同时试着根据对偏旁的理解来理解字义,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得非常不错,不仅掌握了默读的方法,而且还自主学习了含有“目”部的字词。下节课的学习,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准确区分近义词的意思及用法,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能够联系生活认知整理购物清单,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3.朗读并背诵以“意志”为主题的名言警句,有效实现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丰富与积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不过很多外国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恐怕就是汉语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汉字难读、汉字非常难写……)其实,在不熟悉汉字的人眼中,汉字不仅发音及字形不好掌握,而且很多时候,看上去差不多的字词或句子,它们表达的意思却相差很远。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近义词的一些知识吧。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三个词语“陆续、继续、连续”,引导学生齐读词语,并根据对它们的理解说说三个词语的意思。教师适时再次引导学生准确区分三个词语的意思(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继续:表示连下去;不中断进程)。
2.质疑引入:“陆续、继续、连续”三个词语能相互替换吗?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说说能否将三个词语互换位置(不能),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第一句话中,战场上的伤员不是一起出现的,而是有先有后,中间间隔时间有长有短,所以用“陆续”更合适。
生:第二句话中,白求恩可能因为别的事暂停了做手术,但他现在低下头,又开始做手术,之前的动作没有停止,所以要用“继续”。
生:第三句话中,因为白求恩在手术台旁一直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没有休息,所以用“连续”最贴切,换成别的词语表达就不准确了。
师:看来,三句话表达的意思不同,所用到的词语也就不一样。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三个词语各写一个句子吗?
(2)学生自主练写句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三个词语所表示的意思不完全相同。
(3)指名朗读句子,师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准确运用词语,同时及时梳理指导,引导他们将句子的意思表述清楚。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题目,明确题意并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1)质疑交流:“社区要开读书交流会,志愿者需要提前准备哪些物品 ”解决这个问题最省时高效的方法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出示“分类列出需要的物品,根据清单去准备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可能会用到的物品,例如笔、笔记本、便签纸、书签、投影仪和屏幕、音响设备、用于书写的白板或黑板等。
(3)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按照物品的所属类别合理划分、归类,将教材中的题目补充完整。
三、教学“日积月累”
1.以李白少时读书不用功,但被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感动,于是重新返回学堂,日夜刻苦学习,成了有名的大诗人的故事过渡引入。
2.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三个句子都和“意志”有关。
3.引导学生认真朗读句子,读准字音,同时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
4.指名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第二句话的朗读节奏(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学生齐读句子。
5.引导学生再读句子,试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他们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重任、道路遥远)、“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很难获得成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6.延伸理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说说自己对“意志”的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意志坚定的重要性。
7.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边读边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义。
8.尝试背诵句子,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句子。
9.引导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同主题的名言警句,教师适时补充指导学生齐读句子。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2.教师小结:同学们,一节课的学习很快又结束了,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真正记在心里并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是本学期最后一个综合性学习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进行探究、交流学习,并指导他们在此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自觉提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认知巩固,教学中,教师还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单元学习时对于“默读”要领的感知以及词语的理解,再次进行深度学习与交流,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实现巩固内化学习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