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雁门太守行李贺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鬼才”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有《昌谷集》传世。李贺790—816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公元814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jiǎosàizhònɡxiéwèizhī(乐府诗)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敌军攻城的气势猛烈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注释: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摧:坍塌。角:军中号角。 燕脂、夜紫:形容战场血迹。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底。寒风卷动着红旗,驰援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沉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注释:临:抵达。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玉龙:宝剑。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1. 请圈画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思考这幅战争画卷有什么特点?资料助读:贺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陆游色彩斑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2. 这场战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紧张、残酷、凝重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3. 你从诗中哪些字能感受到这场战争的特点?比喻,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战争形势危急,气氛紧张守城将士们斗志昂扬,严阵以待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战争规模大,战况激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战争的残酷、激烈(听觉)(视觉)3. 你从诗中哪些字能感受到这场战争的特点?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天”表现了战争的规模,夜色中血凝成紫色,从侧面写战争激烈、残酷,给人以悲壮之感。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将士们乘夜奔袭,表现了他们的英勇果敢。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引用典故,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壮怀激烈的豪情。战争氛围凝重3. 你从诗中哪些字能感受到这场战争的特点?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4. 李贺没有参与这场战争,那他写这首诗到底表达了怎样的心声?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写将士们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4. 李贺没有参与这场战争,那他写这首诗到底表达了怎样的心声?资料助读: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其家世没落。7岁能作诗,名动京师。18岁,父亲早逝,李贺参加河南府试,获“乡贡进士”资格,但遭人毁谤,最终落第。李贺一生应试难中,又身体羸弱,愁苦多病,壮志难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渴望受到重用,渴望建功立业。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忘身报国的坚定决心。主旨归纳(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画龙点睛,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心愿。(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夜袭敌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真题演练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