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1.(2024·昭通模拟)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记载“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其主要成分灼烧均有类似烧焦羽毛气味
B.名画中青绿色的颜料绿松石
[CuAl6(PO4)4(OH)8·5H2O]是无机盐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常以游离态存在
D.《汉书》中记载“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白铜属于铜的合金
解析:A 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没有类似烧焦羽毛气味,A错误;绿松石[CuAl6(PO4)4(OH)8·5H2O]是无机盐,B正确;该诗句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态存在,C正确;白铜属于铜的合金,D正确。
2.Na2O、NaOH、Na2CO3、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分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1)钠的化合物;(2)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3)钠盐;(4)钠的含氧化合物
A.(1)(4) B.(3)(4)
C.(2)(3) D.(1)(2)
3.(2024·泰州模拟)下列方程式不能表示相应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钾在水中电离:KOHK++OH-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2H+CO2↑+H2O
C.铁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2Ag+Fe2++2Ag
D.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3Cu2++2NO↑+4H2O
解析:B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不能拆写为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B错误。
4.《博物新编》中关于磺强水制法记载:以铅作一密炉,炉底贮以清水,焚硝磺于炉中,使硝磺之气重坠入水,然后将水再行蒸炼,一如蒸酒甑油之法,务使水汽尽行升散,则所存者是磺强水矣。文中“硝”指KNO3,“磺”指硫黄,下列有关磺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磺强水是一元强酸
B.磺强水是一种难挥发的强电解质
C.0.01 mol·L-1磺强水溶液的pH=2
D.磺强水溶液中不存在分子
解析:B 磺强水为硫酸,是二元强酸,A错误;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电解质,B正确;硫酸为二元强酸,0.01 mol·L-1磺强水溶液的pH<2,C错误;磺强水溶液中存在水分子,浓硫酸中存在硫酸分子,D错误。
5.(2024·张家界模拟)下列物质的转化需要另外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u→CuCl2 B.KMnO4→O2
C.NaOH→Na2CO3 D.Cl2→HCl
解析:A A项,Cu→CuCl2,Cu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如Cl2;B项,KMnO4→O2,不需要加入氧化剂,直接加热就可以;C项,NaOH→Na2CO3,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通入CO2可以实现转化;D项,Cl2→HCl,氯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可以实现,或氯气通入水中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6.臭氧(O3)是人类的保护伞,但是臭氧浓度超标对人体健康有害。实验室用淀粉-KI试纸检验O3的反应原理是O3+2KI+H2OO2+I2+2KOH(试纸变蓝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I是还原剂
B.氧化性强弱顺序为O3>I2
C.1 mol O3完全反应转移4 mol电子
D.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解析:C 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反应中O3是氧化剂,KI是还原剂,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3>I2,1 mol O3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7.(2024·昆明模拟)Cl2和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成分与温度高低有关,低温下:Cl2+2NaOHNaCl+NaClO+H2O,高温下:3Cl2+6NaOH5NaCl+NaClO3+3H2O。某温度下将0.6 mol Cl2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c(Cl-)∶c(Cl)=8∶1,则溶液中c∶c是(  )
A.1∶3 B.3∶1
C.3∶8 D.8∶3
解析:B 反应后c∶c=8∶1,假设c为x,则c为8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溶液中有关系式:c=c+5c,8x=c+5x,则c=3x,所以溶液中c∶c=3x∶x=3∶1。
8.(2024·河南郑州模拟)某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含有NaN3、Fe2O3、NaHCO3、KClO4等。汽车发生碰撞时,会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N3受到撞击后分解产生N2和Na
B.Fe2O3与Na的反应中,Fe2O3作还原剂
C.NaHCO3因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分解
D.KClO4中Cl的化合价为+7,推测KClO4具有氧化性
解析:B NaN3受到强烈撞击时可产生大量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A正确;Na是比Fe活泼的金属,所以Na可置换出Fe2O3中的Fe,Fe2O3作氧化剂,B错误;NaHCO3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水,C正确;KClO4中Cl的化合价为+7,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态,可推测KClO4具有强氧化性,D正确。
9.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Mn、S、Fe3+、Na+、R(H+、OH-的量忽略不计),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n)∶n(S)∶n(Fe3+)∶n(Na+)∶n(R)=2∶2∶1∶1∶1,则R可能(  )
A.K+ B.Ba2+
C.N D.Mg2+
解析:D n(Mn)∶n(S)∶n(Fe3+)∶n(Na+)∶n(R)=2∶2∶1∶1∶1,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设n(Na+)为1 mol,R的化合价为a价,则有2 mol+2 mol×2=1 mol×3+1 mol+1 mol×a,解得a=+2,即R带2个单位正电荷,而Ba2+和S不能大量共存,故R为Mg2+。
10.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8.0 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PbO B.Pb2O3
C.Pb3O4 D.PbO2
解析:C 设该铅氧化物的化学式为PbxOy,
PbxOy~y[O]~yCO~yCO2~yCaCO3
16y 100y
m(O)=1.28 g 8.0 g
所以m(Pb)=13.7 g-1.28 g=12.42 g,x∶y=∶=3∶4。
11.已知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司匹林的摩尔质量为180 g·mol-1
B.90 g阿司匹林中氧原子数目约为0.5×6.02×1023
C.1 mol阿司匹林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 H2
D.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解析:B 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摩尔质量为180 g·mol-1,90 g阿司匹林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4 mol=2 mol,即含氧原子的数目约为2×6.02×1023,B不正确。
12.(2024·大理模拟)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8 g Na2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A
B.1 mol铜与足量的S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的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1NA
D.1.8 g D2O中所含有的质子数为0.9NA
解析:D 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其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A错误;Cu与S单质反应生成Cu2S,所以1 mol铜与足量的S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B错误;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C错误;D2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1.8 g D2O的物质的量为0.09 mol,其中所含有的质子数为0.9NA,D正确。
13.(2024·马鞍山期末)配制480 mL 1.0 mol·L-1 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
B.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29.3 g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解析:D 配制480 mL 1.0 mol·L-1 NaCl溶液,操作顺序为溶解、移液、洗涤、定容,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A正确;实验中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用500 mL容量瓶配制,用烧杯溶解氯化钠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定容时用胶头滴管,B正确;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m(NaCl)=1.0 mol·L-1×0.5 L×58.5 g·mol-1≈29.3 g,C正确;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14.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 B.w=
C.w= D.c=
解析:A 由c=== mol·L-1,由上式可推导ρ=,由c=可得w==,w===。由以上分析可知,A项不正确。
15.(2024·濮阳模拟)Ⅰ.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从物质类别角度来看,SO2属于     (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写出其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Ⅱ.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2)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    (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写出B的化学式:     。
(4)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上述转化过程①→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1)酸性 SO2+2OH-+H2O或SO2+OH-HS (2)C (3)CuO (4)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5)①
解析:(1)少量S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和水,足量SO2与NaOH反应生成NaHSO3,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H2O或SO2+OH-HS。(2)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属于盐类化合物。(3)Cu(OH)2属于弱碱,具有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为CuO,因此B的化学式为CuO。(5)铜绿属于难溶性盐,无法直接与碱反应生成Cu(OH)2,因此需要先将铜绿转化为可溶性铜盐,再利用可溶性铜盐与碱反应生成Cu(OH)2,因此属于化合反应的为铜与空气中水蒸气、CO2、O2反应生成铜绿。
16.高铁酸钾(K2FeO4,极易溶于水)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其原理如图所示。
(1)过程①中活细菌表现了     (填“氧化”或“还原”)性,该过程的还原产物是    (填离子符号)。
(2)制备高铁酸钾常用的反应原理为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通过该反应说明: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ClO-      Fe(填“>”“=”或“<”)。
(4)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 mol 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
(1)还原  Fe3+
(2)2K2FeO4+3KCl+5H2O
(3)> (4)0.15
解析:(1)过程①中K2FeO4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3+,则活细菌发生氧化反应,活细菌为还原剂,表现了还原性。(2)Fe由+3价升高为+6价,Cl由+1价降低为-1价,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2K2FeO4+3KCl+5H2O。(3)KClO为氧化剂,K2FeO4为氧化产物,则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KClO>K2FeO4。(4)根据反应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还原产物是KCl,可知3KClO~3KCl~6e-,转移了0.3 mol 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
17.(2024·周口期末)溶液的浓度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填空:
(1)100 mL硫酸钠溶液中n(Na+)=0.2 mol,则其中c(S)=    。
(2)有等体积的NaCl、Ca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若生成沉淀的质量相等,则三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3)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 g,取0.5 V mL溶液稀释到2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4)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NaClO (规格)1 000 mL (质量分数)25% (密度)1.19 g·cm-3
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 L-1。
(1) 1.0 mol L-1 (2)6∶3∶2 (3) (4)4
解析:(1)n(Na+)=2n(S)=0.2 mol,c(S)===1.0 mol·L-1。(2)设生成的AgCl为1 mol,根据氯离子守恒,则n(NaCl)=1 mol、n(CaCl2)=0.5 mol,n(AlCl3)= mol,故n(NaCl)∶n(CaCl2)∶n(AlCl3)=1 mol∶0.5 mol∶ mol=6∶3∶2。(3)n(Al3+)= mol,c(Al3+)= mol·L-1= mol·L-1,根据化学式Al2(SO4)3,则c(S)=×c(Al3+)=× mol·L-1,取0.5V mL溶液稀释到2V mL,设稀释后硫酸根离子浓度为c,× mol·L-1×0.5V mL=2V mL×c,解得c= mol·L-1。(4)c(NaClO)== mol·L-1≈4 mol·L-1。
18.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该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数据】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H2O的质量   H2体积 O2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
30 ℃ 101 kPa 4 min 298.2 g 1.243 L
(1)4 min时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mol、    mol。
(2)该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是     。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相关
B.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74.58 L·mol-1
C.同温、同压下,2 mol CO、CO2混合气体和2 mol O2的体积相同
D.该实验条件下,O2的密度约为1.287 g·L-1
Ⅱ.另一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用如下实验测定常温下1 mol O2的体积。
提供试剂: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
(4)气体发生器A中预先盛放的试剂是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的试剂是    。
(5)现取0.90 mol·L-1的过氧化氢溶液10.0 mL,完全反应后且恢复室温,量瓶C中的读数为120.0 mL,为保证储液瓶B的导管内外液面相平,又抽出了1.00 mL气体,则室温下1 mol氧气体积的测定值是    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Ⅰ.(1)0.1  0.05 (2)24.86 L·mol-1 (3)B 
Ⅱ.(4)MnO2 过氧化氢溶液 (5)24.7
解析:Ⅰ.(1)4 min时水槽中H2O减轻的质量为300 g-298.2 g=1.8 g,根据反应:2H2O2H2↑+O2↑可知,消耗1.8 g(0.1 mol)H2O得到0.1 mol H2、0.05 mol O2。(2)0.05 mol O2的体积为1.243 L,所以气体摩尔体积为=24.86 L·mol-1。(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体积越大,故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也越大,A正确;气体摩尔体积限定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以该实验条件下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4.86 L·mol-1,B错误;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其体积相等,所以2 mol CO、CO2混合气体和2 mol O2的体积相同,C正确;该实验条件下,1 mol O2的体积为24.86 L、质量为32 g,则O2的密度为≈1.287 g·L-1,D正确。Ⅱ.(4)气体发生器A中预先盛放的试剂是固体反应物MnO2,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的试剂是液态反应物过氧化氢溶液。(5)现取0.90 mol·L-1的过氧化氢溶液10.0 mL,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可知,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为=4.5×10-3mol,完全反应后且恢复室温,量瓶C中的读数为120.0 mL,为保证储液瓶B的导管内外液面相平,又抽出了1.00 mL气体,则氧气的体积为120.0 mL+1.00 mL-10.0 mL=111.0 mL,则室温下1 mol氧气体积的测定值是1 mol×≈24.7 L。2025-2026学年上高三返校考化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记载“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其主要成分灼烧均有类似烧焦羽毛气味
B.名画中青绿色的颜料绿松石
[CuAl6(PO4)4(OH)8·5H2O]是无机盐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常以游离态存在
D.《汉书》中记载“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白铜属于铜的合金
2.Na2O、NaOH、Na2CO3、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分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1)钠的化合物; (2)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3)钠盐; (4)钠的含氧化合物
A.(1)(4) B.(3)(4) C.(2)(3) D.(1)(2)
3.下列方程式不能表示相应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钾在水中电离:KOHK++OH-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2H+CO2↑+H2O
C.铁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2Ag+Fe2++2Ag
D.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3Cu2++2NO↑+4H2O
4.《博物新编》中关于磺强水制法记载:以铅作一密炉,炉底贮以清水,焚硝磺于炉中,使硝磺之气重坠入水,然后将水再行蒸炼,一如蒸酒甑油之法,务使水汽尽行升散,则所存者是磺强水矣。文中“硝”指KNO3,“磺”指硫黄,下列有关磺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磺强水是一元强酸
B.磺强水是一种难挥发的强电解质
C.0.01 mol·L-1磺强水溶液的pH=2
D.磺强水溶液中不存在分子
5.下列物质的转化需要另外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u→CuCl2 B.KMnO4→O2 C.NaOH→Na2CO3 D.Cl2→HCl
6.臭氧(O3)是人类的保护伞,但是臭氧浓度超标对人体健康有害。实验室用淀粉-KI试纸检验O3的反应原理是O3+2KI+H2OO2+I2+2KOH(试纸变蓝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I是还原剂
B.氧化性强弱顺序为O3>I2
C.1 mol O3完全反应转移4 mol电子
D.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7.Cl2和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成分与温度高低有关,低温下:Cl2+2NaOHNaCl+NaClO+H2O,高温下:3Cl2+6NaOH5NaCl+NaClO3+3H2O。某温度下将0.6 mol Cl2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c(Cl-)∶c(Cl)=8∶1,则溶液中c∶c是(  )
A.1∶3 B.3∶1 C.3∶8 D.8∶3
8.某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含有NaN3、Fe2O3、NaHCO3、KClO4等。汽车发生碰撞时,会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N3受到撞击后分解产生N2和Na
B.Fe2O3与Na的反应中,Fe2O3作还原剂
C.NaHCO3因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分解
D.KClO4中Cl的化合价为+7,推测KClO4具有氧化性
9.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Mn、S、Fe3+、Na+、R(H+、OH-的量忽略不计),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n)∶n(S)∶n(Fe3+)∶n(Na+)∶n(R)=2∶2∶1∶1∶1,则R可能(  )
A.K+ B.Ba2+ C.N D.Mg2+
10.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8.0 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PbO B.Pb2O3 C.Pb3O4 D.PbO2
11.已知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司匹林的摩尔质量为180 g·mol-1
B.90 g阿司匹林中氧原子数目约为0.5×6.02×1023
C.1 mol阿司匹林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 H2
D.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12.(2024·大理模拟)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8 g Na2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A
B.1 mol铜与足量的S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的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1NA
D.1.8 g D2O中所含有的质子数为0.9NA
13.配制480 mL 1.0 mol·L-1 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
B.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29.3 g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14.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 B.w= C.w= D.c=
二、填空题
15.(12分)Ⅰ.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从物质类别角度来看,SO2属于     (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写出其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Ⅱ.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2)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    (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写出B的化学式:     。
(4)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上述转化过程①→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16.(10分)高铁酸钾(K2FeO4,极易溶于水)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其原理如图所示。
(1)过程①中活细菌表现了     (填“氧化”或“还原”)性,该过程的还原产物是    (填离子符号)。
(2)制备高铁酸钾常用的反应原理为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通过该反应说明: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ClO-      Fe(填“>”“=”或“<”)。
(4)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 mol 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
17.(8分)溶液的浓度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填空:
(1)100 mL硫酸钠溶液中n(Na+)=0.2 mol,则其中c(S)=    。
(2)有等体积的NaCl、Ca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若生成沉淀的质量相等,则三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3)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 g,取0.5 V mL溶液稀释到2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4)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NaClO (规格)1 000 mL (质量分数)25% (密度)1.19 g·cm-3
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 L-1。
18.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该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数据】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H2O的质量   H2体积 O2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
30 ℃ 101 kPa 4 min 298.2 g 1.243 L
(1)4 min时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mol、    mol。
(2)该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是     。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相关
B.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的气体摩尔体积为74.58 L·mol-1
C.同温、同压下,2 mol CO、CO2混合气体和2 mol O2的体积相同
D.该实验条件下,O2的密度约为1.287 g·L-1
Ⅱ.另一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用如下实验测定常温下1 mol O2的体积。
提供试剂: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
(4)气体发生器A中预先盛放的试剂是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的试剂是    。
(5)现取0.90 mol·L-1的过氧化氢溶液10.0 mL,完全反应后且恢复室温,量瓶C中的读数为120.0 mL,为保证储液瓶B的导管内外液面相平,又抽出了1.00 mL气体,则室温下1 mol氧气体积的测定值是    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