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6届高三入学考试化学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n 55 Zn 65 Ga 70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B.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反应装置C.铀和重水是核能开发中的重要原料,从海水中提取铀和重水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D.地球上的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且分布不均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正丙基的结构简式: B.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C.中键的电子云轮廓图: D.椅式环己烷的空间结构模型:3.下列有关化学概念或结构的判断正确的是( )A.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能量B.为直线形结构,可推测也为直线形结构C.甲烷、乙烷和环己烷均属于烷烃,且互为同系物D.由没有同分异构体可推测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4.下列有关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B.溶液中存在平衡:C.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的反应:5.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图装置可制备纯净的氢氧化钠和氯气 B.乙图可用于减缓铁的腐蚀C.丙图可验证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 D.丁图可用于验证二氧化氮溶于水6.青蒿琥酯为双氢青蒿素半琥珀酸酯衍生物,由青蒿素还原而得。青蒿琥酯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青蒿素琥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手性碳原子 B.该物质热稳定性弱C.存在两种官能团能与NaOH反应 D.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含有苯环7.一类新型配体分子结构式如图,与金属镍形成的配合物可以对乙烯齐聚进行催化。已知X、Y、W、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基态Z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 B.该配体中与金属镍配位的配位原子是XC.键能: D.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8.是一种弱酸,在水中按照如下方式电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个分子发生电离的同时形成2个配位键B.电离过程中B原子由杂化变为杂化C.中所有的B原子和O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也能发生与类似的电离9.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处理镍钴矿硫酸浸取液(含、、、、和)。实现镍、钴、镁元素的回收:已知: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可提高镍钴矿的浸出率B.滤渣的成分为、和C.通过调节pH可分离镍钴渣中的镍元素和钴元素D.“沉镁”中为使沉淀完全(25℃),需控制pH不低于11.110.三联吡啶钌的直接电化学发光法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化学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工作原理为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时,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其中TPA为三丙胺,*为自由基,具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极为阳极 B.电极反应存在C.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至电场中的三丙胺耗尽 D.电路中转移,消耗三丙胺11.锰和镓形成的金属互化物立方晶胞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金属互化物的化学式为GaMnB.Mn周围与它最近且相等距离的Ga有8个C.该晶胞的密度为D.1号Mn原子坐标参数为,则填充在1、2、3、4号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心的原子的坐标参数为12.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实验室可以用氯气和反应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加热与夹持装置省略)已知部分含硫物质的性质:含硫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135.6 遇水剧烈反应,与不反应5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盐酸只表现还原性B.②、⑤中试剂分别为饱和食盐水、NaOH溶液C.分离产品的操作应该是蒸馏,需要用到烧杯、漏斗、玻璃棒D.④的作用是防止⑤中的水蒸气进入③中干扰实验13.常温下和的两种溶液中,分布系数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N表示与pH的变化关系B.的电离常数K。的数量级为C.用氢氧化钠滴定时,可采用甲基橙做指示剂D.时,14.化学反应总是向着自由能变()减小的方向进行。几种由单质和生成相应氧化物的反应的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忽略温度对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单质生成1mol氧化物的:B.反应在时C.时,C还原ZnO的产物为气态锌和D.条件下可用C还原MgO制取金属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15分)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以钢铁厂烟灰(主要成分为ZnO,并含少量的CuO、、等)为原料制备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二价金属氧化物能与氨配合生成配离子,如Cu(Ⅱ)、Zn(Ⅱ)可生成和.请回答下列问题:(1)Z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___区。(2)滤渣①的主要成分:______(填化学式)。(3)“浸取”时ZnO转化为,若参加反应的,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4)“除杂”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5)某小组利用“煅烧”固体进行组成测定,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理的操作并排序(填序号):坩埚预处理后将样品放入坩埚中称量,再置于高温炉中加热→______,夹取放入电子天平中称量,重复以上操作,确认最后两次称量值差。(6)已知和配离子都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中的两个被两个取代只能得到一种结构的产物,而中的两个被两个取代能得到两种结构不同的产物,则的空间构型为______(不考虑H原子);中Zn的杂化类型为______。(7)一种ZnO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设晶胞边长为anm,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16.(14分)阿司匹林铜相较于阿司匹林不仅具有更高的解热镇痛抗炎活性,而且能预防和治疗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药。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铜的一种方法如下:已知:①乙酸酐有吸湿性,能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②水杨酸的分子内氢键会阻碍酚羟基的酰化作用。③水杨酸分子间能发生缩聚反应,所得聚合物不溶于饱和溶液。④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熔点135℃,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Ⅰ.制备阿司匹林反应原理(酰化反应):制备流程:(1)步骤一中所用仪器和原料需要干燥的原因是______。(2)步骤一中70℃回流30min后,证明酰化反应是否反应完全的操作是______。(3)步骤二中具体操作为将反应液转移到烧杯中,稍微冷却,边摇边快速加入350mL冷水,并用玻璃棒摩擦内壁,晶体完全析出后,抽滤。过程中用玻璃棒摩擦仪器的目的是______。(4)步骤三中加入饱和后粗产品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剩余未溶解的固体可能为______(写出结构简式)。(5)下列所画的水杨酸分子内氢键中能阻碍酚羟基的酰化作用的是______(填序号)。A. B.Ⅱ.制备阿司匹林铜制备流程:(6)写出Cu的简化电子排布式:______。(7)试剂A为______(填化学式)。(8)加入Na(OH)H溶液时要用冰水浴严格控制温度在20℃以下的原因是______。17.(14分)利用二氧化碳作为许多有机物脱氢反应的氧化剂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工业上生产甲醛的一种方法便是甲醇催化脱氢工艺。请回答下列问题:(1)时,甲醇直接脱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平衡常数为:Ⅰ.①甲醇直接脱氢反应在______(填“高”、“低”或“任意”)温度下自发进行。②已知在相同条件下:Ⅱ.Ⅲ.Ⅳ:的______;Ⅴ:的平衡常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Ⅳ的平衡常数。③从工业生产角度看,反应Ⅴ相较于反应Ⅰ的优点有______(回答一点即可)。(2)保持总压为的恒压条件,进料比分别为的原料气均仅发生反应Ⅴ,达到平衡时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与进料比、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进料比的曲线是______(填标号),判断理由是______。②800K时,依据曲线c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填含p的表达式)。18.(15分)糠醛又称呋喃甲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糠醛()生产国和出口国,糠醛在食品、香料、医药、合成树脂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面是糠醛(A)用于合成香料-呋喃丙烯酸甲酯和聚合物锦纶-66(聚酰胺-66)的合成路线:已知:Ⅰ.Ⅱ.(1)A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A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2)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3)由G生成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4)写出由J和K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糠醛催化加氢后的产物分子式为,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酯的有机物,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比为的同分异构体为______。(6)以糠醛和1-丙醇为原料(其他试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2026届高三入学考试·化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答案】B【解析】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答案】C【解析】正丙基的结构简式为,A错误;B.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B错误;C.中键有两个F的2p轨道重叠,C正确;D.椅式环己烷的空间结构模型为,D错误。【答案】D【解析】A.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A错误;B.为直线形结构,为硅氧四面体结构,B错误;C.甲烷、乙烷属于烷烃,环己烷属于环烷烃,由于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D.由没有同分异构体可推测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D正确。【答案】B【解析】A.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 ,A错误;B.溶液中存在该平衡:,B正确;C.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错误;D.此为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反应:,D错误。【答案】A【解析】A.甲图装置中氢氧根离子会与氯气接触,缺少阳离子交换膜,A错误;B.乙图为牺牲阳极法,可用于保护铁不被腐蚀,B正确;C.可使品红褪色,加热恢复原色,C正确;D.丁图通过观察注射器内的气体颜色和体积的变化验证二氧化氮溶于水,D正确。【答案】D【解析】A.通过观察该物质结构,有手性碳原子,A正确;B.该物质存在过氧键,受热易分解,所以热稳定性弱,B正确;C.该物质中存在酯基和羧基可以与NaOH反应,C正确;D.该物质的不饱和度为6,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含有苯环,D错误。7.【答案】C【解析】根据基态Z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规律,可知,Z的核外电子排布为,Z为氧元素;W形成3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O的小,W为氮元素;Y形成4个共价键,Y为碳元素;X的原子序数最小,形成1个共价键,X为氢元素。基态O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基态C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基态N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3个,故,A错误;金属镍离子提供空轨道,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才能形成配位键,X为氢元素,原子核外无孤对电子,而N和O原子都有孤对电子,故该配体中与金属镍配位的配位原子是N或O,B错误;键能为436kJ/mol,键能为946kJ/mol,键能为497.3kJ/mol,故键能:,C正确;碳的最简单氢化物是,氮的最简单氢化物是,氧的最简单氢化物是,和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升高,由于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比氨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多,故水的沸点最高,,D错误。【答案】B【解析】A.产物中有1个配位键,有1个配位键,A正确;B.电离过程中B原子由杂化变为杂化,B错误;C.中所有的B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D.Al和B同主族,所以的酸式电离与的电离类似,D正确。【答案】C【解析】A.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可提高镍钴矿的浸出率,A正确;B.氧化过程中将和氧化,所以滤渣的成分为、和,B正确;C.和的相等,所以无法调节pH分离镍钴渣中的镍元素和钴元素,C错误;D.氢氧化镁的,当镁离子完全沉淀时,,根据可计算出,根据,,所以溶液的,D正确。【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在电极上失去,所以该电极为阳极,A正确;该电极中存在的电极反应有和TPA-,B正确;图中的反应后未生成TPA,则当电场中的TPA反应完后,该过程则停止,C正确;根据B选项分析,存在两个电极反应,所以无法计算消耗TPA的量,D错误。【答案】B【解析】A.Mn的个数为个,Ga的个数为个,该金属互化物的化学式为GaMn,A正确;B.Mn周围与它最近且相等距离的Ga有6个,B错误;C.该晶胞的密度为,C正确;D.1号Mn原子坐标参数为,则原点为左下靠后的Mn原子,则填充在号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心的原子在上层右前方小立方体的体心,坐标参数为,D正确。【答案】D【解析】A.①中盐酸表现出还原性和酸性,A错误;B.和遇水剧烈反应,所以要干燥环境。②、⑤中试剂分别为浓硫酸、NaOH溶液,B错误;C.分离产品的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烧杯、漏斗、玻璃棒,C错误;D.④的作用防止⑤中的水蒸气进入。③中干扰实验,D正确。【答案】D【解析】乙基为推电子基,导致丙酸的酸性弱于甲酸,所以N曲线为甲酸,,A错误;丙酸的,数量级为,B错误;采用氢氧化钠滴定HCOOH时,滴定终点呈碱性,采用酚酞做指示剂,C错误;电离度,,则,,时,,,D正确。【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生成的比生成的大,根据,生成两者的基本相同,可以推出由单质生成1mol氧化物的:,A错误;B.时,① ;② ;,反应在时,B错误;C.时,由图可知C还原ZnO的产物为气态锌和CO,C错误;D.由图可知,条件下,生成1molMgO的比生成1molCO的大,所以可用C还原MgO制取金属镁,D正确。【答案】(15分)(1)ds(1分)(2)(2分,答对1个给1分)(3)(2分)(4)(2分)(5)③①②(2分)(6)正方形(2分) (2分)(7)(2分)【解析】(1)根据元素分区,Z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ds区。(2)四种物质中,根据题目已知信息可知与氨配合生成配离子,而不溶,所以滤渣为。(3)ZnO转化为,若参加反应的,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除杂过程将Cu除去,根据(2)分析可知,此时铜元素以形式存在,所以离子方程式为(5)用坩埚钳a处夹取坩埚,因为此实验为定量实验,为防止加热后的固体潮解,所以放入干燥器中冷却,顺序为③①②。(6)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两种配离子均为型,且均有对称的空间结构,由此推出可能为平面正方形和正四面体形,中的两个被两个取代只能得到一种结构的产物,可推导出为正四面体形,则Zn的杂化类型为;而中的两个被两个取代能得到两种结构不同的产物,可推导出为正方形。(7)该晶胞中含有4个ZnO,密度为。【答案】(14分)(1)防止乙酸酐与水反应,降低产率(2分)(2)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溶液,若溶液不变色,则反应完全;如发生显色反应,则未反应完全(2分)(3)促进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答“提供晶种,促进晶体析出”也给分,2分)(4)(2分)(5)B(1分)(6)(1分)(7)(2分)(8)减少乙酰水杨酸的水解(2分)【解析】(1)根据已知①乙酸酐有吸湿性,能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可推导出所用仪器和原料需要干燥的原因是防止乙酸酐与水反应,减少产率。(2)证明酰化反应是否反应完全,则检验是否含有水杨酸,检验水杨酸中的酚羟基的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溶液,若溶液不变色,则反应完全;如发生显色反应,则未反应完全。(3)用玻璃棒摩擦仪器的目的产生细小的晶核,促进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4)根据反应原理产生乙酰水杨酸会与反应,同时,有机反应的副反应较多,结合已知水杨酸分子间能发生缩聚反应,所得聚合物不溶于饱和溶液。此时也可以发生缩聚反应产生高分子物质不溶于水,所以可能为。(5)A的氢键不会阻碍酰化,会促进,B正确。(6)Cu的简化电子排布式。(7)试剂A的作用为溶解阿司匹林,根据已知④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熔点135℃,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所以选用试剂为乙醇。(8)温度过高,氢氧化钠会与乙酰水杨酸发生水解反应。【答案】(14分)(1)①高(2分)②(2分,没写单位不给分) 小于(2分)③发生爆炸的风险小或不易发生过度氧化(2分,或答“反应V消耗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符合双碳目标”;或者“其平衡常数更大,反应进行的程度更大”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①a(2分) 其他条件相同时,进料比越小,越有利于提高甲醇的平衡转化率(2分) ②(2分)【解析】(1)①由方程式信息可知,,根据才能自发,可推导出需要高温下自发进行。②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Ⅳ=Ⅰ-Ⅱ,所以;;Ⅴ=Ⅰ+Ⅲ,,通过计算可得小于。③发生爆炸的风险小或不易发生过度氧化。(2)①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此时为平衡状态,当二氧化碳越多,平衡正移,的转化率越大,所以进料比的曲线为a,理由其他条件相同时,进料比越小,越有利于提高甲醇的平衡转化率。②800K,曲线c进料比,假设比,带入表达式中可计算出。【答案】(15分)(1)醚键、醛基(2分,一个1分) (2分)(2)(2分)(3)取代反应(2分)(4)(2分)(5)(2分)(6)(3分)【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B为,C为,F为,H为,J为,K为。(1)A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醚键、醛基;A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2)由分析可知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3)由G生成H,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4)J和K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5)糠醛催化加氢后的产物分子式为,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酯的有机物,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说明有两种氢原子,且峰面积比为,说明三个甲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面,所以同分异构体为。(6)糠醛和1-丙醇为原料,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制备的合成路线为。■2026届高三入学考试化学,答题卡姓名班级考号贴条形码区考生禁填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并用2B铅笔填涂右而的缺考标记口正确填涂填注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涂错误箅涂意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样X事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例如项4.保持卡面清洁,不准折叠、不得弄破。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1[A][B][C][D]5[A][B][C][D]9[A][B][C][D]13[A][B][C][D]2[A][B][C][D]6[A][B][C][D]10[A][B][c][D]14[A][B][C][D]3[A][B][C][D]7[A][B][C][D]11[A][B][C][D]4[A][B][C][D]8[A][B][C][D]12[A][B][C][D]非选择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15.(15分)(1)(2)(3)(4)(5)(6)(7)16.(14分)(1)(2)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三化学第1页(共2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4)(5)(6)(7)(8)17.(14分)(1)①②③(2)①②18.(15分)(1)(2)(3)(4)(5)(6)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三化学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 化学试题.docx 高三化学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