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6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提示:同学们,请使用0.5黑色墨迹签字笔作答,2B铅笔填涂答题卡,简答题无特别要求的须分点作答;错别字、书写不规范会扣分;请保持一定的做题速度,按时完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快来吧奔腾电脑,就让它们代替我来思考。”1999年,当青涩的朴树唱出这首《New Boy》时,电脑能做的思考还只限于运算,因此所有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少年幻想。二十多年后,ChatGPT席卷全球,人们在惊叹于其强大功能的同时,还是可以自信满满地宣布其“思考”不够深入。如今,当一款拥有强大“深度思考”功能的AI——DeepSeek出现时,这句遥远的歌词终于成了所有人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为什么会被代替?什么能而什么不能被代替 创作者与批评家们该向何处去?就文学领域而言,我们可以让AI生成一首诗,无论五言七言,也无论新诗旧诗,甚至无论模仿艾青还是穆旦,AI都可以顺畅地完成任务,甚至还可以不无得意地“吹嘘”其生成作品的“点睛之笔”……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让AI生成一首诗呢?其所能“代替”的写作又价值几何?真正的诗人当然不会把生成的内容当作自己的作品。回首诗歌乃至文学的起源,其中之一为“劳动说”,即鲁迅先生讲的“杭育杭育”——这是人类劳动时自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这便是最早的“劳者歌其事”。随着文明的演进,语言文字逐渐形成,诗歌成为人类表达复杂丰富情感的重要工具,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直至近现代,诗歌的表情功能在诗人那里有增无减,郭沫若就曾直言:“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当诗情涌现时,“不容你写诗的人有一毫的造作,一刹那的犹豫,应如歌德所说的连摆正纸位的时间也都不许你有”。因此,对于内心有丰富的情感波动,迫不及待而下笔如神的诗人,AI的创作起点显得懵懂而单薄。那么,在何种情境“创作”可以由AI替代完成呢?似乎是无所谓“表情达意”却“不得不写”的时刻,或为修辞,或为炫技,又或许只因一个急迫的任务,AI作家在此大显身手。修辞作为任务其实古来有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应制诗”,古时不乏热衷于“钻研”此道者,李白亦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之句。不过,当我们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月出天山”时,才更能领略到气息的流畅、画面的明朗,创作者的自信、豪迈、壮阔都在一挥而就之中。当然,作为技巧型工具,AI“做”出来的诗有其价值。它可以用于初学者的语言训练,帮助创作者在字句意象上进行“推敲”。不过修辞只是锦上添花,真正传世的诗篇必然“情动于中”,“AI作家”可做注疏正韵,而不是替代。那么,判断一部作品能否传世的文学批评的前景如何呢 文学批评或许起因于感性认识,但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AI大概很难“情动于中”,却可以“深度思考”,那么,文艺批评是否可以被代劳呢 我们阅读过一些由DeepSeek生成的文学批评,这些文章乍一看都很“唬人”——其理论的“武器库”里,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一应俱全,甚至可以“熟练”地将文学文本和理论著作中的语言逐一建立起对应关系。不过,这种“旁征博引”式的妙论,在今天的文学研究中已然式微。如今的研究者终于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文学理论本来就是对既有文学现象的总结提炼,如果研究只是拿新的文本去印证既有的理论,那么不过是一场同义反复的语词游戏。文学批评的价值恰恰应该是发现文本当中那些无法被既有理论“整除”的部分,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在发现和创造“新意”这一点上,如果将AI看作一件文化生产与批评的工具,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批评。它可以以其极高的效率去梳理“既有”,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前人所“未见”“未知”和“未发”……富于新意和洞见的文学批评又会反过来敦促文学创作,作者可以通过AI在知识层面上博闻广识,在语言运用上尝试新的序列,同时去体验,去追求,去共情。有AI工具作为“百科”与“注疏”,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也将“复归”到某种“劳者歌其事”的初心。可以想见,AI将起到极大的效率助推作用,创作者们的“深度思考”更能付诸实践。那么,我们应该对未来的文学充满信心。(摘编自《AI时代,我们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材料二: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在一次访谈里说道:“真正的决定力量往往不是一些现成的规则和条件,而是一种适应和调整变化的能力。很多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快速响应和快速做事,而且他们很容易让之前的经验和惯性成为束缚,而在这波AI新浪潮之下,一定会有一批新公司诞生。”同样,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为青年不会“躺平”等待技术浪潮席卷而过,一个个迷幻、充满吸引力的AI正在未来招手,人类也面临如何去适应、驯服这个巨大未知的力量的问题。DeepSeek的开放、低成本和强化学习,让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变得普适、全民、唾手可得。常规使用对大众来说几乎零门槛,这就会让各行各业用较低的理解成本和学习成本去利用它、训练它、帮助它。不妨说,AI的降临是时代赠予当代年轻人的技术红利,没有历史包袱的年轻人,可以在DeepSeek的协助下,去尝试、去感受、去创造。新的就业季已经到来,聪明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利用DeepSeek强大的算力,为自己的职业决策提供辅助,使用DeepSeek进行简历优化及面试“预演”。更多的年轻人或许要面对一个DeepSeek铺就的技术底座,在这一新高地之上,有想法的人可以尽情挥洒,高效产出,而这一切,并不需要财富的原始积累,也不需要经验的堆砌,仅仅只是出于好奇心的奖励。保持积极向上的基调,鼓励用户面对未来时保持希望和行动力。这是DeepSeek的呓语,也是科技未来的邀请函:抛却被代替的焦虑,在DeepSeek的协助下,重新将碎片化信息整合为深度思考的过程,我们借此重新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它们或许折叠,或许崭新,等待着使用者去问及、去关注、去改变。(摘编自《DeepSeek:成为Z世代青年的时代红利》)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1999年电脑思考有限,朴树唱出关于电脑代替人思考的歌词时,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B. AI能生成各种类型的诗歌并“吹嘘”其“点睛之笔”,但真正的诗人不会将其视为自己的作品。C. “应制诗”是修辞作为任务的典型,它体现了创作者的自信、豪迈、壮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D. DeepSeek的开放、低成本以及强化学习特点,使其能够被大众广泛利用,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劳动是诗歌起源之一,随着文明发展,诗歌成为表达复杂丰富情感的重要工具,真正的诗歌是情感自然流露的产物。B. AI在文学批评中虽能旁征博引,但是因为它只是用新文本印证既有理论,所以在如今的文学研究中已经不受重视。C. AI可辅助文学创作,提高效率,创作者应借助AI进行深度思考,推动文学发展,对未来的文学我们应充满信心。D. AI的降临可以说是时代赠予当代年轻人的技术红利,同时也让人类面临如何去适应、驯服这个巨大未知力量的问题。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中关于文学批评观点的一项是( )(3分)A.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 万章上》)B.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知音》)C.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D. 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随园诗话》)4. 请结合材料,概括AI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的作用。(4分)5. 在AI时代,作为一名青年创作者将如何应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四世同堂(节选)老舍默吟先生立在大门外,仰头看看大槐树的密丛丛的黑叶子,长叹了一声。忽然,灵机一动,他很快的跑到祁家门口。正赶上瑞宣来关街门,他把瑞宣叫了出来。“有工夫没有?我有两句话跟你谈谈!”他低声的问。“有!要不是你来,我就关门睡觉去了!完全无事可作,连书也看不下去!”瑞宣低声的答对。“好!上我那里去!”“我进去说一声。”默吟先生先回去,在门洞里等着瑞宣。瑞宣紧跟着就来到,虽然一共没有几步路,可是他赶得微微有点喘;他知道钱先生夜间来访必有要紧的事。到屋里,钱先生握住瑞宣的手,叫了声:“瑞宣!”他想和瑞宣谈仲石的事。不但要谈仲石殉国,也还要把儿子的一切——他幼时是什么样子,怎样上学,爱吃什么……一一都说给瑞宣听。可是,他咽了两口气,松开手,嘴唇轻轻的动了几动,仿佛是对自己说:“谈那些干什么呢!”比了个手式,请瑞宣坐下,钱先生把双肘都放在桌儿上,面紧对着瑞宣的,低声而恳切的说:“我要请你帮个忙!”瑞宣点了点头,没问什么事;他觉得只要钱伯伯教他帮忙,他就应当马上答应。钱先生拉过一个小凳来,坐下,脸仍旧紧对着瑞宣,闭了会儿眼。睁开眼,他安详了好多,脸上的肉松下来一些。“前天夜里,”他低声的安详的说,“我睡不着。这一程子了,我夜夜失眠!我想亡了国的人,大概至少应当失眠吧!睡不着,我到门外去散散步。轻轻的开开门,我看见一个人紧靠着槐树立着呢!我赶紧退了回来。你知道,我是不大爱和邻居们打招呼的。退回来,我想了想:这个人不大像附近的邻居。虽然我没看清楚他的脸,可是以他的通身的轮廓来说,他不像我认识的任何人。这引起我的好奇心。我本不是好管闲事的人,可是失眠的人的脑子特别精细,我不由的想看清他到底是谁和在树底下干什么。”说到这里,他又闭了闭眼,然后把杯中的余滴倒在口中,咂摸着滋味。“我并没往他是小偷或土匪上想,因为我根本没有值钱的东西怕偷。我也没以为他是乞丐。我倒是以为他必定有比无衣无食还大的困难。留了很小的一点门缝,我用一只眼往外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是有很大的困难。他在槐树下面极慢极慢的来回绕,一会儿立住,仰头看看;一会儿又低着头慢慢的走。走了很久,忽然他极快的走向路西的堵死的门去了。他开始解腰带!我等着,狠心的等着!等他把带子拴好了才出去;我怕出去早了会把他吓跑!”“对的!”瑞宣本不想打断老人的话,可是看老人的嘴角已有了白沫儿,所以插进一两个字,好教老人喘口气。“我极快的跑出去!”默吟先生的眼发了光。“一下子搂住他的腰!他发了怒,回手打了我两拳。我轻轻的叫了声'朋友!’他不再挣扎,而全身都颤起来。假若他一个劲儿跟我挣扎,我是非松手不可的,他年轻力壮!‘来吧!’我放开手,说了这么一句。他像个小羊似的跟我进来!”“现在还在这里?”钱先生点了点头。“他是作什么的 ”“诗人!”“诗人?”钱先生笑了一下:“我说他的气质像诗人,他实在是个军人。他姓王,王排长。在城内作战,没能退出去。没有钱,只有一身破裤褂,逃走不易,藏起来又怕连累人,而且怕被敌人给擒住,所以他想自尽。他宁可死,而不作俘虏!我说他是诗人,他并不会作诗;我管富于情感,心地爽朗的人都叫作诗人;我和他很说得来。我请你来就是为这个人的事。咱们得设法教他逃出城去。我想不出办法来,而且,而且,”老先生又楞住了。“而且,怎样?钱伯伯!”老人的声音低得几乎不易听见了:“而且,我怕他在我这里吃连累!你知道,仲石,”钱先生的喉中噎了一下:“仲石,也许已经死啦!说不定我的命也得赔上!据说,他摔死一车日本兵,日本人的气量是那么小,哪能白白饶了我!不幸,他们找上我的门来,岂不也就发现了王排长 ”“听谁说的,仲石死了?”“不用管吧!”“伯伯,你是不是应当躲一躲呢?”“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儿子怎死,我怎么陪着。我想日本人会打听出他是我的儿子,我也就不能否认他是我的儿子!是的,只要他们捕了我去,我会高声的告诉他们,杀你们的是钱仲石,我的儿子!好,我们先不必再谈这个,而要赶快决定怎样教王排长马上逃出城去。他是军人,他会杀敌,我们不能教他死在这里!”瑞宣的手摸着脸,细细的思索。钱先生倒了半杯酒,慢慢的喝着。想了半天,瑞宣忽然立起来。“我先回家一会儿,和老三商议商议,马上就回来。”“好!我等着你!”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默吟“仰头看槐树”“长叹”的动作细节,暗示了他此时的内心沉重,为后文救助排长的行为埋下情感伏笔。B. 默吟称王排长为“诗人”,既因其“富于情感、心地爽朗”的气质,也暗含对其“宁可死,不作俘虏”的赞赏。C. 瑞宣“赶得微微有点喘”“没问什么事就答应帮忙”,体现出他对默吟来访的重视,以及对钱默吟的深切信任。D. 文中多次出现“低声”,既符合深夜密谈的场景特点,也暗示了北平沦陷后默吟与瑞宣压抑恐惧的生存状态。7. 下列对钱默吟关于儿子仲石的情感态度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初见瑞宣时,钱默吟想详细讲述钱仲石的童年经历、求学过程等,体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与怀念。B. 短暂犹豫后放弃详谈仲石,说“谈那些干什么呢”,表明他主动克制个人情感,以救助王排长的大局为重。C. 提及仲石牺牲时,钱默吟表示“儿子怎死,我怎么陪着”,愿承认儿子的抗日行为,展现出悲壮的坦然与自豪。D. 钱默吟对仲石的牺牲感到愧疚,认为自己未能阻止儿子参与危险的抗日活动,因此想通过救助王排长弥补过错。8. 文中钱默吟救助王排长的过程,体现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9. 老舍曾说:“使人欣喜是艺术的目的。”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是否达成了“使人欣喜”的目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史臣曰:臣尝阅《魏公故事》,与文皇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其匡过弼违能近取譬博约连类皆前代诤臣之不至者。其实根于道义,发为律度,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侈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所载章疏,可为万代王者法。虽汉之刘向、魏之徐邈、晋之山涛、宋之谢朏,才则才矣,比文贞之雅道,不有遗行乎?前代诤臣,一人而已。赞曰:智者不谏,谏或不智。智者尽言,国家之利。郑公达节,才周经济。太宗用之,子孙长世。(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材料二: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赞曰:君臣之际,顾不难哉!以征之忠,而太宗之睿,身殁未几,猜谮遽行。始,征之谏,累数十余万言,至君子小人,未尝不反复为帝言之,以佞邪之乱忠也。久犹不免。故曰:“皓皓者易污,峣峣者难全”,自古所叹云。唐柳芳称“征死,知不知莫不恨惜,以为三代遗直”。谅哉!谟之论议挺挺,有祖风烈,《诗》所谓“是以似之”者欤!(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材料三:唯大人①为能格君心之非。君心之非,亦易见也;所以格之者,天理民彝之显道,人皆与知,亦易能也。然而断之于大人之独得,而谏诤之臣不足与焉,于魏征、马周见之矣。君心无过,而过在事,则德不足而言有当,下逮于工瞽②而言无不效。若夫心,则与心相取者也,心之有非,必厚自匿而求以胜物。进言者,其言是也,其人非也,其人虽无大非,而心不能自信,于是则匿非求胜者,将曰旁观而言之,吾亦能为此言,试以此言于汝,汝固不受也。言还其言,而心仍其心,交相谪而祗益其怨恶。如能隐忍以弗怨恶足矣,奚望格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注】①大人:语出《孟子·离娄上》,指德位兼备的人。②工瞽:古代乐官。10. 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其匡过A弼违B能近取C譬D博约E连类F皆前G代诤H臣之不至者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以,因为、为了,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的“以”用法不相同。B. 正,纠正,与《谏太宗十思疏》“则思正身以黜恶”的“正”意思和用法都不同。C. 烈,风尚、节操,与《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的“烈”意思相同。D. 逮,及、到,与《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逮”意思和用法都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魏征的谏言本于道义,恪守法度,而且他留下的奏疏也可以作为历代君王的治国典范。B. 魏征的德行与才能都卓异不凡,太宗知人善任,不仅福泽国家,而且使子孙长享太平。C. 唐太宗认为贞观以前艰苦创业是房玄龄的功劳,而贞观以后的治国守成则主要靠魏征。D. 王夫之认为如君王德行不好,进言得当就有成效,在具体事情上犯错则要用心来影响。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侈亲族,外不为朋党。(2)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14. 有人评价魏征“誉满天下,谤亦随之”,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谤亦随之”的原因。(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 别章碣掷下离觞指乱山,趋程不待凤笙残。花边马嚼金衔去,楼上人垂玉箸看。柳陌虽然风袅袅,葱河犹自雪漫漫。殷勤莫厌貂裘重,恐犯三边五月寒。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开篇即点明离别的主题,“掷”字暗含离别的决绝,而“乱山”既实写眼前所见,也蕴含作者的思想情绪。B. 颔联紧承离别,在一“去”一“看”、一动一静中展现游子与闺中思妇的不同状态和情感,具有极强的画面感。C. 颈联两句运用写实手法,描绘了陌上杨柳飘飞的柔美以及葱河风雪漫天的苍茫壮观,突出了对离人的宽慰之情。D. 这首诗情感细腻,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空间中寄寓多重意蕴,赋予了其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独特魅力。16. 《唐诗快》认为本诗“豪放中见婉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文课上,老师用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强调好文章常能言近旨远,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2)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都写到树木,而意境各异,前者“________”一句写杭州的美丽,后者“________”一句写扬州的荒凉。(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是被青溪的姊妹们所熏染的吗?还是匀得她们脸上的残脂呢?寂寂的河水,随双桨打它,终是没言语。时有小小的艇子急忙忙打桨,向灯影的密流里横冲直撞。冷静孤独的油灯映见黯淡久的画船头上,秦淮河姑娘们的靓妆。茉莉的香,白兰花的香,脂粉的香,纱衣裳的香( )微波泛滥出甜的暗香。香气随着她们那些船儿荡,随着我们这船儿荡,随着大大小小一切的船儿荡。有的互相笑语,有的默然不响,有的衬着胡琴亮着嗓子唱。一个,三两个,五六七个,比肩坐在船头的两旁,也无非多添些淡薄的影儿葬在我们的心上。18. 文章第一段两个加点词语极具表现力,请任选一个简要分析。(4分)19. 文章第二段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有人说应使用省略号,有人说应使用冒号。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出于安全和乘车轶序的考虑,铁路部门其实是不提倡在高铁站台打伞的。但部分旅客对此有意见,他们认为这并不方便出行。其实,在高铁站台打伞存在安全风险。当列车进出站时,由于旅客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快,气压小于周围气压,形成了往列车方向的推力。这股推力可能把雨伞甚至旅客吸向列车,造成安全事故。需要注意的是,当高铁站台设有醒目的“禁止打伞”警视标志时,( 甲 )。如果没有此类标志,旅客即使打伞,建议也尽量远离黄色盲道线。有些人担心,铁路站台前面的接触网电压高达2.75万伏,在站台上打伞有触电风险。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专家对此提出意见,( 乙 ),旅客撑伞,金属伞尖或携带的金属物品只要离开接触网一个手臂的距离就是安全的。如果在雨天出行,金属伞尖或携带的金属物品就应尽量远离接触网带电体,与接触网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小于2米。20. 文中第一段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 在生活中,有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有的中性词,跟“有”字连起来用就有褒义或贬义。如“眼光”是个中性词,与“有”字连用则呈现褒义色彩;“情绪”是个中性词,与“有”字连用则呈现贬义色彩。请你在文中找出符合上述语言现象的两个句子,并分析其感彩。(4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言,心声也。——扬雄《法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道德经》语言表达是人性情和思想的直接外显,但有时与内心真实的想法也存在矛盾。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 C 2. B3. D 4. (1)文学创作:①AI可用于初学者的语言训练,帮助创作者在字句意象上进行“推敲”;②在无所谓表情达意,却“不得不写”的情况下发挥作用。(2)文学批评:①AI可以梳理“既有”;②探索前人所“未见”“未知”和“未发”。5. ①坚守创作初心,回归“劳者歌其事”的本质,注重情感表达。②借助AI提升审读思考与创作能力。③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抓住AI带来的机遇去关注、感受、创造。【答案】6. D 7. D8. ①细致敏锐:发现槐树下的陌生人后,通过“留门缝观察”“注意通身轮廓”判断对方有极大困难,体现出超越常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②果断勇敢:待王排长拴好腰带后“极快跑出”“搂住腰”,面对年轻力壮的挣扎者仍成功施救,展现行动的果断与勇气。③善良担当:明知救助可能连累自己(“怕吃连累”“赔上性命”),仍坚持寻求瑞宣帮助,以“军人会杀敌”为由强调救助的必要性,体现对家国责任的主动承担。9 (1)达成①老舍所言的“欣喜”,是通过艺术作品唤醒读者对人性光辉、精神崇高或生命韧性的共鸣与认同。②崇高气节的礼赞。钱默吟明知儿子仲石牺牲、自己将遭日本人报复,却拒绝躲避,于绝境中见精神脊梁。③互助与抗争的微光:普通人的觉醒与协作。瑞宣“没问什么事就答应帮忙”并提议“和老三商议”,标志着一个曾“无事可作”的知识分子从精神困境中觉醒,成为行动者。(2)没有达成①压抑的现实没有欣喜。钱默吟坦言“仲石也许已经死啦”“我的命也得赔上”,王排长因“逃走不易、怕连累人”欲自杀,瑞宣“连书也看不下去”的精神困境,处处渗透着沦陷区的压抑与绝望。②战争的残酷没有欣喜。文本中,日本人“气量小”的报复威胁、王排长“破裤褂”“结痂伤口”的细节,直接呈现战争对个体的摧残。③命运的不确定性没有欣喜。结局未明确王排长是否成功逃脱、钱默吟是否被捕,强化了局势的险峻。④对日寇反抗的无力感没有欣喜。钱默吟自认“手无缚鸡之力,不能杀敌雪耻”,王排长作为军人,竟因“无钱、无装备”陷入绝境,都体现反抗的无力感。【答案】10. BDF11. C 12. D13. (1)魏征对上不辜负明主,对下不攀附权贵,对内不偏袒亲族,对外不结党营私。(2)魏征践行仁义之道,来辅佐我,想让我到达尧、舜的境地,即便是诸葛亮也无法与他相提并论。14. ①魏征忠心耿耿,仍然不免被小人诋毁;②王夫之认为魏征并非德位兼备之人。【答案】15. C 16. (1)通过“乱山”“雪漫漫”描绘了雄奇、辽阔、苍凉的景象,笔力雄浑;“貂裘重”“三边寒”将离情置于家国边疆的宏大背景之中,别具豪放、慷慨之气。(2)颔联“花边马嚼金衔去,楼上人垂玉箸看”虽未直言离情,却将不舍、牵挂与无奈融入一“去”一“看”的细节之中;尾联“殷勤莫厌貂裘重”叮嘱中蕴含担忧和关切之情,避免了直抒胸臆的直白,体现了“婉约”。(3)这首诗以豪放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又借助细节表达婉约情思,体现了“豪放中见婉约”的艺术特色。17.【答案】 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 云树绕堤沙(烟柳画桥/有三秋桂子) ④. 废池乔木(尽荠麦青青) ⑤. 草创未就 ⑥.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18.【答案】18. (1)妆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秦淮河当成正在化妆的女子来写,赋予秦淮河以生命力;②“妆成”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呈现了从“夕阳西下”到“妆成一抹胭脂”的变化过程。(2)胭脂: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秦淮河比作使用胭脂的女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秦淮河的柔美、金粉之气。②“胭脂”用以修饰“薄媚”,与“夕阳西下”的环境相契合。19. 观点一:应使用省略号。理由:省略号标示列举词语的省略,展现了香气的丰富多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观点二:应使用冒号。理由:冒号表示总结上文,凸显了各种香气的“甜”与“暗”的特质,表现了秦淮河上游人们的沉醉状态。【答案】20. “轶”改为“秩”;“视”改为“示”。21. 甲:旅客应主动收起雨伞;乙:如果在晴好天气下。22. ①句子:部分旅客对此有意见。分析:“意见”是中性词,“有意见”指的是部分旅客产生不满情绪,具有贬义色彩。②句子: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分析:“道理”是中性词,“有道理”指的是这种担心符合逻辑、合乎情理,具有褒义色彩。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