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 第十七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梳理(一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4 第十七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讲义,共2份资料)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梳理(一轮)

资源简介

(共104张PPT)
简洁
实用
高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十七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政治
内容索引
明纲领 科学备考
夯基础 探究考向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命题点1 追求智慧的学问
命题点2 哲学的基本问题
01
02
命题点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03
创情境 整合思维
第三部分
课时作业
第四部分
明纲领 科学备考




明课标·研考情·建体系
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 考题 考情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 2023·广东卷T13;2022·江苏卷T1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考查的重点。主要以具体科学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实际生活问题为题材,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常以古代名人名言为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派别。常以漫画的形式为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透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中外领导人的重要发言等,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的理解。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哲学的基本问题 2024·浙江6月选考T13;2023·北京卷T5 哲学的基本派别 2024·甘肃卷T8;2023·福建卷T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2023·海南卷T9;2023·浙江1月选考T10
追求智慧
决定
体现
统一
推动
世界观
方法论
本原
派生
古代朴素
辩证
依赖于
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观
科学性
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夯基础 探究考向




筑基础·辨易错·明考向
命题点1 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
核心知识整合
哲学的 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的 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认识世界)
哲学的 影响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惊讶、困惑是产生哲学智慧的重要条件。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2.哲学与世界观
项目 世界观 哲学
区 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形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自觉形成,不是人人都有
特点 零散的、不自觉的 系统化、理论化
联系 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
项目 哲学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项目 哲学 具体科学
联系 (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错误 倾向 (1)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注意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世界观的关系
1.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   )
改正: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实践,而不是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改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
改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但不影响世界观。
×
×
×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就是世界观。(   )
改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5.(2021·广东卷T13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
改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
×
考向1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典例1】 (2023·广东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树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的国家。殷周时代,漆器用于礼乐、饮食、馈赠等,而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殷周先人会用巧妙的手法虔诚地髹涂装饰祭祀之器来完成他们心中最美的礼仪。这表明(   )
①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人的世界观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感受之中 ③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方向探究
B
【解析】 “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殷周先人会用巧妙的手法虔诚地髹涂装饰祭祀之器来完成他们心中最美的礼仪”表明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人的世界观,①符合题意。认识的源泉在于实践,而不是在于人的经验感受,②说法错误。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将漆树汁液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③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能说哪个更有价值,④说法错误。
获取 信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树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的国家,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推理 论证 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表明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人的世界观
将漆树汁液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
考向2 哲学与具体科学
【典例2】 (2022·江苏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   )
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
D
【解析】 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动力系统等都属于具体科学,其研究成果为哲学家提供帮助,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涉及透过现象看本质,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未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且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C排除。
1.(2025·江苏南通开学考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这句话强调(   )
A.常识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
B.哲学的产生与生活密切相关
C.常识是一种零散的、自觉的世界观
D.要将常识经验上升至系统化的理论
综合创新演练
D
解析:常识不一定都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A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哲学,B不符合题意。所谓常识,就是社会对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或者是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可以是零散的也可以是系统的,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自发的,C错误。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人的认识总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故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常识往往显示其局限性,所以要将常识经验上升至系统化的理论,D符合题意。
2.(必修4教材P7阅读与思考)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这说明(   )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不可分割,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正确。“科学之科学”的说法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是错误的,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排除。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③正确。哲学与具体科学二者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④排除。
命题点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核心知识整合
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原因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关系问题≠辩证关系
项目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 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
质)的辩证关系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2.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 观点 否认神创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常见 观点 (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2)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2)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合 理 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 区别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常见 观点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2)王守仁:心外无物 (3)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4)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5)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1)中外“神创论”
(2)柏拉图:理念论
(3)朱熹:理在气先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从根本观点来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二者是对立的。但是,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源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联系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 关系图示 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改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
2.(2023·北京卷T5C)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
改正: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
改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
×
×
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改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存在局限性,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5.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改正: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
命题方向探究
考向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例1】 (2024·浙江6月选考)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说明了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的不同,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①错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只有弄清了名物关系,才能避免误读文献,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哲学基本问题,②③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涉及物质的内涵,④排除。
区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
(1)如果材料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如“气者,理之依也”或者“理生万物”,体现的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如果材料涉及人类的某项新科学发现,体现的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考向2 哲学的基本派别
【典例2】 (2024·甘肃卷)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强调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即是被感知”,这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都是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的意思指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属于唯物主义;“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属于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创新演练
1.(2025·江西南昌开学考试)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平均气温创下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这反映了(   )
①意识对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②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能离开意识的指导
③意识支配着人类在想象中创造现实世界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材料所述反映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意识对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盲目的,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且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能离开正确意识的指导,②说法错误。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现实世界,不是在想象中,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起支配作用,③说法错误。
2.(必修4教材P10~P11相关链接)列宁指出,唯心主义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列宁描述的唯心主义(   )
①是与哲学史上曾出现的所谓“二元论”彻底对立的哲学派别 ②虽华而不实,但在与唯物主义斗争中,客观上推动过哲学发展 ③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④它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彻底对立的哲学派别,①排除。唯心主义不是没有根基的,而是一朵“无实花”,虽华而不实,但在与唯物主义斗争中,客观上推动过哲学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②③正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斗争,④排除。
命题点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历史使命
核心知识整合
产 生 阶级 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直接理 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科学 基础 (1)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
意 义 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历史 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图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前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3)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革命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3)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的必然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 (1)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1.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
改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
改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实践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改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
×
4.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
改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改正: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
命题方向探究
考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典例1】 (2023·海南卷)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案,而是提供理论指导,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②错误。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1)如果将①修改为: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则入选。
(2)如果将②修改为:独特的理论品质使其具有强大生命力,则入选。
考向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典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   )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①③符合题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构建了涵盖很多领域的理论体系,②错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完成了”说法错误,④排除。
综合创新演练
1.(2024·湖南常德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新时代,我们党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必须(   )
①大力推进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引领理论创新 ②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 ③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成果,不断丰富理论创新的思想文化源泉 ④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要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同时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①错误。新时代,我们党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必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积极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②④符合题意。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③排除。
2.(必修4教材P13阅读与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与以往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②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 ③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具体指导 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与以往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结合,①④正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但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②排除。马克思主义能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但不能提供具体指导,③排除。
创情境 整合思维




解大题·悟通法·拓思维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情境] 材料一:一百年前,在列强的鲸吞蚕食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把一个濒临亡国灭种的古老民族引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时代挑战,着眼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始终贯穿着科学的唯物主义实践观,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好辩证法,并能够在工作中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说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8分)
试答: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2分)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2分)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检验。(2分)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8分)
试答: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科学的唯物主义实践观。(1分)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坚定了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在工作中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方向。(3分)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分)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2分)
课时作业19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4·安徽合肥模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均与水域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在治水过程中还构想出洪水神话,其早期哲学思想——“水是世界的本原”的宇宙观就是由水生型创世神话升华而来的。这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自然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具体物质形态 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材料强调了哲学智慧的产生,未体现真正的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①排除。人类在治水过程中还构想出洪水神话,“水是世界的本原”的宇宙观就是由水生型创世神话升华而来的。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②正确。材料中,早期哲学思想中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把水这一物质具体形态当成了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正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④错误。
2.(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纵观哲学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样一系列有趣的现象:无神论者必须说明离开了神的创造世界如何存在和运转,有神论者必须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难觅鬼神的踪迹;不可知论者必须解释为什么科学活动不能真正认识世界,可知论者必须说清那些最难被认识的事物究竟应该如何被认识;形而上学者需要把变化和发展说成是“幻象”,坚持辩证法的人则需要回答静止究竟是什么。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B.有神论、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是错误的世界观,具有根本局限性
C.任何哲学理论既有可取之处又有问题与不足,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必须回答的哲学基本问题
A
解析:无神论者、有神论者、形而上学者、坚持辩证法的人都在解释世界是什么,如何认识世界,体现了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A正确。形而上学属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看问题比较片面,是错误的世界观,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因此,形而上学不具有根本局限性,B错误。“任何哲学理论既有可取之处又有问题与不足”说法过于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错误。材料强调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未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排除。
3.(2025·云南昆明开学考试)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社会热点词汇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一大热门主题。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③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没有体现哲学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
4.(2024·广东广州二模)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
B.科学活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影响
C.自然研究家应努力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
D.哲学是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B
解析:“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恩格斯的这一论断表明科学活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影响,B正确。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在材料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表述错误,C排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D错误。
5.(2025·山西吕梁开学考试)网络热词“躺平”的出现,映射出“眼前的苟且”与“诗意的远方”在个人头脑中的短暂交锋。“躺平者”有的不愿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不真为,不喊号子不拉纤,卷起袖子一边看;有的不敢为,宁可不干事,但求不出事。从哲学角度讲,材料体现了(   )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④追求真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
解析:“躺平者”有的不愿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不真为,不喊号子不拉纤,卷起袖子一边看;有的不敢为,宁可不干事,但求不出事。这表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也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①②正确。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③错误。追求真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④错误。
6.(2024·河北保定二模)《将人生哲学到底》是三联书店在2023年出版的图书。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材料表明(   )
①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人工智能为真正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也无法回避哲学基本问题
④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将人生哲学到底》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材料表明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①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工智能时代哲学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发展为真正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③不符合题意。材料“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强调哲学的作用,故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④符合题意。
7.(2024·天津和平区三模)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此次尼山对话的举办,旨在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照鉴数字文明的未来,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开辟新道路。这说明(   )
A.儒家思想作为科学世界观影响着世界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
解析: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符合题意。儒家思想中存在糟粕,不能笼统地把儒家思想看作科学的世界观,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没有强调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不符合题意。
8.(2025·河南濮阳质检)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这一发现表明(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③科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迟早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④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自然的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了新物种,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②正确。科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③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认识自然,未体现改造自然,④排除。
9.(2024·吉林长春模拟)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②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 ④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④—②—③ D.②—④—①
B
解析: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指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合,①排除。“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排第一。“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排第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③排第三。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
10.(2024·江苏南通一模)在开发软件与拍摄过程中,刘博士从一次次失败中发现“空间站不根据我算出的轨迹走”,进而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相通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主张运动是心灵(意识)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①④不符合题意。“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②③正确。
11.(2025·吉林四平开学考试)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11月15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并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送去蛇年春节的“年货”。从哲学上看(   )
①体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见证人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体现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④人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解析: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说法错误。人们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④排除。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见证人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体现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②③符合题意。
12.(2024·海南海口模拟)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现实的个人或人的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从而将消除异己力量的存在视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与解放的根本与关键。它深入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证考察,揭示了现代人类所要面对的异己力量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的统治。这充分说明了(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能够帮助全人类战胜异己力量的物质武器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类改变世界、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证考察,揭示了现代人类所要面对的异己力量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的统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①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能够帮助全人类战胜异己力量的精神武器,而不是物质武器,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现实的个人或人的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从而将消除异己力量的存在视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与解放的根本与关键。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类改变世界、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③正确。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④不符合题意。
13.(2024·湖南怀化二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   )
①人民的立场,为人民立言代言谋求人民的幸福福祉 ②科学的方法,立足中国实际探寻世界发展的规律 ③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伟力 ④开放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有益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人民的立场,为人民立言代言谋求人民的幸福福祉,①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科学的方法,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而不是探寻世界发展的规律,②不符合题意。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伟力,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成果,④不符合题意。
14.(2025·云南昆明开学考试)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④与时俱进是其独特的理论品质,不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再一个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③正确。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案,④错误。
15.(2025·河北衡水开学考试)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关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说: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   )
①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 ②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符合题意。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启示我们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站在时代前沿,没有涉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也没有体现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②不符合题意。 哲学与文化
第十七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要求
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情追踪
考点 考题 考情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 2023·广东卷T13;2022·江苏卷T1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考查的重点。主要以具体科学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实际生活问题为题材,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常以古代名人名言为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派别。常以漫画的形式为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透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中外领导人的重要发言等,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的理解。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哲学的基本问题 2024·浙江6月选考T13;2023·北京卷T5
哲学的基本派别 2024·甘肃卷T8;2023·福建卷T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2023·海南卷T9;2023·浙江1月选考T10
思维导图
命题点1 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 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的 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认识世界)
哲学的 影响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惊讶、困惑是产生哲学智慧的重要条件。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2.哲学与世界观
项目 世界观 哲学
区 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形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自觉形成,不是人人都有
特点 零散的、不自觉的 系统化、理论化
联系 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
项目 哲学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 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错误 倾向 (1)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注意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世界观的关系
1.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 × )
改正: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实践,而不是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
改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 )
改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但不影响世界观。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就是世界观。( × )
改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5.(2021·广东卷T13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 )
改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考向1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典例1】 (2023·广东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树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的国家。殷周时代,漆器用于礼乐、饮食、馈赠等,而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殷周先人会用巧妙的手法虔诚地髹涂装饰祭祀之器来完成他们心中最美的礼仪。这表明( B )
①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人的世界观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感受之中 ③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殷周先人会用巧妙的手法虔诚地髹涂装饰祭祀之器来完成他们心中最美的礼仪”表明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人的世界观,①符合题意。认识的源泉在于实践,而不是在于人的经验感受,②说法错误。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将漆树汁液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③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能说哪个更有价值,④说法错误。
获取 信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树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的国家,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推理 论证 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表明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人的世界观 将漆树汁液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
考向2 哲学与具体科学
【典例2】 (2022·江苏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表明,空间上微观的随机性导出了宏观的决定性。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又揭示出,时间上微观的决定性呈现为宏观的随机性。气体分子一个一个随机活动于空间的局部,而整体上却遵从明显的规律……数学的严密论证帮助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决定的必然性与随机的偶然性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材料告诉我们( D )
A.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C.量的积累能够引起事物的质变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
【解析】 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动力系统等都属于具体科学,其研究成果为哲学家提供帮助,这说明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基础,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涉及透过现象看本质,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未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且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C排除。
1.(2025·江苏南通开学考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这句话强调( D )
A.常识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
B.哲学的产生与生活密切相关
C.常识是一种零散的、自觉的世界观
D.要将常识经验上升至系统化的理论
解析:常识不一定都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A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哲学,B不符合题意。所谓常识,就是社会对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或者是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可以是零散的也可以是系统的,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自发的,C错误。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人的认识总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故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常识往往显示其局限性,所以要将常识经验上升至系统化的理论,D符合题意。
2.(必修4教材P7阅读与思考)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这说明( B )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不可分割,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正确。“科学之科学”的说法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是错误的,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排除。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③正确。哲学与具体科学二者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④排除。
命题点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原因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关系问题≠辩证关系
项目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 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 质)的辩证关系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2.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 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 观点 否认神创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常见 观点 (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2)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2)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合 理 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 区别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常见 观点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2)王守仁:心外无物 (3)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4)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5)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1)中外“神创论” (2)柏拉图:理念论 (3)朱熹:理在气先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从根本观点来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二者是对立的。但是,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源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联系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
关系图示
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
改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
2.(2023·北京卷T5C)观念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现实。( × )
改正:观念可以反映客观现实。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 )
改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
改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存在局限性,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5.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
改正: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考向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例1】 (2024·浙江6月选考)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C )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说明了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的不同,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①错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只有弄清了名物关系,才能避免误读文献,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哲学基本问题,②③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涉及物质的内涵,④排除。
区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
(1)如果材料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如“气者,理之依也”或者“理生万物”,体现的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如果材料涉及人类的某项新科学发现,体现的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考向2 哲学的基本派别
【典例2】 (2024·甘肃卷)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B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强调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即是被感知”,这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都是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的意思指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属于唯物主义;“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属于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符合题意。
1.(2025·江西南昌开学考试)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平均气温创下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加7~15天。这反映了( B )
①意识对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②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能离开意识的指导
③意识支配着人类在想象中创造现实世界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所述反映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意识对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动的、盲目的,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且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不能离开正确意识的指导,②说法错误。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现实世界,不是在想象中,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起支配作用,③说法错误。
2.(必修4教材P10~P11相关链接)列宁指出,唯心主义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列宁描述的唯心主义( C )
①是与哲学史上曾出现的所谓“二元论”彻底对立的哲学派别 ②虽华而不实,但在与唯物主义斗争中,客观上推动过哲学发展 ③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④它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彻底对立的哲学派别,①排除。唯心主义不是没有根基的,而是一朵“无实花”,虽华而不实,但在与唯物主义斗争中,客观上推动过哲学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②③正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斗争,④排除。
命题点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历史使命
产 生 阶级 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直接理 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科学 基础 (1)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
意 义 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历史 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图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前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3)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革命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3)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的必然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 (1)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1.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 )
改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 )
改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实践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
改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 )
改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
改正: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典例1】 (2023·海南卷)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D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案,而是提供理论指导,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②错误。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1)如果将①修改为: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则入选。
(2)如果将②修改为:独特的理论品质使其具有强大生命力,则入选。
考向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典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 B )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①③符合题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构建了涵盖很多领域的理论体系,②错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完成了”说法错误,④排除。
1.(2024·湖南常德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新时代,我们党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必须( C )
①大力推进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引领理论创新 ②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 ③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成果,不断丰富理论创新的思想文化源泉 ④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要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同时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①错误。新时代,我们党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必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积极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②④符合题意。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③排除。
2.(必修4教材P13阅读与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与以往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B )
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②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 ③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具体指导 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与以往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结合,①④正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但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②排除。马克思主义能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但不能提供具体指导,③排除。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情境] 材料一:一百年前,在列强的鲸吞蚕食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把一个濒临亡国灭种的古老民族引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面时代挑战,着眼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始终贯穿着科学的唯物主义实践观,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好辩证法,并能够在工作中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说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8分)
试答: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2分)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2分)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检验。(2分)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8分)
试答: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科学的唯物主义实践观。(1分)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坚定了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在工作中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方向。(3分)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分)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2分)
课时作业19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4·安徽合肥模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均与水域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在治水过程中还构想出洪水神话,其早期哲学思想——“水是世界的本原”的宇宙观就是由水生型创世神话升华而来的。这说明( C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自然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具体物质形态 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了哲学智慧的产生,未体现真正的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①排除。人类在治水过程中还构想出洪水神话,“水是世界的本原”的宇宙观就是由水生型创世神话升华而来的。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②正确。材料中,早期哲学思想中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把水这一物质具体形态当成了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正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④错误。
2.(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纵观哲学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样一系列有趣的现象:无神论者必须说明离开了神的创造世界如何存在和运转,有神论者必须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难觅鬼神的踪迹;不可知论者必须解释为什么科学活动不能真正认识世界,可知论者必须说清那些最难被认识的事物究竟应该如何被认识;形而上学者需要把变化和发展说成是“幻象”,坚持辩证法的人则需要回答静止究竟是什么。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 )
A.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B.有神论、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是错误的世界观,具有根本局限性
C.任何哲学理论既有可取之处又有问题与不足,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必须回答的哲学基本问题
解析:无神论者、有神论者、形而上学者、坚持辩证法的人都在解释世界是什么,如何认识世界,体现了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A正确。形而上学属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看问题比较片面,是错误的世界观,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因此,形而上学不具有根本局限性,B错误。“任何哲学理论既有可取之处又有问题与不足”说法过于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错误。材料强调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未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排除。
3.(2025·云南昆明开学考试)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社会热点词汇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一大热门主题。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 B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一些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③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人工智能所表现出的超强拟人性(深度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人们开始忧思自身的主体地位,机器人能否等同于人、电脑能否等同于人脑、人工智能能否等同于人类智能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人们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思考常常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没有体现哲学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
4.(2024·广东广州二模)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
A.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
B.科学活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影响
C.自然研究家应努力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
D.哲学是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解析:“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恩格斯的这一论断表明科学活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影响,B正确。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在材料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表述错误,C排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D错误。
5.(2025·山西吕梁开学考试)网络热词“躺平”的出现,映射出“眼前的苟且”与“诗意的远方”在个人头脑中的短暂交锋。“躺平者”有的不愿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不真为,不喊号子不拉纤,卷起袖子一边看;有的不敢为,宁可不干事,但求不出事。从哲学角度讲,材料体现了( A )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④追求真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躺平者”有的不愿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不真为,不喊号子不拉纤,卷起袖子一边看;有的不敢为,宁可不干事,但求不出事。这表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也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①②正确。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指导作用,③错误。追求真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④错误。
6.(2024·河北保定二模)《将人生哲学到底》是三联书店在2023年出版的图书。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材料表明( B )
①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人工智能为真正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也无法回避哲学基本问题
④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将人生哲学到底》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材料表明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①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工智能时代哲学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发展为真正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③不符合题意。材料“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强调哲学的作用,故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④符合题意。
7.(2024·天津和平区三模)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此次尼山对话的举办,旨在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照鉴数字文明的未来,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开辟新道路。这说明( C )
A.儒家思想作为科学世界观影响着世界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解析: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符合题意。儒家思想中存在糟粕,不能笼统地把儒家思想看作科学的世界观,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没有强调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不符合题意。
8.(2025·河南濮阳质检)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这一发现表明( A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③科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迟早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④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自然的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了新物种,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②正确。科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③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认识自然,未体现改造自然,④排除。
9.(2024·吉林长春模拟)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B )
①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②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 ④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④—②—③ D.②—④—①
解析: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指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合,①排除。“世界是一团燃烧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排第一。“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排第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③排第三。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
10.(2024·江苏南通一模)在开发软件与拍摄过程中,刘博士从一次次失败中发现“空间站不根据我算出的轨迹走”,进而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相通的是( C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主张运动是心灵(意识)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①④不符合题意。“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②③正确。
11.(2025·吉林四平开学考试)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11月15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并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送去蛇年春节的“年货”。从哲学上看( B )
①体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见证人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体现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④人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说法错误。人们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④排除。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见证人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体现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②③符合题意。
12.(2024·海南海口模拟)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现实的个人或人的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从而将消除异己力量的存在视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与解放的根本与关键。它深入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证考察,揭示了现代人类所要面对的异己力量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的统治。这充分说明了( B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能够帮助全人类战胜异己力量的物质武器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类改变世界、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证考察,揭示了现代人类所要面对的异己力量主要就是资本主义的统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①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能够帮助全人类战胜异己力量的精神武器,而不是物质武器,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现实的个人或人的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类的自由与解放,从而将消除异己力量的存在视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与解放的根本与关键。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人类改变世界、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③正确。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④不符合题意。
13.(2024·湖南怀化二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 B )
①人民的立场,为人民立言代言谋求人民的幸福福祉 ②科学的方法,立足中国实际探寻世界发展的规律 ③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伟力 ④开放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有益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人民的立场,为人民立言代言谋求人民的幸福福祉,①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科学的方法,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而不是探寻世界发展的规律,②不符合题意。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伟力,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成果,④不符合题意。
14.(2025·云南昆明开学考试)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 )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④与时俱进是其独特的理论品质,不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再一个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③正确。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案,④错误。
15.(2025·河北衡水开学考试)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关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说: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 D )
①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 ②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启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符合题意。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启示我们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本国实际、站在时代前沿,没有涉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造福,也没有体现揭示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②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