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小升初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有4个数x1、x2、x3、x4,它们的平均数为2,若把它们变成2x1+1、2x2+1、2x3+1、2x4+1,则它们的平均数为(  )
A.2 B.3 C.4 D.5
2.(5分)下列能被3整除的数为(  )
A.1122 B.1208 C.1793 D.1202
3.(5分)下列两个数,互质的有(  )
A.20、4 B.10、6 C.17、9 D.13、91
4.(5分)有一个数1.2□,其可以约等于1.3,则□=(  )
A.2 B.3 C.4 D.5
5.(5分)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长方形,将这两个长方形宽宽相连,得到一个新的长方形,新的长方形的周长为(  )
A.20厘米 B.16厘米 C.32厘米 D.24厘米
6.(5分)对于64×125,若要简便运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8×8×125 B.64×5×5 C.8×8×5×5 D.8×(8×125)
7.(5分)已知有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20,其面积为20,在其内部有一个内切圆(如果从内切圆的圆心向三角形的三条边做三条垂线,你会发现这三条垂线是圆的半径,同时也是某些三角形的高),则内切圆的面积为(  )
A.π B.4π C.8π D.2π
8.(5分)实验小学组织了一场春游。傍晚,他们要去酒店居住。已知有学生200人,老师若干人,大房间可容纳5人,一天50元,小房间可容纳3人,一天35元,有以下问题:
①当老师的人数为12人时,则费用最少为2130元(不要求每一个房间都必须有一名老师)。
②若确保每一间房间都要有一个老师(不能多也不能少),则老师的人数可能是50人。
③酒店中如果有几个更大的房间,每一个可以容纳50人,如果将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安排到大房间去居住,所租用的大房间的个数是5个,则老师的人数可能是55人。
④当老师的人数为10人时。酒店中如果有几个更大的房间,每一个可以容纳若干人,每租用一天的价格是600元,租三天花了3600元,则一个房间可能容纳107人。
对于以上四个问题,你认为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9.(5分)关于25这个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5是它的一个因数
②125是它的一个倍数
③25的倍数有无限多个
④25的因数有无限多个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0.(5分)下列数或式子的值为的是(  )


③2
④3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5分)已知有一堆数以亿计的小球(其个数能被12整除),红球黄球各占一半。如果想让黄球的个数占整体的三分之二,则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①让红球减少一半
②让红球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③让黄球增加一半
④让黄球增加一倍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5分)已知方程y=x+2,若,则3y﹣3x=     。
13.(5分)在化学中,分子式是一种表示物质的方法,例如CO2,它表示的是二氧化碳,已知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O为16,则可推出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2+16×2)。H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已知有一种有机物乙烯,其分子式可以为 xHy,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且由六个原子构成,则3x+2y=     。
14.(5分)小猫今天钓上来1001条鱼,并将其从1﹣1001标上号后以标号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每天按照以下规律吃鱼:第一天,吃从左往右数第一条鱼;第二天,吃从左往右数第二条鱼。即第n天都吃当天从左往右数第n条鱼。吃到最后,在剩下的鱼里面,偶数标号的鱼占整体的比例为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某小组做生物实验,实验需要给每个人发5瓶碘液。当发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碘液的个数不足再发给最后一个人5瓶了,且剩余碘液的数量比该兴趣小组的人数多。
(1)求出该小组的人数(写出所有可能,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算式);
(2)求出碘液的数量(写出所有可能,每种可能必须要有算式)。
16.手工课上,小明剪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且3厘米的边是水平的。
(1)请在下列方格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画出三角形,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2)将三角形向右平移5厘米,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请你将它画出来,之后求出斜边扫过的面积;
(3)过直角作一条高垂直于斜边,请你将它在平移后的三角形中画出来,已知你画出的高长度为2.4厘米,求出斜边的长度。(提示:每一个小方格均为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17.如图1,有两条射线从一个点延伸而出。
(1)两条射线所夹的夹角度数为     (精确到1°,下同);
(2)如果有一条直线过这个点,并且与一条射线垂直,请你在图中画出两条这样的线。如图2,有两条直线交于一个点,已知旋转速度是3°每秒。
(3)两条直线所夹的角度为     、    ;
(4)如果将两条直线中的一条沿着交点进行旋转,使它们相互垂直,请你求旋转方案(写出两种不同的方案);
(5)当线段2以交点为旋转中心开始顺时针旋转时,直接写出当夹角为20°时的时间(只旋转一周)。
18.材料。
在物理学的电学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电流=电压÷电阻)。这就是欧姆定律(Ohm’slaw)。其中,电流的表示字母是I(单位:安培),电阻的表示字母是R(单位:欧姆),电压的表示字母是U(单位:伏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欧姆定律用字母表示为

(1)已知有一个导体,其电阻为20欧姆。
①当两端电压为10伏特,求通过它的电流大小;
②当电流大小为0.4安培,已知人体能接受的安全电压≤36伏特,若有人接触了一根通电的铜丝,铜丝的电压大小与这个导体两端电压相同,那么这个人是安全的吗?并说明理由;
(2)现在有另一个电阻当通过它的电流为2安培时,其两端的电压大小为10伏特,当通过它的电流大小由2安培变为6安培时,求它两端的电压大小增加了多少伏特。
(3)请你提出一个有关欧姆定律的数学题并解答。
19.课间,小明和他的同学们用木棍玩游戏,有以下情景:
场景一:小明将两根红色的木棍用细绳连接在一起,称为一个木棍组。之后将木棍之间的绳子解开,然后另外拿两个白色的木棍,分别和那两个木棍用细绳相连,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木棍组,每一个木棍组都有一个红色的木棍和一个白色的木棍,我们称这个为木棍的第一次复制。接着,小明将这两个木棍组的细绳解开,再拿四个白色的木棍,分别和每一个木棍相结合成一个木棍组,这样就形成了四个木棍组,在这四个木棍组中,有两个木棍组全部都是白棍,有两个木棍组由一个红木棍和一个白木棍组合而成,我们称之为木棍的第二次复制。这样重复多次,并假设始终只有两个红木棍,其他添加上来的均为白木棍。
场景二:小明拿了一个全为白色木棍(木棍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木棍组,向其中一个木棍(木棍1)上涂上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涂上这些颜色后,木棍1上不会存在白色)。之后,在另一个木棍(木棍2)上以以下规则进行涂色:红色在木棍1上占的位置大小和黄色在木棍2上占的位置大小相同;黄色在木棍1上占的位置大小和红色在木棍2上占的位置大小相同;蓝色在木棍1上占的位置大小和绿色在木棍2上占的位置大小相同;绿色在木棍1上占的位置大小和蓝色在木棍2上占的位置大小相同。
(1)场景一中,我们称含有红色木棍的木棍组称为被标记木棍组。如果小明将这两个木棍组进行三次复制,求被标记木棍组占所有木棍组的几分之几(提示:尝试将这个过程画图表示出来,一个竖杠表示一个木棍,一个横线表示一个细绳);
(2)场景二中,如果红色占木棍1的,占木棍2的,蓝色占木棍2的,分别求每种颜色占每个木棍的几分之几。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小升初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A C D A D B B A A A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有4个数x1、x2、x3、x4,它们的平均数为2,若把它们变成2x1+1、2x2+1、2x3+1、2x4+1,则它们的平均数为(  )
A.2 B.3 C.4 D.5
【解答】解:2x1+1+2x2+1+2x2+1+2x4+1
=2(x1+x2+x2+x4)+4
=2×(2×4)+4
=2×8+4
=16+4
=20
20÷4=5
它们的平均数为5。
故选:D。
2.(5分)下列能被3整除的数为(  )
A.1122 B.1208 C.1793 D.1202
【解答】解: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
A.1+1+2+2=6,1122能被3整除;
B.1+2+8=11,1208不能被3整除;
C.1+7+9+3=20,1793不能被3整除;
D.1+2+2=5,1202不能被3整除。
答:能被3整除的数为1122。
故选:A。
3.(5分)下列两个数,互质的有(  )
A.20、4 B.10、6 C.17、9 D.13、91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
A.20的因数有1,2,4,5,10,20;4的因数有1,2,4。它们的公因数有1,2,4,不互质。
B.10的因数有1,2,5,10;6的因数有1,2,3,6。它们公因数有1,2,不互质。
C.17的因数是1,17;9的因数是1,3,9。它们公因数只有1,互质。
D.91÷13=7,所以13是91的因数,13和91的公因数有1,13,不互质。
故选:C。
4.(5分)有一个数1.2□,其可以约等于1.3,则□=(  )
A.2 B.3 C.4 D.5
【解答】解:有一个数1.2□,其可以约等于1.3,说明百分位上的数使得这个数向十分位进1。按照“四舍五入”规则,当百分位上的数≥5时,会向十分位进1,1.2□中十分位原来是2,进1后变为3,得到1.3。选项中只有5 满足≥5的条件。
答:有一个数1.2□,其可以约等于1.3,则□=5。
故选:D。
5.(5分)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长方形,将这两个长方形宽宽相连,得到一个新的长方形,新的长方形的周长为(  )
A.20厘米 B.16厘米 C.32厘米 D.24厘米
【解答】解:16÷4=4(厘米)
4÷2=2(厘米)
4×2=8(厘米)
(8+2)×2
=10×2
=20(厘米)
答:新的长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
故选:A。
6.(5分)对于64×125,若要简便运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8×8×125 B.64×5×5 C.8×8×5×5 D.8×(8×125)
【解答】解:64×125
=8×8×125
=8×(8×125)
=8×1000
=8000
故选:D。
7.(5分)已知有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20,其面积为20,在其内部有一个内切圆(如果从内切圆的圆心向三角形的三条边做三条垂线,你会发现这三条垂线是圆的半径,同时也是某些三角形的高),则内切圆的面积为(  )
A.π B.4π C.8π D.2π
【解答】解:已知三角形周长C=20,面积S=20。
设内切圆半径为r。
根据SC×r,
代入得2020×r。
先算20=10,
则20=10×r,r=2。
内切圆面积S圆=πr2=π×22=4π。
答:则内切圆的面积为4π。
故选:B。
8.(5分)实验小学组织了一场春游。傍晚,他们要去酒店居住。已知有学生200人,老师若干人,大房间可容纳5人,一天50元,小房间可容纳3人,一天35元,有以下问题:
①当老师的人数为12人时,则费用最少为2130元(不要求每一个房间都必须有一名老师)。
②若确保每一间房间都要有一个老师(不能多也不能少),则老师的人数可能是50人。
③酒店中如果有几个更大的房间,每一个可以容纳50人,如果将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安排到大房间去居住,所租用的大房间的个数是5个,则老师的人数可能是55人。
④当老师的人数为10人时。酒店中如果有几个更大的房间,每一个可以容纳若干人,每租用一天的价格是600元,租三天花了3600元,则一个房间可能容纳107人。
对于以上四个问题,你认为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①方案一:大房间:200÷5=40(个)
小房间:12÷3=4(个)
50×40+35×4=2140(元)
方案二:200+12=212(人)
大房间:212÷5≈42(个)
小房间:212﹣42×5=2(人)
2人住1个小房间。
50×42+35=2135(元)
2140>2135
费用最少为2135元,原说法错误;
②200÷(5﹣1)=50(个)
50个大房间,每个大房间一个老师,老师的人数可能是50人,说法正确;
③50×5=250(人)
200+55=255(人)
250<255
250﹣200=50(人)
如果所租用的大房间的个数是5个,则老师的人数不能超过50人,原说法错误;
④3600÷3÷600=2(个)
2×107=214(人)
200+10=210(人)
214>210,一个房间可能容纳107人,说法正确。
答:正确的个数是2。
故选:B。
9.(5分)关于25这个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5是它的一个因数
②125是它的一个倍数
③25的倍数有无限多个
④25的因数有无限多个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解答】解:①25÷5=5,没有余数,所以5是25的因数,原题说法正确。
②125÷25=5,能整除,所以125是25的倍数,原题说法正确。
③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多个,25的倍数如25、50、75…,无限个,原题说法正确。
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25的因数有1、5、25,原题说法错误。
①②③正确。
故选:A。
10.(5分)下列数或式子的值为的是(  )


③2
④3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答】解:①。
②: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③2:整数乘分数,整数与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不变,即。
④3。
下列数或式子的值为的是①③。
故选:A。
11.(5分)已知有一堆数以亿计的小球(其个数能被12整除),红球黄球各占一半。如果想让黄球的个数占整体的三分之二,则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①让红球减少一半
②让红球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③让黄球增加一半
④让黄球增加一倍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答】解:设总数为12k(k为正整数),则红球数量是6k;黄球的数量是6k。
①让红球减少一半;
红球还有6k÷2=3k。
6k÷(3k+6k)
=6k÷9k
所以让红球减少一半可行。
②让红球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红球:6k2k
6k÷(2k+6k)
=6k÷8k

所以让红球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不可行。
③让黄球增加一半;
黄球:6k+6k÷2
=6k+3k
=9k
9k÷(6k+9k)
=9k÷15k

所以让黄球增加一半不可行。
④让黄球增加一倍;
黄球:6k+6k=12k
12k÷(6k+12k)
=12k÷18k
让黄球增加一倍可行。
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想让黄球的个数占整体的三分之二,则操作可行的是①④。
故选:A。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5分)已知方程y=x+2,若,则3y﹣3x=  6  。
【解答】解:3y﹣3x=3×(y﹣x)
由y=x+2,可得:y﹣x=2,将y﹣x=2代入3×(y﹣x)中,得到3×2=6。
即已知方程y=x+2,若,则3y﹣3x=6。
故答案为:6。
13.(5分)在化学中,分子式是一种表示物质的方法,例如CO2,它表示的是二氧化碳,已知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O为16,则可推出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2+16×2)。H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已知有一种有机物乙烯,其分子式可以为 xHy,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且由六个原子构成,则3x+2y=  14  。
【解答】解:由分析得:

①﹣②得:11x=22,
则x=2,
所以y=6﹣2=4。
将x=2和y=4代入3x+2y中得:3x+2y=3×2+2×4=6+8=14。
故答案为:14。
14.(5分)小猫今天钓上来1001条鱼,并将其从1﹣1001标上号后以标号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每天按照以下规律吃鱼:第一天,吃从左往右数第一条鱼;第二天,吃从左往右数第二条鱼。即第n天都吃当天从左往右数第n条鱼。吃到最后,在剩下的鱼里面,偶数标号的鱼占整体的比例为  1  。
【解答】解:吃到最后,剩下的鱼都是偶数标号,则偶数标号的鱼占整体的比例为1。
故答案为:1。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某小组做生物实验,实验需要给每个人发5瓶碘液。当发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碘液的个数不足再发给最后一个人5瓶了,且剩余碘液的数量比该兴趣小组的人数多。
(1)求出该小组的人数(写出所有可能,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算式);
(2)求出碘液的数量(写出所有可能,每种可能必须要有算式)。
【解答】解:(1)若人数是2,剩余碘液要满足“比2大、比5小,可以是3或4。
若人数是3,剩余碘液满足“比3大、比5小”,可以是4。
答:该小组的人数是2人或3人。
(2)5×(2﹣1)+3
=5×1+3
=5+3
=8(瓶)
5×(2﹣1)+4
=5×1+4
=5+4
=9(瓶)
5×(3﹣1)+4
=5×2+4
=10+4
=14(瓶)
答:碘液的数量可能8瓶、9瓶、14瓶。
16.手工课上,小明剪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且3厘米的边是水平的。
(1)请在下列方格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画出三角形,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2)将三角形向右平移5厘米,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请你将它画出来,之后求出斜边扫过的面积;
(3)过直角作一条高垂直于斜边,请你将它在平移后的三角形中画出来,已知你画出的高长度为2.4厘米,求出斜边的长度。(提示:每一个小方格均为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解答】解:(1)
(三角形位置不唯一)
3×4÷2
=12÷2
=6(平方厘米)
答:三角形的面积6平方厘米。
(2)
5×4=20(平方厘米)
答:斜边扫过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
6×2÷2.4=5(厘米)
答:斜边的长度是5厘米。
17.如图1,有两条射线从一个点延伸而出。
(1)两条射线所夹的夹角度数为  45°  (精确到1°,下同);
(2)如果有一条直线过这个点,并且与一条射线垂直,请你在图中画出两条这样的线。如图2,有两条直线交于一个点,已知旋转速度是3°每秒。
(3)两条直线所夹的角度为  80°  、 100°  ;
(4)如果将两条直线中的一条沿着交点进行旋转,使它们相互垂直,请你求旋转方案(写出两种不同的方案);
(5)当线段2以交点为旋转中心开始顺时针旋转时,直接写出当夹角为20°时的时间(只旋转一周)。
【解答】解:(1)量角器测量角度为45°。
(2)如图:
(3)量角器测量角度为80°和100°。
(4)因为线段1和线段2所夹的角度为80°、100°。
90﹣80=10°
100﹣90=10°
答:线段1顺时针旋转10°得到90°或线段2逆时针旋转10°到90°。
(5)线段2顺时针旋转一周内,夹角为20°时,旋转角度应为60°和100°。
60÷3=20(秒)
100÷3(秒)
答:当线段2以交点为旋转中心开始顺时针旋转时,当夹角为20°时所需的时间是20秒,秒。
18.材料。
在物理学的电学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电流=电压÷电阻)。这就是欧姆定律(Ohm’slaw)。其中,电流的表示字母是I(单位:安培),电阻的表示字母是R(单位:欧姆),电压的表示字母是U(单位:伏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欧姆定律用字母表示为

(1)已知有一个导体,其电阻为20欧姆。
①当两端电压为10伏特,求通过它的电流大小;
②当电流大小为0.4安培,已知人体能接受的安全电压≤36伏特,若有人接触了一根通电的铜丝,铜丝的电压大小与这个导体两端电压相同,那么这个人是安全的吗?并说明理由;
(2)现在有另一个电阻当通过它的电流为2安培时,其两端的电压大小为10伏特,当通过它的电流大小由2安培变为6安培时,求它两端的电压大小增加了多少伏特。
(3)请你提出一个有关欧姆定律的数学题并解答。
【解答】解:(1)①根据题意可知:10÷20=0.5(安培)
答:当通过它的电流是0.5安培。
②根据题意可知:0.4×20=8(伏特)
8伏特<36伏特
答:因为8伏特小于36伏特,所以这个人是安全的,接触铜丝时的电压8伏特在人体能接受的安全电压范围内。
(2)根据题意可知:10÷2=5(欧姆)
6×5=30(伏特)
30﹣10=20(伏特)
答:两端的电压大小增加了20伏特。
(3)问题:一个导体电阻是1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是0.3安培,求它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特?(答案不唯一)
0.3×10=3(伏特)
答:它两端的电压是3伏特。
19.课间,小明和他的同学们用木棍玩游戏,有以下情景:
场景一:小明将两根红色的木棍用细绳连接在一起,称为一个木棍组。之后将木棍之间的绳子解开,然后另外拿两个白色的木棍,分别和那两个木棍用细绳相连,这样就形成了两个木棍组,每一个木棍组都有一个红色的木棍和一个白色的木棍,我们称这个为木棍的第一次复制。接着,小明将这两个木棍组的细绳解开,再拿四个白色的木棍,分别和每一个木棍相结合成一个木棍组,这样就形成了四个木棍组,在这四个木棍组中,有两个木棍组全部都是白棍,有两个木棍组由一个红木棍和一个白木棍组合而成,我们称之为木棍的第二次复制。这样重复多次,并假设始终只有两个红木棍,其他添加上来的均为白木棍。
场景二:小明拿了一个全为白色木棍(木棍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木棍组,向其中一个木棍(木棍1)上涂上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涂上这些颜色后,木棍1上不会存在白色)。之后,在另一个木棍(木棍2)上以以下规则进行涂色:红色在木棍1上占的位置大小和黄色在木棍2上占的位置大小相同;黄色在木棍1上占的位置大小和红色在木棍2上占的位置大小相同;蓝色在木棍1上占的位置大小和绿色在木棍2上占的位置大小相同;绿色在木棍1上占的位置大小和蓝色在木棍2上占的位置大小相同。
(1)场景一中,我们称含有红色木棍的木棍组称为被标记木棍组。如果小明将这两个木棍组进行三次复制,求被标记木棍组占所有木棍组的几分之几(提示:尝试将这个过程画图表示出来,一个竖杠表示一个木棍,一个横线表示一个细绳);
(2)场景二中,如果红色占木棍1的,占木棍2的,蓝色占木棍2的,分别求每种颜色占每个木棍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1)第1次复制:拆成2组,总组2,被标记组2。
第2次复制:拆成4组,总组4,被标记组2。
第3次复制:拆成8组,总组8,被标记组2。
2÷8
答:被标记木棍组占所有木棍组的。
(2)红1=黄2,黄1=红2,蓝1=绿2,绿1=蓝2。
红1,红2,蓝2。
黄色占比:由红1=黄2,得黄2;由黄1=红2,得黄1。
绿色占比:由绿1=蓝2,得绿1;
蓝色占比:木棍1总占比为1,所以蓝1为
由蓝1=绿2,得绿2。
答:木棍1: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木棍2: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