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河西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河西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河西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
一、计算(共18分)
1.(8分)解方程。
0.
2.(10分)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9999×2222+3333×3334
二、填空(共23分)
3.(1分)一个最简分数满足:,当分母b最小时,a+b=    .
4.(1分)两个分数之和为,两个分数的分子之比是1:2,分母之比为2:3,这两个分数中较大的一个是     。
5.(1分)一个布袋中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颜色有黑、红、蓝、黄四种。最少要摸出     只手套才能保证有3副各自同色的手套。
6.(1分)六年级某班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男生的平均分是92.4分,女生的平均分是84分,全班的平均分是87.5分。这个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最简比是     。
7.(1分)一根长木棍上,有三种刻度线,第一种刻度线将木棍分成10等份;第二种将木棍分成12等份;第三种将木棍分成15等份,如果沿每条刻度线将木棍锯断,木棍总共被锯成     段。
8.(1分)甲、乙、丙三人生产一批玩具,甲生产的个数是乙、丙两人生产的个数之和的,乙生产的个数是甲、丙两人生产的个数之和的,这批玩具共有120个,丙生产了     个。
9.(2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皮带轮的半径比分别为5:3:7,当甲轮转动7圈时,乙轮转动     圈,丙轮转动     圈。
10.(3分)红、蓝、黄、白四种颜色的卡片各一张,每张上面写有1个一位数,现将4张卡片从左到右按照红、黄、白、蓝的顺序放置,构成一个四位数,计算这个四位数减去它各位数字之和的10倍,结果小明发现,无论白色卡片上写什么数字,计算结果都是2025,那么红、黄、蓝三张卡片上的数字各是     、    、    。
11.(1分)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量得A、B两港的距离9厘米,一艘货船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港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    .
12.(1分)一个三角形沿虚线折叠后得到一个多边形(如图所示),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已知多边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则原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3.(1分)小甬在一张神秘纸上看到四个奇怪的算式:
“2×2=92”
“7×7=57”
“5+9=7”
“9×2=60”
爷爷告诉他,这四个算式所用运算符号与我们相同,进位也是十进制,只是每个数字与我们的写法不同。按照这个写法“5+6+7”=    。
14.(1分)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正整数:1,2,3,4,……,然后擦掉其中一个,剩下数的平均数是,那么擦掉的数是     。
15.(2分)用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随后切成若干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中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
16.(1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的两个面上分别画了对角线AB、AC,则∠BAC=     °。
17.(1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比剪成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多99个,两种剪法都没有余下一点纸片。原来这张正方形纸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8.(2分)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为圆锥形和圆柱形,它们的底面半径的比是3:4,高的比是4:5,现在每次用甲容器装满水倒入乙容器中,这样进行若干次后,乙容器水满了,甲容器中还剩120毫升水。甲容器的容积是     毫升,乙容器的容积是     毫升。
19.(1分)如图所示,小正方形ABCD的边CD在大正方形EFGH的边EF上,已知AB长4厘米,EF长6厘米,AC与EG平行,三角形ACG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则三角形ADE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0.(1分)有甲、乙、丙三组工人,甲组3人的工作,乙组需5人完成;乙组4人的工作,丙组需5人完成.一项工程,甲组12人,乙组16人合作3天完成.如果让丙组15人去做,那么需    天完成.
三、选择(共12分)
21.(2分)如图所示,小蜜蜂要想通过蜂巢房间,规定只能由小号房间进入大号房间,那么小蜜蜂由1号房间到达8号房间共有(  )种方法。
A.21种 B.23种 C.25种 D.27种
22.(2分)一个正多边形,它有20条对角线,这个多边形有(  )条边。
A.6 B.7 C.8 D.9
23.(2分)如图所示,某工厂有甲、乙两个蓄水池,中间有一个圆形水管连通,现在向甲池注水,若单位时间内进水量不变,那么从注水开始,能表示甲池水面上升的高度h(米)与时间t(分钟)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4.(2分)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10克盐和20克水,此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比较
25.(2分)一种商品的利润率为20%,进价提高25%后,若保持利润不变,则进价提高后的利润率为(  )
A.25% B.20% C.16% D.12.5%
26.(2分)小明出门散步,出门时5点多一点,他看到手表上分针与时针夹角恰好为110°。回来时接近6点,他又看了一下手表,发现此时分针与时针再次成110°角。那么小明此次散步地时间是(  )
A.40分钟 B.50分钟 C.55分钟 D.60分钟
四、操作探索发现(27题3分,28题4分,共7分)
27.(3分)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如图1(算作剪1次),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再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图2(算作剪2次),再将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图3(算作剪3次),如此循环进行下去。
(1)如果剪10次,共剪出     个小正方形;如果剪n次,共剪出     个小正方形;
(2)如果要剪出100个小正方形,那么需要剪     次;
(3)若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1,则剪3次后最小正方形(图3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28.(4分)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分别以A,B,C,D为圆心,以对角线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弧与正方形的边相交,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解决问题(33、34题各10分,其余每题5分,共40分)
29.(5分)甲容器中有纯酒精11升,乙容器中有水15升。第一次将甲容器中一部分纯酒精倒入乙容器,使酒精与水充分混合,第二次将乙容器中的一部分混合溶液倒入甲容器。这样,甲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55%,乙容器中的纯酒精含量为25%。那么第二次从乙容器倒入甲容器的混合溶液是多少升?
30.(5分)一天,阿凡提和巴依老爷都找到了一些金币,可是贪得无厌的巴依老爷提出了一交换的方法:两人把各自的金币进行两次交换,且每次都用阿凡提全部金币的一半换巴依老爷金币的.阿凡提答应了巴依老爷的要求.第一次交换后巴依老爷剩下金币450枚,第二次交换后阿凡提剩下金币150枚,请算一算,阿凡提的金币比原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枚金币?
31.(5分)一艘船从A港出发开往B港,全程共300千米,计划若干小时到达,当航行到全程时间的时,因风力方向改变,速度降低为原来的,结果比计划时间迟了2小时。求原计划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32.(5分)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两地之间往返行走,甲出发的同时,丙也从A地出发去B地。当甲、乙两人第一次迎面相遇在C地时,丙还有100米才到C地;当丙走到C地时,甲又往前走了108米;当丙到B地时,甲、乙正好第二次迎面相遇。那么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米?
33.(10分)如图1是甲、乙两个圆柱形水槽的轴截面示意图,乙槽中有一圆柱形铁块放在其中(圆柱形铁块的下底面完全落在水槽底面上),现将甲槽中的水匀速注入乙槽中,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y(厘米)与注水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图2中折线ABC表示     槽中水的深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线段DE表示     槽中水的深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以上两空选填“甲”或“乙”);点B的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
(2)注水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个水槽中的水的深度相同?
(3)若乙槽底面积为36cm2(壁厚不计),求乙槽中铁块的体积。
34.(10分)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使得BP=PC,CQ=BD?
(2)若点Q以(1)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河西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C C A C A
一、计算(共18分)
1.(8分)解方程。
0.
【解答】解:0.
25x=0.75×8
25x=6
x=0.24
x
x
x
x
x
x
2.(10分)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9999×2222+3333×3334
【解答】解:(1)
=3.5﹣2.7+2.2
=0.8+2.2
=3
(2)
()()()
()
()
(3)
=20241÷(0.2×0.5)
=20241÷0.1
10
=10
(4)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二、填空(共23分)
3.(1分)一个最简分数满足:,当分母b最小时,a+b= 8  .
【解答】解:即:,
根据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可知:
在和中间有,即,
就是a=3,b=5,
所以a+b=3+5=8;
故答案为:8.
4.(1分)两个分数之和为,两个分数的分子之比是1:2,分母之比为2:3,这两个分数中较大的一个是    。
【解答】解:设两个分数的分子分别是y、2y;两个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x、3x。
6x=90
x=15
3y+4y=49
7y=49
y=7
答:这两个分数中较大的一个是。
故答案为:。
5.(1分)一个布袋中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颜色有黑、红、蓝、黄四种。最少要摸出  9  只手套才能保证有3副各自同色的手套。
【解答】解:5+2+2
=7+2
=9(只)
答:最少要摸出9只手套才能保证有3副各自同色的手套。
故答案为:9。
6.(1分)六年级某班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男生的平均分是92.4分,女生的平均分是84分,全班的平均分是87.5分。这个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最简比是  7:5  。
【解答】解:设该班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根据题意可知:
92.4x+84y=(x+y)×87.5
92.4x+84y=87.5x+87.5y
4.9x=3.5y
49x=35y
所以y:x=49:35=7:5。
所以这个班的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7:5。
故答案为:7:5。
7.(1分)一根长木棍上,有三种刻度线,第一种刻度线将木棍分成10等份;第二种将木棍分成12等份;第三种将木棍分成15等份,如果沿每条刻度线将木棍锯断,木棍总共被锯成  28  段。
【解答】解:10,12,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设木棍60厘米,60÷10=6(厘米),60÷12=5(厘米),60÷15=4(厘米)
10等分的为第一种刻度线,共10﹣1=9(条)
12等分的为第二种刻度线,共12﹣1=11(条)
15等分的为第三种刻度线,过15﹣1=14(条)
第一种与第二种刻度线重合的条数:6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30,60÷30﹣1=2﹣1=1(条)
第一种与第三种刻度线重合的条数:6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60÷12﹣1=5﹣1=4(条)
第二种与第三种刻度线重合的条数:5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60÷20﹣1=3﹣1=2(条)
三种刻度线重合的没有,6、5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60,
因此,共有刻度线9+11+14﹣1﹣4﹣2=27(条)
木棍总共被锯成27+1=28(段)
答:木棍总共被锯成28段。
故答案为:28。
8.(1分)甲、乙、丙三人生产一批玩具,甲生产的个数是乙、丙两人生产的个数之和的,乙生产的个数是甲、丙两人生产的个数之和的,这批玩具共有120个,丙生产了  50  个。
【解答】解:乙丙两人生产玩具:
=80(个)
甲生产玩具:120﹣80=40(个)
甲、丙两人生产玩具:
=90(个),
丙生产玩具:90﹣40=50(个)
答:丙生产了50个。
故答案为:50。
9.(2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皮带轮的半径比分别为5:3:7,当甲轮转动7圈时,乙轮转动    圈,丙轮转动  5  圈。
【解答】解:甲、乙、丙半径比=5:3:7
则转速比=21:35:15=7::5
所以当甲轮转动7圈时,乙转圈,丙转5圈。
答:当甲轮转动7圈时,乙转圈,丙转5圈。
故答案为:;5。
10.(3分)红、蓝、黄、白四种颜色的卡片各一张,每张上面写有1个一位数,现将4张卡片从左到右按照红、黄、白、蓝的顺序放置,构成一个四位数,计算这个四位数减去它各位数字之和的10倍,结果小明发现,无论白色卡片上写什么数字,计算结果都是2025,那么红、黄、蓝三张卡片上的数字各是  2  、 1  、 5  。
【解答】解:设红、黄、白、蓝卡片上的数字分别为a,b,c,d,根据题意得:
1000a+100b+10c+d﹣10(a+b+c+d)=2025,
则110a+10b﹣d=225
因为a,b,c,d均为一位数,则:
a=2,10b﹣d=5
所以b=1,d=5
即a=2,b=1,d=5,
所以红=2、黄=1、蓝=5。
答:红色卡片上的数字是2,黄色卡片上的数字是1,蓝色卡片上的数字是5。
故答案为:2,1,5。
11.(1分)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量得A、B两港的距离9厘米,一艘货船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港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 21时  .
【解答】解:936000000(厘米)=360(千米),
360÷24=15(小时),
6+15=21(时);
答:货轮到达B港的时间是21时.
故答案为:21时.
12.(1分)一个三角形沿虚线折叠后得到一个多边形(如图所示),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已知多边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则原三角形的面积是  32  平方厘米。
【解答】解:1
8
=8
=32(平方厘米)
答:原三角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2。
13.(1分)小甬在一张神秘纸上看到四个奇怪的算式:
“2×2=92”
“7×7=57”
“5+9=7”
“9×2=60”
爷爷告诉他,这四个算式所用运算符号与我们相同,进位也是十进制,只是每个数字与我们的写法不同。按照这个写法“5+6+7”= 0  。
【解答】解:自己×自己所得两位数的个位还是该数字的只有5和6两个,
所以该算式的[9]和[5]必定对应3和2;
又知道[5]+[9]=[7],
所以[7]=2+3=5,
即[7]×[7]=[5][7]实际是5×5=25,也就是[5]=2;
也就同样[2]×[2]=[9][2]实际是6×6=36,[9]=3;
所以[9]×[2]=[6][0],
实际是3×6=18,
也就得到[6]=1,[0]=8;
所以[5]+[6]+[7]=2+1+5=8=[0]。
故答案为:0。
14.(1分)老师在黑板上写了若干个从1开始的连续正整数:1,2,3,4,……,然后擦掉其中一个,剩下数的平均数是,那么擦掉的数是  22  。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
剩下数的个数是26,
总个数是27。
1+2+3+……+27=378
378(27﹣1)
=37826
=378﹣356
=22
答:擦掉的自然数是22。
故答案为:22。
15.(2分)用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随后切成若干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中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38  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12  个。
【解答】解:6÷1=6(个),5÷1=5(个),3÷1=3(个)
5﹣2=3(个),6﹣2=4(个),3﹣2=1(个)
所以只有一面涂色的有:(3×4+3×1+4×1)×2
=19×2
=38(个)
没有涂色的有:3×4×1=12(个)
答:这些小正方体中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38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
故答案为:38;12。
16.(1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的两个面上分别画了对角线AB、AC,则∠BAC=  90  °。
【解答】解:90°÷2×2=90°
因此∠BAC=90°。
故答案为:90。
17.(1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比剪成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多99个,两种剪法都没有余下一点纸片。原来这张正方形纸的面积是  8100  平方厘米。
【解答】解:99÷()
=99÷()
=99
=99
=8100(平方厘米)
答:原来这张正方形纸的面积是8100平方厘米。
18.(2分)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为圆锥形和圆柱形,它们的底面半径的比是3:4,高的比是4:5,现在每次用甲容器装满水倒入乙容器中,这样进行若干次后,乙容器水满了,甲容器中还剩120毫升水。甲容器的容积是  360  毫升,乙容器的容积是  2400  毫升。
【解答】解:圆锥和圆柱的底面半径比是3:4,则底面积比为:32:42=9:16;圆锥和圆柱的高的比是4:5,则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为:(9×4):(16×5)=3:20。
120÷(7)=120360(毫升)
3602400(毫升)
答:甲容器的容积是360毫升,乙容器的容积是2400毫升。
故答案为:360;2400。
19.(1分)如图所示,小正方形ABCD的边CD在大正方形EFGH的边EF上,已知AB长4厘米,EF长6厘米,AC与EG平行,三角形ACG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则三角形ADE的面积是  2  平方厘米。
【解答】解:根据等高模型可知:S△ACG=S△ACE=10平方厘米,
根据一半模型可知:S△ACDS正方形ABCD4×4=8(平方厘米)
所以S△ADE=S△ACE﹣S△ACD=10﹣8=2(平方厘米)
答:三角形ADE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
20.(1分)有甲、乙、丙三组工人,甲组3人的工作,乙组需5人完成;乙组4人的工作,丙组需5人完成.一项工程,甲组12人,乙组16人合作3天完成.如果让丙组15人去做,那么需 9  天完成.
【解答】解:甲组工人的工作效率:乙组工人的工作效率=5:3;
乙组工人的工作效率:丙组工人的工作效率=5:4;
甲组工人的工作效率:乙组工人的工作效率:丙组工人的工作效率=25:15:12;
(12×25+15×16)×3÷(12×15)
=(300+240)×3÷180,
=540×3÷180,
=9(天).
答:让丙组15人去做,那么需9天完成.
故答案为:9.
三、选择(共12分)
21.(2分)如图所示,小蜜蜂要想通过蜂巢房间,规定只能由小号房间进入大号房间,那么小蜜蜂由1号房间到达8号房间共有(  )种方法。
A.21种 B.23种 C.25种 D.27种
【解答】解:1号:1;
2号:从1号来,1;
3号:从1号、2号来,1+1=2;
4号:从2号、3号来,1+2=3;
5号:从3号、4号来,2+3=5;
6号:从4号、5号来,3+5=8;
7号:从5号、6号来,5+8=13;
8号:从6号、7号来,8+13=21。
所以小蜜蜂由1号房间到达8号房间共有21种方法。
故选:A。
22.(2分)一个正多边形,它有20条对角线,这个多边形有(  )条边。
A.6 B.7 C.8 D.9
【解答】解:设该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
n(n﹣3)=20
解得:n=8
答:一个正多边形,它有20条对角线,这个多边形有8条边。
故选:C。
23.(2分)如图所示,某工厂有甲、乙两个蓄水池,中间有一个圆形水管连通,现在向甲池注水,若单位时间内进水量不变,那么从注水开始,能表示甲池水面上升的高度h(米)与时间t(分钟)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解答】解:从注水开始,能表示甲池水面上升的高度h(米)与时间t(分钟)关系的图象是。
故选:C。
24.(2分)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10克盐和20克水,此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比较
【解答】解:10÷(10+20)×100%
=10÷30×100%
≈0.333×100%
=33.3%
原来盐水含盐百分比是30%,加入的盐和盐水形成的盐水含盐百分比是33.3%,此时的盐水含盐百分比大于30%。
故选:A。
25.(2分)一种商品的利润率为20%,进价提高25%后,若保持利润不变,则进价提高后的利润率为(  )
A.25% B.20% C.16% D.12.5%
【解答】解:假设这种商品的成本价是100元;
利润:100×20%=20(元)
现在的成本:100×(1+25%)
=100×1.25
=125(元)
20÷125=16%
即,进价提高后的利润率为16%。
故选:C。
26.(2分)小明出门散步,出门时5点多一点,他看到手表上分针与时针夹角恰好为110°。回来时接近6点,他又看了一下手表,发现此时分针与时针再次成110°角。那么小明此次散步地时间是(  )
A.40分钟 B.50分钟 C.55分钟 D.60分钟
【解答】解:设这期间分针走了x°,则时针走了x°,由题意可得:
xx=110×2
解得:x=240
即分针走了240度
因为分针每分钟转6度,
所以经过的时间为:240÷6=40(分钟)
答:小明此次散步地时间是40分钟。
故选:A。
四、操作探索发现(27题3分,28题4分,共7分)
27.(3分)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如图1(算作剪1次),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再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图2(算作剪2次),再将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图3(算作剪3次),如此循环进行下去。
(1)如果剪10次,共剪出  31  个小正方形;如果剪n次,共剪出  (3n+1)  个小正方形;
(2)如果要剪出100个小正方形,那么需要剪  33  次;
(3)若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1,则剪3次后最小正方形(图3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
第1次剪成的正方形总的个数为:4+(1﹣1)×3=4(个),
第10次剪成的正方形总的个数为:4+(10﹣1)×3=31(个),
如果剪n次,共剪出:4十(n﹣1)×3=(3n十1)(个),
(2)令3n十1=100,解得n=33。
答:如果要剪出100个小正方形,那么需要剪33次。
(3)剪了n次,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原来的,面积为原来的()2,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1,剪3次后最小正方形(图3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
故答案为:(1)31,(3n+1);(2)33;(3)。
28.(4分)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分别以A,B,C,D为圆心,以对角线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弧与正方形的边相交,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设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的一半为半径为r;
三角形AOB的面积:r×r÷2=1×1÷4
那么r2;
3.141×1
=1.57﹣1
=0.57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0.57。
五、解决问题(33、34题各10分,其余每题5分,共40分)
29.(5分)甲容器中有纯酒精11升,乙容器中有水15升。第一次将甲容器中一部分纯酒精倒入乙容器,使酒精与水充分混合,第二次将乙容器中的一部分混合溶液倒入甲容器。这样,甲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55%,乙容器中的纯酒精含量为25%。那么第二次从乙容器倒入甲容器的混合溶液是多少升?
【解答】解:乙容器,因为酒精:混合液=25%
所以酒精:水=25%:(1﹣25%)=1:3
也就是倒入的酒精为15÷3=5(升)
甲容器,剩余的酒精为11﹣5=6(升)
设后从乙倒入甲x升,那么:
6+25%x=55%×(6+x)
解得:x=9
答:第二次从乙倒入甲混合液9升。
30.(5分)一天,阿凡提和巴依老爷都找到了一些金币,可是贪得无厌的巴依老爷提出了一交换的方法:两人把各自的金币进行两次交换,且每次都用阿凡提全部金币的一半换巴依老爷金币的.阿凡提答应了巴依老爷的要求.第一次交换后巴依老爷剩下金币450枚,第二次交换后阿凡提剩下金币150枚,请算一算,阿凡提的金币比原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枚金币?
【解答】解:[450﹣(150﹣450)×2]÷(1),
=[450﹣(150﹣90)×2],
=330,
=330,
=550(枚);
[(150﹣450)×2﹣550]×2,
=[120﹣110]×2,
=10×2,
=20(枚);
150﹣20=130(枚);
答:阿凡提的金币比原来增加了130枚.
31.(5分)一艘船从A港出发开往B港,全程共300千米,计划若干小时到达,当航行到全程时间的时,因风力方向改变,速度降低为原来的,结果比计划时间迟了2小时。求原计划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解答】解:2÷(1)=12(小时)
(12﹣2)÷(1)=15(小时)
300÷15=20(千米/时)
答:原计划每小时航行20千米。
32.(5分)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两地之间往返行走,甲出发的同时,丙也从A地出发去B地。当甲、乙两人第一次迎面相遇在C地时,丙还有100米才到C地;当丙走到C地时,甲又往前走了108米;当丙到B地时,甲、乙正好第二次迎面相遇。那么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米?
【解答】解:甲从A走到C时,丙走了1001250(米)
AC的距离为12501350(米)
甲乙速度之和是丙的速度的3倍,则乙的速度是丙的(3)倍,
BC的距离为1250×(3)= 2400(米)
所以AB的距离为1350+2400=3750(米)
答:A、B两地间的路程是3750米。
33.(10分)如图1是甲、乙两个圆柱形水槽的轴截面示意图,乙槽中有一圆柱形铁块放在其中(圆柱形铁块的下底面完全落在水槽底面上),现将甲槽中的水匀速注入乙槽中,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y(厘米)与注水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图2中折线ABC表示  乙  槽中水的深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线段DE表示  甲  槽中水的深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以上两空选填“甲”或“乙”);点B的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乙槽中铁块的高度为14cm 。
(2)注水多长时间时,甲、乙两个水槽中的水的深度相同?
(3)若乙槽底面积为36cm2(壁厚不计),求乙槽中铁块的体积。
【解答】解:(1)图2中折线ABC表示乙槽中水的深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线段DE表示甲槽中水的深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点B的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乙槽中铁块的高度为14cm。
(2)设线段AB、DE的解析式分别为:
y1=kx+b(k≠0),y2=mx+n(m≠0),
因为AB经过点(0,2)和(4,14),DE经过(0,12)和(6,0),
所以,
解得:,
所以AB解析式为y=3x+2,DE解析式为y=﹣2x+12,
令3x+2=﹣2x+12
解得:x=2
即注水2分钟时,甲、乙两个水槽中水的深度相同。
(3)若乙槽中没有铁块,则乙槽水位上升高度为(19﹣14)15(厘米)
所以乙槽中铁块体积为(19﹣2﹣15)×3684(立方厘米)
答:乙槽中铁块的体积是8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乙,甲,乙槽中铁块的高度为14cm。
34.(10分)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使得BP=PC,CQ=BD?
(2)若点Q以(1)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答】解:(1)点P到达BC中点时间为4÷3(秒)
此时点Q应到达AC的中点,才能使CQ=BD,
则点Q的速度为10÷2(cm/s)
答:点Q的速度为厘米/秒。
(2)追上的时间:2×10÷(3)(秒)
点P运动的路程为380(厘米)
一圈周长为8+10+10=28(厘米)
80÷28=2(圈)……24(厘米)
故在AB边上。
答:经过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AB边上相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