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云南省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云南省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联考卷(一)
地理试卷
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空间格局逐渐从以北京为核心的“三角形”结构转变为多核联动的“菱形”结构(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的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具有( )
①多层次性 ②全覆盖性 ③区域均衡性 ④空间差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据图推测,在与其他城市人工智能开展合作方面,选项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是( )
A. 上海 B. 广州 C. 杭州 D. 深圳
重庆市江津区的东海沱村位于长江南岸,村落形态呈条带状。该村的传统建筑多背山面水,坐南朝北(偏西北)。下图示意东海沱村周围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为适应地形条件,东海沱村的传统民居建筑最可能( )
A. 房屋低矮 B. 建筑分散 C. 街巷宽阔 D. 多吊脚楼
4. 东海沱村的传统建筑选择坐南朝北,推测其有利的风环境条件包括( )
①盛行风风速较小 ②盛行风风向与房屋朝向一致
③盛行风风速较大 ④盛行风风向与房屋朝向垂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国际产业转移作为重要的经济现象,不仅改变了地区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下图示意1995—2009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因子作用下的CO2排放贡献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对发达国家CO2减排促进作用最大的因素是( )
A. 经济规模效应 B. 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
C. 产业结构效应 D. 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
6. 面对产业转移带来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应积极( )
A. 加快生产技术转化 B.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限制产业转移规模 D. 限制产业转移类型
居民购买不同商品的出行距离(居住点到购物点的距离)往往具有差异。下图示意2011和2021年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购物出行空间圈层由近及远依次是I、Ⅱ、Ⅲ、Ⅳ,主要影响因素是各类购物网点的( )
A. 营业时段差异 B. 营业时长差异 C. 商业等级差异 D. 交通通达度差异
8. 相较于2011年,2021年该市居民购物空间各圈层的平均距离均有所缩短,主要原因包括( )
①电子商务的兴起 ②私家车的普及 ③商业设施的完善 ④消费偏好的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新闻大数据为研究北极地区地缘关系时空演化格局提供了新机遇。下图为2013—2019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最小值的监测数据与冰盖融化新闻热度数据相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新闻热度与海冰范围呈现的相关性表现为(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先正后负 D. 先负后正
10. 仅从海洋运输环境考虑,北极航运最为繁忙的年份可能是( )
A. 2013年 B. 2015年 C. 2016年 D. 2018年
11. 与卫星监测相比,采用新闻大数据研究北极地缘关系的主要优势是( )
A. 可实时追踪相关国家之间的政治或军事博弈 B. 可预测海冰面积变化
C. 可获取高分辨率极地影像 D. 可降低数据采集成本
金沙江流经横断山区段,受独特地理格局的影响,金沙江河谷两岸的自然带在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下图为金沙江横断山区河段28°N河谷两岸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图,河谷两岸山地海拔高度均在4500米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中的甲自然带可能是( )
A. 灌丛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热带季雨林带
13. 导致河谷东西两岸山地高寒灌丛草甸带分布出现差异的根本要素是( )
A. 山地高度 B. 土壤水分 C. 光照条件 D. 坡向差异
14. 与甲自然带形成的分异规律相似的地理现象有( )
A. 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B. 西北地区的沙漠绿洲
C. 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 D. 我国南方的水田文化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流域内分布面积广大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冷季冻结,暖季融化)。下图示意2018年10月—2020年6月青海湖流域内某地的土壤剖面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图判断该地冻土( )
A. 为季节冻土 B. 上层为季节冻土,下层为多年冻土
C. 为多年冻土 D. 上层为多年冻土,下层为季节冻土
16. 图中土壤垂直方向温差最大时,当地( )
A. 冻土厚度最小 B. 地面反照率较低 C. 地面辐射较弱 D. 大气逆辐射较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南郊,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桓盖公路贯穿村庄东西。该村被群山环绕,土地利用呈“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改革开放前,大梨树村土地贫瘠、山岭光秃、生态脆弱,是一个贫困村。改革开放以来,大梨树村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产业化和城镇化并举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探索出“农工商旅一体,产业融合推进”的致富道路(下图);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土地整治与规划工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说明大梨树村改革开放后早期以“商贸兴村”的原因。
(2)据图简析大梨树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3)说明开展土地整治与规划工作对大梨树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带属于藻类的一种,形状像带子,呈扁平带状,是一种喜欢寒冷水流的海洋植物,一般养殖在海域平均低潮位以下3~5米水深、水域环境稳定的低盐度(30‰~35‰)海域。下图为山东省某沿海地区海域等高线分布图。
(1)说出海带养殖区划定中需考虑的水环境条件。
(2)指出在甲乙丙丁中较适宜养殖海带的区域,并阐述原因。
(3)与夏季相比,该区域多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养殖海带,阐述理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阳市高坡岩台地位于龙云背斜内,是周围河流的分水岭,台地内部发育有峰林、峰丛、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地壳隆升和外部营力共同影响着该地区岩溶地貌的发育;且受周围河流溯源侵蚀影响,台地逐渐由边缘向中心解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运动随之受到影响。下图示意高坡岩台地岩溶地貌发育的过程模式。
(1)简述高坡台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岩层和地质构造条件。
(2)根据地下水位埋藏深浅判断阶段Ⅱ、Ⅲ地壳隆升速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对高坡台地内部地貌发育的影响。
(3)据图推测未来甲河与乙河水量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绝密☆启用前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联考卷(一)
地理试卷
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4题答案】
【答案】3 D 4. B
【5~6题答案】
【答案】5. D 6. A
【7~8题答案】
【答案】7. C 8. A
【9~11题答案】
【答案】9. B 10. C 11. A
【12~14题答案】
【答案】12. A 13. D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A 16.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土地贫瘠、生态脆弱,早期发展农业的条件差;早期资金缺乏,难以直接发展工业;东北地区农产品丰富(贩卖农产品的资金投入较少),利于开展农产品贸易;位于城郊,且交通便利,发展商贸业条件相对较好。
(2)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推进农业和工业的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挖掘和提高村庄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产业的融合。
(3)(开展土地整治)可缓解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条件;(开展土地整治)可改善乡村环境,有利于旅游业发展;(开展土地规划)可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为各产业发展提供合理的空间。
【18题答案】
【答案】(1)海水温度、盐度、深度;潮流的方向和强度;海域环境的稳定性。
(2)丙区域。
原因:等深线较为稀疏,海底地形较为平坦;3~5米水深的海域范围广,适合养殖海带的区域较广;位于海湾地区,海域环境相对较为稳定。
(3)太阳高度变小,海水温度变低,海域水温环境较适宜养殖海带;受西北风离岸风影响,底层海水上泛,海水水温低;海底营养物质上泛,表层海水营养物质增多,利于海带的生长。
【19题答案】
【答案】(1)岩层条件:石灰岩广布且深厚。
地质构造条件:背斜构造,受张力(挤压)作用;多裂隙(节理)发育,易被溶蚀
(2)地壳隆升速度的差异:阶段Ⅱ地下水位埋藏较阶段Ⅲ深,地壳隆升速度较阶段Ⅲ快。
阶段Ⅱ:高坡台地内部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
阶段Ⅲ:高坡台地表面溶蚀洼地发育,且易积水成湖。
(3)变化:甲河水量增多,乙河水量减少
理由:甲河水位低于乙河,溯源侵蚀能力更强;未来分水岭将向乙河一侧偏移;使得甲河流域面积(补给区面积)扩大,甚至袭夺乙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