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秋季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秋季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大联考安徽2025年8月高三秋季检测生物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Ca2+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a2+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生物体内Ca2+需维持一定的量
B. 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使哺乳动物抽搐,说明其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Ca2+与某载体蛋白结合后,该载体蛋白的酶活性被激活以完成Ca2+的协助扩散
D. 用高Ca2+-高pH法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是因为Ca2+能提高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 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的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可以用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B. 叶绿体运动是细胞质流动的重要标志,细胞质流动具有方向性
C. 冬季进行该实验时,提前在温暖的水中培养黑藻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 黑藻细胞质流动与细胞内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密切相关
3. 同位素标记法因具有高灵敏性和动态追踪能力,常用于生物学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35S标记甲硫氨酸的侧链基团,可以追踪某些分泌蛋白的分泌路径
B. 用含32P标记的磷酸和未标记的ADP,可通过检测ATP的放射性研究其合成
C. 在适宜的条件下,给某种植物提供C18O2,可以检测到该植物释放的O2都是18O2
D. 用15N标记细菌DNA,培养后提取DNA并离心,观察条带位置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4. 细胞的过度自噬可通过多种机制触发凋亡,这种凋亡被称为“自噬依赖性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得多
B. 引起细胞自噬的因素有细胞受损、微生物入侵、细胞衰老等
C. 发生自噬依赖性凋亡可能是因为细胞受损超过溶酶体降解能力
D. 自噬依赖性凋亡是由环境因素诱发的,不受基因的程序性调控
5. 种群的内分布型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分布,有均匀型、随机型和集群型等,多数种群的内分布型是集群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研究种群的内分布型属于研究种群数量特征的范畴
B. 以风力传播种子的蒲公英在草地上的分布属于随机型
C. 森林的不同层次分布着不同的鸟类,这属于均匀型分布
D. 与均匀型、随机型相比,集群型的种群被天敌捕食的风险高
6.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吃草的鼠比草的数目少,吃鼠的鼬又比鼠的数目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 以草、鼠和鼬构建的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的塔形都是上窄下宽
C. 草原上的草固定的能量等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之和
D. 鼬释放臭气有利于躲避敌害,体现了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7. 图1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某位点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图2表示刺激该神经纤维某位点后,时刻不同位点微电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和膜电位变化。改变某些条件再进行实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改变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
A 增加外界溶液K+浓度 图1中a点将下移
B 用药物降低Na+通道的活性 图1中c点将上移
C 增加m点的刺激强度 图2中③④处指针偏转为“”
D t1(时间稍晚于t0)时刻检测膜电位 图2中⑤处指针偏转方向可能相反
A. A B. B C. C D. D
8. 研究者将癌细胞裂解物与树突状细胞(DC)混合培养后获得致敏DC细胞,可利用该类型细胞诱导某T细胞发生免疫应答以治疗肿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裂解物中存在多种抗原,能够被辅助性T细胞直接识别
B. 致敏DC细胞具有吞噬、处理抗原和裂解靶细胞的功能
C. 激活的该T细胞可识别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D.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失调的人,身体就会有肿瘤的发生
9. 拟南芥的开花受光周期(光照时长)和植物激素的双重调控。用不同质量浓度的GV(赤霉素类调节剂)喷施长日照(光照16h+黑暗8h)条件下培养的拟南芥,对其开花所需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推测GV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开花和果实的成熟
B. 光照时长不足可能会影响拟南芥体内光敏色素的结构
C. 实验结果表明GV浓度为50mg·L-1时的作用效果最佳
D. 实验表明在光照12h+黑暗12h条件下拟南芥不能开花
10. 某个足够大且个体间能自由交配的种群存在等位基因A/a。已知该种群内,基因A突变为基因a的突变率为10-4,基因a突变为基因A的突变率为10-5。若该种群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一直保持不变,则理论上(仅考虑基因突变)该种群基因A的频率是(  )
A 1/11 B. 1/10 C. 1/5 D. 2/11
11. 精氨酸是链孢霉生活必需的氨基酸,其在细胞内可由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现将经过基因突变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精氨酸依赖型菌株分别接种到添加鸟氨酸、瓜氨酸或精氨酸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株的生长情况(表中“-”表示不生长,“+”表示生长)。下列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
添加的氨基酸/菌株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
Ⅰ - - +
Ⅱ - + +
Ⅲ + + +
A. 非精氨酸依赖型链孢霉在核糖体上合成精氨酸
B. 该实验反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C. 菌株Ⅱ细胞内,由鸟氨酸到瓜氨酸的酶促反应受阻
D. 菌株Ⅲ的鸟氨酸合成酶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
12. 将两种单倍体缺陷型曲霉菌的细胞核融合形成二倍体核(如图所示,“+”表示正常基因,“ad16”和“ad8”表示缺陷基因,“○”表示着丝粒)。有丝分裂过程中,二倍体核的染色体在复制时偶尔会发生交换,靠近着丝粒的片段因结构紧密而难以发生断裂和重组,若有丝分裂过程中仅发生一次交换,则得到的子细胞最不可能是(  )
A. B.
C. D.
13. 火鸡有时能进行孤雌生殖(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也能发育成正常个体)。假定一只雌性火鸡可能进行孤雌生殖或正常两性生殖,产生的子代中雌性:雄性=4:1,不含Z染色体的胚胎不能发育。下列四种解释中,合理的是(  )
A. 仅进行孤雌生殖,卵细胞与来自相同次级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结合
B. 仅进行孤雌生殖,卵母细胞没有经过减数分裂,而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C. 仅进行孤雌生殖,卵细胞与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中的一个随机结合
D. 仅进行两性生殖,含W染色体的卵细胞有1/4具有活性,含Z染色体的卵细胞活性不受影响
14. 微塑料难以降解,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研究人员欲从土壤中分离出微塑料降解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研究人员应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采集土样
B. 接种过程中,应利用干热灭菌法对接种工具进行灭菌
C. 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并对分离出的菌种进行计数
D. 在以微塑料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均能降解微塑料
15. 下列有关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试管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集到的卵母细胞要进行成熟培养,待其排出第二极体后使用
B. 受精卵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是O2和CO2,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
C. 通过体外受精获得的试管动物不一定能完全具备亲本的优良性状
D. 可通过对囊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提高优良动物品种的繁殖效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为探究高温强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小组对番茄植株分别进行正常光照(对照组)和高温强光(HH组)处理,测定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指标,结果如图1所示(RuBP羧化酶能催化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形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卡尔文循环中,CO2固定的直接产物是________;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该产物接受_______释放的能量,并被相关物质还原。
(2)据图1分析,在高温强光下,番茄植株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
(3)研究发现,高温强光会损伤PSⅡ(一种光合色素—蛋白质复合体)的核心蛋白D1蛋白,相关机制如图2所示,①~③表示过程,“→”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①据图2分析,D1基因位于________(填具体场所),与细胞核中的DNA相比,D1基因所在DNA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答出1点)。
②据图2分析,高温强光降低光反应速率的机制是_________。
17. 科研小组对某群落的物种生态位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相对多度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马尾松 杉木 南烛 朴树
马尾松 0.55 20.78
杉木 0.08 2.16 0.18
南烛 0.02 4.00 0.28 0.45
朴树 0.01 3.00 0.25 0.00 0.00
注:相对多度是某物种的个体总数与其所在生态系统中的个体总数之比;生态位宽度表示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数值越大,物种生存范围越宽;生态位重叠值是物种之间利用资源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相似程度。
(1)据表分析,相对多度小于0.1的物种中,________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该群落中,种间竞争最为激烈的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2)研究发现,林窗(森林冠层因树木死亡或倒塌而形成的局部开放空间)改造能够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小组在马尾松人工纯林内设置小林窗(100m2,T1)、中林窗(400m2,T2)、大林窗(900m2,T3)3种林窗改造处理,以未改造林(1hm2,CK)作为对照,4年后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①林窗的形成有利于群落的演替,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主要原因是________(答出2点)。
②据图分析,构建面积为________的林窗对马尾松人工纯林稳定性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实施林窗改造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18. 人体血糖平衡存在多种调节机制。人在饥饿情况下,肠道中的免疫细胞(ILC2)会参与血糖调节,调节路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饥饿情况下,肠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从而使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________。
(2)据图分析,饥饿时肠道中的ILC2接受信息并迁移到胰腺中,促进相关细胞释放激素的过程存在________调节;图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___;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但不能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原因是_______。
(3)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它们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ILC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机制,研究人员将ILC2释放的细胞因子(IL-5、IL-13)及细胞因子抑制剂分别加到不同组别的细胞甲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培养基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比较IL-5、IL-13对细胞甲的作用效果及两者间的作用关系:____________。
组别 IL-5 IL-13 细胞因子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含量(mg/mL)
1 - - - 5.0
2 + - - 14.5
3 - + - 29.0
4 + + - 69.1
5 + + + 9.5
注:“+”表示添加,“-”表示没有添加。
19. 某种菜豆的种皮颜色有黄色和绿色。现有两个绿色种皮的菜豆品系(甲和乙),研究人员进行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探究种皮表型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P F1 F1自花受粉,得F2
① 甲×纯合黄色种皮植株 黄色种皮 黄色:绿色=27:37
② 乙×纯合黄色种皮植株 黄色种皮 黄色:绿色=9:7
(1)根据组别________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菜豆种皮颜色至少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
(2)乙品系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种。若组别①和②的F1相互杂交,则预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以此获得的黄色种皮植株自花受粉,其后代种皮颜色表型分离比为3:1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为检测乙品系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型,科研人员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甲、乙和纯合黄色种皮植株的相关基因片段,电泳结果如下图,则乙品系的基因型(只考虑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为________。
20. 磷脂酸(PA)是植物响应盐碱胁迫的关键信号分子。为实时监测PA动态变化,研究者将特异性PA结合蛋白基因(PABD)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D)通过无缝克隆技术连接构建重组DNA,导入拟南芥,使其表达PA荧光探针。图1所示为无缝克隆原理,T5核酸外切酶可通过水解DNA末端的磷酸二酯键,逐个释放单核苷酸。图2为重组DNA构建的过程,其中P1~P4为引物。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处使用的酶是_______。为保证DNA1和DNA2连接成融合DNA,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2)图2中引物P1的碱基序列会与引物_____的部分碱基序列互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拟南芥的花十分微小,故将重组DNA导入拟南芥常用______法。成功导入重组DNA的拟南芥细胞可在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
(4)为验证该探针可监测拟南芥响应盐碱胁迫时PA变化,请完成实验思路:______。若实验组荧光显著增强,则证明探针有效。
绝密★启用前
大联考安徽2025年8月高三秋季检测生物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C3 ②. ATP和NADPH
(2)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暗反应速率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3)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D1基因所在DNA为环状结构;D1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 ③. 高温强光促进ROS产生,ROS抑制过程②(翻译),促进过程③(D1蛋白分解),使D1蛋白含量不足,导致PSⅡ活性降低,从而降低光反应速率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南烛 ②. 南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 ③. 南烛与杉木 ④. 两者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
(2) ①. 林窗使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光照、水分以及生长空间;改善土壤环境(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②. 100m2 ③. T1组的灌木、草本的丰富度指数最大,说明T1组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稳定性最高 ④. 自生
【18题答案】
【答案】(1)减弱 (2) ①. 神经调节和免疫 ②. 胰岛A细胞 ③. 骨骼肌细胞没有胰高血糖素受体
(3) ①. 反馈调节 ②. 维持机体稳态
(4)与IL-5相比,IL-13促进细胞甲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效果更好,且IL-5和IL-13具有协同作用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① ②. 3
(2) ①. 3 ②. 黄色:绿色=9:7 ③. 5/18
(3)aaBBcc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DNA连接酶 ②. DNA1与DNA2相互连接部位具有同源序列
(2) ①. P4 ②. GFD基因右侧与PABD基因左侧经无缝克隆形成融合基因,故扩增GFD基因时P4含有PABD基因左侧部分序列
(3) ①. 农杆菌转化 ②. 草铵膦
(4)将转基因拟南芥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添加高浓度盐碱的培养液中培养,对照组在正常培养液(或清水)中培养。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荧光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