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景歌》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场景歌》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场景歌》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联系生活,学习校园场景歌。
语言运用:识记“帆、港、湾”等15个生字,会写“处、块、园”等7个字。
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情境中学习儿歌,积累数量词。
审美创造: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队旗、铜号、领巾”等字词的音形义,感知数量词“一面、一把、一队、一片”的用法。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积累数量词,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过程】
目录引入,导入新课
1.带领学生通过目录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2.揭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受“一”声调的变化
任务一:初读课文,情境识字
(一)初读感知
1.把字音读准确;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一”字音调的变化。
①听老师读课文,身体坐直,眼睛看书,字字入目。
②自己练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③指名四位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节,看谁读音最准确。
④你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很多“一”字开头的词语。)
小结:“一”是个数字,根据不同的事物,后面可以加上不同的量词,组成“一只、一片、一艘、一条”等,我们叫它数量词。
⑤“一”是个魔术师,它在不同的句子里读音会发生变化。
在数量词中的读音会发生变化,读读以下数量词,一(yí)处(chù)一(yí)块(kuài)一(yí)片(piàn)一(yí)道(dào)一(yí)座(zuò)一(yí)面(miàn)一(yí)队(duì)
“一”的后面一个字读第四声,“一”变调第二声。
其余时候变调第四声,如:
一(yì)只(zhī)一(yì)艘(sōu)一(yì)方(fāng)
一(yī)条(tiáo)一(yì)行(háng)一(yì)丛(cóng)一(yì)群(qún)
一(yì)把(bǎ)
任务二:集中识字,方法习得
(二)集中识字,方法习得
①整体识记
②字源识字法,识记“稻”
③组词读,巩固识记
三、走进课文,跟着“红领巾”去旅行
1.学习“红领巾”
读准字音。注意“领”是后鼻音,“巾”是前鼻音。开火车读。
①生字教学:领
右边的“页”表示人头,“领”的本意是连接人身体与头的部分,就是脖子。所以戴在脖子上的布就叫“领巾”。衣服靠近脖子的部位叫领口(衣领、领子)。
小朋友摸一摸自己系在脖子上的红领巾吧。鲜艳的红领巾佩戴在胸前,多自豪啊!读一读这个词语。
②指代用法:“红领巾”
我们常用:一条红领巾,场景歌中却是:一队“红领巾”
你知道什么区别吗?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所以,“红领巾”可以代指少先队员。加上双引号,就有了特殊的含义。一队“红领巾”指的就是一群排着队伍的少先队员。
③讲解“一面”
展开的队旗是扁平的,所以叫“一面队旗”。其它扁平的东西也可以用数量词“一面”来说。比如:一面镜子、一面湖水、一面墙壁
④讲解“一把”。
少先队员们外出游玩时不仅举着队旗,还吹着铜号呢!见过铜号吗?在哪里见过?
看,这就是铜号:铜号要牢牢地握在手中,抓紧了才能吹好。“把”的意思就是抓住,所以我们叫它“一把铜号”。有很多需要用手抓紧的东西都可以用“一把”来说,比如:一把梳子、一把雨伞、一把锤子、一把筷子、一把剪刀
过渡:小朋友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扛着队旗,吹响铜号去郊游,多么开心啊!接下来我们跟着“红领巾去旅行”。
四、一起来围观“旅行朋友圈”
来到海边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圈出海鸥、帆船、军舰、港湾
一只、一条、一艘、一处都是表示数量的词语——数量词。
辨析“艘、条”“艘”形容大型的船只;“条”形容小小的船。
书写“处”:横撇和捺不相交。组词:到处 一处。学生书空,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小结并指导朗读第1小节
蔚蓝的大海上,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海岸边,一艘威武的大军舰静静地停泊在港湾里。多美的海边景色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五、写本节课生字
注意坐姿。1.看结构2.看宽窄3.看笔顺和关键笔画
重点写:处、群
板书设计
场景歌
一只海鸥
一条帆船
一艘军舰
一处港湾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