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苏 教 版 | 选 择 性 必 修 1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01
通过细胞质膜发现的科学史,掌握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02
通过实例归纳总结细胞质膜多样的功能。
科学家用显微镜注射器将一种叫作伊红 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
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质膜)
注入伊红
1674年,列文虎克第一次看到了活细胞。在此后的200多年里,人们观察了更多类型的细胞,但却一直未能直接观察到质膜的存在,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伦敦大学的罗伯特森(J.Robertson)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质膜的结构(图3-2)。人类对质膜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
一、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呢?
积极思维:
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1:1895年,欧文顿对多种物质做膜的通透性实验,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质膜
非脂溶性物质
脂溶性物质
相似相溶原理
欧文顿(E·Overton)
细胞质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科学家为了研究质膜的结构,设计了许多巧妙的实验。这些实验对于探索质膜的成分和构建质膜的结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被认识的呢?
积极思维:
证明: 。
资料2:科学家用丙酮提取人红细胞质膜中的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所占面积时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
疏水尾部
(脂肪酸)
亲水头部
(磷酸)




后来,科学家为了弄清楚细胞质膜中脂质的成分类型,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质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构成动物细胞质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为什么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能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质膜?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具膜的细胞器,没有其他膜的干扰,能够获得纯净的细胞质膜。
资料4:科学家发细胞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
已知油脂滴表面吸附有蛋白质则表面张力降低。
推测:细胞质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 。
蛋白质
资料3:美国化学家朗缪尔将磷脂溶于苯中,并与水混合,当苯挥发完以后,磷脂分子在水面上排列成了单层,而且其极性头部浸入水中,疏水尾部浮于水面。
空气和水界面上
单分子排布
一、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细胞质膜的成分
成分 所占比例 在细胞膜构成中的作用
约50% 动物还有少量的胆固醇(磷脂含量最高)
约40%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
数量越多。
2~10% 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
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主要
细胞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来承担。
细胞质膜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脂质
蛋白质
糖类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统一结构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质膜显示“暗—
亮—暗”的三条带。提出“单位膜模型”。
暗带(磷脂)
明带(蛋白质)
提出假说: 。
用“单位膜”静态模型假说能不能解释下述现象?
白细胞追逐并吞噬细菌
细胞分裂
变形虫吞噬食物
不能解释!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红色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进行融合实验。
人细胞与鼠细胞为什么能融合?
实验表明:细胞质膜具有 。(结构特点)
一定的流动性
积极思维:
1972年,科学家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细胞质膜结构的 模型。
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镶在表面
嵌入
贯穿
A
B
D
糖蛋白
磷脂分子
蛋白质
糖脂
(识别功能)
外侧
内侧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支架: 。
②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③糖链(又称糖被)在细胞质膜的 。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贯穿
分布特点:不均匀,不对称。
(1)内容:
外侧
(2)结构特点: 。
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决定功能,细胞质膜的功能有哪些?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二、细胞质膜的功能
维持着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营养物质(氨基酸、无机盐、葡萄糖等)
不需要、有害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
抗体、激素等
细胞合
成并分泌
废物
(CO2、尿素等)
细胞代
谢产生
普遍性
相对性
具有选择透过性
功能特点: 。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接触传递、物质传递、通道传递)
发出信号的细胞
靶细胞
相邻动物细胞间:
细胞质膜互相接触
精卵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方式1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受体
特异性
糖蛋白
方式2
较远动物细胞间:
借助体液
内分泌细胞
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细胞间远距离传递信息示意图
靶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
受体:靶细胞膜上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的位点,一般为糖蛋白。
方式3
相邻植物细胞间 :
形成通道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胞间连丝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否都需要受体?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壁
① 成分:
② 功能:
③ 特性:
纤维素和果胶
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无生物活性
1.植物细胞壁:
2.细菌细胞壁:
3.真菌细胞壁:
肽聚糖、磷壁酸、脂质和蛋白质
主要是多糖,还有少量蛋白质和脂质
低等真菌:纤维素
酵母菌:葡聚糖
高等陆生真菌:几丁质
植物细胞的边界也是细胞质膜,不是细胞壁。
知识链接: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如何用“染色排除法”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活细胞的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台盼蓝染料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因此活细胞不能被染色,死细胞的细胞膜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台盼蓝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死细胞能被染成蓝色。
拓展延伸
C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质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细胞质膜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质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D.细胞质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C
2.下图所示为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细胞质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
C.③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与物质进出无关
D.细胞质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C
3.下列关于细胞质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中 , 错误的是 (   )
A . 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 . 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C . 膜物质是固定不动的
D . 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D
4.下列有关细胞质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质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质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内的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面,细胞外的物质也不能进入
C.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质膜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