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细胞中糖类和脂质 第2课时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细胞中糖类和脂质 第2课时 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苏 教 版 | 选 择 性 必 修 1
第二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课时
阐述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01
尝试设计脂肪的鉴定实验。
02
思考
如果正常人摄食糖类过多会怎样?
—糖在人体内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
细胞中的脂质
2、元素组成:C、H、O
(N、P)
特点:与糖类相比,氧含量少,氢含量多。因此氧化时需
氧更多,产生的水和能量也更多。
3、化学性质:
不溶于水,溶于脂溶性的有机溶剂。
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1、种类:
脂肪、磷脂、固醇
脂质≠脂肪
一、脂质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
甘油
脂肪酸
三酰甘油
资料1:观察分析以下脂肪结构图,说明脂肪由什么元素组成?
◆元素: 。
C、H、O
◆组成: 。
甘油和脂肪酸
◆分布: 。
几乎所有动植物细胞
脂肪具有什么作用?
1. 脂 肪
资料2: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熊冬眠时靠体内的什么物质提供能量,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
熊在冬眠前大量摄取的营养,大部分转化为脂肪储存,既可御寒,也供给冬眠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脂肪的功能
功能1:
细胞内重要(良好)的储能物质
资料3:沙漠炎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不一样,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藏大量的脂肪,当它又渴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体现了脂肪的什么功能?
相对于糖类,脂肪分子元素 含量低,元素 含量高,
氧化分解时需要从环境获得的氧气更 释放的能量 。
C、H

O

脂肪: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资料:
1g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6kJ的能量
1g脂肪氧化分解释放出约39kJ的能量
拓展延伸:同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谁的能量更多?
保温、缓冲和减压
俗语说:“瘦人怕撞,胖人怕热”,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体现了脂肪的什么功能?
功能2:
拓展延伸
植物脂肪与动物脂肪有何区别?
长链上的C原子与H均以单链连接,达到饱和状态。
长链上的C原子与H之间存在双键,为不饱和状态。
多数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植物脂肪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液态。
◆元素:
C、H、O、N、P
磷脂是构成细胞质膜的重要物质。
◆作用:
◆分布:
在动物脑、肝脏及大豆的种子中含量较多。
2. 磷 脂
◆元素:
只有C、H、O三种元素
分类 作用
固 醇 类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合成其他固醇类物质的原料,构成动物 细胞质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 固 醇 类
拓展延伸
晒太阳能将皮肤表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为什么说晒太阳能补钙?
胆固醇与人类健康
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组成元素:
4.蜡
由C、H两种元素组成
分布:
通常分布于生物体的表面,是细胞的分泌物
作用:
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的散失的作用
脂质 组成元素 化学性质 作用
脂肪 C、H、O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丙酮、氯仿 乙醚等 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 C、H、O、 N、P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C、H、O 参与构成细胞膜,人体内参与脂质运输
性激素 促进动物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 促进肠道Ca2+ 和 P的吸收
1.实验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色液染成橘黄色(苏丹IV染色液染成红色)
2.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核桃种子等;载玻片、滴管、滴瓶、培养皿、刀片、镊子、光学显微镜;苏丹Ⅲ染色液、体积分数分别为50%、70%的乙醇溶液
二、探测植物细胞是否含有脂肪
01
03
02
04
①将浸泡过的核桃种子去皮,用刀片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取材)
②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色液,染色3分钟(染色)
③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洗浮色)
④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作临时标本,用显微镜观察(观察)
3.实验步骤:
4.实验现象与结论: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核桃种子的子叶细胞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橘黄色颗粒没有核桃种子的子叶细胞明显,说明核桃种子的子叶细胞脂肪含量高。
D
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脂质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B.胆固醇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没有
D.海豹的皮下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保温的作用
2.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内的脂质具有的功能(   )
A.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B.是构成细胞质膜等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C.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D.催化体内能源物质分解,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天气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