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1.回忆和家人在一起过中秋的情景,借助图画、照片等形式展现。2.了解各地过中秋的习俗。 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习俗,感受节日的快乐。
学中 1.交流自己和家人一起过中秋的情景。2.完成“金牌小导游”评选任务。 通过交流、吟诵等方式,感受中秋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后 了解秋天里还有哪些节日,搜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秋天丰富的节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2.通过吟诵和试写诗歌,进一步感受中秋文化内涵,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中秋文化内涵。
难点
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教师准备
1.PPT课件。
2.准备《“金牌小导游”评选表》。
学生准备
1.准备自己和家人一起过中秋的照片或图画等。
2.搜集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
3.搜集有关咏月或者中秋节的古诗词。
情境导入
一、看一看,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座与节日有关的主题文化园,这里有好听的故事,有好吃的食物,有各种有趣的体验活动。你们想去吗?(生:想)
教师出示图片(教材第10页插图):看看这幅图,你能猜得出大家在过什么节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交流。
预设1:大家在过中秋节。
预设2:院子里摆着一张圆圆的桌子,桌子上放着圆圆的月饼。
预设3: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桌上的饭菜很丰盛,小男孩手指着月亮,好像在说:“月亮真圆、真亮啊!”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还有团团圆圆的一家人,大家多开心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秋文化园,团团圆圆过中秋。(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出示《“金牌小导游”评选表》
师:在我们游览文化园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四个活动,表现出色、得星最多的小朋友将会获得“金牌小导游”的荣誉称号,你想试试吗? (生齐答:想!)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
“金牌小导游”评选表(16★)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 评价标准 得星数
1.寻一寻中秋足迹(小组评) 能快速、准确找到中秋节日期。★
能清楚地分清阳历和农历。★
2.说一说中秋习俗(班级评老师评) 乐于分享,方式多样。★
表述清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尝一尝中秋味道(老师评) 观察仔细,发言积极。★
乐于分享,表述清楚。★
能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品一品中秋文化(小组评老师评) 能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符合主题的古诗词。★★
能清楚地表述自己读古诗的感受。★★
能学着创作小诗或儿歌,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相信通过学习,大家已经初步具备了向别人介绍中秋文化的能力。课后我们将结合实践活动任务继续完善评选表,得星最多的同学将会获得“金牌小导游”的荣誉称号! 我的总得星数
学生交流。
师:看来大家都明白了要求,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开始今天的旅程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游览主题文化园”这一情境,通过观看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调动学生对中秋节的积极情感。同时通过《“金牌小导游”评选表》引出学习任务,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精彩课堂
活动一:寻一寻中秋足迹
师:说中秋,道中秋,中秋节到底是哪一天呢?文化园里有两张日历卡,已经放在大家面前了,分别是今年的和去年的日历(PPT同时出示)。哪些同学能很快在日历卡上找到中秋节?
小组合作圈出中秋节日期,然后派代表上台展示。(相机完成评选表任务一)
师随机采访:你找到的中秋节是哪一天? 怎么找到的?
学生发言。
预设:爸爸告诉我,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就是日历上下面一行的日期,所以我就先找到“八月”,再找到“十五”,那一天就是中秋节啦!
师追问:看到这位同学的答案,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学生发言。
预设:上面一行的日期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大家看一看,我们的日历上有两种纪年方式:一种是公历,也叫阳历,是世界通用的;一种是农历,也叫阴历,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历法。我们国家的中秋节就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啦!关于中秋节,从古至今流传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生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师:瞧,文化园的美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中秋故事。
师播放视频《中秋节的来历》。
视频内容:小朋友们,我是美美老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同时出现了10个太阳,天气变得很热很热,晒干了河流,小花小草也都枯死了。有一个叫后羿的人,勇敢地射下了9个太阳。西王母十分欣赏后羿的勇气,送了后羿一颗仙丹作为奖励。后羿只要吃了这颗仙丹就可以飞到天上住。可是后羿舍不得离开嫦娥,就让嫦娥把仙丹收了起来。有一个坏人知道了这件事,想抢夺仙丹,他趁后羿不在家,冲进了后羿家里。为了不让坏人得到仙丹,嫦娥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吃下了仙丹。吃下仙丹后,嫦娥发现自己飘了起来,还越飘越高,向天上飞去。嫦娥舍不得后羿,于是来到了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住下。月亮上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小兔子陪着嫦娥。从此以后,后羿都只能在夜里望着月亮,思念嫦娥。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喜欢吃的食物,在月亮下祭拜嫦娥,祈求后羿与嫦娥可以早日团圆,也祈求自己的家人平安喜乐。因为人们祭月的这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中间,所以这个节日被叫作“中秋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学生观看。
师总结:感谢美美老师的讲述,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因此,从2008年开始,我国每到中秋节就会放三天的小长假,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欢度佳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从日历上找中秋、在故事中溯中秋的形式,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初步的了解,知道传说故事中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盼。
活动二:说一说中秋习俗
师:同学们,今年的中秋节也快到了。昨天老师逛超市,发现超市里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师出示各类月饼图片,生观看)。中秋节除了和家人一起吃月饼,你们还会怎么过呢?
学生展示相关照片或图画,互相交流(相机完成评选表任务二)。
预设1:我们会和爷爷奶奶一起过节,奶奶会烧许多好吃的菜。大家一起边吃边聊天,很开心。
预设2:我们在院子里边吃月饼边赏月,爸爸妈妈给我讲有趣的神话故事。
预设3:我们吃完饭,会一起看中秋晚会,特别精彩。
师:大家欢度佳节的方式真是丰富多样啊!你们知道吗?中秋节这天,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中秋习俗,让我们继续感受节日习俗不一样的精彩吧!
师PPT出示教材第9页插图内容,学生观看交流,师相机补充。
预设1:我看到一位阿姨和我们过节时一样,也在挑选月饼。
预设2:我看到许多人在赏灯猜谜。过元宵节和中秋节的时候,市图书馆也会组织这种活动,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参加过,很有意思。
预设3: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和家人一起点亮了灯笼,灯笼上有一个“圆”字,他们一定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吧!(师:是的,在有些地区,人们中秋节晚上会点亮灯笼祈福。)
预设4:我看到人们在大街上欢天喜地地打腰鼓。(师:这是一群海外华人,每逢佳节,他们会敲锣打鼓表达庆祝和喜悦之情。)
师:各地的中秋习俗各不同,你还知道哪些中秋习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学生交流分享。
预设1:我听爷爷说北京人过中秋节,亲朋好友会相互赠送兔儿爷,表示平安和吉祥。
预设2:我大姨家在海边,中秋节一家人会一起去观潮祈福。
预设3:爸爸告诉我,在内蒙古草原,人们中秋节时会举办“追月”活动,表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预设4:我通过看书,知道了祭月、拜月习俗。过去,晚上月亮出来后,人们会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把月饼、各种刚收获的新鲜水果,以及用秋天新收获的粮食制作的各种美食摆在桌子上,进行祭月和拜月活动。拜月结束后,大家一起赏月、聊天,之后一家人分食月饼庆祝丰收。
师总结:大家爱学习,愿分享,都是咱们班的学习小能手,老师为你们点赞!不同的习俗、丰富的活动寄托着人们深深的祈盼,为中秋节增添了更多的美好。(师板书:祈盼 美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课前学习任务,以交流分享的形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中秋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中秋节团圆祈福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活动三:尝一尝中秋味道
师:中秋节,团圆夜,大家在一起真开心!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中秋分享,文化园里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分享他家的中秋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请一生朗读教材配文。
师:同学们,这位小朋友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学生交流(相机完成评选表任务三)。
预设1:他们全家去看望爷爷奶奶,一起赏月吃月饼,很高兴!
预设2:听爷爷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预设3:他的姑姑在香港,没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但是打来了问候电话。
师追问:姑姑为什么要打来问候电话呢?
学生发言。
预设:因为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和家人团聚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姑姑远在香港,不能回到家乡,她肯定会想念家人,家人也想念她,打电话可以让彼此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师:是呀,打打电话、聊聊天,这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这也是一种“团聚”。 (师相机板书:思念 团聚)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 类似的体验吗?家人是用什么方式表达思念的?
学生交流。
预设1: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中秋节爸爸妈妈一般都会赶回来和我们一起过节。有一次没时间回来,我们打了视频电话,聊了很长时间,我感觉爸爸妈妈就在我身边。
预设2:我的姐姐在外地上大学,去年过中秋节,我做了一张节日卡片寄给她,她可开心了!
预设3:我的舅舅在国外工作,每到中秋节,他都会跟我们视频聊天,妈妈还会给舅舅寄她亲手做的月饼。
师小结:是呀,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从古至今,中秋团圆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变的心愿。当我们与家人吃着月饼赏月时,当我们欢聚一堂欣赏中秋晚会时,有一些人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和家人团聚。
师PPT出示图片:他们可能是守卫边班的战士,可能是奔忙在救灾一线的消防员官兵,可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可能是正在太空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他们在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守护,守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守护我们的平安与幸福。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这些可敬的人,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预设1:我想对守卫边疆的战士说声“谢谢”。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位在边疆站岗的战士,已经好几年没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打视频电话时,他妈妈都哭了。
预设2:我想对消防员叔叔说声“谢谢”。不管什么时候,火灾就是命令,他们总会放下一切冲向现场。我叔叔就是一名消防员,他很少有时间和我们一起过节,但是我为他骄傲!
预设3:我想对航天员叔叔阿姨说声“真棒”!我觉得他们特别勇敢,特别了不起。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们在空间站工作的画面,感到很自豪!
……
师:无论用什么方式,和家人团聚的心是相通的;无论身在何处,对彼此的思念是相同的——这就是中秋的味道!
师PPT出示: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师生齐读,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材第10页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体验品尝中秋的味道——团聚和思念。 在此基础上,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呈现有关图片,引导学生知道有一些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坚守岗位,在中秋节不能和家人团圆,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敬意。
活动四:品一品中秋文化
师:现代社会,交通的便捷让距离不再遥远,先进的通信方式让团聚多了一些可能。在古代,没有高铁和飞机,没有电话和手机,山高路远,远在他乡的人们思念故乡的亲人时,便会遥望明月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园的“诗词长廊”,感受诗词中的思乡情。
出示《静夜思》,师生共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读着这首熟悉的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来做小老师,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学生交流。
预设1:我仿佛看到天上挂着一轮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好像地上铺着一层霜。
预设2:我仿佛看到诗人正站在窗前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想起家乡和亲人,心里很难过。
通过你们的描述,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月光下,诗人一定在想:家乡现在是什么样子?家人们在做什么?他们是不是也在望着同一轮月亮思念着我?请全体起立,带着你们的理解,配上动作,一起再次吟诵吧!(师生配乐吟诵)
师:不同的地点,同一轮明月,勾起同样的思乡情。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张久龄写下了著名的《望月怀远》,抒发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出示句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师 生共读)
师;这是这首诗中最有名的句子,读着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预设:我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海边,一轮明月正从海面上缓缓升起,他看着升起的明月想念远方的亲人。
师:是呀,无论身在家乡,还是远在天涯海角,此时此刻应该都是在望着同一轮明月,真的是“千里明月寄相思”。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古诗词值得我们去好好欣赏品味。你还知道哪些咏月思亲的佳句?和大家- -起分享吧!
学生小组内交流,大致说说自己对它们的理解。教师巡视参与其中,适当加以指导。
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预设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预设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预设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预设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读了这么多古诗词,你们眼中的中秋月是什么样的?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吧!
出示要求:
1.可以自己独自创作,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创作。
2.可以仿照《静夜诗》写一两句古诗,也可以试着写几句儿歌。(例如:月亮像一朵鲜花,开在蓝蓝的夜空,也开在我们甜甜的心中。)
学生试着创作,师巡视指导。(配乐)
学生交流。(相机完成评选表任务四)
预设1:月亮圆圆像银盘,全家团聚笑开颜。
预设2:中秋圆月挂空中,我把月饼掰两半。那甜甜的味道,在我的舌尖舞蹈。
预设3:月光像碎银,洒在大人们的酒杯中,洒在我们的欢笑声中。
预设4:小院银盘悬,月光洒阶前。仰头问明月,可见亲人面?
师小结:美妙的诗句为中秋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你们真棒!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记生活,大家都能成为小诗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品读诗词、做小诗人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展现出的语言魅力、文化意蕴,让学生愿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时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中秋文化园,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中走来,感受中秋的久远与神奇;从万家团圆的故事中走来,品尝中秋团聚与思念的味道;从古人望月抒怀的诗词中走来,领略中秋文化的独特魅力。愿你们做小小传承者,用行动守护这份团圆的幸福! (师板书:幸福)
最后让我们带着收获,带着美好的心愿,在儿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欢乐游吧!
师播放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爷爷是个老红军哪,
爷爷待我亲又亲哪,
我为爷爷唱歌谣啊,
献给爷爷一片心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回顾“游览过程”进行总结,体现课堂设计的完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以主题儿歌结束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一步感受中秋节的欢乐与美好,感受家人间的和谐与爱。
作业布置
1.学唱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2.搜集重阳节、丰收节的相关资料。
3.回忆自己平时敬老爱老的行为、过丰收节的经历,可以用照片、视频等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一课时
教学特色
1.本课时以带孩子们游览中秋文化园为切入点,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寻一寻中秋足迹,说一说中秋习俗,尝一尝中秋味道,品一品中秋文化。同时通过《“金牌小导游”评选表》引出学习任务,目标明确、富有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意识。
2.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源,感受中秋文化。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生活体验,通过交流进一步领悟传统节日内涵。
3.问题、活动设置合理,评价表目标明确、适切,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课堂评价
一、选择题
1.中秋节的习俗有( )。
①吃月饼 ②赏灯猜谜 ③点亮灯笼祈福 ④观潮祈福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2.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
A.张九龄
B.李白
C.王维
二、判断题
3.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圆的节日。( )
4.小力的爸爸是一名交通警察,中秋节需要加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节,小力非常生气。( )
答案
1.C 2.B 3.√ 4.X
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为中秋文化园画一张宣传海 报。
活动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做小小文化传承者的意愿。
活动过程: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画一张中秋文化园宣传海报。
2.把宣传海报带到学校,张贴在班级作品展示栏中,和同学分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