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清单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学前 1.学唱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2.搜集重阳节、丰收节的相关资料。3.回忆自己平时敬老爱老的行为、过丰收节的经历,用照片、视频等进行记录。 感受节日的美好,联系生活体验,初步认识重阳节、丰收节。学中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生活体验,围绕三个活动展开交流分享。 通过小组交流展示,了解重阳节、丰收节的起源、习俗,初步感知节日文化内涵,学会感恩,培养敬老爱老的好习惯,认识到努力才会有收获。学后 结合课堂学习,填写《“我是敬老小能手”行动卡》,并根据行动内容进行评价。 将课内任务延展到课后,进一步强化敬老爱老的意识,主动养成敬老爱老的好习惯。◆教学目标1.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初步感知敬老节的文化内涵,激发尊老敬老之情。2.通过敬老行动实践,懂得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敬老爱老的好习惯。3.了解丰收节的现代意义,感受秋天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懂得努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感知重阳节文化内涵,了解丰收节的现代意义,感受文化多元性。难点学会感恩,培养敬老爱老的好习惯。◆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我是敬老小能手”行动卡》。2.PPT课件。3.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四组:“故事讲述组”“习俗解说组”“行动展示组”“丰收分享组”。学生准备1.学唱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2.搜集重阳节、丰收节的相关资料。3.回忆自己平时敬老爱老的行为、过丰收节的经历,用照片、视频等进行记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儿歌你们学会了吗?(生齐答:学会啦!)一起唱起来!师播放儿歌,师生齐唱。师:“爷爷为我打月饼,我为爷爷唱歌谣”,多么温馨的画面,多么深厚的祖孙情!秋天里,还有哪些节日也会如此美好呢?[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齐唱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与上节课教学保持连续性,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精彩课堂活动一:重阳习俗我来说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中秋节过后,我们将迎来秋天里另一个传统节日,它就是一(生齐答)重阳节。重阳节是什么时候?生交流:农历九月初九。师:在我国古代,九被看作是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来听听咱们班的小故事家们给大家带来的故事。请故事讲述组学生接龙讲述,师PPT出示故事内容: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和睦。然而,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使得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看到乡亲们不断死去,非常着急,决定求仙学艺,为民除害。桓景访遍了天下名山,终于寻访到在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拜费长房为师,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降魔的武艺。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今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害人,让他赶紧回乡为民除害。他送了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又嘱咐桓景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小登上附近的一座山。他把茱萸叶分给大家,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一口。中午时分,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从此,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作“重阳节”。师:感谢小故事家们带来的有趣故事!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关于重阳节来历的说法还有很多,有的说是为祭祀火神,有的说是因农作物丰收时祭谢祖先而设……这个古老的节日传到现代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意思,所以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敬老节”,体现全社会对老人的祝福与关爱。那么,重阳节又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来听听习俗解说组的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讲解吧!习俗解说组学生交流。师出示教材第11页插图(场景一“古人重阳思亲”):预设1: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预设2:我知道在古代,重阳节人们会爬山登高、插茱萸。诗的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说到了在王维的家乡人们过重阳节的习俗。预设3:我在读这首诗时,通过查资料了解到,“爬山登高”可以锻炼身体、欣赏秋景,在古代还有“步步高”的意思;“插茱萸”是因为茱萸可以驱虫祛湿,人们用茱萸辟邪求吉。预设4:我和妈妈也一起读了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的也是重阳节习俗。妈妈说古人把菊花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师出示教材第11页插图(场景二“家人赏菊”、场景三“与爷爷一起登高”)预设5:古代,重阳节人们会登高、赏菊,这些传统代代相传,现在每到重阳节,家人也还会一起登高望远,或者去公园赏菊花。瞧,图片上的人们多开心!预设6:我还听爷爷说,在有些地方,重阳节人们会吃重阳糕。.....师小结:真是一群认真的小小解说员,此时应该有掌声。(生齐鼓掌)[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故事讲述组、习俗解说组学生的交流分享,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初步感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活动二:爱老敬老在行动师:重阳节又叫“敬老节”,那么如何通过这些传统习俗表达我们对老人的爱与尊敬呢?我们一起来看故事《重阳节》。师出示教材第11-12 页绘本故事《重阳节》,请一名学生上台与老师合作讲故事。师提问:故事中的小男孩和他的妈妈是怎么做的?你从这个故事里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发言。预设1:小男孩和妈妈一起做重阳糕时,特意加了奶奶喜欢的蜜枣,希望奶奶生活甜蜜、步步高。预设2:重阳糕做好后,小男孩把糕点端到奶奶面前给她吃。我能感受到他们非常爱奶奶。预设3: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像小男孩和他的妈妈一样,尊敬关爱家中的老人。预设4:重阳节我们还可以陪爷爷奶奶去公园赏花,去登高赏景。他们一定也很开心!.....师小结过渡:金色的秋天,我们把最好的糕点送给老人品尝,我们陪老人共同欣赏最美的景色。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就是他们在重阳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当然,尊老敬老不应只在重阳节这一天,更应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瞧,行动展示组的同学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做法啦!行动展示组学生交流。预设1:(出示照片)这是我和爷爷下棋时爸爸拍的照片。瞧我爷爷多高兴!我平时一有空就会陪爷爷下棋、帮他浇花。爷爷常夸我是他的好孙子!预设2:我外婆很辛苦,每天都要去我家给我们做饭、洗衣。我很爱外婆,所以每天放学回到家,我就会给她捶背,陪她散步。预设3:(播放视频)爸爸妈妈和我非常爱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瞧,节假日我们会带着他们一起出去游玩;饭桌上我会给他们盛饭;妈妈会买他们需要的按摩椅;我们还会陪他们一起散步聊天、陪他们去医院看病、教他们用智能手机…………师追问:在家中,我们是敬老爱老的好孩子,走出家门遇到老人,我们该怎么做呢?师出示一组图片:楼梯上缓慢上楼的老人、公交车上站立着的老人、马路上拄着拐杖的老人、敬老院里的老人……先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师巡视随机指导。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班级交流。预设1:在楼梯上碰到老人上楼,我们应该站在一旁,不着急不催促,等老人走过后再走。预设2: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没座位,如果我有座位,我会主动让座。预设3:老人过马路很危险,我们应该扶着他过马路。预设4:敬老院的老人很孤单,我们可以在老师或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经常去看望他们,给他们带礼物,为他们表演节目,他们一定很开心。.....师小结:是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我们行动起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让这一传统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开出更美的花! (师板书:敬老 爱老)[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联系绘本故事、教材内容、自身经历,让学生思考、讨论爱老敬老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白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好习惯。活动三:欢欢喜喜庆丰收师:走进秋天,我们还会收获劳动带来的丰收的喜悦。快看,一群小朋友带着丰收的果实向我们走来啦!师(出示教材第12页第一幅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预设1:有的小朋友抱着瓜,有的拿着一大把刚采摘的花生、蔬菜。预设2:大一点的小姐姐挑着筐、抱着筐,筐外面都贴着大大的“丰”字。她们笑得好开心!追问:秋天会收获哪些果实呢?丰收分享组的同学们知道得可不少,让他们来告诉大家吧!丰收分享组学生交流。预设1:果园里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石榴树上的石榴也熟了。预设2:我奶奶家的葡萄架上挂满甜甜的葡萄,柿子树上的柿子像小灯笼。预设3:(出示照片)秋天,去农村田野里,我们会看到金灿灿的稻子、白白的棉花,还有红薯、土豆、玉米。师:是呀,从春到秋,农民伯伯要洒下很多汗水才能换来田间、果园的大丰收,他们怎么能不开心呢?每到这个时节,各地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欢庆丰收,分享喜悦。师出示教材第12页插图(晒秋、庆丰收联欢会):师:在我国南方山区,大部分地方会在秋季晾晒农作物和果实,这就是“晒秋”。我们班有个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去安徽歙县看过晒秋,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分享。师播放学生课前录制的视频《看晒秋》:视频内容:大家好!去年秋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安徽歙县游玩,那里风景优美,“晒秋”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走进小山村,家家户户会在房前屋后、窗台、屋顶用竹篾盆架晒或者挂晒辣椒、玉米、南瓜、菊花、灯笼柿等,五颜六色,可好看啦!为什么要晒秋呢?村里的一位伯伯告诉我们,晒秋是他们的传统农俗,山区气候潮湿,晾晒农作物可以让它们保存得更长久,同时也是劳动成果的展示。听爸爸说,近年来晒秋已经成为一种节庆特色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进一步带动了经济发展,农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师小结: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除了晒秋,有的地方还会举办庆丰收联欢会,他们敲锣打鼓,唱歌跳舞庆祝丰收,抒发喜悦。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展现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2018年,我国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师PPT出示日历:谁来找--找今年的秋分日在哪一天?(生上台图画)师:一下就找到了,你真棒!那你知道今年是第几个丰收节吗? (生答,其余学生在教材第12页括号内填写)为庆祝丰收节,感谢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交流。预设1:“谁知盘中贤,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饭。预设2:不仅是米饭,还有蔬菜、水果等都不能浪费,它们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预设3:我们可以把秋天的果实画成一幅画,展示丰收。预设4:我们可以自己动手,用彩纸、黏土等制作各种果实,办-一个“迷你丰收展”庆祝丰收。[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庆丰收为主线,通过丰收分享组学生的交流分享,以“晒秋”这一传统农俗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丰收节的意义,学会感恩,懂得有努力才会有收获。师小结:懂得感恩,学会创造,这是你们的收获,老师为你们骄傲!(师板书:感恩创造)课时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故事走进重阳,在分享中学会爱老敬老;我们满怀喜悦走进丰收节,在分享中学会感恩和创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老师为你们出色的表现点赞,送给你们一首好听的《丰收之歌》,祝福你们在成长的路上也能通过努力“编成一个丰收的大花环”!师播放儿歌《丰收之歌》:田野上庄稼都已收割完毕,大麦小麦收进仓库,干草堆成一堆。果园里甜美的水果已摘完,背起筐儿欢欢喜喜回家庆丰年。采果的劳动者不会白流汗,新摘的果儿我们大家都来尝一尝。辛苦的种田人将得到酬谢,金黄的麦粒补偿他们一年的血汗。欢乐中别忘了旁人的苦难,让我们去帮助别人慷慨又大方。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唱着歌儿编成-一个丰收的大花环。作业布置填写《“我是敬老小能手”行动卡》,每做完一件,请家人为你贴一个笑脸,一个月后开展“敬老行动分享会”,得笑脸最多的同学将被评选为“敬老之星”,在班级展示墙展示。“我是敬老小能手”行动卡“我是敬老小能手”行动卡学校 班级 姓名时间 地点 人物 敬老行动 笑脸栏 备注板书设计第3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敬老 爱老感恩 创造教学特色本课时承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围绕“重阳习俗我来说”“爱老敬老在行动”“欢欢喜喜庆丰收”三个活动展开。结合活动和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故事讲述组”“习俗解说组”“行动展示组”“丰收分享组” ,教学中,用现场讲述、播放视频等方式,尽量让每组学生都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分享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了解丰收节的现代意义,培养敬老爱老的好习惯,学会感恩,懂得有努力才会有收获。课堂评价一、选择题1.下面( )是重阳节的习俗。A.包饺子B.吃月饼C.登高2.丰收节时,人们会( )表达喜悦之情。A.放烟花B.唱歌跳舞C.以上两个都是二、判断题3.重阳节要插艾草驱虫。( )4.给爷爷奶奶捶背是敬老爱老的行为。( )5.我国南方山区一般会举行晒秋活动庆祝丰收。( )答案1.C 2.B 3.× 4.√ 5.√实践活动活动名称:丰收节小画家。活动目的:从课上学习延伸到课下体验,学生进一步了解丰收节,学会感恩。活动过程:用彩笔画出秋天的丰收景象,并写一句话表达对农民伯伯的感恩之情。(可以自己独主创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