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山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南极星,现阶段所指的是南极座o星,位于地轴南极的延伸方向附近,肉眼观测难度较大。如图所示照片是冬季在南极洲南乔治亚岛哈克冰川上朝向南极星方向连续曝光拍摄的星迹图片,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摄像机镜头不调整情况下,某日22时观测到恒星M处于图中位置,则次日再次观测到M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是( )
A. 21时3分56秒 B. 21时56分4秒
C. 22时0分0秒 D. 22时3分6秒
2. 图中恒星M视运动的角速度和方向分别为( )
A. 约15°/小时,逆时针 B. 约1°/天,顺时针
C. 约15°/小时,顺时针 D. 约1°/天,逆时针
我国新疆、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并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的太阳能路灯。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完成下面小题。
3. 与浙江相比,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 )
A. 垂直转动角度较大 B. 垂直转动角度较小 C. 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D. 水平转动角度较小
4. 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 “花朵”朝向西南 B. “花朵”朝向东南 C. 影子朝向正北 D. 影子将会变长
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2日12:19,北半球将迎来冬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此刻,日期为2019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
A. 0 B. 1/3 C. 1/2 D. 2/3
6. 若黄赤交角变为25°,则与原来相比,此日( )
①太阳直射点南移 ②太阳直射点北移
③北京昼长变长 ④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为约25°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破火山口是指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口由于后期受自然或人工的破坏而成为的不完整的火山口,多数破火山口都是火山喷发之后火山锥下方空虚陷落而形成的。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部分破火山口区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火山带的直接成因是( )
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B.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拉伸
C.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D.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张裂拉伸
8. 与通常火山口相比,破火山口( )
A. 形状规则 B. 面积更大 C. 锥体更高 D. 坡度更陡
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10. 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 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 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 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 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玛纳斯河源于天山,源头海拔5290m,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了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这一区域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下图为玛纳斯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地貌a是( )
A. 峡谷 B. 冲积扇 C. 河漫滩 D. 三角洲
12. 下列关于图中地貌a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表颗粒物粒径南小北大 B. 堆积物颗粒分选性较差
C. 堆积体因河流汇集呈扇状 D. 地势较平坦且有一定坡度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图a为某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 岩浆侵入—岩层弯曲—岩层断裂 B. 岩浆侵入—岩层断裂—岩层弯曲
C. 岩层弯曲—岩浆侵入—岩层断裂 D. 岩层断裂—岩层弯曲—岩浆侵入
14. 关于图a中岩层,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处可能找到化石 B. ②处为陆相沉积物堆积
C. ③处岩层所在地质构造为背斜 D. ④处所属岩石对应图b中的戊
羊背石是冰床上坚硬的基岩在冰川侵蚀后被部分保留下来的、椭圆形的、微微凸起的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犹如羊群伏在地面。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运动方向,坡向判断方法同新月形沙丘类似,读羊背石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以下地区,最可能观察到羊背石的地区是( )
A. 北冰洋 B. 东非高原 C. 青藏高原 D. 黄土高原
16. 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下列关于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陡缓及其成因判断正确是( )
A. 迎冰面坡缓—以冰川磨蚀为主 B. 迎冰面坡陡—以冰川挖蚀为主
C. 背冰面坡陡—以冰川磨蚀为主 D. 背冰面坡缓—以冰川挖蚀为主
汉江盆地位于陕西南部秦岭与大巴山之间,2022年6月3日夜间至4日清晨,该地经历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降水量大。下图为汉江盆地及周边区域6月3日20:00的环流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时刻,影响汉江盆地的天气系统为( )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气旋
18. 本次降水过程汉江盆地降水量大,主要是因为( )
①暖气团快速爬升,触发强对流②山风势力强,增加降水量
③天气系统受地形阻挡,移动速度慢④西北气流强,水汽含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如图为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阴影区为降水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图中①②两地
A. 气温:①地高于②地 B. 气压:②地高于①地
C. 风速:②地大于①地 D. 降水强度:①地可能大于②地
20. 关于①②两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冷锋,②为暖锋 B. ①锋过后,气温升高
C. ②锋过后气压升高 D. 该天气系统出现在南半球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B. ②气压带由于热力原因形成
C. ⑤风带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D. 在⑥风带的影响下气候湿润
22. 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 B. 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C. 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 D.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下图示意野生食草动物迁徙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当角马群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南部享受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 )
A. 东北信风带控制 B.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 东南信风带控制 D. 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24. 东非高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地形地势 B. 热带雨林气候--太阳辐射
C. 热带沙漠气候--东南信风 D. 热带季风气候--热力环流
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
材料二左图示意渭河流线,右图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
(3)每年9~10月,渭河流域受降水影响,会不同程度发生秋汛,分析秦岭对渭河秋汛的影响?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早全新世,澳大利亚古季风盛行,西北部地区经历了一个显著的湿润期。如图示意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及古季风风向。
(1)指出M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气候特征的成因。
(2)说明古季风的形成过程。
中山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4题答案】
【答案】3. B 4. B
【5~6题答案】
【答案】5. D 6. B
【7~8题答案】
【答案】7. A 8. B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D
【11~12题答案】
【答案】11. B 12. D
【13~14题答案】
【答案】13. C 14. D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A
【17~18题答案】
【答案】17. A 18. B
【19~20题答案】
【答案】19. D 20. A
【21~22题答案】
【答案】21. D 22. D
【23~24题答案】
【答案】23. B 24. A
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25题答案】
【答案】(1)北侧颗粒物较小。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
(2)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
(3)入秋后的9~10月,我国雨带从华北,东北南撤;在该过程中,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雨带在秦岭以北徘徊形成雨季,带来渭河汛期。
【26题答案】
【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2)变弱。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量变小。
(3)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
【27题答案】
【答案】(1)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气候特征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2)当气压带位置偏南,此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左偏形成西北风,因此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形成古季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