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之《行路难(其一)》课件 (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诗词三首》之《行路难(其一)》课件 (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他面对权贵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身处困境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流放夜郎时: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
代表作品:《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少年立志与初游
14岁:立“济苍生,安社稷”之志,苦读习剑;
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蜀,漫游长江一带,诗名初显。
仕途起落
42岁:经推荐奉诏入京,任供奉翰林,获“御手调羹”荣宠;
44岁:因才遭嫉、受谗言,“赐金还乡”变相撵出朝廷,仕途受挫。
漫游寻路与创作
44-46岁:离长安后漫游,与杜甫、高适相遇结友;46岁,续游全国,与宗室联姻谋机遇;
46-54岁:辗转中创作大量诗作,抒怀才不遇之情。
乱世蒙冤与遇赦
54岁:安史之乱起,入永王幕府欲献计平乱;
56岁:因永王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落幕
贫病交加依附族亲,仍坚持创作; 最终“赋歌长辞”,留不朽诗篇传世。
走进李白
行路难
李白
预习检查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zūn
dǒu
zhù


示范读,自由读,随机展
——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抑扬
朗读语气:
低沉缓慢、沉郁顿挫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停顿多且长,带着悲愤、忧思、无奈或沉重的情感,“顿” 在重音,“挫” 在停顿,传递压抑中的力量。
激昂高亢、坚定自信
语调上扬、气势充沛,语速稍快但不仓促,重音突出,充满力量感,能传递豪迈、壮志、悲愤或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意理解
师生共读——结合注释,读懂诗意,想象画面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喝,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塞:堵塞。 川:河流。 太行:太行山,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坐在碧溪边钓鱼,又想象梦中在日边乘船远航。
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蹯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处何方。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远渡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会,一定,必然。 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
诗歌鉴赏
借助赏析“三步走”,鉴赏诗句之美,感悟作者情感变化。
第一步:品读,在读中感悟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场面、人物、事物的特点/形象);
第二步:情感?品质?形象?心理?
第三步:手法判断;
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出宴会的丰盛,渲染欢乐气氛,以乐景衬哀情,为下文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
1.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歌鉴赏
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什么画面?感悟到了什么情感?
2.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什么画面?感悟到了什么情感?
动作和神态描写,“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以及“茫然”,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激荡起伏的心情。
诗歌鉴赏
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什么画面?感悟到了什么情感?
诗歌鉴赏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比喻、对偶,用“雪满山”和“冰塞川”,比喻人生道路艰难险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表达了诗人无法实现理想的苦闷和迷茫。
此句诗是写实吗?
不是,是想象、虚写。
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什么画面?感悟到了什么情感?
诗歌鉴赏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多角度鉴赏句子?修辞?表达方式?句式?
直抒胸臆,运用反复的修辞,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强调仕途的艰难,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与迷惘。
品读诗句,你读出了什么画面?感悟到了什么情感?
诗歌鉴赏
6.多角度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角度一:用典,运用“长风破浪”典故,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主旨)
角度二:“破”“挂”两个动词,富有动感,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南朝宋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诗歌鉴赏
思考:在现实中,你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呢?为什么?
人们往往在处于困难或遭遇挫折、苦闷时自我安慰和鼓励时引用它。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者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诗歌鉴赏
欢乐
苦闷
希望
失望
宴饮场景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展望未来
神游千古
回到现实
迷惘
乘风破浪
自信
品读诗句,感悟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
作者的情感变化由苦闷忧郁到不甘沉沦,继续追求,然后希望被重用,最后到乐观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主要表现在夸张上。
①词语的夸张:金樽、斗十千等这些夸张的词语写了宴会的奢华;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主要表现在奇特的想象上。
②诗人用“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样夸张的自然景象,象征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行路难
(其一)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心事重重,四顾茫然
积极乐观
自信坚强
世事艰难,怀才不遇
缅怀古圣,光明在前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
艰难
希望
追求
苦恼
用典精当。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从而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自比宗悫,可见其志向远大。
写作特色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写作特色
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素质拓展
知命不畏,勇往直前,成就自我
·6岁时踩着板凳煮粥的孩子,26岁真的站上《感动中国》领奖台了!
· 庞众望出身河北沧州贫困家庭,父亲患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残疾,6岁时还查出先天性心脏病,靠全村凑钱完成手术。
· 成长中,他一边捡废品补贴家用、照料家人,一边刻苦学习,高中获多项全国学科竞赛奖项。
· 2017年高考,以744分(含清华“自强计划”加分)成沧州理科状元,考入清华精密仪器系。
· 本科婉拒社会资助,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学业;2021年留清华直博,读博期间发表多篇SCI论文、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 2025年获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庞众望: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
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
·桂海潮出身于云南施甸县姚关镇一个小山村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桂海潮立下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
·高中生涯,废寝忘食的学习,顺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
·博士毕业后,发表20余篇SCI学术论文
·2017年,回到母校,成为航天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5月30日,桂海潮将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随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出征。
桂海潮:从小镇少年开局,志在四方,到奔赴宇宙摘星星,实现了人生机遇的突围,命运永远都是在掌握我们自己手中。
课堂练习
1.《行路难》中用“ , ”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
2.用宴会的丰盛热闹反衬诗人内心苦闷的句子: , 。
3.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困难与挫折常常伴随着我们,我们要用《行路难》中 , ”来激励自己。
4.诗中用连续的动作描写,表现作者内心苦闷的句子是:
,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5.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 。
6.诗中表现诗人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的诗句是: , 。
7.借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世路艰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8.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A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2 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ié xiè
1.请结合具体诗句,从 “抒情方式” 与 “意象运用” 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两首诗情感表达手法的差异及其效果。(10 分)
抒情方式差异:
①李白:间接抒情。借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的动作,藏苦闷与迷茫;以 “长风破浪”“云帆沧海” 的意象寄理想,表现了作者的自信与乐观。
②鲍照:直抒胸臆。“拔剑击柱长叹息” 直接泄愤,“安能蹀躞垂羽翼” 用反问表抗争,结尾 “圣贤尽贫贱” 直抒寒门绝望,情感直白酣畅,显门阀制度下的沉痛。
意象运用差异:
①李白:用 “象征化壮景”。“冰塞川”“雪满山” 象征仕途阻碍,“云帆济沧海” 托豪迈理想,以壮阔意象显困境、强感染力。
②鲍照:用 “生活化小景”。“弄儿床前”“看妇织机” 写罢官日常,反衬被迫退守的无奈,与开篇激烈动作形成反差,显寒门绝望的真实性,易共情。
2.下列对两首诗情感表达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以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的动作细节间接传情,未直言 “愁”,却暗含苦闷与迷茫,属间接抒情;鲍照 “拔剑击柱长叹息” 则以动作加直接感叹,直白宣泄愤懑,属直抒胸臆。
B. 李白用 “冰塞川”“雪满山” 的壮阔意象象征仕途阻碍,意象具象征意义;鲍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以日常场景衬托内心无奈,意象偏生活化,无象征指向。
C. 李白借 “姜尚垂钓”“伊尹梦日” 的典故,暗含 “才华终将被识” 的期待,典故起激励作用;鲍照用 “圣贤尽贫贱” 的普遍现象自比,典故侧重引发寒门士子的共情,强化绝望感。
D. 李白诗中 “行路难,行路难” 的反复句式,节奏急促,凸显内心的焦灼;鲍照诗以五言为主,句式规整,如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节奏平缓,消解了开篇的愤懑情绪。
D.鲍照诗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的平缓句式,并非 “消解愤懑”,而是以看似平静的日常场景,反衬 “弃置罢官” 后的无奈与不甘,为结尾 “自古圣贤尽贫贱” 的绝望感慨做铺垫,节奏平缓更显情感的沉重,而非消解愤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