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2.2 养成亲社会行为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统编版)八年级上01议题一:善行之意:解读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与表现议题二:善行之义:探寻亲社会行为的价值与意义02总议题:善行聚暖意,共筑亲社会03议题三:善行之为:践行亲社会行为的方法与路径自主预习12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表现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核心素养目标理解亲社会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和谐”理念。(政治认同)通过实践亲社会行为,形成积极乐观、善于合作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乐于助人、谦让分享的道德品质,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公德意识。(道德修养)明确青少年在亲社会行为中的角色担当,增强参与社会服务的责任感。(责任意识)课前导入思考:你如何评价姜某放弃考试救同学的行为?善行之意:解读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与表现生活观察学校组织八年圾学生参加宣传“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几位同学就此展开了讨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必要尽加社会实践活动。节能降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都应该出一份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提示:赞同小王、小孙、小张的观点。理由:节能降碳活动有助于:①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③提升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修养,促进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亲社会行为——观察思考以上同学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笔记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表现?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利他、利社会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含义表现哪些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①②③④小试牛刀善行之义:探寻亲社会行为的价值与意义案例分析:小张的“多管闲事”小张的同桌因腿部受伤行动不便,小张每天主动帮他打饭、整理书包。但班上部分同学嘲笑他“讨好别人”“浪费时间”“吃亏行为”,甚至有传言说小张是为了“竞选班干部拉票”。某天,小张因帮同桌打饭而迟到,被老师批评,同桌也因自卑拒绝再接受帮助。探究新知思考:小张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他的行为是否只是‘吃亏’行为?”提示: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探究新知5月10日,山东烟台一名职教高考考生姜昭鹏在赶考途中,途中同行同学突发疾病,伴有心脏骤停症状,姜昭鹏利用在学校专业课中学到的急救知识,与网约车司机王涛合力展开了一场7分钟的“生死救援”。姜昭鹏抵达考场时已超过考试入场时间30分钟,按规则无法参加职教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尽管事后山东省招办回应“按规定春季高考不允许补考”。但姜昭鹏帅气地表示:“不后悔,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 5月14日,烟台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人员来到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授予姜昭鹏和王涛“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14日发布公告:考生姜某在与同学乘车赴考点途中,因抢救并护送突发心梗的同学就医耽误参加首场语文考试,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某参加考试。思考:姜同学、网约车司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 接纳与认可;②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 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笔记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1)必要性: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2)重要性: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善行之为:践行亲社会行为的方法与路径今天,很多青少年走进社会课堂,参加社区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出力献策,参观现代化工厂,体会科技变革的力量,参观博物馆,感受人类文明成果的灿烂辉煌。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探究新知整理社区阅览室图书参观新能源工厂参观博物馆参加防风治沙活动结合上述材料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笔记3.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②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 社会生活。③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 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分享你在社会、学校、家庭的那些亲社会行为。并说说你是如何养成这些亲社会行为的?交流分享:课堂小结——思维导图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式(途径)含义重要性人际交往社会实践随堂练习1. 初中生小东在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后,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正在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小东的经历告诉我们( )①青少年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②只有参加公益活动,我们才能获得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④相比在学校学习,我们从公益活动中取得的收获更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随堂练习随堂练习2.““研”途皆课堂,“学”中促成长,研学旅行是青少年素质拓展和德育教育的一个全新的形式。目前,“研学游”在中小学校园蔚然成风,中小学生纷纷走出校园,体验社会生活,感知社会变化。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学生( )A.关心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B.热爱实践活动,代替理论学习C.培养自强品质,战胜各种挫折D.享受物质生活,充盈精神世界A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本单元《走进社会生活》聚焦“社会生活”,意在明确走近、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的必经之路,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明确参与社会生活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主动融入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本单元作为八上的起始单元,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 认识基础。 本单元共设计三课,分别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共建网络美好家园”本节课“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是“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第二框内容,本课聚焦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 “社会身份的多重性”“社会关系的类型”“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 三个维度,引导学生理解 “人是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的建设者”。教材以“生活观察 — 理论归纳—实践应用”为主线,结合学生熟悉的社会场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培养“积极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学情分析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来看,他们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不仅需要来自家庭、同伴、老师的认可,而且需要获得更富社会性的存在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处于自我建构的心理关键期,对“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期望的那个人”等自我建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中学生这种强大的自我建构需求是其心理成长的迫切需要,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基于以上学情,教材第一课设计了“认识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框内容。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特点;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营养基”,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核心素养分析理解亲社会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和谐”理念。(政治认同) 通过实践亲社会行为,形成积极乐观、善于合作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培养乐于助人、谦让分享的道德品质,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公德意识。(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升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积极乐观、合作包容的人格品质。 明确青少年在亲社会行为中的角色担当,增强参与社会服务的责任感。(责任意识)教学重点重点:理解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及具体表现。教学难点难点: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核心途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思考:你如何评价姜某放弃考试救同学的行为? 教师小结:姜同学的行为不仅挽救了同学宝贵的生命,更传递了“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正能量,是亲社会的行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活已有经验,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二、讲授新课 议题一、善行之意:解读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与表现 活动一:p12【生活观察】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小结:赞同小王、小孙、小张的观点。 理由:节能降碳活动有助于: ①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提升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修养,促进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二: 小结:亲社会行为。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教师总结: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表现?P13 含义: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表现: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 议题二:善行之义:探寻亲社会行为的价值与意义 活动一: 小结: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活动二 小结: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 接纳与认可;②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 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教师总结: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13 ①重要性: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必要性: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议题三、善行之为:践行亲社会行为的方法与路径 活动一: 教师总结: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P14 (2)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方法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 ②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③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学生交流讨论,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和讨论,将抽象的 “社会特点” 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三、课堂练习 1. 初中生小东在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后,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正在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小东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青少年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只有参加公益活动,我们才能获得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④相比在学校学习,我们从公益活动中取得的收获更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研”途皆课堂,“学”中促成长,研学旅行是青少年素质拓展和德育教育的一个全新的形式。目前,“研学游”在中小学校园蔚然成风,中小学生纷纷走出校园,体验社会生活,感知社会变化。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学生( ) A.关心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B.热爱实践活动,代替理论学习 C.培养自强品质,战胜各种挫折 D.享受物质生活,充盈精神世界 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自主分析,掌握答题技巧,培养思辨能力。四、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和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2. 强调养成亲社会行为对自我发展和创造未来的意义。 做好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知识。 及时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建立好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教学建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案.docx 【议题式教学】2.2养成亲社会行为 .pptx 视频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