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学 校:学 科 组:任 课 教 师:学 期:二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概况一、教材综述 二、教学措施 备注本册科学共设四个单元,16 课时内容,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的 15 个主要概念,具体分布如下: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颜色、形状、软硬等特征,可依据特征描述和区分。 2.常见材料(如木头、金属、塑料等)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用途与性质相匹配。 3.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常见的力有推力、拉力等。 4.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强弱、高低与振动有关。 生命科学领域 5.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阳光、水、空气、土壤),生长过程中形态会发生变化。 6.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各器官具有特定功能。 7.常见动物具有独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可按一定标准分类。 8.动物的生长过程会经历不同阶段,存在变态或非变态发育现象。 9.人体的感官(眼、耳、鼻、舌、手)能感知外界信息,感官功能各有不同。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0.太阳是重要的光源和热源,一天中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有规律。 11.天气有晴、阴、雨、风等多种类型,可通过云量、降水等特征判断天气。 1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表面有陆地、海洋、河流等不同地形。 技术与工程领域 13.工具是辅助人们完成任务的装置,不同工具有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 14.设计与制作简单产品时,需考虑材料选择、功能需求和安全性。 15.工程实践中需经历 “设计 — 制作 — 改进” 的基本过程。 其中,1、3、5、7、10、13、15 为本学期重点概念。教学中遵循 “生活化、探究化、低难度” 原则,结合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实物观察、简单实验、生活联想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认知,同时注重培养初步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对自然现象和动手操作活动兴趣浓厚,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科学探究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弱,且个体动手能力差异较大。教学中需兼顾 “兴趣维持” 与 “基础能力培养”:一方面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观察、记录方法,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 “科学源于生活” 的认知。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严格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立足教科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以 “探究式学习” 为核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1.立足教材设计探究活动:结合教科版教材 “问题导向、活动载体” 的特点,设计观察、实验、对比、分类等简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 2.强化生活化教学衔接: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如家中的材料、校园的植物、日常的天气变化等),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降低认知难度,增强学习实用性。 3.注重直观教具运用: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短视频等直观资源,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如 “振动发声”“力的作用”)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现象,帮助学生理解。 4.培养基础探究习惯:从 “明确观察目的”“简单画图记录”“整理实验材料” 等基础环节入手,逐步规范学生的探究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实施分层评价激励:采用 “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 的方式,针对不同能力学生设置分层任务,通过 “小红花”“探究小能手” 等表彰形式,增强学生自信心。 6.整合家校课程资源:鼓励家长配合开展家庭科学小活动(如 “观察家里的材料”“记录一周天气”),拓展学习场景,形成家校协同的教学氛围。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9.1-9.5 始业教育 11.1 认识物体的特征 19.8-9.12 1.2 区分不同的材料 11.3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19.15-9.19 第一单元巩固(物体与材料) 12.1 推力和拉力 19.22-9.26 2.2 让物体动起来 12.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9.29-10.5 国庆节 —10.6-10.10 2.4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1第二单元巩固(力与声音)10.13-10.17 3.1 植物的 “身体” 13.2 植物的生长变化 110.20-10.24 3.3 认识常见动物 13.4 动物的生长过程 110.27-10.31 第三单元巩固(植物与动物) 14.1感官总动员11.3-11.7 4.2太阳与影子 14.3 认识天气 111.10-11.14 4.4 工具的妙用 14.5 设计小工具 111.17-11.21 第四单元巩固(感官、天气与工具) 111.24-11.28 趣味科学实践:小小发明家 1期中复习与检测 112.1-12.5 期末复习(一):概念梳理 112.8-12.12 期末复习(二):探究方法回顾 112.15-12.19 期末复习(一) 112.22-12.26 期末复习(二) 112.29-1.2 期末测验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