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教粤人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一、选择题(2024七上·新会期中)2022年热映的科幻电影《独行月球》,讲述了人类为抵御小行星“π”的撞击,在月球部署月盾计划,拯救地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左图为独行月球影视图,右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月球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月球的是( )A.地月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可观测宇宙3.小行星“π”最可能来自(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金星与地球之间C.地球与火星之间 D.火星与木星之间【答案】1.D2.B3.D【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解析】【点评】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的密集区域,估计此地带存在着50万颗小行星。小行星在这条环带内围绕太阳运行,其中,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是小行星带中体积最大的成员。1.A、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火星与木星之间是小行星带,A错误;B、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B错误;C、月球没有大气层、液态水等,自然环境与地球差异极大,C错误;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等,D正确。故答案为:D。2.A、地月系是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包含月球,A错误;B、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与银河系共同构成总星系,月球属于银河系中的地月系,河外星系不包含月球,B正确;C、太阳系包含地球和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属于太阳系,C错误;D、可观测宇宙包含太阳系等,也就包含月球,D错误。故答案为:B。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π”最可能来自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025七上·四会期中)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许多美丽而神秘的星球,我们太阳系所在的星球——地球,虽只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细的尘埃,但却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带来的惊艳和魅力始终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图一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请按照范围由大到小给下列天体系统排序(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可观测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5.有关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③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④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⑤存在液态水 ⑥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答案】4.C5.A【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4.天体系统层级由大到小:可观测宇宙(包含所有人类能观测到的天体)→银河系(包含太阳系等恒星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等行星系)→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组成)。所以排序是可观测宇宙 — 银河系 — 太阳系 — 地月系,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①正确;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太阳光照比较稳定,为地球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光照条件,②正确;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③正确;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正确;地球存在液态水,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⑤正确;地球自身不发光发热,是依靠太阳辐射能,⑥错误。故答案为:A。(2025七上·朝阳期末)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结束了192天的“太空出差”任务,带回了珍贵的“太空特产”——约34.6公斤重的科学实验样品。下图为航天员在空间站拍摄的地球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借助航天员在“太空出差”时拍摄的照片,可以推测出地球( )A.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B.形状是球体C.沿着椭圆轨道自转 D.有倾斜的地轴7.对“太空特产”的研究能够( )①推动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③了解人类所在宇宙环境的奥秘④为人类认识宇宙演变积累数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6.B7.C【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太空探索的意义【解析】【点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6.航天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呈现出圆形的轮廓,从各个角度拍摄的照片都显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的形状,这为地球是球体提供了很直观的证据,B正确;无法得出陆地和海洋的具体面积,A错误;地球绕地轴自转,并不是沿着椭圆轨道自转,C错误;地轴是人类假想的,在“太空出差”时拍摄的照片不会出现地轴,D错误。故答案为:B。7.对“太空特产”即科学实验样品的研究能够为人类认识宇宙演变积累数据,从而有利于我们了解人类所在宇宙环境的奥秘,还能够推动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①③④正确;对科学实验样品的研究对于我们开发利用新能源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并不会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②错误。故答案为:C。(2024七上·临湘月考)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这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完成的第二次出舱活动。如图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此次出舱活动时,中国空间站( )A.一直在地月系 B.飞离了地月系C.飞离了太阳系 D.飞离了银河系9.在太空中航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 )A.行星 B.卫星 C.非天体 D.恒星10.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探测器还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探测器搭载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体现了( )①大国担当精神 ②共同发展理念 ③开放包容态度 ④共同富裕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400多千米,其在轨运行绕转中心是( )A.地球 B.月球 C.北极星 D.火星【答案】8.A9.B10.A11.A【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包括: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维护外层空间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8.地月系是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中国空间站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始终属于地月系范畴,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9.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中国空间站围绕地球(行星)运行,属于人造卫星,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0.我国主导嫦娥六号任务,搭载多国设备,体现大国在航天探索中承担责任、贡献力量的担当,①正确;多国协同探测,共享数据、技术,促进共同进步,②正确;开放搭载他国设备,包容不同国家参与,体现合作的开放性,③正确;共同富裕思想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内财富分配的理念,与国际航天合作无关,④错误。故答案为:A。11.中国空间站在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绕转中心是地球;它不绕月球、北极星、火星运行,故A正确,故排除BCD。故答案为: A。(2024七上·南关期末)火星探测和中国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取得了世界瞩目成就。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于2024年9月5日在安徽成功举办。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介绍,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13.我国对火星探索的意义有( )①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力量②探索人类生存与扩展的潜在空间③对地球生命起源演化研究提供参考④占领地外空间,为战争时刻做准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2.B13.A【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解析】【点评】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八大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存在大量的小天体。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火星(英语:Mars;拉丁语:Martis;天文符号:♂),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12.读图分析可知,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但火星不属于地月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都是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国积极参与火星探索,可以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①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力量;②探索人类生存与扩展的潜在空间;③对地球生命起源演化研究提供参考。但我国对火星探索不是为了占领地外空间, 为战争时刻做准备。故A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025·河南)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正式开始月背采样工作。下图为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图。完成下面小题。14.月球是( )A.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B.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C.自身会发光的星球 D.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15.嫦娥六号在鹊桥二号支持下成功将月背土壤带回地球,该“鹊桥”是( )A.专用中继通信卫星 B.跨越河流的通道C.神话中的爱情桥梁 D.喜鹊搭起的桥梁【答案】14.B15.A【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人造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14.A、月球没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液态水等条件,无生命存在 ,A 错误。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B 正确。C、月球自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C 错误。D、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公转,不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D 错误。故答案为:B。15.“鹊桥二号” 是为月球探测任务提供通信中继服务的卫星,负责在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传递数据信号,属于专用中继通信卫星,A正确;不是现实中跨越河流的通道、神话中的爱情桥梁或喜鹊搭起的桥梁,BCD错误。故答案为:A。(2025·新疆)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探测器还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探测器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主要得益于我国( )A.历史悠久 B.科技先进 C.人口众多 D.农业发达17.探测器搭载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体现了( )①开放包容态度 ②共同发展理念③人地协调观念 ④共同富裕思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6.B17.A【知识点】太空探索的意义;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6.A、历史悠久与航天探测技术无直接关联,A错误;B、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依靠先进航天技术、探测技术等,核心是科技先进,B正确;C、人口众多并非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C错误;D、农业发达与航天探测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B。17.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的科研设备,允许其他国家参与到我国的月球探测任务中,这体现了我国在航天探索方面开放包容的态度,愿意与其他国家共享航天探索的机会和平台,①正确;多国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通过合作可以整合各国的科研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对月球的科学研究,促进航天科技的共同发展,体现了共同发展的理念,②正确;人地协调观念侧重环境与人类关系,与题意无关,③错误;共同富裕思想是经济民生范畴,与国际航天合作不相关,④错误。故答案为:A。(2024七上·武江期中)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图1为宇航员在空间站看到的星空图,图2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19.中国对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8.D19.B【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空探索的意义【解析】【点评】我国探索太空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太空探索也有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新领域。此外,它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18.A、太阳系中,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火星和木星之间是小行星带,A错误;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C、月球没有大气层、液态水等,自然环境与地球差异极大,C错误;D、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D正确。故答案为:D。19.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人类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②③正确;中国太空探索秉持和平利用理念,分享成果、开展合作,贡献中国智慧,④正确。故答案为:B。(2025七下·龙马潭开学考)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列对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一个规则的球体B.位于金星和火星的公转轨道之间C.表面被经纬网覆盖D.有地轴连接南北两极21.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行星表面的温度就越高。下列行星中,表面温度最低的是( )A.水星 B.地球 C.木星 D.海王星2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条件有( )①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②地球上存在大量液态水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④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0.B21.D22.A【知识点】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0.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并非规则球体,所以 A 错误。B、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的公转轨道之间,B 正确。C、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而人为绘制的,地球表面实际并不存在经纬网,C 错误。D、地轴是人们假想的穿过地球中心的轴,实际并不存在,也没有实际的轴连接南北两极,D 错误。故答案为: B。21.根据题目中 “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行星表面的温度就越高” 这一规律。在水星、地球、木星、海王星这几颗行星中,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所以其表面温度最低,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 D。22.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①正确。地球上存在大量液态水,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②正确。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宜,既不过热也不过冷,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③正确。地球自身不发光发热,地球上的光和热主要来自于太阳,④错误。所以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条件是①②③。故答案为: A。(2025七上·罗湖期末)从认识地球到探索宇宙,中国航天梦正一步步实现。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序号表示地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4.有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火星描述正确的是( )A.与日距离更近 B.质量体积更大C.自转周期更短 D.公转周期更长25.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因为地球(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B.距离太阳不远不近C.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D.有月亮做天然卫星【答案】23.B24.D25.B【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3.在太阳系中,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图中②表示地球。故答案为:B。24.A、从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示意图可以看出,火星与日距离比地球远,A 错误。B、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B 错误。C、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的自转周期略长,C 错误。D、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的公转周期长,D 正确。故答案为:D。25.A、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地球的形状特点,与地球成为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关系不大,A 错误。B、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使得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这是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重要原因之一,B 正确。C、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C 错误。D、有月亮做天然卫星不是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关键因素,D 错误。故答案为:B。二、图文材料题26.(2024七上·新邵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是 ;B是 ;D是 ;E是 ;H是 ;(2)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 行星。(3)小行星带位于 和 两个行星轨道之间。(填行星名称)(4)太阳是一颗 (恒星/行星)。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 (一致/不一致)。【答案】(1)太阳;木星;天王星;火星;海王星(2)类地行星(3)火星;木星(4)恒星;一致【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分析可知,A是太阳;B是木星,D是天王星,E是火星,H是海王星。(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E是火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火星直径约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既稀薄又寒冷;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但存在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并且两极存在大量的水冰 。因此火星的结构特征属于类地行星。(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两个行星轨道之间,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阳是一颗恒星。 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故答案为:(1)太阳;木星;天王星;火星;海王星;(2) 类地行星 ;(3)火星;木星;(4)恒星;一致。【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的一个特殊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受到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空当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从而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故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恒星是由高温等离子体构成的天体,其核心通过氢核聚变反应持续释放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向外辐射光和热。恒星的质量通常在0.08至100倍太阳质量之间,核心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亿开尔文。典型代表如太阳,是一颗主序星,质量约为1.99×1030千克,核心温度约为1500万K。恒星研究是现代天体物理的基础,对揭示宇宙的物质构成、时间演化、重元素起源以及类地行星系统的形成机制具有核心意义。(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B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5的木星,D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7的天王星,E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4的火星,H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8的海王星。(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E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4的火星,火星的基本参数包括: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直径约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约为687天,是地球的两倍 。火星的地形特征显著,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火星上最大的火山是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是水手号峡谷 。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既稀薄又寒冷。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但存在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并且两极存在大量的水冰 。故火星的结构特征属于类地行星。(3)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的一个特殊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受到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空当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从而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故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4)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 具有同向性,即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向绕太阳公转,从西向东旋转。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表现出共面性;而它们的公转轨道也近似圆形,表现出近圆性。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基本规律。27.(2024七上·合江月考)读图填空:(1)结合上图,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天体名称。S是________;C是________;H是________(2)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C. 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D. 总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轨道之间(填字母)。【聚焦航天助推强国】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4)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就巨大,结合材料,描述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及其空间站建设的意义。【答案】(1) 太阳 地球 海王星(2) B(3) D E(4) 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实验用平台,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S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图中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A为水星、B为金星、C为地球、D为火星、E为木星、F为土星、G为天王星、H为海王星。(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 即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故B符合题意。(3)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轨道和E木星轨道之间。(4)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及其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推动科技创新,因为航空航天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依靠科技支持;提供实验用平台,为中国进行长期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研究提供条件;另外可以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 (1) 太阳;地球;海王星;(2) B;(3) D ;E;(4) 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实验用平台,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点评】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八大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存在大量的小天体。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地月系: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地球与月球绕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7天7小时43分11.6秒,也就是27.32166天,公共质心的位置在离地心约4671公里的地球体内。太空探索可以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人类的思考和创新。 太空探索也可以带来许多美好的体验和记忆,例如,月球登陆、空间行走等历史性事件,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太空探索,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宇宙,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和力量,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太空探索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意义。1 / 1粤教粤人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一、选择题(2024七上·新会期中)2022年热映的科幻电影《独行月球》,讲述了人类为抵御小行星“π”的撞击,在月球部署月盾计划,拯救地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左图为独行月球影视图,右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月球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月球的是( )A.地月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可观测宇宙3.小行星“π”最可能来自(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金星与地球之间C.地球与火星之间 D.火星与木星之间(2025七上·四会期中)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许多美丽而神秘的星球,我们太阳系所在的星球——地球,虽只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细的尘埃,但却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带来的惊艳和魅力始终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图一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请按照范围由大到小给下列天体系统排序(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可观测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5.有关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③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④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⑤存在液态水 ⑥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2025七上·朝阳期末)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结束了192天的“太空出差”任务,带回了珍贵的“太空特产”——约34.6公斤重的科学实验样品。下图为航天员在空间站拍摄的地球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借助航天员在“太空出差”时拍摄的照片,可以推测出地球( )A.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B.形状是球体C.沿着椭圆轨道自转 D.有倾斜的地轴7.对“太空特产”的研究能够( )①推动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③了解人类所在宇宙环境的奥秘④为人类认识宇宙演变积累数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七上·临湘月考)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这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完成的第二次出舱活动。如图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此次出舱活动时,中国空间站( )A.一直在地月系 B.飞离了地月系C.飞离了太阳系 D.飞离了银河系9.在太空中航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 )A.行星 B.卫星 C.非天体 D.恒星10.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探测器还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探测器搭载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体现了( )①大国担当精神 ②共同发展理念 ③开放包容态度 ④共同富裕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400多千米,其在轨运行绕转中心是( )A.地球 B.月球 C.北极星 D.火星(2024七上·南关期末)火星探测和中国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取得了世界瞩目成就。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于2024年9月5日在安徽成功举办。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介绍,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读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13.我国对火星探索的意义有( )①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力量②探索人类生存与扩展的潜在空间③对地球生命起源演化研究提供参考④占领地外空间,为战争时刻做准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5·河南)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正式开始月背采样工作。下图为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图。完成下面小题。14.月球是( )A.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B.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C.自身会发光的星球 D.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15.嫦娥六号在鹊桥二号支持下成功将月背土壤带回地球,该“鹊桥”是( )A.专用中继通信卫星 B.跨越河流的通道C.神话中的爱情桥梁 D.喜鹊搭起的桥梁(2025·新疆)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探测器还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探测器顺利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主要得益于我国( )A.历史悠久 B.科技先进 C.人口众多 D.农业发达17.探测器搭载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体现了( )①开放包容态度 ②共同发展理念③人地协调观念 ④共同富裕思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4七上·武江期中)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图1为宇航员在空间站看到的星空图,图2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19.中国对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5七下·龙马潭开学考)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列对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一个规则的球体B.位于金星和火星的公转轨道之间C.表面被经纬网覆盖D.有地轴连接南北两极21.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行星表面的温度就越高。下列行星中,表面温度最低的是( )A.水星 B.地球 C.木星 D.海王星22.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条件有( )①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呼吸的大气②地球上存在大量液态水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④自身发光发热供应生物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5七上·罗湖期末)从认识地球到探索宇宙,中国航天梦正一步步实现。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序号表示地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4.有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火星描述正确的是( )A.与日距离更近 B.质量体积更大C.自转周期更短 D.公转周期更长25.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因为地球(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B.距离太阳不远不近C.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D.有月亮做天然卫星二、图文材料题26.(2024七上·新邵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是 ;B是 ;D是 ;E是 ;H是 ;(2)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 行星。(3)小行星带位于 和 两个行星轨道之间。(填行星名称)(4)太阳是一颗 (恒星/行星)。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 (一致/不一致)。27.(2024七上·合江月考)读图填空:(1)结合上图,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天体名称。S是________;C是________;H是________(2)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C. 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 D. 总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轨道之间(填字母)。【聚焦航天助推强国】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4)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就巨大,结合材料,描述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及其空间站建设的意义。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B3.D【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解析】【点评】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的密集区域,估计此地带存在着50万颗小行星。小行星在这条环带内围绕太阳运行,其中,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是小行星带中体积最大的成员。1.A、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火星与木星之间是小行星带,A错误;B、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B错误;C、月球没有大气层、液态水等,自然环境与地球差异极大,C错误;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等,D正确。故答案为:D。2.A、地月系是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包含月球,A错误;B、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与银河系共同构成总星系,月球属于银河系中的地月系,河外星系不包含月球,B正确;C、太阳系包含地球和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属于太阳系,C错误;D、可观测宇宙包含太阳系等,也就包含月球,D错误。故答案为:B。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π”最可能来自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4.C5.A【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4.天体系统层级由大到小:可观测宇宙(包含所有人类能观测到的天体)→银河系(包含太阳系等恒星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等行星系)→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组成)。所以排序是可观测宇宙 — 银河系 — 太阳系 — 地月系,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①正确;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太阳光照比较稳定,为地球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光照条件,②正确;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③正确;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正确;地球存在液态水,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⑤正确;地球自身不发光发热,是依靠太阳辐射能,⑥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6.B7.C【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太空探索的意义【解析】【点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6.航天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呈现出圆形的轮廓,从各个角度拍摄的照片都显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的形状,这为地球是球体提供了很直观的证据,B正确;无法得出陆地和海洋的具体面积,A错误;地球绕地轴自转,并不是沿着椭圆轨道自转,C错误;地轴是人类假想的,在“太空出差”时拍摄的照片不会出现地轴,D错误。故答案为:B。7.对“太空特产”即科学实验样品的研究能够为人类认识宇宙演变积累数据,从而有利于我们了解人类所在宇宙环境的奥秘,还能够推动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①③④正确;对科学实验样品的研究对于我们开发利用新能源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并不会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②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8.A9.B10.A11.A【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包括: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维护外层空间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8.地月系是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中国空间站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始终属于地月系范畴,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9.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中国空间站围绕地球(行星)运行,属于人造卫星,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0.我国主导嫦娥六号任务,搭载多国设备,体现大国在航天探索中承担责任、贡献力量的担当,①正确;多国协同探测,共享数据、技术,促进共同进步,②正确;开放搭载他国设备,包容不同国家参与,体现合作的开放性,③正确;共同富裕思想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内财富分配的理念,与国际航天合作无关,④错误。故答案为:A。11.中国空间站在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绕转中心是地球;它不绕月球、北极星、火星运行,故A正确,故排除BCD。故答案为: A。【答案】12.B13.A【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解析】【点评】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八大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存在大量的小天体。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火星(英语:Mars;拉丁语:Martis;天文符号:♂),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12.读图分析可知,火星与地球同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但火星不属于地月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都是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国积极参与火星探索,可以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①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力量;②探索人类生存与扩展的潜在空间;③对地球生命起源演化研究提供参考。但我国对火星探索不是为了占领地外空间, 为战争时刻做准备。故A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答案】14.B15.A【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人造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14.A、月球没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液态水等条件,无生命存在 ,A 错误。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B 正确。C、月球自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C 错误。D、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公转,不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D 错误。故答案为:B。15.“鹊桥二号” 是为月球探测任务提供通信中继服务的卫星,负责在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传递数据信号,属于专用中继通信卫星,A正确;不是现实中跨越河流的通道、神话中的爱情桥梁或喜鹊搭起的桥梁,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16.B17.A【知识点】太空探索的意义;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6.A、历史悠久与航天探测技术无直接关联,A错误;B、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依靠先进航天技术、探测技术等,核心是科技先进,B正确;C、人口众多并非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C错误;D、农业发达与航天探测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B。17.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的科研设备,允许其他国家参与到我国的月球探测任务中,这体现了我国在航天探索方面开放包容的态度,愿意与其他国家共享航天探索的机会和平台,①正确;多国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通过合作可以整合各国的科研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对月球的科学研究,促进航天科技的共同发展,体现了共同发展的理念,②正确;人地协调观念侧重环境与人类关系,与题意无关,③错误;共同富裕思想是经济民生范畴,与国际航天合作不相关,④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18.D19.B【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空探索的意义【解析】【点评】我国探索太空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太空探索也有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新领域。此外,它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18.A、太阳系中,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火星和木星之间是小行星带,A错误;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错误;C、月球没有大气层、液态水等,自然环境与地球差异极大,C错误;D、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D正确。故答案为:D。19.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人类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②③正确;中国太空探索秉持和平利用理念,分享成果、开展合作,贡献中国智慧,④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20.B21.D22.A【知识点】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0.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并非规则球体,所以 A 错误。B、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的公转轨道之间,B 正确。C、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而人为绘制的,地球表面实际并不存在经纬网,C 错误。D、地轴是人们假想的穿过地球中心的轴,实际并不存在,也没有实际的轴连接南北两极,D 错误。故答案为: B。21.根据题目中 “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行星表面的温度就越高” 这一规律。在水星、地球、木星、海王星这几颗行星中,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所以其表面温度最低,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 D。22.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①正确。地球上存在大量液态水,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②正确。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宜,既不过热也不过冷,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③正确。地球自身不发光发热,地球上的光和热主要来自于太阳,④错误。所以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条件是①②③。故答案为: A。【答案】23.B24.D25.B【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3.在太阳系中,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图中②表示地球。故答案为:B。24.A、从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示意图可以看出,火星与日距离比地球远,A 错误。B、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B 错误。C、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的自转周期略长,C 错误。D、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的公转周期长,D 正确。故答案为:D。25.A、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地球的形状特点,与地球成为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关系不大,A 错误。B、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使得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这是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重要原因之一,B 正确。C、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C 错误。D、有月亮做天然卫星不是地球成为人类唯一家园的关键因素,D 错误。故答案为:B。26.【答案】(1)太阳;木星;天王星;火星;海王星(2)类地行星(3)火星;木星(4)恒星;一致【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分析可知,A是太阳;B是木星,D是天王星,E是火星,H是海王星。(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E是火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火星直径约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既稀薄又寒冷;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但存在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并且两极存在大量的水冰 。因此火星的结构特征属于类地行星。(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两个行星轨道之间,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阳是一颗恒星。 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故答案为:(1)太阳;木星;天王星;火星;海王星;(2) 类地行星 ;(3)火星;木星;(4)恒星;一致。【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的一个特殊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受到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空当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从而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故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恒星是由高温等离子体构成的天体,其核心通过氢核聚变反应持续释放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向外辐射光和热。恒星的质量通常在0.08至100倍太阳质量之间,核心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亿开尔文。典型代表如太阳,是一颗主序星,质量约为1.99×1030千克,核心温度约为1500万K。恒星研究是现代天体物理的基础,对揭示宇宙的物质构成、时间演化、重元素起源以及类地行星系统的形成机制具有核心意义。(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B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5的木星,D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7的天王星,E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4的火星,H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8的海王星。(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E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4的火星,火星的基本参数包括: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直径约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约为687天,是地球的两倍 。火星的地形特征显著,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火星上最大的火山是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是水手号峡谷 。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既稀薄又寒冷。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但存在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并且两极存在大量的水冰 。故火星的结构特征属于类地行星。(3)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的一个特殊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受到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空当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从而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故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4)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 具有同向性,即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向绕太阳公转,从西向东旋转。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表现出共面性;而它们的公转轨道也近似圆形,表现出近圆性。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基本规律。27.【答案】(1) 太阳 地球 海王星(2) B(3) D E(4) 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实验用平台,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S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图中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A为水星、B为金星、C为地球、D为火星、E为木星、F为土星、G为天王星、H为海王星。(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 即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故B符合题意。(3)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轨道和E木星轨道之间。(4)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我国进行太空探索及其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推动科技创新,因为航空航天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依靠科技支持;提供实验用平台,为中国进行长期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研究提供条件;另外可以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 (1) 太阳;地球;海王星;(2) B;(3) D ;E;(4) 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实验用平台,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点评】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八大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存在大量的小天体。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地月系: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地球与月球绕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7天7小时43分11.6秒,也就是27.32166天,公共质心的位置在离地心约4671公里的地球体内。太空探索可以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人类的思考和创新。 太空探索也可以带来许多美好的体验和记忆,例如,月球登陆、空间行走等历史性事件,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太空探索,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宇宙,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和力量,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太空探索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意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粤教粤人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学生版).docx 粤教粤人版(2024) 七上地理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基础卷(教师版).docx